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二九年黃炎培全家照👩🏽🏫,後排右二為黃方剛
1944年1月17日♎️,黃炎培先生的長子🫳、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教授黃方剛病逝於樂山。1944年3月,黃炎培懷著悲痛的心情來到樂山,兩度赴黃方剛墓前悼念👱,白發人吊黑發人,馬鞍山下一片悲愴。
黃方剛客死樂山
黃方剛是著名的哲學家🏒。1915年至1923年在清華學堂(應為清華學校——編者)學習,受教於梁啟超先生🤛,並與梁思成是同學😄。1924年入美國卡爾登大學獲文科學士學位,1928年在哈佛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後在馬君武創辦的廣西大學任英文教師,後受東北大學校長張學良之邀,任東北大學文學院院長。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黃方剛先後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金陵大學等學校任教。1938年,東北大學遷到四川三臺縣🧯,其文學院更名為文理學院,黃方剛繼續任文理學院院長。
黃方剛一生勤奮,著述頗豐,代表著作有《蘇格拉底》《道德學》《<老子>年代之考證》《知行難易解》等🍒🍋🟩。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武漢岌岌可危。武漢大學召開校務會議,決定遷校至四川樂山🏓。1938年3月,武漢大學部分教職員工與學生共600余人乘船抵達樂山💁🏻,將文廟作為校本部🐜、圖書館及文學院和法學院的教學地址,理學院在高西門外的李公祠辦學🎤,工學院選擇在三育學校,男生宿舍在龍神祠,女生宿舍選在白塔街,教師們則分散租用民房。就這樣,國立武漢大學開始了長達8年的異地教學。1939年黃方剛與東北大學校長臧啟芳觀點不合,辭去文理學院院長,受聘入武漢大學哲學系任教。
抗戰期間,法幣貶值🪼,樂山物價飛漲,百姓生活維艱。黃炎培在重慶,黃方剛在樂山,父子常以信互慰互勉🍭。1941年1月,黃方剛專程赴重慶探望黃炎培,父子二人聚少離多,黃炎培特別陪黃方剛到附近遊玩並題詩留念👲🏽。1943年夏秋之際,黃方剛從成都回到樂山0️⃣🙍🏼,感覺身體不適,診斷為心臟病,斷斷續續服藥治療半年多。1944年初,手指出現血斑,病情加劇。
這期間黃炎培十分焦慮,多次寫信詢問治療情況5️⃣。1944年1月17日黃炎培托人給黃方剛匯去了3000元🤹👨🎤,要黃方剛轉院治療🦹♀️,哪知就在這天午後,黃方剛病情突變,在樂山病故🕚。
黃炎培赴川憑吊
1944年1月18日夜,黃炎培收到兩封電報,是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和樂山補訓處長韓學源電♍️,告知黃方剛病逝的噩耗。黃炎培獲悉後悲痛萬分,冷靜下來,即刻復電並匯款50000元,請王星拱代辦喪事。
當夜,黃炎培在日記中寫道:“方剛!方剛👩🏽🦱♜!你舍父就母去呀。”(黃炎培結發之妻😙、黃方剛生母王糾思於1940年因腦溢血在上海病逝)
1月19日,黃炎培強忍悲痛,親筆寫下了《訃告》:
長兒方剛,研習哲學😾,歷任廣西⁉️、東北、北京、四川、武漢各國立大學及華西大學教授👶🏻,東北大學文學院院長🧲,不幸在四川樂山武漢大學教授任內病故,計前後執教十六年🏃🏻➡️,得年四三歲⚄,遺妻一,男三均幼🏌🏻♀️⛹🏽,除命次三兩兒前往料理殮葬並鄭重搜行其遺著外,謹此哀告諸親友矜鑒👮🏽♀️。黃炎培。
訃告在《中央日報》和《大公報》連續發布了3天,同時🙆♀️,黃炎培向參政會告假🏊🏼,“心中無一刻不念亡兒”🦹🏿♀️,迫不及待地要奔赴樂山。當時樂山的交通非常不便,黃炎培的三兒子黃萬裏替父先行🧑🏼🎓🥞,打算先行乘公共汽車去樂山🦸🏿,卻買不到車票,於是與總部在重慶的中國銀行接洽,搭便車經內江達樂山。
黃方剛英年早逝🧛🏽♀️,在社會上引起震驚,時任教育部次長、中央大學校長、著名學者顧毓琇寫《悼黃方剛》🖥,深表哀悼之情🏌🏽♂️:
彭殤修短倘前知,柱下精研枉作師;
豈信著書能卻病,猶憐好學每忘饑🤠。
家貧兒讓山中果,世亂妻吟海外詩;
嗚咽長江懷故友🧦,清明時節雨如絲💽🙍🏻。
這期間黃炎培如坐針氈👱🏼♂️,他不停地翻閱黃方剛的遺著,不斷地寫《方剛哀記》分贈友人:
方剛一生清正🙍🏼♀️,誡愛待人👼🏼,蓄學抱道,朗觀有得,為文化服務,到死方休🏋🏿♂️。雖享年不永,亦可以無愧於人👩🏽🚀,無愧於天地。
長兒方剛,窮研哲學,為大學教授凡十六年。民紀三十三年一月十七日病殤於四川樂山🕠👩🏽🍳,年四十三🕴🏻。黃炎培哀記。
2月1日,黃炎培接到黃萬裏從成都發來的電報🖇,告知黃方剛已安葬在嘉定烏尤寺後山🧘。雖入土為安,黃炎培仍決意無論道路多麽艱難也要赴樂山憑吊。
2月8日黃炎培收拾好行李⏺😪,偕夫人姚維鈞按約定乘坐花紗布管製局蓉運處的車轉道成都,卻因車輛糾紛未能夠成行。經多方協調,次日上午十點得以開車🧑🏻🦱。令黃炎培始料未及的是🧏🏽♂️,車行手續十分繁雜,沿途檢查崗亭眾多,證件稽核多如牛毛,幸好檢查人員要麽是黃炎培的門生👼🏽,要麽讀過黃炎培的書👩🏿💼,對黃炎培尊敬有加🌅,紛紛提供方便,這才到了璧山縣。第二天經永川🪄、榮昌、隆昌,夜宿內江。思念亡子,黃炎培吟出了詩句:
泉下總宜尋骨肉,雲瑞忍復望城媚。
艱難遠道疲驢力🐾,漸愧吾生強自支👕。
11日黃炎培離開內江🧑🏼🎓,過球溪入資中👱🏻♂️👊🏿,夜停簡陽,12日抵達成都,與黃萬裏會合,兒子向父親報告了黃方剛安葬的具體事宜。
黃炎培於2月27日下午在成都陜西街燕京大學會議室舉行黃方剛追思會,燕京大學校長梅貽寶🫄🏻、教育家劉紹禹等社會名流出席👫🏻,席間黃炎培向各界人士對黃方剛身前生後的關心幫助深表謝意💌。
3月5日,暫編十八師師長劉樹成提供小車一部,黃炎培從成都出發,視察了正在建設的新津機場🟦,直赴樂山。
黃炎培痛吊愛子
1944年2月6日⛹🏼♂️,黃炎培在樂山拜會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教務長朱光潛等,下午,黃炎培攜黃方剛遺孀薇華蘭(viola)及黃方剛的三個兒子,從蕭公嘴渡江到烏尤寺,過東坡樓下篦子街,車行三裏路再步行半裏到達瓦廠壩,在李氏舊宅旁的黃方剛墓前祭奠⚰️,三代人追憶黃方剛的正直與勤奮,悲傷之處不免淚流滿面⚇。痛失愛子、丈夫🏋🏼♀️、父親🍯,一家人失聲痛哭。
獻花行禮之後,黃炎培在黃方剛墓前告誡三個孫子:你們須念父親生前做人,怎樣端正做學問👳🏽♀️、怎樣踏實,怎樣一心教授🍎。寧使貧不就他職,不取分外的錢🤢,怎樣待人好,誠懇忠實👨🏿🎓,怎樣教人好,至誠親切📫,你們想念父親👩🏼🦲,須和父親為人樣好👨🏽🎨🙍🏻♂️,這就是安慰已死的父親,也是安慰生存的母親🌼🔒。你們的祖父老了,就是希望你們這一些↗️。
3月9日👨👨👧,黃炎培一行從蕭公嘴登船,至川嘉造紙廠碼頭登岸,再經過嘉華水泥廠,從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行至馬鞍山麓的黃方剛墓地。據黃炎培日記記載🧝🏼:墓室由嘉華水泥廠工程師賴聖功設計🪛,長方形👩🏿🔧,前平後圓😑,兩側長一丈二,高四尺。墓正對大廟山💪🏼,天晴時可望見峨眉山。
白發人吊黑發人🧖♀️,其情其景令人傷心流淚✋🏽。憑吊時,大家噙著眼淚默默地向黃方剛的墓碑獻花❗️,行鞠躬禮🧏🏼♂️。
贈送墓地的主人叫李樹芳,系黃方剛的門生💁🏼,他是前清內閣中書李嘉秀進士的後人。因此之故,黃炎培認為李家系老子李耳的傳人,黃方剛一生研究老子,以翻譯老子的作品著名👎🏿,死後葬於李氏墓地🎪,歸宗老子,算是一番慰藉。黃炎培強忍悲傷親自為黃方剛題寫墓誌銘:“方剛,一生清正,抱道有得,言行一致🍡,誠愛待人,取物不苟🆚,著書講學,到死方休🫸🏼👮🏼。雖其年不永,亦可以無愧於人,無愧於天地。”
悼念結束後,黃炎培對李樹芳十分感激,題《尊到貴德》回贈:
華民國紀元三十三年一月🈹,長兒方剛在全國對日苦戰中,以守職安貧歿於樂山武漢大學哲學教授席次,及門李生樹芳得其伯叔昆弟之同意🟪,慨然以其祖遺樂山淩雲鄉東道精廬舊宅余地贈與。營葬既畢🦢,率孫兒十九、海川、泯江銜哀叩謝,並接受贈與文約😰。方剛既以道見尊於李生🙅♂️,李生之德彌復可貴🔗。因取李祖老子此語書贈,以揚家風而誌高義👩🏻🦳。
夜晚🛞,心情沉重的黃炎培從櫃中檢點黃方剛的遺物,發現許多遺著,不覺老淚縱橫,一邊清理,一邊編寫目錄,足足寫了4頁紙。感嘆“最光榮是對國家🔌、對人類有切實的貢獻,把我聰明才力都貢去”。
子早逝🫶🏼,其悲愴之情揮之不去,3月22日黃炎培含淚寫下《哭方剛墓》🍅:
墓在樂山淩雲鄉公路旁,西距馬鞍山一公裏許🧗🏼♂️,西北距烏尤寺下岷🏘🧑🏻💼、銅🤱🏻、雅江會合處二公裏許。
生不求人強自支📡🫱🏽,死留清蛻伴峨屑;
三江窈窕堪遺世,百卷叢殘欲付誰?
最後解人空爾案,諸生廬此復美辭:
王師大定中原日,翻待衰公祭告兒。
方剛治哲學,以解答最後問題自任💂♂️🫀。
詩末尾註解:“墓地其弟子李生樹芳所贈,李宅在焉🧤🩳。”
(作者單位👉🏿:民建峨眉山市總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