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毅🥜,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1993級本科,1998年畢業✋🏿🏰,獲得化工學士學位的同時也取得環境系雙學位🤩,2003年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之後一直在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地球流體力學實驗室從事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時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曾獲得“2007年度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明毅學長接受化工系學生訪談
明毅學長說,回到清華這個熟悉的環境👩🏻🍳,很多隨著時間變成潛記憶的東西一下子又湧現了出來。看著新生們入學,想到了當年只身一人從外地來到北京求學,想起在大學五年裏如何逐漸認識化工專業🅿️,如何從一個只知道上課聽講寫作業的高中生逐漸成長為一個思維獨立的大學生,很是懷念。
化工在傳統的認識上容易被看成是一個汙染大戶,但同樣的化工知識和原理其實也可以用來改善環境。明毅學長在本科期間選修了環境雙學位,在普林斯頓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也致力於用熱力學的知識來研究解決環境問題🦹🏼♂️。最初用化工熱力學來解決環境問題,使用為精餾寫的熱力學方程🤸🏽♀️。但環境汙染物中的成分更加復雜,明毅學長在化工熱力學方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寫出了適用於汙染物的熱力學方程。
明毅學長在博士畢業四年後就獲得了“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這與他“不走尋常路”的科研風格有很大關系。明毅學長所在實驗室的大多數同事都是物理背景出身🧌,思考問題都優先從流體力學角度出發。有著化工和環境雙重背景的明毅學長根據自己對環境汙染物氣溶膠的了解和流體力學的知識,從大氣汙染物對區域性氣候的影響方面著手☂️,最後做出的汙染物對印度季風的影響研究受到廣泛的認可。“從未研究過季風的人第一篇關於季風的文章就能在Science上發表”🤸🏻,原因就在於他的研究思路“求變”。
談到對化工這門學科的理解👼🏻,明毅學長說道:“化工是一門應用科學🥤,它沒有創造新的定理和法則🏋🏼♀️,但它仍然非常重要。有句話說You know the rule, but you don’t know thegame,就像下象棋👩🏿⚕️,你能用很短的時間把基本的規則搞清楚👩🏼🏭,但你可能需要用很多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學會,應用學科的理論基礎已經在那🍁,怎麽應用就見仁見智了。當然應用的前提還是基礎打得紮實,不能為了應用而應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什麽中國文明演化了這麽長的時間卻感覺比較多技術但很少科學?因為中國人一般不太問為什麽,技術只要好用就可以使,但科學就需要總結規律,知道規律以後就可以用這個規律舉一反三。清華化工系基礎學科的設置很全面,當時花了兩個學期上朱文濤老師的物理化學,雖然很痛苦但是很值得。”
明毅學長在學生博士畢業典禮上
明毅學長認為,大學裏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方式。思考一個問題要有大概幾個過程,首先把所有事實層面的信息收集整理,揣摩這個信息👌🏿,得到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是有價值的話,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整體來說,中國的大學教育相對更欠缺這方面的訓練。但化工教育特有的歷史,特有的體系,是一個培養批判性思維方式的很好平臺。”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明毅學長指出中國學生的批判性精神,包括問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比美國學生要弱一些。老師布置的任務都能很好地完成🎁,但一旦自己開始做研究就不行了,舉一反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針對具體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明毅學長也為我們提出了建議🤳:“讀一些專業以外的書🚴🏻♀️,尤其是歷史類、傳記類的書👩🏻✈️,前人的故事能給你很多啟發,慢慢地你會發現很多故事經驗甚至可以應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上💆👨🏼⚖️。思考不是無源之木🧖🏼♂️,不同於冥想✋,你需要自己提煉總結事實,把思考的所得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在思考之前你要盡量把自己的知識領域拓寬,多了解一些事情,你才會有思考的基礎🧑🏻🏫。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書很值得一看🕵️,因為那是一段人類自我發現的歷史🥝,是人類整體開始出現批判性精神的歷史。”
除了批判性思維,講故事的能力也很重要。“在美國研究生院🧏🏿♂️,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其實就是鍛煉講故事的能力👷🏼♀️。”不會講故事意味著自己思路不清晰📥,你在科研上寫出來的東西也只是在堆砌一堆事實,大家不願意看或者引用⛹️,根本沒有影響力。也許你的專業基礎沒有問題,但講故事的能力就像“蛋糕上的糖霜”➜,點睛之筆,同樣重要。
明毅學長告誡我們“getout of your comfort zone”😚,如果你覺得每天都過得特舒服,那說明你沒有什麽提升。趁著大三大四的時間🤸🏿♀️,在保證自己專業學習的基礎上,珍惜走出去看看的機會,去西部,去實踐,去做義工,去實習,嘗試各種各樣的生活體驗,和各種各樣的人聊天,最終你會找到自己生活真正的樂趣👶🏽。“每個人都在追求內心的平靜狀態👩🏿🦳💦,而達到的方式有很多種🗞,這些達到方式的多樣新和你現在身邊選擇的多樣性是一樣的,需要用心體驗📧⛹️♀️。”
學生在明毅學長家裏聚會
《曉松奇談》裏有句話說“行萬裏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明毅學長深以為然👨🏿💻,如今他已經到過全球多個國家和城市🔮,認為旅行不僅是一種放松🩵,更是提高自己認知能力的最佳方式。去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對話🪠,看看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你會發現以前自己的世界是那麽小👨🏿⚖️,自己的思維是那樣地受局限。
愛看《權利的遊戲》的明毅學長曾去過劇中出現的城堡所在的城市,那是克羅地亞的一個沿海城市,位於亞得裏亞海海岸😷。去那裏的另一個原因是學長對南斯拉夫內戰很感興趣🚄,想了解一下內戰在克羅地亞留下了怎樣的痕跡🧎🏻➡️。與學長一路同行的當地司機,被問到內戰對他有什麽影響時,他只回復了一句“It changed everything”。第二天開車路過一個小山坡👆🏿,司機主動和明毅學長說:“你看到那個山坡了嗎🔉,內戰時期我父親當年就戰死在那個地方,我那時才7歲,後來和母親和兩個姐姐好不容易等到了難民簽證才去了美國,現在她們在那裏安家,我卻更願意回到故鄉來。”他頓了一頓又說,“總有人問我是南斯拉夫好還是現在作為國家獨立的克羅地亞好💂🏻♂️,對我來說很簡單,當然是南斯拉夫好👝🤷🏻♂️,因為那時,我有爸爸🫢。”
明毅學長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讓我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在歷史的巨輪下個人的悲劇是如此不起眼🧡,卻又如此地讓人心酸。這樣的體驗,只有你走出去才能感受得真切⚛️👩🏻💼。
在美國精英大學的教育理念中👮🏽🕸,每年只有少數人能接受精英教育🌺,很多人沒有這種機會但不見得比你差,如果你碰巧有這個機會,“命運把你帶到這裏”𓀆,你應該把這種幸運🌚🚡、這種祝福傳遞給其他人,去做一些能夠造福他人的工作👬🏻。中國人的傳統教育理念中更鼓勵孩子去學更熱門的專業,找更有前途的工作,這沒錯🖖🏻,但在這一過程中,在保證自己生活的基礎上,也應該去想想一些超越日常生活的事情📯,去做做義工🌓,去看看不同層面的人如何生活,去嘗試讓另一個人的生活過的更好。知道這些事情會對你的生命非常有幫助🏌🏿♂️,改善別人生活帶來的滿足感是其他事都無法比擬的,這會讓你的生命更加豐盛。
明毅學長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和誠懇的建議讓我們完全沉浸在驚喜和頓悟中,就像學長自己說的,“講大道理不會對任何人有任何幫助”👩🏿🏫,萬卷書和萬裏路中的小故事裏👊🏼,才能窺見生活的真章。

明毅學長與參加訪談的同學合影
(采訪人🐈⬛:安振華、魏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