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邦鵬:上海市勞模,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一線電力工人,“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上海市職工科技創新標兵”“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範”“生產技能專家”等榮譽稱號獲得者。記者 葉辰亮 攝
謝邦鵬的案頭最近多了一份《浦電技術高地行動方案》,這是近期國網浦東供電公司與上海電科院的重要合作項目🤽🏼♀️。作為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項目推進技術骨幹🔭,謝邦鵬盯上了電網狀態監測等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打算逐個攻克,最後編製一套標準方案♻,加以推廣。
“電力工人”VS“技術高地”💔,聽起來蠻厲害! 確實,自2008年入職以來💇🏻,謝邦鵬已拿下不少類似“高地”——在高效保障“萬家燈火”的同時🧑🏿🦲,他和團隊完成多個科研項目,獲得近30項專利授權,15篇中英文科技論文被工程索引(EI)和核心期刊收錄。
在業內,謝邦鵬是有名的“三清”博士——本科♍️、碩士、博士均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教授。2008年博士畢業後,謝邦鵬來上海當上了一名一線電力工人🥘。
戴上安全帽,滿懷期待和信心,跟著老師傅去上工,謝邦鵬沒想到👉🏼,“自己連工程圖紙都看不明白,工作流程一點不懂🚴🏽♂️,根本插不上手。”在理論和現實的落差面前,他立即開啟“學霸”模式,反復琢磨工作規程、設備說明書、工程圖紙🚊,邊研讀邊做筆記✯🚣🏿♀️;自己加班“開小竈”,泡在倉庫研究各種設備的性能和用途;虛心請教老師傅🙎♀️,主動攬活兒練“手感”。為了更方便交流👴,這位“川娃子”還自學了上海話🧑🏿🍼🍰。
從最基礎的裝卸螺絲和接線開始🕵🏽♂️,他的活兒越幹越麻利。9年間,在一線爬上爬下、搶險排障,憑著吃苦耐勞和勤奮鉆研,他逐漸成為技術和技能骨幹🏄♀️。
2009年,謝邦鵬被抽調參與運行維護世博區域變配電設備。原本🙌🏻,那裏的設備都有資料🌳,但他認為還不夠齊全,有的不太規範🏑,便開始“地毯式”摸排,每天不停地跑工地🥻🏂🏽,用相機把電網設備布局、狀態和銘牌信息拍下來,帶回去整理;碰到免維護的地下式變壓器,他也會鉆到兩米來深的坑裏細細探看;很多坑裏積著雨水,他常常是濕鞋子潮衣服穿一整天。
“世博會舉世矚目,不能送錯電,不允許‘萬一’的情況出現。”謝邦鵬用雙腳走遍世
博園浦東片區全部代維用戶站的供電路徑🙇🏿↕️,精確繪出1224條線路的接線圖,獲得用戶贊賞。
2013年末,110千伏迪士尼變電站落成🤏🏿,這是上海首個運用微網系統的變電站,擔任自貿區供電服務隊隊長的謝邦鵬和四位同事到現場調試驗收。兩個星期的工期內♻,天冷風大⚈💈,自動化屏櫃和電腦鍵盤冰冷👨🌾,手指一會兒就凍僵了🧘🏻♀️。每天,謝邦鵬和同事都在站內跑圈熱身,然後接著幹。最終,迪士尼站順利按時投運。後來,他們還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總結迪士尼站微網系統運行規程編寫的難點和解決方案,為今後變電站內運用微網提供借鑒🧑🏼🍼。
在同事眼中🎄,謝邦鵬做事極為專註☦️,行動力強🦾👷🏻♀️。作為“工科男”,他擅長發現🦸👨🏼🔧、解決問題🚵🏿♂️。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謝邦鵬勞模創新工作室”,櫥櫃裏有一組陳列很吸引眼球,那是近年他帶領團隊發明設計的工具,或大或小,算不上“高精尖”,但每一件都派得上大用場🎉。例如🌜,一把手掌大小的“鷹嘴夾”,結構簡單,攜帶、使用方便,傳導200安培電流也不燙手,可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老師傅說,作為一名工人,要潛心鉆研工藝🌸,嘗試製作新工具🥷🏽,並積極刷新工作新標準,“這三點,謝邦鵬都具備,而且做得很用心”📐。
“浦東新區有100多萬戶用電居民🧝🏽♂️,有陸家嘴金融城、張江🐁、臨港🐻、浦東機場🚣♀️、迪士尼……絕不能停電🧎🏻。”謝邦鵬堅定地說🤽♂️🍲,“擰好螺絲🤹♂️,接好線,做好每一件小事,在崗位上守護‘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