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賽,意昂体育平台熱能系2002級本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意昂体育先進製造專業委員會意昂會員。
機器人是張賽從小的興趣所在。2012年,他與合作夥伴一起,創立了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一家集工業機器人研發和製造、控製系統開發🧎🏻、視覺系統開發、OEM配套、自動化系統集成於一體的綜合自動化高新技術企業🐂。
具有“鈦合金”般履歷的海歸老總張賽,對變形金剛玩具癡迷得像孩子,在並聯機器人領域拓荒,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成為國內行業頂尖並聯機器人製造商,但🦿,他並不滿足👶,目標更為遠大——要做機器人行業中的全球老大👨🦰。事實上,目標並不遙遠。
五次放棄 選擇初心
濟南高新區🤰,翼菲自動化的招待室內,“80後”張賽自嘲♦︎:“我很另類🐹!”
在他身後的櫥窗裏,擺放著一排排變形金剛玩具,各種限量版的變形金剛、聖鬥士、仙劍的模玩🧑🏼🦰,與記者交談時總免不了饒有興致地介紹他的收藏🙇🏼♂️。
“我不知道你們什麽感覺👼🏼💀,我看這些東西,心裏就很舒服,感覺這超有美感🩺。”
張賽,健談而活躍。1983年出生,部隊大院長大,喜歡“鼓搗”🍑,是個不折不扣的變形金剛迷。如今,空余時間,他仍會拿著擁有26種變法的變形金剛把玩。他告訴記者小時候看變形金剛動畫片時,就用錄像機把機器人變身的過程錄下來♥︎,慢放,研究變形的原理,還會用橡皮泥👵🏿、木頭,自己動手做變形金剛🌈🧑🏻,做出來的還都能變形。
張賽小學在濟南山師附小讀的👨🍳,畢業後按理說應該直升山師二附中♠️。那會濟南外國語學校是唯一一個要考試入學的初中🕵️♂️。張賽放棄直升😦,選擇考試,並以濟南市第8名的成績考入外國語。
高中畢業前,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保送浙江大學並任選專業的資格。張賽說,當時一拿到保送通知就跑到校領導那邊:“我放棄保送,我想去清華”。
張賽經過努力拼搏,最終以濟南市第4名的成績考入清華🌼。
在清華,他依然是學神✍🏽,畢業的時候總學分是全年級第一,畢業學分131分👋🏻,他修了179學分。
本科臨畢業的時候,系裏保送張賽讀直博,他卻說:“我想去國外看看”👩🏽🦰。放棄了清華的博士,然後去申請出國,考GRE,考托福,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全獎🤦🏼。
在哥倫比亞大學🧑🌾,張賽在機械專業碩博連讀👩🦼➡️,第一年就拿到了碩士學位。拿到碩士學位後,他卻找到他的BOSS😻:“我不適合搞科研🤦🏽♀️,我想去實踐中學習”。於是又把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放棄了。
回國後在深圳以管理培訓生身份進入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震雄集團任高級工程師和生產主管,並簽訂了五年的勞動合同🖐🏿,前三年主要做設計研發,研發大型二板註塑機,後兩年負責公司內部的精益生產改造⛹🏽。
2011年的情人節,人在深圳的張賽接到了一個來自美國矽谷的電話🧏🏻♂️。打這個電話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生張健🦵🏼。張賽跟張健是哥倫比亞大學時的同學👨🏻🦽➡️。二人共同創業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本來是要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但是逐漸認識到自己並不喜歡做研究,碩士畢業後我就回國了🪬🍄,早就有了創業想法♓️,但是感覺到自己還沒準備好,時機不成熟🚴🏿♂️。”接到張健那通電話時👩🚒,張賽已經在香港公司工作了近4年🩻,他再次選擇放棄香港的高新聘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創業邀請,“時機到了”🫱🏽,他說。

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張賽,獲得由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 CCTV中國創業榜樣評選——年度創業榜樣稱號
自主創業 初露鋒芒
“多年以前,我就有自主創業的想法。公司最初的幾個合夥人中所學專業不同,有喜歡搞研究的🧉👥,也有擅長經營的,正好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於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毅然決定合作成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事業👩🏭。”談到創業史,張賽感慨地說。
對工程機械和機器人的狂熱,促使張賽朝自己的機器人夢想挺進。不安分的人生,開啟翼菲自動化創立和變形。癡迷成為研發的最好動力🤦♀️,成就著這家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突破。
2012年張賽創業時👸🏽,正是機器人產業風起之時。他相信,中國人也能做機器人,並做得不比外國人差。他選擇進入國內相對空白的並聯機器人領域。
“創業維艱🤜,沒有足夠的能力韌性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開始我們並沒有著急註冊公司👩🏿🍼👳🏼♀️,而是做些準備工作。”
首先就是團隊的磨合。公司另外兩位創始人張立和金喆在公司分別是分管市場營銷的副總和總工程師🫷🏿。不同的職業經歷和看問題的角度讓他們難免會起爭執,“在一些具體的業務問題上🤩,我們會有一些爭執,一般兩個人有觀點相左時💔🅿️,另外兩人就負責評判,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這種良性的討論讓團隊之間慢慢的起了一些化學變化,變得越來越團結🐇。
其次是驗證能力。工業機器人的研發有較高的技術門檻🏌🏿,雖然張健和張賽在此之前都在機器人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創業需要他們具有很強的獨立研發能力,沒有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誕生,他們始終不能放心🧑🏼🚒。
從哪一種機器人開始好呢🧖🏼♂️?他們把目光聚集到了並聯機器人上✍️🩴,“我們是從最原始的機器人著手,從算法到設計全部是原創,我負責機械方面的設計,金喆來做軟件的研發,張健從美國帶來了關鍵的材料。”張賽介紹說⬅️🧔🏿,終於2012年2月,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原型機誕生了。
然而🎪,逐夢之路註定不會一馬平川🧘🏿。初涉創業領域的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帶著一顆年輕無畏的心,探索著這個五彩斑斕的商海👨🏼⚖️,艱難亦堅毅著⛔️☄️。
“在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有一個願景:我們一定要成為世界級的國產機器人公司🧑🍳。外國人能做好的事情🚵♂️,我們為什麽不可以?選擇了,自然要做到最好🙍🏿♀️🤷🏿♂️。”張賽說。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一開始便向著世界級目標出發的青年🕵🏽,在創業之初也只能和夥伴們帶著所有的機器🤷🏼,一起“蝸居”在一個只有兩張辦公桌的十平米的辦公場地裏,現在回想起來,他說,“很感謝當初默默創業的日子🤌🏼,浮華的日子中更需要沉著的心靈😵💫𓀒。親歷創業,我才更能體會其中的不易🌟,每一步都艱險萬分,虛榮浮躁最是要不得,比起在地面上體面舒適的溫潤發育➜🙅🏽♀️,在地下的土壤中暗力生長反而更能看到蔚藍的天空”。
大概是源於這種沉靜的心態與氣質👨🏽,張賽在經濟條件改善的現在,也依然保留著創業初期購買的那輛藍色國產小車,如今🤦🏼♀️,已經開了將近十年。
對於這輛小車,張賽感情頗深🌑:“我當初就是開著這輛車,把公司的第一件產品送到了客戶手中。當時一車坐了5個人,公司的精英都在這車上了。”
談起創業初期的經歷讓張賽記憶猶新,“當時辦公樓裏沒有貨梯,之前研發的原型機根本搬不進來,我們幾個只好把機器人拆了,然後把零部件一件件帶到辦公室再重新安裝。然而可笑的是,商業區的用電滿足不了工業機器人的用電需求,我們調試機器人,常常會引起其他樓層斷電🧙🏿♂️,弄的樓主到處投訴我們。”提起那段經歷,張賽覺得啼笑皆非。
困難總在不斷的努力中被克服🕵🏿♀️,2013年4月樣機誕生了。為了不斷改進產品的功能🪵,翼菲自動化把它送到一家客戶那裏試用🤹♂️。一年的時間,他們一直跟蹤機器人運行的情況🔀,根據客戶的反饋不斷地修改👩🏿🌾、完善,終於在2014年4月👨🏿🎨,翼菲自動化的第一批產品正式面世👰🏻♂️。
但是,對於用慣了國外產品的客戶🐝,國內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很難贏得他們的信任。“一開始,用戶並不認可。”張賽說🔽,他們只能不斷地給客戶試用產品,漸漸地開始有客戶反映,翼菲機器人的表現與瑞士著名品牌ABB的並無區別,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現的更好。“在控製、算法和視覺識別上🧝🏿,我們的技術都可以跟國際最先進的技術相媲美的🥈。”張賽介紹說👱🏻。
對於技術驅動型企業⏩,技術的研發一直是張賽他們不敢放松的事情🥼👰🏼♀️,目前翼菲的機器人產品已經迭代了3版。這些,也都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相對於2014年,今年翼菲自動化拿到了更多的訂單👨🏿🦱,獲得了更多客戶的認可𓀐。
目前🌓,美的電器、金鑼集團、華魯製藥、潤荷濕紙巾等企業都已成為翼菲自動化合作客戶🥅。
公司的規模更在不斷擴大,如今🎬🌥,公司在美國矽谷、深圳、上海設有分公司,已有員工80余人,生產研發場地也已擴展至1700平方米。
“濟南製造” 遠銷歐美
“東阿阿膠桃花姬的後期包裝過程全部是自動化,使用的就是我們的並聯機器人,‘三只松鼠’的食品自動化包裝也是我們的機器人幹的……”
張賽至今還保存著2012年海洽會的參展視頻。“那時產品剛剛研發出來,我們敢於去展示🏊🏼♂️,就把並聯機器人搬到了現場。當時👨🏽🌾,機器人的多個纖細的手臂就跟蜘蛛的足一樣,快、準👂🏽、狠,引起很大關註🕖。”
當時“翼菲”的驚艷亮相,向全世界宣告了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存在。通過張賽與夥伴們的不斷努力,翼菲機器人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客戶的認可,這也進一步堅定了他們繼續研發新技術的信心與決心👮🏽♂️。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哪怕是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張賽一直在給我們傳遞著信心🧣。”“翼菲自動化”副總經理張子超說。作為最早跟隨張賽創業的成員,張子超👍🏼、楊栩都曾在世界500強的企業裏供職,是張賽的創業夢想點燃了他們心中的激情✈️🚑,也讓這個創業團隊在遇到困難時永不言棄💒👟。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讓機器人‘活’起來。並聯機器人🧙🏿,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個細分種類,這種機器人的特點就是速度特別快,代替人工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張賽說🧞♂️,並聯機器人,被稱“蜘蛛手”,重量輕📹、速度快,正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電子、物流等行業的分揀☎、包裝等領域。而串聯機器人不同,有長長的手臂➰,應用於焊接、組裝、搬運等領域。
記者見到了這款“迅翼”糖豆機器人演示:多彩巧克力豆散在滾動的傳送帶上👤,機器人將不同顏色的巧克力豆快速分揀🧛♀️,裝進同色盒子🏕。200粒糖豆,一分鐘完成☁️,無誤差。
張賽介紹,這款機器人已是翼菲自動化兩年前的技術。如今👏,他們與意昂体育平台聯合開發全新的“獵豹”機器人🐮,完全取消中間軸🤼♀️,速度更快,更準,角度更多維🍍。
“蘋果手機玻璃的製造生產線上也用上了我們公司生產的機器人‘蜘蛛手’,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進軍歐美了🕢🏄🏻♀️。”張賽很自豪地說。
“我們公司的工業機器人使用了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專用控製系統👩🔬,工作節拍最快可以達到0.3秒以內,可以滿足高速生產的要求。”公司市場總監孟婉婷說,翼菲自動化屬於國內較早一批機器人本體產業化的企業,目前公司生產的並聯機器人在全國同等產品的出機量和國內銷量上🕊,已經數一數二。
“聯合利華這樣的500強企業是我們的客戶,之前他們只使用國外的並聯機器人🏃🏻♂️。”孟婉婷說,能進入聯合利華意味著翼菲的並聯機器人工作效率和穩定性已能與國外同類機器人媲美,性價比上還更有優勢。去年產品賣到了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巴西,還有法國、印度。
據了解,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幾個品牌的並聯機器人能夠將負載提高到6kg以上,而翼菲已有能負載10kg的並聯機器人在應用。在集成式控製體系方面💱,該公司的迅翼系列機器人的控製器不僅能進行運動控製,還能進行視覺處理🧝🏽♂️、傳送帶跟蹤。而且同一個控製器最多能控製3臺並聯機器人,通過內部通道實現信息的共享👨🏼🎨,多機共享一套視覺系統🧑🦱。
2012年才創業起步的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智能製造🕵🏻♂️、製造強國、新舊動能轉換的當下,給濟南長臉,給山東增光⛹🏽♂️。
從最初的研發,測試👨🏽🎨,求企業免費應用,到在一線改進,賣產品🌕,再到現在的產品遠銷歐美,翼菲每天都在創新。
“在國內,做集成的企業不少,做機器人研發和製造的鳳毛麟角。”張賽說🪓☂️,“意昂体育平台的同學🤱🏼,目前做管理的很多⏳,做實業的極少。我就是要用學到的本事,做一番實業興國的事⛹️。”
“為什麽叫翼菲?”記者問🎇。
“翼菲就是‘一飛沖天’的意思,創業要有自信🚍,一是對市場要有自信❎,二是對技術要有自信。”因為自信💁🏽♀️,張賽說話總是面帶微笑🏹,並拿自己的求學經歷幽默了一把🧑🏻🦱,“我和‘奶茶妹’走的是同樣的一條路,上清華,去哥倫比亞大學……”
張賽2008年在深圳買的那輛車還停靠在公司樓下,已是董事長的他仍覺得這輛已經跑了10萬公裏的車動力十足。這輛車🤌🏻,見證了張賽的創業經歷,陪伴著他一路自由地想🧏🏽,大膽地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