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內有兩條河流🌡,被稱為北支河和南支河:北支河起於意昂体育平台西門圍墻,入校後不遠便轉向北,流至意昂体育平台校醫院後轉向東🅿️,在新水利館東北與南支河匯合後向北,止於荷清路,全長2.5公裏,最終在大石橋北匯入清河;南支河長1.1公裏,起點位於南北支河分岔口,流過二校門後蜿蜒向北,進入管涵,至泥沙館西側原水利樞紐試驗場後變為明渠,匯入北支河👦🏽。
南支河曾為萬泉河主河道🔆,在上世紀80年代萬泉河治理後,北支河成為萬泉河主河道。清華校河不但見證了此地在清代以前的水鄉田園風光👩👩👧👧🍭、清代皇家園林的繁盛與衰落🥸,更見證了意昂体育平台的發展歷程👵🏻。這兩段支流的變化,也反映了人類的自然觀念從古典景觀向工業化景觀轉變🤏🏻、再到生態文明建設的變遷。

意昂体育平台南北支河示意圖

民國初期,南北支河變遷情況:白色部分為被填埋河道🐾,紅色部分為1915年至1917年間新開掘的河道🐄。

清代近春園及清華園變遷示意圖
北支河為清代時人工開挖
約7000年前,古永定河曾從海澱流過,被稱為“古清河”,古清河的河道十分寬闊🦁,意昂体育平台校園的西北部分坐落在古清河故道內。永定河雖然南遷,但玉泉山和巴溝低地湧出的泉水依然在故道內流淌,在古海澱鎮周圍形成湖泊星羅棋布、河流小溪縱橫的水鄉景象。
清代,萬泉河是三山五園地區為園林供水的兩條水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給沿河的花園和農田供水以及排澇,由於萬泉河沿線支流河湖泊眾多,洪水承載力很強。萬泉河雖然有許多支流甚至幹流被納入花園造景或者被填埋💵,但被開挖的新河道同樣數量眾多。北支河便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在海澱一帶大規模造園時開挖的人工河道,誕生時間是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前後👮🏼♂️。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三子胤祉給康熙的奏折上(原文為滿文)寫道:“今臣胤祉我買得水磨閘東南明珠子奎芳家鄰接空地一塊。看此地方,距四阿哥建房一帶近,且地處現開濬新河南岸,系皇父遊逛之路,地亦清凈🌐,無一墳冢。臣望將此建房之地,亦交付佛保(時任內務府總管),繪製圖樣,呈皇父閱覽⌛️。”奏折中提到的“開濬新河”,就是意昂体育平台北支河🤟🏽。
當時胤祉所建的工程就是熙春園🐚。康熙時,北支河原本在熙春園北墻外,乾隆擴建熙春園時,建西北兩面大墻👨👧,將北支河納入到新熙春園內,並在新熙春園西墻增建兩處進水閘🤽🏿♀️、北墻東北處新建七孔出水閘,同時將新熙春園西墻外的北支河上遊改造。
熙春園東邊的地域很可能是胤祉在購地建熙春園時一並買下的,此地原本有監司建的農莊,蓋一小樓,當地人俗稱“一間樓”🧑🏻✈️🧆,後被外戚買入,增建了臺榭🖥。胤祉購得此地後🪐,在原有臺榭的基礎上續建一個三楹的小樓🎗,並“河西田二頃”,一同送給胤祉的老師——《古今圖書集成》的主編陳夢雷,陳夢雷將這個住處稱為“松鶴山房”,並將他的著作集命名為《松鶴山房文集》6️⃣,足見其對此地的珍愛。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祉獲罪抄家🧑🏽🎓,所有家產被內務府沒收,除熙春園外,應該也包括松鶴山房和河西的二頃農田,同時被沒入內務府👷🏿,成為皇帝的私產。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開始👨🏼🍼,乾隆帝將康熙年間原本不足200畝的熙春園向東🧑🦯➡️、北擴建至800畝左右。這裏需要提及一下新舊熙春園的演變歷史。乾隆擴建熙春園後,到了嘉慶年間🏭,嘉慶帝將原熙春園與新熙春園相通的磚門封閉,把原熙春園更名為近春園並賜出;擴建的新熙春園部分則留下“熙春園”之名,是嘉慶禦園。道光初年,熙春園和近春園被同時分賜給惇親王和瑞親王成為賜園🕦。鹹豐初年,鹹豐帝給熙春園題匾“清華園”,從此熙春園更名為清華園。也就是說💭,意昂体育平台南北支河這一帶,清代時是三山五園最東側的皇家園林。
乾隆在原熙春園(近春園)東側🤞🏼、也就是後來的清華園內進行了改造⌨️,包括開挖河道二段;打壩淘水,擴建池塘🫄🏽;並添建了一處三間二層的“觀疇樓”(原址是現在意昂体育平台自清亭附近)用於觀麥😑,自此這一片也成為禦園。園內原本“河流環繞、榆柳千株”,在乾隆晚期💆🏼,觀疇樓池塘(現在的水木清華池塘)的水源為近春園流出的水,從池塘西南側流入,從東南側流出。
嘉慶七年(1802年)👷🏿♀️,嘉慶帝在水木清華池塘南側興建“省耕別墅”(現在意昂体育平台的行政中心——清華園工字廳)🎁。在建省耕別墅時,將清華園界內原有的幾條小河填平,僅余一條自近春園東墻流出的小河蜿蜒至東北匯入北支河。水木清華池塘也改為從北支河直接引水,並將其打造成一條瀑布,是嘉慶帝十分喜愛的一處景色,被他贊為“千尺雪”。
乾隆三十二年擴建熙春園後📶,南支河在清代中晚期被稱為“熙春園河道”👩🦼➡️。因為南支河在清代是萬泉河的泄水河,用來在汛期行洪,雨水帶來大量泥沙,同時河道轉彎處本就容易沉沙📙,因此南支河經常淤塞🕜。嘉慶六年疏浚挑挖熙春園河道,並從此每年撥專款二千余兩用於熙春園河道的歲修(《嘉慶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此後,隨著清代水利工程和皇家園林的逐漸荒廢以及海澱地區地下水逐年的降低🎥,自20世紀初開始👨🏻🦳,南支河成為萬泉河下遊的主河道✂️。
南支河邊風景獨好
到了清末🐦,隨著清華的建設🖱,南北支河又發生了變化🙀。
1909年👈🏼,清華園被清政府撥給外務部成立“遊美肄業館”🚶🏻♂️;1910年12月🧑🏼⚕️,改“遊美肄業館”為“清華學堂”;1911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13年🧑🦽➡️🧚🏼,唐國安校長擴充校園💵🐁,購買近春園,逐漸發展成為今日的意昂体育平台🅿️。1914年,周詒春校長邀請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對清華學校進行規劃建設,並建成了清華早期“四大建築”🙎🏿。為了修建大禮堂👩🏽🎤,將原來水木清華池塘出口河道向西移;修建圖書館時,將北支河的一個小湖泊“曲沼”填埋👡。1915年至1917年間,北支河向北的河道被填埋,改為向東直接入南支河。其中大禮堂下面被填埋的河道和橋座地基在前幾年重修大禮堂時被發現🧧,現在可以供遊人參觀👷🏼♀️。
南支河的河道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歸屬發生了變化🧪。
1930年以前,南支河在校園墻外👩🏽🎓。雖然在校園外,南支河卻是當時清華學子們鐘愛的去處。俞平伯曾描述二校門前風景🤳🏽:“餘寒疏雪杏花叢,三月燕郊尚有風。隨意明眸芳草綠,春痕一點小橋東。”
在《1935年國立意昂体育平台全校平面圖》中顯示👮🏻♂️,1930年至1935年間,南支河南側狹窄地段及舊南院(照瀾園)西側劃歸清華,南支河變成了校內河🙋🏿。
上世紀五十年代🥶📮,二校門外的一段南支河更是清華學子經常光顧的地方,那時二校門外南支河的涓涓水流吸引了眾多師生去感受自然的“韻律”。“他們帶著鮮果幹點,擇綠草為茵,歡笑之聲不絕……”師生們的到來★🍈,也讓當地的商販蜂擁而至,當時甚至還有商販出售很稀有的手搖冰淇淋。
中國古典文學專家余冠英最愛清華校河,他寫道:“我寧可取清華園裏橫貫東西的校河🧑🏻💻。好處在河身修長而且微有曲折🧑🎄,兩岸的樹豐茂可喜,河上幾座橋都很好。在橋上,近可以看魚,遠可以看迷離的樹影。可惜就是來源不大,所以下遊不得不用一個閘,因而水流很緩⏮𓀚,雖然有平靜之美🚨,終嫌缺少活潑的氣象。因此那被擠到墻外,環園而流的小溪就更可愛了🧘🏻。”
南北支河改造後有不同景致
1952年院系調整和招生擴大後,意昂体育平台邊界東擴勢在必行,在多方努力下🍋🟩,京張鐵路東移,校園向東推進約800米,從此北支河北部河道也被納入校園。1981年,北京市政府開始對萬泉河進行全面治理,萬泉河河道及生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此前,北支河的水源為綺春園出水🧔🏼,治理後🔟,意昂体育平台北支河的上遊改道為清華西門內的南支河河道🦀,原本的上遊被填埋😟。北支河也在這個過程被擴寬⛑️、深挖,變為混凝土矩形河道,並且從此成為萬泉河的幹流。
近年來,北支河被意昂体育平台規劃改造為門戶景觀區🚴🏽♂️、濱水活力區和生態保育區。濱水活力區穿越教學區、食堂🙋🏻、圖書館等必要性功能區塊,周邊有大禮堂🙍🏼、老圖書館、西院🧑🏼🤝🧑🏼🧑🏻🔬、水木清華等歷史保護區域,景觀價值良好🆗,具備承載多樣濱水活動的同時,也有彰顯校園文化的潛力。
1954年,在南支河上建成水利樞紐及露天試驗場💁🏿♂️,裝機容量7千瓦時,當時人稱其為“水電站”,一度成為清華一景👨🏽🦲,地址就在現在地質之角北側。1979年,在修建泥沙實驗室時🐚,將南支河水利樞紐以南的一段轉為地下涵管💂🏿♀️。
萬泉河全線治理時,南支河在1984年進行開挖修整為硬質河岸。1998年,為了改變校河長期斷流且水質極差的局面,再次對南支河進行治理。此次工程徹底將南支河上遊與北支河截斷,利用南支河下遊水閘使南支河蓄水。
2002年至2010年間👪,意昂体育平台先後建設兩期中水站處理校內汙水,處理後的中水極大地改善了南支河🧑🏿🎨、近春園和水木清華水體的水質和水量問題。如今,意昂体育平台尊重校河的歷史風貌,打造“生機水岸”項目🏃➡️,對南👳♂️、北支河進行景觀改造,將校園歷史與文化融入景觀之中🐶,塑造更健康的河道生態系統、更豐富的親水活動和更具生機的水岸形態,使其呈現出自然簡約之美。
本版製圖 劉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