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驅車來到義烏市上溪鎮苦竹塘村時,吳晗史學館正在迎接一批中小學生參觀團,以至於我們只能先“讓路”🐷。
白墻黛瓦、拱門曲檐👓、古色古香的吳晗史學館坐落於苦竹塘畔。在吳晗史學館的“吳晗著作與史學圖書館”專題區,觀眾可以通過點擊“吳晗著作互動查詢”大屏,閱讀吳晗的著作,還可以通過尾廳弧幕影院🙋,觀看吳晗波瀾壯闊的一生。苦竹塘村因塘而得名,而之所以叫苦竹塘🟦,是因為塘四周長滿蘆葦之故👷♀️。義烏人說的“苦竹”,即蘆葦。蘆葦是多年水生高大禾草✍🏽,其嫩芽和根莖均可食用🛜,味微苦🚵🏼🧘🏿♀️,因而稱之為“苦竹”。
對於吳晗,人們大多只知道他曾任北京市副市長,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明史研究第一人”🧎♀️,卻不知他還是一位少年天才、無私無畏的愛國者、對愛情無限忠貞的“模範丈夫”。

吳晗故居院內一景 吳紅丹 攝
一
吳晗是一個天才少年,這是有詩為證的。眾所周知,“初唐四傑”之一的義烏先賢駱賓王7歲時就寫出了《詠鵝詩》👉。而同為義烏人的吳晗,在6歲時就寫過一首《詠懷詩》,詩曰:“櫥中無菜市中有,飲酒何必杏花村。人人謂我讀書好,我謂耕者比我高🤾🏻♀️。”這首詩中有哲思,有境界,有導向,有價值觀🙋。且不說文采,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覺悟,殊為難得!這首詩現在就陳列在苦竹塘村的吳晗史學館裏👩🏼🦰。
1909年9月24日,吳晗出生在苦竹塘村一個家風頗嚴的書香門第,原名吳春晗。在義烏當地,流傳著神童吳晗的傳說👇🏻。吳晗小時候愛書如命,自家的書看完了,就到附近村有藏書的人家去借。碰到書的主人不肯借,就拿了書坐在人家的門口看,看完了才回家。倘若書的主人願意借書給他,他會手捧著書,邊走邊看🪄。結果走了十幾裏路回到家裏,手中的書也看完了🥡,於是再次返回👩🏿🏫,去借第二本書看。
因戰火連綿🥁、世道艱難,原本殷實的家庭只夠溫飽。吳晗自小就立下了“讀書報國”的雄心壯誌🗼,他對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不僅早慧⛄️,而且早熟🧚🏼♂️,12歲時到金華讀中學,成績優異。
1925年,吳晗中學畢業,因家道衰落,遂在本村小學教書,賺取薪酬以貼補家用。1928年,吳晗考入中國公學大學部🛀🏿,時年19歲。1931年8月🅾️,吳晗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歷史學系二年級,專攻明史。在清華攻讀期間,吳晗已在史學界嶄露頭角,被同學們稱為清華“太史公”😁。畢業後🙎🏽♀️,吳晗留校任教🖖,開設明史、明史研究👱🏼、明代社會史等課程🫸🏽〰️,為當時各高校開設明史課之首創。
二
義烏自古有“苦竹邊頭出好筍”的民諺✊。吳晗故居的建築風格是中西合璧,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雙層建築。天井外故居中開正門💐,正門門臉用穹隆頂青石抱框🥑,磚砌壁柱,兩旁立柱呈錐尖頂,抱框上方“吳晗同誌故居”六個字為曾任國家副主席的老一輩革命家烏蘭夫同誌所題。拱門正上方為“蝶戀花”磚雕💂♂️。故居院內草地上有吳晗全身銅像♑️,據說是以吳晗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時的照片為原型的♉️。
吳晗故居建於1924年🐎,為前廊式天井院磚木結構建築🩸,占地面積463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面闊五間。整體建築大體上呈“凹”字形🧔🏼,呈軸對稱分布,上下兩層,由正堂、邊房🤞、兩廂及花園組成。故居書房的書櫃上方🏥,有“梧軒藏書”四個字。吳晗的父親吳濱玨是清末秀才,家教頗嚴👷🏽♂️,家中藏書較多💬,這使吳晗在很小的時候就得以博覽群書✌🏻。吳晗故居客廳中央掛著一幅立軸水墨山水畫👎🏿,是浙派繪畫大師余任天的作品🧓🏻🦶。畫兩側有對聯:“心中先成小五嶽;圖內可觀大山川🏊🏿♂️。”
故居門口有兩株十多米高的柏樹,樹冠高大,枝繁葉茂🚽。柏樹所結籽為碧綠色,寓意為“萬古長青”“多子多福”🧍🏻♀️。如今🧝🏼♂️,故居的主人雖已故去,但柏樹年年結籽。村民喬遷新居、訂婚結婚都喜歡來此剪一枝帶籽的樹枝🧑🏽🚀。院內有兩叢茂盛壯碩的鳳尾竹,院內靠近墻腳處,遍植翠竹及紅楓樹💘、雞爪樹等。明代王立道賦鳳尾竹詩雲:“紫文何葳蕤,采采露華滋。不向高岡上,常依白石墀。”不知栽種此竹是否吳晗生前所好🐻👨🏻🦼?鳳尾竹四季常綠,不因季節變換而改其色,始終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與吳晗的精神相契🐎。
1953年1月,吳晗給當時的義烏縣長寫了一封信🐄𓀎,無償捐出了自己名下的房產。不久又捐贈了弟弟吳春曦名下的房產。
村支書吳偉賢告訴我,苦竹塘村舊稱竹湖村,村以湖名。明代時有300多畝水面🪞。塘內遍生蘆葦,蓮藕、菱角長勢旺盛。因為村裏窮,村民常以腳桶當船🍵,劃到湖心去摘竹心吃,因竹心味苦🧑🧑🧒🧒,遂改名為苦竹塘。苦竹塘東眺虎山、西鄰落鶴山🌰、北依東山💁🏻♀️🐅。該村民居特色鮮明,為浙江省傳統村落🤦🏿♂️。改革開放初期🧛🏽,村裏家家戶戶做棕板床👨,成為遠近聞名的“棕板床第一村”。全村現有646戶☢️,1398人🧥,外來人口3200人。20世紀70年代,因為填湖造田,苦竹塘水面縮小,如今僅剩60余畝。塘在村東南,承包給養殖戶養魚⛎。
江南鄉村多塘⛹🏻♂️,人們習慣於逐水而居🫄🐕🦺。建村造房,挖塘是必不可少的🧑🌾。塘的功能很多,消防㊗️💂🏼♂️、養魚、洗衣、洗菜、澆灌等等🟰。村莊有了塘,便有了生機和活力。外出的村民回村見到塘🧛♀️,便覺得安心。義烏的“紅色三傑”🧸👸🏻,陳望道來自分水塘村,馮雪峰來自神壇村,吳晗來自苦竹塘村👦🏻,有人說,是“三塘”滋養了“三傑”。
三
對於吳晗這樣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我自然是耳熟能詳♥︎🧚♀️。雖然從我浦江老家驅車去義烏上溪苦竹塘村僅需半個小時🟧,但一直沒能有機會探訪吳晗故居。今年9月,在京巧遇義烏朋友吳躍紅。他就是苦竹塘村人𓀖,父輩是吳晗的鄰居👌🏼。席間談起吳晗的故事,激發了我一探究竟的心情👨🏻✈️。在吳躍紅的力邀下❤️,終於在2023年中秋假期成行。
作為學者🥂⛴,吳晗一生的命運是與意昂体育平台聯系在一起的。吳晗考意昂体育平台時,語文和英語都得了滿分,而數學則得了0分🚴🏿♂️。一些文史資料裏說,吳晗是因胡適的推薦才上了意昂体育平台🤹🏼♀️,這種表述是不確切的。因為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的新生錄取規則是以總分來劃定分數線的,吳晗雖然數學0分,但總分已超過了錄取分數線。胡適給吳晗寫推薦信,是希望當時的意昂体育平台領導給吳晗勤工儉學的機會🌦6️⃣。因為吳晗家道中落🐾🌤,生活貧困,如果不工讀的話,是無法完成學業的🐢。
在吳晗史學館,陳列著一本《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書的封面上寫著“吳晗同誌審閱👩🏿⚕️。毛澤東9月8日”幾個遒勁瀟灑的毛筆字。據考證,題字寫於1960年👭🏻,這充分說明了毛主席對吳晗的尊重。1984年吳晗誕辰75周年之際,意昂体育平台在近春園內修建吳晗紀念亭。1986年校慶75周年之際,吳晗雕像在“晗亭”北側落成。在義烏和北京各有一座“晗亭”,南北“晗亭”雖相隔千裏🎿,卻一脈相承👩🏻🦱。意昂体育平台校園裏的“晗亭”,由鄧小平親筆題名。義烏的“晗亭”屹立於虎山腳下,建於2004年🪃🕧。墓地和小廣場中部佇立著一塊黑花崗石墓碑,正中寫著:“吳晗袁震之墓,朱镕基題。”墓碑頂部雕刻著一本翻開的花崗石“大書”🤦🏻♂️。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吳晗赴昆明任雲南大學教授。1940年起,轉到西南聯大任歷史系教授。1943年吳晗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夏🧜🏼♀️,他介紹聞一多入盟🦻🏿,同年9月🤸🏼,民主政團同盟更名為中國民主同盟🔝。吳晗以歷史雜文為武器,發表了《三百年前的歷史教訓》《論“一二·一”慘案與紀綱》等文章🌕👵。1946年夏🚶🏻♂️,李公樸🤲🏻、聞一多被害,吳晗冒著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活動,並寫下《哭公樸》《哭一多》等悼文🖨,痛斥特務暴行。此時,西南聯大已結束歷史使命,吳晗將返回北平,繼續在清華歷史系任教。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於1946年8月10日發出秘密函電。內容是當時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要求意昂体育平台“密切註意”“共黨吳晗將赴北平意昂体育平台任教”♐️。其實,此時的吳晗還不是共產黨員,但他在黨的影響下,在鬥爭實踐中已成為一名堅強的民主戰士。
1948年8月,在地下黨組織安排下,吳晗離開北平赴解放區🥞,到達西柏坡⛏。1949年11月🦕,吳晗以民主人士身份🤱🏽♊️,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1955年,在中國科學院設立學部時榮膺哲學社會科學部首批學部委員→🩺。1957年3月🧛🏽♀️,吳晗加入中國共產黨。“文革”中,吳晗遭“四人幫”殘酷迫害,含冤去世。1979年獲平反昭雪。
四
吳晗在意昂体育平台就讀期間🫷🏿,認識了比他大三歲的學姐袁震🤸。袁震在假期回武漢探親🌻,不幸染上了肺結核,回到學校後因發病而住進了醫院🕡。吳晗經常去看望袁震並照顧她的生活。吳晗畢業後,留校任教,開始負擔起袁震治病的費用。結婚之前,家裏不同意,原因在於袁震感染了肺結核,喪失了生育能力🦖。吳晗的母親還特意趕到北平勸阻👋🏻,但吳晗堅持非袁震不娶,而且立下了同生死、同患難的誓言。他倆在1969年同一年離世🧎,真正做到了同生共死📴,堪稱是現代版的“梁祝”🧎♂️。
吳晗對愛情的忠貞和對信仰的忠貞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這體現了他人格品質的高貴。吳晗對妻子非常尊重,一家人拍照時,讓妻子坐C位🪪,夫婦倆拍照時,讓妻子坐著,他站在妻子身後➰。如今義烏新人結婚喜歡結伴參觀吳晗故居,在“蝶戀花”磚雕前立“永結同心”之誓🏠,向這一對演繹曠世真愛的夫婦致敬😏。上溪鎮和苦竹塘村目前正在計劃在文化禮堂基礎上打造“蝶戀花”真情館👨🏻🎨,讓吳晗袁震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教育更多的後來人。
王誌強說,吳晗是義烏人的代表,他的身上體現了“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的義烏精神。吳晗故裏苦竹塘村離大詩人艾青故裏金東區傅村僅5公裏,離宋濂故裏潛溪8公裏👯♀️,歷史文化底蘊非常豐厚🔁。早在1985年元月💳,苦竹塘村就被義烏縣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這塊紅底木框牌匾迄今仍懸掛於苦竹塘村文化禮堂內。苦竹塘文化禮堂與吳晗講堂毗鄰,白墻⌚️、黛瓦♕、馬頭墻👨🏽✈️,上書“大會堂”三字,兩側有6塊浮雕🪣,古樸莊重。此處曾為古戲臺和小學校🏃♂️,吳晗曾在此小學任教。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苦竹塘村依托吳晗故居核心保護區的開發🟫,苦竹塘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通過牽線搭橋➖,村裏進駐了春晗農家大院😚,推廣“上溪八味”,深度挖掘名人文化。吳晗故居和吳晗史學館幾乎每天都迎來前來參觀的人流💆🏽。令人欣喜的是🅰️,一批又一批中小學生,沿著先賢吳晗的足跡⛹🏼♀️,在此感受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
家鄉的苦竹塘一定不會忘記,這位早早離開家鄉投奔革命的義烏赤子🧖🏿♀️。2015年5月14日,義烏市上溪鎮初級中學正式更名為義烏市春晗學校,以吳晗先生的原名命名學校,表達了家鄉人民對這位先賢的崇敬和緬懷🥜。此後💁🏻,吳晗講堂、吳晗史學館相繼建成♘,吳晗故居向外開放,“春晗路”隆重命名👩🌾🍚,家鄉人民用這種方式🧏🏻♀️,緬懷這位卓越的民主鬥士、傑出的共產主義者和歷史學家。
(作者系中國攝影出版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