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畢業於清華,所學專業是計算機。然而,她日後的人生中,最耀眼的部分卻與計算機毫無關系,而是在一個計算機人幾乎不會涉及的領域:登山。從2004年到2010年,她用了六年時間,攀登了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並徒步到達南北兩極極點,成為首位完成這一壯舉的華人女性。
從典型工科女,到登山第一人
走上登山之路前的王雷,人生軌跡與大多數計算機系學生別無二致: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進入美國北卡大學計算機系攻讀碩士,之後在華爾街擔任金融軟件工程師,期間還曾經搬到西雅圖和幾位朋友共同創業。在2001年,她來到世界頂尖的沃頓商學院,接受專業的商業管理訓練。就在她沿著這條坦途穩健上行之時,一場畢業旅行讓她的人生出現了轉向。
2003年,從沃頓商學院畢業的MBA們決定以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來歡慶畢業。出發前的王雷神采飛揚、自信滿滿,然而很快的她便落在隊伍尾端。雖然最終她憑借著頑強的毅力攀上了頂峰,但自己身體素質的薄弱還是深深地刺痛了她。從非洲回來,王雷開始了體能訓練。幾個月後,她第一次參加了半程馬拉松;又過了幾個月,她完成了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在一年的時間裏,她完成了兩個全程馬拉松。
一般人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也許就已心滿意足,然而這遠遠不能滿足雄心勃勃的王雷。乞力馬紮羅之行猶如一顆火星,點燃了她心中對征服山峰的強烈的渴望。她查閱了大量有關登山的資料,看遍了幾乎所有同珠穆朗瑪峰有關的錄像。終於,在2004年6月的一天,王雷定下了一個宏偉無比的目標——登上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當時,還沒有華人女性完成此壯舉。為此,她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不斷地學習、訓練、挑戰。她抓緊一切時間進行體能訓練,學習生存技能,還要克服場地、資金、時間的種種困難。終於,在2005年,她成功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邁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第一步。之後五年,她先後登頂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巒、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峰和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並在2008年一年內完成了到達南北兩極的壯舉。最後,在2010年,她登頂亞洲也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為了首位完成“7+2”的華人女性。也完美而令人驚嘆地實現了從一名典型的工科女到登山第一人的華麗蛻變。
登頂珠峰並與校旗留影
登山如禪,為人如茶
雖然波士頓與北京時間相差12小時,然而王雷很快回復了我們的郵件,並且愉快的答應了我們的采訪。采訪前我以為自己可以聽到很多驚心動魄的登山經歷,然而王雷卻說:“登山是很慢的過程,就像禪修、瑜伽、冥想。一步步地走在山上,有很多的機會去思考。”也許,正是這樣緩慢、寧靜的過程,讓她即使是在登山時與隊伍走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危險環境下都能讓內心波瀾不起,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充分的準備與訓練,也讓她即使是登上山頂,也不會在心中泛起絲毫一絲漣漪,而是“只覺得平淡”,這如清茶一般平靜、恬淡的性格,讓人與她的交流時全無說教與空談之感,唯覺平淡與親切。然而,在她樸實無華的敘述中,又常有令人如“清夜聞鐘”一般振聾發瞶的人生感悟和哲理警句。
王雷登山的緣起來自於對自身體能的薄弱,然而當她完成了登山的壯舉之後,她卻覺得登山給她帶來的最大的改變在於內心。登山過程中,她不斷地思考:為什麽爬山?為什麽走這樣人生道路?自己應該走哪條人生道路?在實現了理想之後,她更是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回味這一歷程,不是為了反復咀嚼既得勝利的甘美果實,而是因為她認為,人不能單純地做事情,一件事本身達不到使人成長的目的,恰恰是對這件事的反復思考才讓人成長。
這樣的細致的、反復的思考,讓她學會了有意義地生活。她說,在登山之前她是“睡著”的,而在登山之後她學會了睜大眼睛,感受生活。對生活細致入微的思考,讓她從每件事中都能找出樂趣與意義,即使是一些看起來“無用”的事,也能從中得到很大的收獲。思考讓她所做的每一件事,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旅遊、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再漫無目的打發時間。她覺得這樣才算是給了自己的內心一個交代,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給成功更多意義
“絕知此事要躬行”,思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行動。2010年她完成了征服的壯舉,決定用文字記錄下這幾年的歷程與感悟。然而一年下來,進度緩慢、困難重重,期間幾次受邀參與嘗試創業也成果寥寥。她覺得這些事情給她帶來的動力和渴望感,遠遠不如登山來的強烈。直到有一次,在和她的老師交流的過程中她說起自己寫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老師的問題讓她豁然開朗:這本書是給誰寫的?她突然頓悟,這本書其實是想給她的讀者和那些幫助過她的人的回報,讓他們看到自己實現夢想,這是他們支持的成果。這個成果並不僅僅是她完成了征服七大峰和南北兩級的理想,而是她現在可以給予更多人完成夢想的動力源泉。“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成功定義很狹窄,其實真正的成功比那深遠的多。我不光想記錄自己登山實現夢想,我還希望能夠給別人帶來鼓勵,幫助更多的人去實現夢想。”在這樣的想法的指引下,她在兩個月內就完成了她的第一本自傳《我行》。
一本《我行》,讓登山從她一個人的成就,變成了她給予那些幫助過她的人的回報,又變成了幫助他人完成夢想的動力源泉。對登山的思考,對生活的思考,讓這本自傳的價值不斷升華,也讓她明白了自己今後想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麽。

文森峰登頂後返回大本營的路上
生活本身即是挑戰
在采訪前我很好奇,在征服了許許多多的高山之後,這個世界上是否還有什麽事物能再激起她挑戰的欲望?她是否會像奧本海默那樣在完成了巨大的成就之後便醉心於享用勝利果實、止步不前了?於是在采訪過程中我問她在完成了“7+2”後,還有什麽事物能讓她有挑戰的欲望? 她的回答是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她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生活怎樣才過得精致有意義,就是一種艱難的挑戰。”
登山結束後的這幾年王雷在不斷地調整,尋找自己的方向。她在許多學校、社區與公司演講,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的人去追逐自己的目標,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啟發更多的人去思考怎樣把生活過的有意義。與此同時,她開始著手寫自己的第二本書,這一次,她把目光投在了進入職場工作數年,在事業上小有成就的年輕人身上。她希望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能夠用自己的體驗和經歷去啟發他們尋找自己的下一個人生方向,告訴他們在面對風險時該怎樣去做,並且分享給他們成功的許多要素。
現在的她過著簡單的生活,她認為生活中一切奢侈和多余都是浪費,雖然頭頂“登山第一人”的閃耀光環,但她並不希望從中獲得任何物質上的回報。她覺得生活給人的最好的回報並不是金錢、物質或是成就,而是對內心期待和自我付出的一個交代。在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戰之後,她接受了一個更大的挑戰,那就是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他們的理想。
結束語
王雷說,雖然她走上了和大多數計算機人截然不同的另一條道路,但她很幸運,她通過登山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說:“我想繼續做這樣的事情。”一個人的生活不會因為選擇了某個專業,或是參加了某項工作就被完全限定。也許,一個人真正的夢想始終潛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只等著某一個瞬間的噴薄而出。而在那之後,是隨心而動,選擇過上新的生活,還是沿著既有的道路前進,這樣的抉擇是需要勇氣的。王雷選擇了前者,並且為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她過出了精彩而富有意義的生活。現在,生活向她發出了新的挑戰,以她登山時付出的熱情和努力,她一定能攀登上人生新的高峰。
第一位完成“7+2”的華人女性
七大峰:
文森峰Vinson Massif(4897m,南極洲最高峰)– 2007 年
麥金利峰McKinley(又名Denali 峰,6195m,北美洲最高峰),美國– 2007 年
阿空加瓜峰Aconcagua(6962m,南美洲最高峰),阿根廷– 2008 年
乞力馬紮羅峰Kilimanjaro(5895m,非洲最高峰),肯尼亞/坦桑尼亞交界處 – 2003 年
厄爾布魯士峰Elbrus(5633m,歐洲最高峰),俄羅斯– 2005 年
查亞峰巒Carstensz Pyramid (4884m, 大洋洲最高峰), 印尼 – 2007 年
珠穆朗瑪峰Everest( 8848.13m,亞洲及世界最高峰),中國/尼泊爾交界處– 2010 年
兩極:
南極點 – 2008 年
北極點 – 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