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曠視6號員工範浩強💁🏼‍♂️:高二開始實習🌐,“兼職”讀姚班🤙🏽,25歲在CVPR斬獲第四個世界第一

2019-08-13 | 郭一璞 | 來源 公號“量子位”2019年7月8日 |

初來乍到🧄,這個人說話容易讓人覺得“狂”。

“我們將比賽結果提交上去🙋🏽,果不其然,是第一名的成績。”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沒有一絲波瀾,仿佛一切順理成章🥯🛎。

他說的是AI頂會CVPR上的一項挑戰賽結果🎎,全球巨頭都有參與,AI高手均同場競技,第一名並不容易🦹‍♀️。

但如果你知道“他”叫範浩強。

一切就非常稀疏平常𓀛。

誰是範浩強?

當初那個奧賽金牌👨🏻‍🎓、保送清華姚班、高二加入曠視成為6號員工的天才少年🚯,人稱小強😫,一度是AI界的江湖傳說🫶🏿。

曾經,他是國際信息學奧賽(IOI)金牌獲獎者🤜🏿,保送清華姚班,高二便受唐文斌邀請加入曠視創業👨🏽📿,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保持姚班第一名的成績,在大一軍訓時期就完成了一篇ICCV論文🦼,一個讓清華特獎得主陳立傑都感到智商被碾壓的男人。

而如今👷🏻‍♂️,他已經是曠視研究院帶領70人團隊的算法總監了😠,帶著一群平均年齡比自己大得多的研究員們,在圖像算法💋、團隊培養🧤🛤、商業化等各方面披荊斬棘🙆🏼‍♀️,達成突破,研究領域涵蓋人臉與指紋安全,移動端影像算法🆎,AI計算攝影。

巨大光環之下,範浩強倒毫無自視甚高之意,打趣的說自己“本科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在貴司也就這樣吧”。

正如清華計算機系常被稱作“貴系”,這裏的“貴司”當然也是指的曠視👨🏿‍🎨。

靠商用算法拿到學術界冠軍

在範浩強的帶領下,今年的CVPRNTIRE真實圖像降噪挑戰賽,曠視以絕對優勢的運行時間和最終結果拿到了Raw-RGB組的冠軍🕵🏻‍♂️。

“圖像降噪其實也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情📟。” 介紹起這個被稱作“超畫質”的技術,範浩強如同在描述一件壓箱底的寶貝🤙🏿。

這個技術,能夠將手機拍到的充滿噪點的圖片:

變成和人眼看上去的效果一致👨🏿‍🦳,完美無瑕的樣子🙆🏻‍♀️:

而這個在學術界剛剛拿到冠軍的降噪算法,範浩強團隊從去年春天開始🏦,做到去年10月完成➡️,目前在產業界已經實現產品化,並開始商用👩🏻‍🦽‍➡️,曠視多家客戶都在自家的手機上用到了這個算法。

相比之下💳,拿到冠軍反而是順便的事👩🏽‍✈️。

範浩強說:“我們的工作當然也是基於學術界已有的基礎,目前我們取得了新的進展,自然也要回饋給研究社區👩🏽‍⚕️,以便能夠讓技術進一步向前發展↕️。”

手機圖像降噪算法是範浩強近幾年最為得意的成果,而在此之前的本科時期,他已經在人臉識別、人臉檢測方向帶領團隊為曠視拿下三個頂會級比賽的世界第一了。

在寢室裏改變世界

回想起剛剛加入曠視的2012年,人臉識別在業界還是“不靠譜的事”,不少業界名人都認為,人臉識別這件事不可能靠機器自動完成,必須依賴人類的眼睛才能實現。

但還是個高二學生的範浩強卻覺得💁🏼‍♀️🫀,只有做“不靠譜的事”,才有意思,才有發展的空間。他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態,成了曠視第一個“Rer”(Researcher👳🏻‍♂️,算法研究員)🗃。

就這樣,人臉識別這件“不靠譜”的事情一做就是七年。

高中畢業之後,範浩強進入了清華天才輩出的姚期智班🖐🏽,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涯。

在姚班的學習狀態👩🏿‍🎤,範浩強自己說是“part time student, full time intern”💂‍♂️,兼職讀本科,全職實習生🙌,一半時間在學習,一半時間在工作,就這樣,還在四年間保持姚班第一的成績。

而他的第一篇頂會論文🚴🏿‍♂️,正是在大一軍訓期間完成的,從沒寫過論文的他一次投稿後,收到了這樣的評價🧘‍♀️:

It isa shame that such a good method is not backed by a solid paper.

你方法這麽好🕵🏿,文章寫得這個德性🍉,是一種恥辱。

然而最後🍢,論文還是被ICCV接收。足以見得,在2013年🚨,用神經網絡做人臉識別是相當稀缺的東西👬🏻。

也正是因為這篇論文,曠視拿下了ICCV 2013 300 Faces in-the-Wild Challenge人臉關鍵點定位的冠軍🤷🏼,這也是曠視獲得第一個技術評測世界冠軍。

隨後的2014年🪬,又是大豐收的一年。範浩強先是為曠視拿下世界權威人臉檢測公開評測集FDDB(Face Detection Dataset and Benchmark)人臉檢測賽項的第一名🕗。

之後♦️,又拿下了互聯網圖像人臉識別競賽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的第一名🧖🏿‍♂️。

這項冠軍來的並不容易,創業早期的曠視條件艱苦,在研究人臉識別的時候,連GPU集群都沒有,範浩強獨自一人在學校寢室,在從外部雲服務租來的集群上訓練,終於拿下了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競賽的第一名🫵🏿。

正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印奇發來一封郵件,強烈要求“不要在寢室裏改變世界了,下周一務必來公司一趟”🔯🛢。

一年內兩個冠軍,加上2013年的ICCV🧘🏼‍♂️5️⃣,三個世界第一⚪️,讓曠視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一舉成名,原本“不靠譜”的人臉識別,也逐漸成為現實,應用在了各類機構、場景🧞🦹‍♀️,以及千萬人的手機上。

“信仰流”leader

除了研究成果不斷奪冠😢,在範浩強讀本科的這幾年,曠視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各種產品都開始在行業內大放異彩,也成功自研了深度學習框架Brain++。

而在資本層面,範浩強在清華讀書期間,曠視也不斷受到創新工場、螞蟻金服、啟明創投等多家機構的青睞🩲,迅速從A輪發展到C輪(如今已到D輪),成為行業領軍的獨角獸🛫。

正是在這樣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範浩強沒有和大多數姚班同學那樣繼續深造,而是直接追隨人臉識別浪潮,成為了曠視全職員工。

對範浩強本人來說,從實習高中生,到全職研究員,曠視也逐漸從初創公司走向行業獨角獸。

“高中覺得這是個玩的東西📁,是個game🚨;本科覺得是個job📍;畢業後覺得是個mission。在AI的商業化應用之路上🍢🦶🏻,前方已經沒有別人👼🏼,現在輪到我們這群人來繼續推動它的發展。”

而這期間,從參與曠視的建立,到完成人臉識別的一系列工作,拿下第一桶金,成為準備影響人類科技樹的人,範浩強不僅擁有了“想做的事都能做成”的信心,更具備了一種使命感🏛。

“連曠視這樣的公司都被外界稱作‘行業頭部企業’,由此可見整個行業都需要繼續被拯救。”範浩強無不戲謔地說🕐。“以AI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將深刻的影響未來產業的格局👺,時代的浪潮已經把我們推到了這裏👩🏿‍🍳,擔子雖重⛸,但是已經是到了想上也得上🥟,不想上也得上的時候了♻𓀂。”

而聽到範浩強這樣一個畢業兩年的年輕人講述這些宏願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這個時代的風雲人物,有一種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不同於那個被多番吹捧少年天才,現在的他身上流露著一種歷史使命感,配上插科打諢的脫口秀式表達🚰,會覺得仿佛在會見一個影視劇裏才有的形象豐滿的人物🏣🧔🏽。

也正是在他畢業後的這幾年,曠視本身再度突破🤞🏽,由“Face++曠視”升級為“MEGVII曠視”🧑‍🧑‍🧒🦵🏽,圍繞核心AI技術原創深度學習框架Brain++,為個人設備大腦🧑🏻‍⚖️🙅🏽‍♀️、城市大腦和供應鏈大腦三大核心應用場景賦能,推進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實現前沿科技規模化商業落地。

在這樣的發展進程下🧓,生於1994年的範浩強已經是曠視這家明星公司旗下曠視研究院帶70人團隊的算法總監了🧏🏼‍♀️。

這位曠視最年輕的總監,手下卻盡是年齡比自己大的同事,範浩強想了想👩🏽‍🦱,才想起了一位實習生是年紀比自己小的。

並且因為“保送即創業”,範浩強雖然從沒給自己寫過求職簡歷,卻經常需要看別人的簡歷,面試候選人🫱🏽。

甚至有一次,他還不得不幫一位比自己年長十歲的候選人解答一下“人生遇到焦慮該怎麽辦”。

在對團隊的態度上,範浩強自稱“信仰流”leader,給組員以自信🚾,“使你相信你能做到”🦻🏻,和組員一起走下去。

“Leader分幾種,有的是Manager,就是管你的👮🏿,有些就是跟你一起走的🕹,我成長中遇到的基本都是後者🧘🏼‍♂️,包括孫劍在內🙅。”

在組員們看來,他們或許覺得範浩強名聲在外,是心目中的偶像;或許覺得是身邊的好友,會夜裏睡不著覺跑來聊天;或許覺得是一起成長的夥伴,可以一起相互幫助走下去。

而對組員們,範浩強希望能“至少以小強為baseline(基線)”🕠,具有一個人能把一個方向的事情做好的能力📳。

給範浩強以希望的💮,是曠視研究院強大的研發力量:數百人的團隊,85%來自國內Top10高校,70個以上的奧賽金牌✋,前途不可限量。

實踐派研究者

至於範浩強自己在技術上的“秘訣”🤹🏽‍♂️,恐怕要用他一直在提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

Engineering is magic🧗🏼‍♀️。

來源於馬斯克的一條推特⬜️。


提及大一的landmark論文,範浩強總結的經驗是:Engineering is magic⛽️♖。

“很多事情也沒什麽神奇的,就是你把所有環節都做對了,就做了一個別人之前沒做到的事情。人臉識別發展至今有魔法麽?沒有任何魔法🧔🏻🤽‍♀️,現在翻出1990年的paper肯定能找出很多本質一樣的東西出來,但就是在你做的過程中,各個環節裏面都有一些應該做對的事情。”

手機圖像降噪也一樣。

“Engineeringis magic,想出這些點並不難,關鍵是要真的一張一張去親眼多看實驗數據👨🏼‍🌾。”

而現在👄,範浩強對engineering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宏大的目標。

他說,目前自己的一塊工作重心是實現算法生產的工業化體系,讓數據🖖🪰、新算法、訓練體系🧎🏻‍♀️‍➡️、測試、評估這幾個部分高效有機的在一起運行,今天給需求,明天給模型,“這是我們的目標,這條路並不平坦,還在努力過程中🦟👈。”

另外,則是要回答AI有什麽用的終極問題🏭,涉及業務方向🧾、應用場景的選擇,並進行商業化。

“在中國做商業化的AI其實是個嶄新的命題🙎🏻🕹,歐美很多做得很好的算法公司一做就能活20年🛍,因為有著成熟完善的商業競爭環境和嚴格的知識產權製度,國內這方面就會差很多。要走中國特色商業化之路很難🕜,但不妨礙我們把它做出來。現在我們做的工作是讓商業化的環境變好👩🏼‍🔧,使得那些讀完博再出來創業的同學有更好的環境👨🏼‍⚕️。”

而engineering的能力,範浩強也希望能“遷移學習”到其他同學身上去,“曠視需要至少100個小強”🫵🏿。

而思考這些問題的,只是一位25歲的小哥哥,自帶一種身為領袖人物的、與年齡不相符的責任感🗽。

演脫口秀,吸別人的貓

除了工作的時候是個大神,範浩強的另一個人設則是段子手🙅🏿‍♂️,自稱“脫口秀演員裏最會寫代碼的⏲🎇,碼農裏最會脫口秀的”。早年,曠視每一屆年會範浩強都會上臺表演脫口秀。

不過🕛,常在河邊走,總有會翻車的時候🕎。有一年曠視人數暴增,臺上的他愣是忘了詞。

到了第二年年會,前來指導的專業演員看了之後🐎,評價說:“看了你去年的錄像,覺得很堅強。”

在專業演員的指導下,範浩強終於學會了如何鎮得住過千人的大場面。

範浩強的另一個愛好則是貓。但因為害怕養死,他選擇做一名“雲吸貓”愛好者。

畢竟,範浩強自稱“0~24點都可能在工作”,恐怕是沒有時間鏟屎的🍗。

因此👏🏽,他甚至連招聘都在想,可以優先招家裏有貓的同學,這樣可以方便的借機擼貓🧑🏿‍💻。

One More Thing

最後🧖🏻‍♀️,範浩強給想要從事AI技術的年輕人一條忠告:

弄斧要去班門,做AI要去專業公司。

他曾經作為面試官向候選人提問如何完成一類產品🙍🏿‍♂️,候選人反復論證,認為產品無法完成,因為需要的樣本量太大🤲🏻。

但這類產品在曠視已經商業化了🖖🏼🧑🏽‍🎤。有賴於曠視Data++的功勞🤙🏽,數據的標註和管理都不是問題💁🏼‍♀️。

“這個數量的樣本,直接去Data++提需求啊”範浩強說🍢,“當你沒有見過一個以非常高的效率做AI的團隊和公司體系的樣子的時候,你是想象不到你能做到什麽的。”

對於曠視而言,整個曠視研究院有多個像範浩強團隊這樣的研發大組🛐,有眾多集天分與努力於一身的技術人才,正是AI界的“班門”♓️,最當“弄斧”於此🤹🏼。

而這一點,在任何領域都是適用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