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在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口家鄉的蘋果勾起了王瑜兒時的記憶🛜,讓她萌生放棄服裝設計師的工作😵💫,去互聯網“賣蘋果”🔳、做微商的想法。
王瑜來自山東煙臺農村❤️🔥🍯,是典型的考出來的好學生📊👶🏿。高考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美院,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在外人看來,王瑜工作穩定🤢🈺,家庭美滿。
但就在2015年,王瑜辭掉了在北京的工作,開始創業。創業意願來源於家鄉的蘋果。在王瑜看來😀🏌🏻,北京的蘋果酸澀,少水分👂🏿,讓她這個煙臺人一度覺得自己是不愛吃蘋果的。直到吃到老家的蘋果,“那股酸甜的口感才讓我想起來,真正的蘋果原來是這個味道的”🦕。
王瑜老家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觀水鎮,是煙臺蘋果的核心產區👨🏼🌾,有著“中國蘋果第一鎮”的美譽。這裏地勢屬於丘陵地區🏋️,空氣濕潤氣候溫和🏮,特別適合蘋果種植,特別是王瑜家果園所在的北山頭村,更是因為山區晝夜溫差大而增加了蘋果的甜度🕠。
家鄉蘋果雖好,但因為銷路和渠道等原因𓀔✋🏿,雖然顧客認可度高,且暢銷海外⏰,但賣不出高價,有時甚至賣不出去以至於農戶虧本,王瑜希望做點什麽🧑🏼💻。
從設計師轉做微商,家人朋友並不看好王瑜。“有朋友說我放棄時尚行業的工作去做這麽low的一行。但在我心裏➙,我的工作是有前景的,大城市的人都要穿衣吃飯,都想要更便宜更好的👨🦱,這就是我的機會。”之後她開辦了“Mr.Apple果鮮森”鮮果店⛅️。
王瑜對產品的定位是高品質與高性價比並存,這對設計師轉型的她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對於她背後家鄉的合作農戶來說也不簡單。在產品包裝上♜,為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損傷👵,王瑜要求精包裝,這在許多農戶看來完全沒有必要,為此王瑜只好一家一家解釋,力求每一個細節都要到位🛀🏻🐫。
有一次,她特地從北京趕回來監督農戶們改進包裝。隆冬季節山裏室外氣溫接近零下🫷🏿,她一面教農戶們做包裝🐈⬛,一面幫忙幹活🤷🏻♀️,“那會兒每分每秒心裏都在罵自己,放著辦公室不坐非要跑來受這罪”。
但在王瑜心中,自己並沒有退路可走👩🔬。對她而言🪽,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責任🔊。如今,她每天醒著的時候就盯著電腦和手機🕛,接收訂單6️⃣,回訪客戶。她最怕的就是沒有訂單,“如果是我一個人的訂單我就不會這麽在意了,但這關系到大家的銷量,我們和農戶的利益是綁定的,一點懈怠不得”🪮。
對她來說,最開心的就是客戶給她好評,“有個以前的客戶現在追著我買蘋果🚎,說她家寶寶只吃我家的蘋果👨🦰,當時我聽到真是特別高興,就像原來設計出一件衣服一樣開心”。
對村裏的農戶來說,王瑜是他們與互聯網連接的一條紐帶🫶🏻。村裏人年齡斷層嚴重,要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要麽是在讀書的孩子,中壯年很少。通過近幾年觀念的普及,農戶們普遍對互聯網有了認知🤸🏽,希望通過互聯網來拓展銷售渠道📩,但苦於無門路。
這一年🤷🏻,王瑜經常做的就是一家家解釋為什麽要為了一兩個訂單跑到鎮裏發貨🧔🏼♀️,教會農戶如何使用電腦和打印機,“其實都是些簡單基本的工作✊🍃,但是到了農村就無比復雜”。每次出現問題🤵,王瑜和姨夫就拉著合作的農戶在家裏開會,一次討論往往要持續半天,直到所有人理解為止。在王瑜的努力下,農戶們開始慢慢理解什麽是用戶體驗,什麽是互聯網思維,開始理解王瑜打造品牌的理想,而不僅僅是把互聯網當成一個銷售平臺。
王瑜把全身心都投入了進去👩🏼🦰👨🏼⚖️,工作很繁重✋,常常一張網頁設計圖要改四五遍,但她覺得一切都值得,“如果說是什麽支撐著我,那應該就是對家鄉的感情吧”4️⃣。
來到北京👩🏿🎤,王瑜更深刻地體會到家鄉的美🧖🏿♀️。家裏的觀念比較傳統,結婚後,家裏人一直催著王瑜買房🙋🏻,但是高房價讓這個要求根本無法完成,“那會兒常常想著回老家算了🚶♀️,幹嗎還待在這裏”。
但最終王瑜也沒能回去,在她看來,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北京掙來的🌅,她的學歷、工作💁♀️、家庭,甚至創業的經驗🍉,都來自於這座城市🧝🏽♂️,“這裏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就有所得,只要想做就有機會”。
通過開辦鮮果店,王瑜找到了連接北京與家鄉的新方式👩🏭🧏🏽♂️。今後👩👩👧👧,她希望自己能把家鄉蘋果的品牌打造得更加響亮,“只有一步步走穩,才能越走越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