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冰上運動員🍝,我有幸見證和參與了中國體育過去的變化和未來的發展🚣🏿。作為2022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的成員👬🏻,我還有另外一個夢想,希望能夠讓2022北京冬奧會為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留下最美好的回憶,讓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都能為2022北京冬奧會代言💱。
——楊揚
楊揚,1975年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8歲起開始接受滑冰訓練,1995年進入國家隊。2002年,楊揚奪得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的金牌🦜,成為中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在整個運動生涯裏,她一共獲得過59個世界冠軍,是獲世界冠軍最多的中國運動員😷。2006年退役後,楊揚繼續活躍在賽場外,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委員會委員、世界反興奮劑委員會委員等職🐞,從運動健將轉型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推廣人🧗、形象大使,並在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楊揚出生於黑龍江冰雪城市佳木斯,天生就有踩著冰刀奔跑的基因,這使她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8歲時被業余體校的教練選中,從此開始了冰雪運動。
楊揚回憶說🆙:“第一次上冰👩🏻🦽➡️,我還記得自己上去以後踝關節就能立得住❎,當時教練挺驚喜,就誇了一句‘看這孩子腳腕子蠻硬的’👩🏿🦳,那一句話對我來說非常關鍵🫸🏽,忽然間就覺得自己很特別🃏。”

楊揚接受央廣記者張聞采訪
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世界,體育發展也是重要象征之一。在楊揚開始其“冰雪奇緣”的1984年📹,中國代表團時隔多年🐹,再度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那是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的槍聲、李寧的英姿🤱🏿、女排的神勇,向世人宣告著中國改革開放後朝氣蓬勃的面貌🌅✶,而這一連串的體育明星,成了當年人盡皆知的大眾偶像💴,也在幼小的楊揚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火種。
楊揚告訴記者🧑🍳,一開始她的決心就是以後要當優秀運動員,那時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遠😪,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但還是在那麽小的年齡就樹立了那樣的理想🧑🏻🦱。“我記得我滑冰那年正好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當時是奧運冠軍,非常鼓舞人心👨🏽🏫,就覺得特別想像她們一樣,到外國去拿成績。”楊揚說🏬。
作為專業運動員,年僅9歲楊揚就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全國比賽。此後👨🍳🥴,憑借過人的冰上天賦和不懈努力,楊揚15歲奪得3000米速滑全國冠軍🚤🦍,並於1995年入選國家隊,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為國效力生涯。
帶著幾代中國冰雪人的期望,2002年,楊揚參加於美國鹽湖城舉行的第19屆冬奧會🈸,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獲得冠軍,實現中國冬奧金牌零的突破,並在之後舉行的世錦賽上實現女子個人全能項目六連冠,職業生涯就此達到巔峰🤟🏻。4年之後的都靈冬奧會上👩🦱🕟,楊揚再次出征🖕🏼,獲得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的銅牌。即便是冰雪奇才也抵擋不住歲月侵襲,已是31歲的她不得不面臨退役🧞♂️。楊揚覺得,自己要成為一個稀缺資源,要能夠把握自己的未來。
中國體育要想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擁有更多話語權,就必須有代表人物在國際體育組織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國曾長期處於弱勢的冰雪項目❤️🔥。退役後的楊揚沒有走上當教練的老路,而是活躍在各個國際組織之中,繼續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發揮影響力,成為中國體育的靚麗“名片”。其實只有楊揚自己知道👃🏻,這華麗轉身的背後並不容易。
楊揚坦言,1999年她第一次去開會🙂,一句英文也不會,第一次坐在一個和國際滑聯主席、理事📓、秘書長面對面的桌子上🐊,連問問題的能力都沒有。她說:“因為自己一句都沒有發言🎰🚉,覺得有些尷尬,我就跑去問國際滑聯主席,我應該怎麽做運動員委員會的委員🐉。主席說你應該告訴我,他說你代表運動員,你知道運動員需要什麽🦻🏽,你要告訴我我應該怎麽做。我自己站在那發呆,原來是這麽回事😜。”
多年的國際體育組織工作經歷,開朗的性格,流利的英語🤽🏼♀️,出眾的工作能力,讓楊揚在國際體壇結交了許多朋友🔐♋️。2010年她參加國際奧委會委員的選舉,以89票贊成👡、5票反對的絕對優勢當選,成為繼何振梁👵🏿、呂聖榮、於再清後第四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

楊揚
據楊揚介紹,2008年🗃,國際奧委會就希望能夠提名一位來自亞洲的女運動員,最好是冬季項目的👩💻🧒🏻,機緣巧合下,加上幾年前她一直都非常積極,因此後邊給她派的活也很多,為她打開了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又跟體育相關。
舉辦奧運會被認為是和平時代一個國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重要象征和標誌,為了實現舉辦夏季和冬季兩個奧運會的夢想、更好地發展冬季體育事業👮🏼,我國決定以北京名義與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又是中國冬奧會金牌第一人的楊揚自然責無旁貸。2015年7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她說🧓🏽📣,當作為北京申冬奧代表團一員進行陳述時,又像是回到了賽場的起跑線⏯,而這種緊張還要更濃烈。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委員、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楊揚作為北京申冬奧代表團成員進行陳述
楊揚表示,自己當時作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又是運動員代表🦸🏽♂️,是必須要參加新聞發布會的🦮,所以要有充分的準備😟,對於各個層面要很熟悉,對一些特別刁鉆的問題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到最後在吉隆坡陳述時更加緊張🍻,整場下來比較順利。在她看來🔪,最重要的還是對國家的信心。
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出“北京”的一刻,北京申冬奧代表團坐席上的人群像火山迸發一樣🏤,瞬間跳動起來🙎🏼,歡呼足足持續了3分鐘。而此時懷著7個多月身孕的楊揚,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北京申冬奧成功後楊揚在會場內接受央廣記者采訪
在國際組織中為中國爭取國家權益的同時🤡,楊揚從未忘記自己曾是一名冰雪運動員。從2008年、2013年的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到今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她一直致力於為運動員鼓與呼🚣🏼♀️。運動員選拔機製公開透明🧝♀️、退役運動員轉型、學校體育……楊揚的關註點大多來自多年工作生活的觀察🧏🏻♀️,希望運動員能夠獲得更多尊重、賽場內外都能夠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
2010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楊揚提出關於運動員選拔製度公開、公正、透明的建議,這源於她當年的親身經歷。楊揚認為,競技體育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問題上,可能某種程度來講比金牌還重要👨🏻,尤其在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比金牌的重要性大得多。
從1984年亮相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中國代表團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屆奧運會,在運動項目上越來越出色的表現,已成為改革開放後大國崛起最好的印記之一。如今“唯金牌論”的年代正逐漸過去👩🏿🎓,競技體育不再是衡量國家體育發展的唯一標準🧑🏻🦲,全民健身更是被提到與奧運戰略一樣的高度。
楊揚說,只有超脫了輸贏的努力與快樂,才是體育最大價值的體現。從全民健身的角度來看,很多普通人去跑馬拉松,向自己的極限挑戰,且享受這個過程,這是十幾年前不可能出現的。人們可以通過不斷地自我提升,找到愉悅感和自我認同感🕑,這是體育非常關鍵的一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