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世紀聯華五樓的EBE兒童成長中心,周浙玲(意昂体育平台公管學院2005級碩士)正在認真備課🙎🏼♀️。周浙玲是成長中心的創始人,但一直堅持定期給孩子們上課🤽♂️,在上課中不斷進步,找出更適合的教學方式🕴🏼,努力踐行自己的教育夢。

周浙玲今年35歲,是意昂体育平台碩士畢業生🤌🏻。她告訴記者💂🏿♀️,自己的碩士生導師是國務院參事🏵🚴🏿,畢業時特別希望她能進入政府部門工作,但自己卻堅持考了被稱為全球投資業最為嚴格⚾️、含金量最高的資格證書“CFA”,一畢業就進入了民生銀行總行🥓。“第一年收入40多萬元🤵🏻♀️,這個數字,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已十分可觀。”
正當許多人羨慕周浙玲有一個好工作時🏠,她卻開始質疑自己學金融的意義🚠。“做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不是我的理想🖖🏽,對這個工作🤾♀️,我一眼能望到頭,能清晰看到20年後的自己🦶🏻。”周浙玲說🧮,自己一直嘗試著作出改變🧑🏽🏭9️⃣,而機會也來了👨🏻🍼, 2010年,她成了中國證券報的記者。
僅27歲就代表一份中央大報常駐地方🍢,接觸的是社會各界精英,研究的是最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周浙玲說🙅🏼♀️,記者經歷是她人生最大的鍛煉🍡。2013年,資本市場開始瞄準教育類項目,由於工作的原因,周浙玲陪著一家謀求轉型的上市公司深入接觸了幾個早教品牌,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早教這個行業。在這次長達數月的接觸中,周浙玲充分認識到0-6歲對人的一生發展的重要性:“第一次知道孩子0-6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而且很多關鍵時期錯過了就不能重來,一如我們老話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次接觸讓她下定決心,以後自己有孩子了,一定要讓孩子上早教。並且,從那以後,周浙玲開始給身邊的朋友不間斷送教育類書籍,“送得最多的是《愛和自由》,當時一次性買了150本,有朋友甚至以為我已經轉行做兒童教育了⛹🏿♂️。”
2015年🛌🏿🙇🏻,周浙玲的孩子開始要上早教了👏🏽,她開始尋找知名的早教機構。但她發現🧚🏼♀️,現在一些好的早教機構都選擇了加盟形式,開始大規模擴張↗️,有濃重的商業模式化和標準化傾向,這顯然不是她所願。自此✵,周浙玲萌發了自己創業發展早教事業的念頭。
想到就幹,2016年2月🧖🏼♂️,周浙玲邀請了兩個在國內知名大公司工作的朋友,從一筆一畫在九宮格裏扣logo👨🏻,到去香港大學、臺灣輔仁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知名學校拜訪專家👳🏼♀️,一起創建了EBE兒童成長中心。
在教學上,周浙玲始終追求要走在前列,之前所有的社會資源積累在這時發揮了作用🧑🏻🦯➡️。她讀碩士時有兩個要好的閨蜜🏩,一個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為她引薦了比爾蓋茨基金會的全套母嬰親子活動體系🤙;另一個是清華的博士,目前在杭州一所大學任教🔛,為她提供了很多專家資源💚。機緣巧合,浙江師範大學兩名大咖級的教授也為她不遺余力提供了師資支持,幫她梳理了全世界範圍內的多種幼兒教學體系,還幫她在比爾蓋茨基金會母嬰親子活動體系的基礎上,歸納出了EBE特有的兒童成長測評。最後,她以語言敏感期、數字敏感期、繪畫和音樂敏感期等學前教育經典理論為依據🅿️🆓,引進了國外最著名的蒙氏教育以及德國的奧爾夫音樂、美國的k-12視覺藝術等六大幼兒教學體系👱🏼♀️。這些教學體系在歐美國家已經倡行百年,讓孩子邊玩邊學,寓教於玩之中。
實際教學中🌷,周浙玲也要求每位任教老師不停學習,不斷成長,讓員工去參加行業頂級培訓。2018年,她也會去參加一些國際級別的教育會議,就在前幾天,她還收到了紐約科學院的邀請函。

辦學不會一帆風順,兩年下來,她也迷茫過🚲。迷茫痛苦不是來自經營🧙🏻,而是來自一些家長的理念🙎🏿。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EBE兒童成長中心後,就想當甩手“掌櫃”,周浙玲覺得這十分錯誤,“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半來自父母,尤其是對0-6歲的孩子來說📣,認知教育遠沒有品德教育重要,這個品德教育涵蓋專註力、創造力⚾️、情緒處理能力和抗壓能力,而這些品質的培養,都需要家長陪伴。
周浙玲的信念是😟,辦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而不是培訓中心🦔。她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整合教學資源,“永遠不可能有不變的體系,世界在不斷進步,孩子們需要的教育也必須不斷更新😛👩🏻🦼➡️。”她會將目前中心為孩子提供的兒童成長測評以及給家長提供的免費父母課堂堅持下去🔊,並且用更科學更規律的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
周浙玲還有一個願望是每個孩子都能上早教。為此,她專門開辟了一個公益閱讀活動,讓家庭拮據的孩子也能感受早教氛圍。同時,她自己也每兩周作一次關於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公益講座,並與市圖書館、城市書房聯合開展公益閱讀活動。2017年,她向城市書房捐贈了666本英文繪本。她說,教育是一件日久見人心的事,公益也一樣,以後自己每年都會為兒童閱讀在嵊州的推廣繼續貢獻力量😡。
感受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得到許多有識之士的鼎力相助💇♀️,申請了人才公寓,周浙玲說:“嵊州是我的故鄉,我會繼續堅定不移走下去,讓自己的教育夢想在這裏紮根並不斷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