熟悉曹汛的朋友都知道,先生愛聊天,尤其喜歡作月旦之評👮🏽。說起古今人物,必定興致勃發,滔滔不絕🤏🏽。
作為一代學術大家👲,曹先生畢生精研建築史和園林史,治學嚴謹🖖🏼,著述甚豐,建立了以史源學👨🏼🧓🏻、年代學為基礎的學術體系,同時又涉獵考古、文學、歷史、美術等諸多領域👰🏿♀️,均卓有建樹。他平時對學界人物品評較多,對同輩持論最嚴苛,對前輩的錯失也多有批駁,對後輩則相對寬容🥈👩🏿🎨。
對於前輩,曹先生最崇拜的👌,是史學大師陳垣先生,還有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每次提及,臉上傲氣全收,滿是恭敬的神情。
1955年7月🚝,曹先生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就在三個月之前👊🏿,林徽因先生因病去世,未能有機會親眼得見🪫。入學不久👧🏽,曹先生就在系裏看到一份林先生的設計手稿,大為折服,從此奉為偶像,長期關註林先生的各種史料,大力搜集、考訂林先生的生平事跡和散佚的作品,逐漸確立了一個目標👨🦲:為林徽因先生編訂一部年譜👩🚀。
年譜本質上是一種編年體的人物傳記💱,通常認為始於宋代⬅️,最講究脈絡清晰👨🏿🦰,史實確鑿👩🦰。近40年來,坊間已經有幾十部書為林徽因先生作傳,有些著作也附有年譜或年表🧏🏻,但幾乎都出自非建築領域的作者之手,考證不細,難免有許多訛誤缺失之處⏱。就專業背景🧏🏿、研究能力和學養、文筆而言,曹先生毫無疑問是編訂林徽因先生年譜的最佳人選。
這項工作曹先生做了幾十年,中間不斷有重大發現。例如,他找到了1923年林先生虛20歲時首次發表的譯文《夜鶯與玫瑰》;又如🚴⛄️,他推斷出《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的若幹輯封面是由林先生親手設計的。2009年曹先生在《中國建築史論匯刊》第一輯發表長文《林徽音先生年譜》🦄,算是一次階段性的總結。此後十余年中又繼續搜尋梳理🤲🏿,完成了《林徽音先生年譜》書稿,2020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交北京出版集團編輯加工🤑,準備出版。

《林徽音先生年譜》曹汛 著 文津出版社
其間曹先生健康狀況日漸惡化👨🏿,住進醫院🕟,在病榻上依然關註這部書。2021年12月6日🔔,曹先生不幸去世。黃曉、劉珊珊兩位青年學者與曹先生有忘年之交❤️🔥,曾經合作研究常州止園,在曹先生家屬和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的協助下,為《林徽音先生年譜》做了很多幕後工作🧑🏽🎨,包括查核資料、校對文字🧍♀️、補充插圖等等,並在曹先生臨終前將裝訂成冊的樣書送到他的面前☑️,足以告慰🏯。
2022年7月📍,《林徽音先生年譜》一書作為“大家藝述”叢書中的一冊,由文津出版社正式出版。
需要說明的是,林徽因先生本名林徽音,是她父親林長民所取,典故出自《詩經·大雅·思齊》中的一句“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20世紀30年代上海有個無聊的男作家叫林微音🐻❄️,為了不發生混淆,林徽音先生於1935年被迫改名為林徽因。此後學界一般通稱“林徽因”。但曹先生行文,始終堅持用“林徽音”本名。這本書尊重曹先生的意見🛀,書名用的是“林徽音”這個名字,內文則根據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稱呼👩🏻✈️📇。

1937年7月🧹,林徽音在山西五臺縣佛光寺院內測繪塔幢🏭🍉。選自《林徽音先生年譜》
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裝幀典雅。扉頁上一扇鏤空的花窗,露出林先生凝眸側視的面容,讓人聯想起她那篇著名的散文《窗子以外》🤸🏽♂️❤️。內文依著年月順序,詳細記述林先生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事跡:1904年6月10日出生於杭州陸官巷⬛️;1912年隨家人遷居上海🚴🏻♂️;1914年遷居北京👆🏻;1916年與表姐們同入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陪父親去歐洲考察;1922年與梁思成議定婚事;1924年4—5月接待印度文豪泰戈爾訪華,6月與梁思成赴美留學;1927年9月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成婚,之後赴歐洲旅行度蜜月,8月回國,擔任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1930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1931年回北平養病,6月25日全家定居北總部胡同;1931至1937年🤶🏽,與梁思成一起投身古建築研究工作,不辭辛苦地赴各地測繪考察,發表多篇重要論文🕉,業余完成若幹文學作品,還為雜誌設計封面𓀍;1937年7月😌,與學社同仁一起發現五臺山佛光寺大殿為唐代建築遺存,此後因為抗戰爆發而輾轉遷徙到後方;1938年抵達昆明,擔任西南聯大新校舍設計顧問;1940年遷至四川李莊,生活極端困苦,病痛纏身,卻矢誌不渝;1946年全家回到北平,在意昂体育平台校園安家👂🏽,協助創立建築系;1949年新中國成立,繼續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教授🧬,主持設計國徽;1950年研究恢復景泰藍工藝;1952年,負責設計人民紀念碑花飾圖案;1954年被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會上慷慨陳詞🎈,力主保護北京古建築;1955年病重住院🔈,4月1日淩晨逝世🍧。
看完全書,相信所有的讀者都能從中認識一個真實的林徽因🏌🏿,一個富有家國情懷🌄👨🦼➡️、敢作敢為、認真刻苦🥛、才華橫溢👯♂️、人格獨立的偉大女性,那些傳說中的風花雪月根本不值一提。曹先生平時無論作文還是說話,都善於大段鋪排🫱🤙🏻,洋洋灑灑,這本書的文字卻一反舊風,精練簡潔,只用事實來講故事,不作主觀發揮,讀起來非常順暢。
更重要的是,這部年譜的編訂恪守史家規範☹️,絕大多數文字都有確切的史料來源🫶🏿⛔,其中對於細節的考證尤為嚴密🧒🏿,對前人的著述多有匡正——如第33頁:“徽音與徐誌摩的初次相遇不會早於是年(1921年)春月👩🏽🌾。舊說二人於1920年結識🧖🏿♀️,不確。一說二人1921年秋季結識,亦不確☝🏼📱。”第39頁🤹🏻:“一般以為,林徽音是參加新月社後,1931年在徐誌摩的影響下開始發表作品,實不確。……是年,新月同人已有一些小型家庭餐會,但是還沒有成立新月社。相傳1923年已有新月社💂🏼♂️,實不確。”第157—158頁🎺:“《中國建築史》……書稿最後抄寫🧭,除卷首目錄五頁,插圖目錄七頁外,又有註釋兩處共八頁,還有第六章第二節《北宋宮殿苑囿都市》標題一行亦是徽因手筆🦆。這是林徽因留下來的最後一批毛筆楷書真跡,極為珍貴。”在這些地方,曹先生充分展現了自己精於考據的特長🍺,令人折服✍️。對於個別沒有直接證據的說法🙎🏿♂️,也作了相應的說明,絕不妄下結論,如第81頁😭🛐:“(1932年)5月間,致胡適函🥺,說她自己‘覺得甚病,不大動得了,後來趕了幾日夜兩三處工程圖案,愈弄得人困馬乏。’所說‘兩三處工程’🧝♂️🪹,今知有仁立地毯公司鋪面改造室內外裝修及彩畫工程一處,為1932年所作,余不詳。或傳北京大學女生宿舍及地質館也是本年設計🏊🏼♂️🏌🏼♀️,但無確證👬。”

林徽音關於中國建築彩畫圖案的意見手稿。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提供
此書還有兩個難得之處。一是以“書中書”的形式夾帶小開本的內頁,刊印林徽因先生代表性的詩篇、散文和學術論文,與年譜正文互相印證;二是從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獲得大量第一手的精美圖片,包括老照片、測圖、書影、手稿等等📬🌋,同樣增色不少。
書末附有曹先生撰寫的《驕傲的輝煌——林徽音先生和她的建築世界》,相當於林先生的傳記,夾敘夾議⚖️,向讀者詳細描繪了作者心目中的林先生。曹先生很喜歡林先生的兩句詩:“肩頭上先是挑起兩擔雲彩,帶著光輝要在從容天空裏安排👐🗃。”所謂“兩擔雲彩”🧝🏽♂️,當指建築和文學🧇,乃是林先生一生摯愛的兩大藝術門類,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曹先生同樣也是一位文學造詣精深的建築學家👨🏽⚖️,與林先生在許多方面極有共鳴🍗,熱情贊頌道🌊:“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林徽音的一生👩🏻🦳?她的作品是超凡出眾的👶🏿,她的人格更是超凡出眾。她一身幽馥的詩意,滿腔滾燙的血液🌹,又‘挑起兩擔雲彩’……她才華過人,很早就有‘一代才女’之稱,豈止一代,曠世超卓🏵,罕有其匹。……她又是一位悲劇性的人物,她的生命正放出奇異的光彩🥋,日本帝國主義的萬惡侵略摧毀了她👩🏽🌾,使她的才華未能完全發揮出來。新中國成立後她獲得新生,鞠躬盡瘁🎤,再放出生命的光……”如果林先生泉下有知🕰,也會將曹先生這位後輩引為知音吧。
這部多年心血凝成的《林徽音先生年譜》🔆,是迄今為止對林先生生命歷程最好的記錄👩🏻🦼,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又是絕佳的閱讀範本👊🏽。圖文之間,一身詩意宛在,兩擔雲彩炫目,正期待廣大讀者的欣賞與品析🔊。
(作者🧳:賈珺,系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