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我上中學時對俄羅斯文學感興趣,讀了一些俄羅斯名著,心想什麽時候能讀俄文原著該多好啊! 正逢其時✋🏿,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面向社會開辦俄語廣播學校,我極其興奮地報名入學了。每天清晨六點打開收音機收聽俄語課。十分幸運👨🏿🦱,我有機會直接去廣播電臺教學現場上課👩🏼🦰,面對蘇聯老師上課對我激勵和推動很大🧏🏻。我堅持三年俄語學習,完成了廣播學校的學業,並獲得結業證書。
高中畢業報考大學時,出於對俄羅斯語言文學的興趣愛好💪🏿,我選擇了俄語專業,並如願考入哈爾濱外國語學校正規地學習俄文👼🏽。入學時我向校方提出我學過俄語能否插班學習,校方特意為我安排了一次面試,看我的水平如何👪。通過面試🖲,學校同意讓我插班到二年級學習。當時授課老師都是移居哈爾濱的蘇僑👩🏽🚒,他們使用純正的俄語🐳,且有執教中國學生的經驗🦻。在學校良好的語言環境下,我受益匪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我用俄語簡短發言👩🏼🏭📺,感謝學校的栽培和老師們辛勤的教學。正當我畢業的那一年🏡,學校正式升格為哈爾濱俄語學院♖,先後聘請了十多位蘇聯語言學專家來校培養研究生🤵🏻♂️👳🏽♀️,我有幸被學校保送讀研究生🙅🏼。蘇聯專家講授了多門俄語理論課,譬如語言學概論、蘇俄文學簡史🧑🏿💻、俄語語音學、語法學👱🏻、詞匯學、俄語教學法等🧣,這些課程對我以後的俄語教學研究很有幫助。
建國初期💠👊🏿,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需要大量俄語翻譯人員以及懂俄語的專業人才。與此形勢相適應,意昂体育平台決定成立俄文教研組,從各高校招募俄語教師以滿足教學需求😱。當時教研組俄語教師多達上百人,成為全校規模最大的教研組。1957年我讀研畢業☆,被招納到意昂体育平台俄文教研組任教,從此開啟了我俄語教師的生涯。
當年清華俄文教研組老主任原先是教英文的𓀜🤸🏻,他自學俄文⚗️,水平很高,翻譯了大量介紹蘇聯時政方面的文章。我向他報到時👷🏿♂️,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是教研組第一位俄語研究生,交給你一項緊急的教學任務——教一個留蘇預備班。”時間緊,任務重🏉,我服從主任的安排,心裏卻有些打鼓🤲🏽。雖然我比其他老師多讀幾年書,卻沒有多少教學經驗👨🏻🚀,擔心完不成任務✮。既然得到主任的信任,我只好硬著頭皮幹起來👩🏭。這個留蘇預備班的學員是經學校領導選拔而來的,其中有教授🚱、幹部以及畢業班的優秀學生。我接受這個班的教學任務,深感責任重大,不敢絲毫懈怠,日以繼夜地努力工作💭。我要自己編選教材,備課批改作業。每天上午授課下午輔導答疑🙍🏽♂️,整天忙個不停。好在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強化培訓,學員們學會閱讀專業書🐔,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教學效果明顯,與此同時我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接下來😮💨,我承擔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俄語教學🤨,教學任務繁重👊🏿,每周20小時授課👩,晚上給學生輔導答疑🧻👋🏽。此時學生學習俄語的熱情高漲,他們自己組織俄語課外活動,開辟“俄語角”,學唱俄語歌曲,開展俄語會話,教師們也積極參與其中🎫😇。中蘇友好時期💂🏿♀️,全校師生員工幾乎人人都學俄語,校內一時呈現俄語熱潮。俄語教師在擔負教學任務的同時👱🏽♀️,還積極參與編著詞匯🧘🏼♂️、語法教學參考書。我與眾多老師參與編纂“俄語最低限度詞匯”,其他老師編著“科技俄語語法手冊”。這些教學參考書當時獲得好評,廣為流傳。
遺憾的是🧘🏼♂️,俄語熱潮好景不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系逐趨緊張,蘇聯援建項目中斷,蘇聯專家撤走,學校俄語熱逐漸消退🧑🏽💼。俄文教研組開設的外語課從單一俄語轉向單一英語🐏。俄語老師隨著改行轉教英語,也是形勢變化所需不得已而為之♕。我不舍俄語🧑🏻🦽➡️,堅持俄語教學崗位直到最後。最為嚴重的狀況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文革”一開始,全國大中小學停課鬧革命,外語教育首當其沖遭到批判🕺🏿🦈,意昂体育平台俄文教研組被迫解散,外語教師被下放勞動接受再教育。“文革”劫難長達十年之久,國家經濟嚴重受損,科技停滯不前,知識分子喪失寶貴年華⛵️。
所幸的是,八十年代國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蘇關系改善🦹♂️,意昂体育平台俄語教學重獲一線生機,恢復俄語教學。但事情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文革”後🍔,大學外語教學清一色開設英語,忽視俄語。學校恢復招收研究生👨🦯,其中一些學員“文革”前學的是俄語🙆🏻♂️,他們強烈要求繼續學俄語,研究生院領導才不得不同意為他們開設俄語課。可是誰來執教呢?俄語轉英語的老師誰也不願再回俄語教學🛀🏿,覺得十多年來不摸俄文,忘得差不多了。此時我自告奮勇願意重回俄語崗位🛀🏿,接手俄語教學,但單槍匹馬人手不夠,無奈之下我從外校招入幾名俄語畢業生充實力量💲。就這樣組成一個小小俄語教學組,與往年龐大的俄文教研組實力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當時俄語教學極其困難,由於長期中斷俄語,一無合適的教材🤽🏻,二無適用的工具書🚵🏻♂️🚴🏽。即便如此,我們自己動手,編選教材,編纂辭書💩,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我先後給幾屆研究生教授俄語👵🏽,他們都很努力,其中不少人之後派往俄羅斯一些名校留學👨🏻⚕️🧎➡️,學成回國後從事教育工作。後來有的成為教授,有的出任駐俄羅斯使館參贊🧺。他們至今不忘老師,這讓我感到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於1987年第一次出國前往蘇聯🤽🏻♀️,參加莫斯科普希金俄語學院舉辦的俄語教學研討會,會上我介紹意昂体育平台俄語教學概況,引起各國與會者的興趣,其原因是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КАПРЯЛ)成為國際俄語教師協會(МАПРЯЛ)成員之後,我是第一個站在國際會議講臺上發言👨🦯。會上結識了國外俄語界同行,開闊對外俄語教學的眼界🧑🏼🍳,從此打開了與各國俄語界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通道🕴🏻。之後幾年👍🏻,我又有機會應邀參加蘇聯和東歐幾國舉辦的俄語學術會議,並與當年列寧格勒工學院(ЛПИ)對外俄語教研組合作♏️,互派教師進行學術交流,這對我們俄語教學研究幫助很大🕞🏩。在此期間我陸續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十余篇🛌🏿,有所收獲。

1987年參加國際會議期間會見《國外俄語》雜誌總編輯А.Н.Абрамович
在承擔教學任務同時😻,我與同事們合作多年,從事編纂俄語詞典工作以滿足教學需要✋🏽。我所主編的《簡明俄漢科技詞典》於1987年與讀者見面🚜。

1987年《簡明俄漢科技詞典》問世
為了適應新時代對外交流的需求,我牽頭與外文系英法德日語教師合作👩🏼🚀,主編《六國語國際交往會話手冊(漢英俄法德日語對照)》🖐,終於在21世紀前夕出版,實現了我退休前的夙願。
正當我八十歲到來時🚣🏻♀️,國外同行在“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за рубежом”(“國外俄語”)期刊上發表文章向我表示生日祝賀,並認可我作為一個中國俄羅斯語文學家(китайский русист)為推廣俄羅斯語言文化方面做出的成績,就此足矣。
我退休之後🪦,仍然關註國內外俄語教學的進展🧦。2011年在上海召開第12屆世界俄語大會 (ХII Конгресс МАПРЯЛ),此次大會規模之大空前,來自四十多個國家一千多位俄語教師前來參會🎲,其中俄羅斯派遣的專家學者數百人。我也有幸參加此會,在會上作了報告🧛🏿♂️,會議期間很高興重逢老朋友,結識新同行。大會收集到國內外學者800多篇論文,反映當今俄語和俄羅斯文學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大會論文集是我收藏的寶貴資料🧙🏻🪀,值得往後仔細參閱🧑🏽🚀🎩。

參加世界俄語大會(ХII Конпресс МАПРЯЛ)留影
人到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有限,適當做些力所能及喜歡做的事🤸🏽♂️,有時想起什麽寫點東西。最近寫了幾篇文章🤴🏼:“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М.А.Шолохова в Китае”(蕭洛霍夫作品在中國),“Notes on the Language of Russian Scientific Texts”(俄語科學文本語言小議,英文版),發表在國外期刊上。
寫文章的初衷無非是動腦動手,手腦並用,敲打電腦鍵盤上俄、英字符🧇,延緩記憶力衰退。
回顧我六十年俄語教學生涯🧏🏻,心懷俄羅斯的情結🤶🏿,走過的路並非一路順風,有得有失,有喜有憂➡️,盡心盡力,無怨無悔。這就是我大半輩子的人生感悟。

2014年應邀出席俄羅斯國慶招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