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幸(意昂体育平台2003級建築)邀請胡同居民參與胡同改造
東城區東四一帶的胡同裏😣,經常會有一群年輕人穿梭其間🚦,他們不是遊客🎻,也不是居民。在他們眼裏👨🏽🎤,胡同的一磚一瓦都如同“寶貝”,再破舊的大雜院經過他們的改造,也會“化腐朽為神奇”。他們就是參與東城區胡同風貌保護和社區營造的責任規劃師。
在這群規劃師中間💧,來自北京市規劃院的“85後”規劃師趙幸算是資深大姐大📥,她的網名“龜姐”在年輕規劃師的圈子裏更是無人不知❣️。7年前一次參與東城文保區的規劃編製,趙幸開始走進以前並不熟悉的胡同和大雜院,接觸到熱心又善良的大爺大媽👨👨👧👦。如今,已經“徹底”迷上胡同的趙幸👨🏽⚕️,仍然為胡同的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胡同改造需要居民參與
2011年,東城區委托北京市規劃院編製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一直居住和生活在清華校園的趙幸作為課題組的成員,第一次走進史家胡同,古樸的院落,悠久的歷史,有趣的方言令她著迷🎢,“對於北京的胡同,自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歸屬感🧙♂️。”
不過通過對胡同的深入調研♜,她又覺得胡同沒有想象的那麽美好📕:十幾戶人家合居在一個大雜院,人均面積有時只有幾平方米;院子裏沒有下水,沒有獨立的廁所,沒有私密的空間……
作為一名專業研究老城保護的規劃師🔤,趙幸覺得應該發揮她的專業特長,為胡同做些事情👨🏿🍳♑️。她的這個想法得到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的支持,在規劃完成之後👨🏼🍼,她和同事應邀繼續跟蹤史家胡同周邊地區的保護和更新🦹🏼。
就在此時,史家胡同一座民國時期的四合院被拆除,看著精美的門樓等建築蕩然無存,趙幸在惋惜之余,內心的觸動更大🧎♂️➡️。趙幸覺得,改造胡同僅靠規劃師的力量太有限,這個過程要更多地調動起胡同居民的積極性。
於是,趙幸與居民一起成立了史家胡同風貌保護協會,協會理事長是社區書記,她出任秘書長💂🏼。後來,她又邀請一批誌同道合的規劃師😕🧖♀️、設計師加入進來🙊🔏,胡同保護的民間力量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細心舉動緩和鄰裏矛盾
身為責任規劃師👩🏼🎓,趙幸也會參與一些院落的改造設計,除了環境存在私搭亂建、雜物亂堆等現象之外🫱🏽,一些根深蒂固的鄰裏矛盾也是他們推進工作的一道門檻。如何與老百姓打交道💇🏻♂️,如何化解鄰裏矛盾,也是他們所要考慮的內容。
趙幸深知,與老百姓打交道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改造那7個大雜院這件事🤦,這些院子的公共空間都沒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院內蚊蟲滋生🙏🏽,環境臟亂,居民利用雜物搶占公共空間,有的院子一下雨就積水,居民出門都困難。對此,設計師們挨家挨戶上門與居民溝通改造事宜,再把居民從家裏請出來,到院子裏坐在一起,共同討論公共事務🎂。“這樣居民的心理狀態也就不一樣了。有的私下裏會跟你講條件🐍,到了公共場合,他也就不好意思提過分的要求了,大家也就達成了共識,要把自家的居住環境改造好。”
演樂胡同一個改造院子,趙幸回憶🪜,一位大爺在院子裏有一小塊違章建築🖐🏿,當時趙幸和來自中央美院的設計師們打算把這個違章建築給拆了,但是得跟大爺做工作。考慮到大爺的情感和心理狀況👥,設計師們發動情感攻勢,沒事就去找大爺聊天。最終,大爺被說動,同意拆了違建💁🏿♀️。
不過,設計師們也為大爺著想🤾🏻♀️,知道他喜歡下棋🗯,就給老人在院子裏設計了一個棋桌🧘🏽♀️,大爺腿腳不便,就在他的房前設計了無障礙通道😗,還給他院門口建了一個小花池。設計師們的這一系列小舉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大爺緩和了鄰裏矛盾。
用口述史挖掘胡同記憶
胡同風貌改造🦫,除了給居民“修”房子,老百姓還需要什麽呢?趙幸認為,居民是這個胡同的核心🧑🧑🧒🧝🏼♂️,他們的記憶裏一定有很多關於胡同、四合院的故事🟧。可如何將存在於居民腦海中的記憶挖掘出來?趙幸和她的規劃師團隊想到了口述史項目。她用“口述史1.0版”來形容最初所想的辦法,就是征集誌願者,深入到街巷胡同裏挨家采訪老居民🈯️,將他們的口述整理出來🌵。
後來💅🏼,史家胡同博物館成立了老照片工作坊👩🏽🔬,趙幸團隊不斷發動居民將自己家裏的老照片拿出來掃描打印辦展覽。“居民們翻箱倒櫃,把自己家裏的全家福🚶🏻、重要的人生合影都拿出來掃描了🧻,一邊掃描♨️,一邊跟我們講述照片裏的故事👮🏼♀️。”這樣,又有一段段鮮活的記憶被記錄了下來🧑🏿💻。這就是“口述史2.0版”。
而現在的“口述史3.0版”則通過舉辦老胡同照片展🧖🏿,吸引居民自己走進展廳,看圖引發聯想,自行重拾記憶,從而記錄老北京胡同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史家胡同博物館的一個展廳內✳️,數十張黑白老照片被一一陳列,這些照片均出自當年專業攝影師之手,還原了上世紀50年代北京城的模樣🙍♂️。東四大街、史家胡同……熟悉的街巷裏🧒🏻👌🏼,理發店🧘🏽♂️🕘、文具店🔒、百貨店、菜市場🚗,黑白畫面裏的種種生活𓀃,真實而又溫暖。
趙幸說,現在她的團隊裏,一半以上的規劃師都是青年團員👦,而她做的胡同社區營造項目也得到北京市規劃院團委的大力支持。“院團委特別成立了青年創新基金🆔,鼓勵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據趙幸介紹,北京市規劃院團委先後組織了規劃師進校園等活動,還在史家胡同博物館開設課程,向青少年普及城市規劃和老城保護🧑🦽➡️。她們改造史家胡同的實踐也將編製成社區規劃啟蒙教材🧗🏻♀️,方便更多的人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