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文濤👩🏻🌾、李毅𓀐🤼♀️、李偉華三位同是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1991級意昂🪳,並且是同班同學🫅🏽,於1997年在清華科技園共同創辦了北京世紀鼎點軟件有限公司。羅翰,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1998級意昂👘,1999年加入到創業團隊中。2016年⚪️,四位同系意昂共同創辦了北京清流鼎點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網絡視頻傳輸領域的資深專家🦶🏻,他們擁有國內經驗豐富的視頻編碼及傳輸技術研發團隊❤️🔥,占據著技術競爭的製高點,為包括央視網、映客、Starmaker、dokidoki、一起秀🤹🏽、肆客在內的十數家優質客戶及共計超過2億的最終用戶提供著視頻服務。未來⏱,他們致力於將實時視頻/視覺技術賦能於更多行業。
電影《中國合夥人》裏有一句臺詞:千萬別跟好朋友一起創業😦。這句話曾經在創業圈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好朋友到底可不可以一起創業?
對於這個問題🛕,要文濤、李毅、李偉華👩🏿⚕️、羅翰四位意昂用他們的親身經歷給出了我們答案🤸♂️:不但可以6️⃣,而且20多年來🏌🏽♂️,風雨同路♑️,如兄如弟。
在計算機系,結下一生的友誼
時間回溯到1991年的秋天☎️,彼時,要文濤🏂🏿、李毅🛋、李偉華分別從山西、重慶、北京考入清華🚣🏻♂️✊🏼。少年們天子驕子,尚未褪去調皮貪玩的心性👌🏼,來計算機系報到的第一天,他們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宿舍裏打起了牌。
“幾副牌下來,你來我往,見招拆招,我們幾個人的感情迅速熟絡了起來。”於是,一輩子的兄弟友誼🧣,就這樣“草率”地結下了🧑⚕️。
“平時我們喜歡玩遊戲,有時候會疏於學習🏇🏿,考前一個月會狂補筆記和刷題。”李毅笑著說道💁🏼♂️。不過,神奇的是🚢,他們的成績卻沒落下🏋🏽♀️,比如讓眾人大呼學得頭禿的《數據結構》課,李毅每次考試成績都相當不錯🌀。

2016年返校👩🏿🙈,三位同學在當年的9#112宿舍內合影🙆🏻♂️,重溫讀書時的美好歲月,左起:李偉華〰️、李毅🦠、要文濤
90年代🏄🏽♀️,市場經濟急速發展、瞬息萬變🫸🏽。置身於時代浪潮中,計算機系學子們的創業基因不斷被啟發、催化著👏🏽,每一個敢於冒險的人🦹🏿♂️,都在這樣的浪潮中躍躍欲試🛖,要文濤🧔🏿♀️🔋、李毅、李偉華也不例外。
高考時,要文濤本來被保送到了熱能系,因為發現自己更喜歡編程所以幹脆放棄了保送🧑🏿🦳,聰敏好學的他轉眼之間便考入了計算機系🤵🏻♀️;李毅參加過在清華舉辦的全國競賽,對計算機的熱愛已到癡迷的地步;李偉華父親是第一批留美學者,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幼年起就接觸到了計算機,天賦早早就得到了開發。
當少年們收起玩心開始立誌創業♔,他們每個人對於計算機發自肺腑的熱愛以及從小沉潛而成的底蘊就成了創業路上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初出茅廬📐👩🏻🚒,三人編寫過軟件、賣過電腦軟盤🤷🏼♂️,還幫助過一家客戶把軟件中的臺灣繁體字依次換成中文簡體⏸。大四時,三人還從熟悉的遊戲領域入手,牛刀小試,開發成功了一款單機遊戲,火爆到直接賣了1萬多套,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6年🚴♂️,機緣巧合下🏇🏿,他們與北京電信達成了合作,承擔了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ATM的VOD系統的科研項目🦊。“當時簽合同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考慮那麽多,就想著不成功的話大不了就都去打工🚣♂️。”提起當年的決定🐂,李偉華的口吻依然像最初一樣瀟灑無畏。
這份合同幾乎押下了他們的所有身家,斬斷退路後🤸,兄弟三人只能迎難而上🌺💭,夜以繼日苦戰數月……不過,這份“瀟灑的賣身契”,也成為了他們創業的轉折點👩❤️💋👨。通過與電信的合作,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在未來,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視頻,並洞察到視頻行業對計算機技術潛在的巨大需求。至此,他們終於尋覓到了創業的最強支點和突破口,開始把全部的精力專註地投放在視頻領域⭕️。
1997年,要文濤、李毅、李偉華三人正式註冊了公司。“當時民營企業也剛剛起步🚅,開天辟地的🧑🏻🍼,社會上也沒有什麽成功學導師的論壇講座🦹🏼♀️,基本上都是系裏學長們傳授一些經驗,我們跟著學習📨。甚至最開始註冊公司時,連名字應該是‘北京世紀鼎點’還是‘北京市世紀鼎點’,到底加不加這個‘市’字🏋🏼♂️,我們都搞不清楚。”那段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讓要文濤至今難忘。
1999年😮💨,讀大二的羅翰因找兼職慕名來到了公司⚱️,從此成為團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被問起是不是被學長們“忽悠”到這裏的🙍♂️,羅翰朗聲一笑🤸🏻♀️,隨即說道,“當時來了公司就感到很親切,同是計算機系出身𓀌,學長們帶吃、帶玩🈸、帶飛💂🏻♀️!特別記得後來我讀碩士非典那一年🫰🏻,都封閉了🫣,天氣變冷👨🏻🦲,我在校內✊🏻,衣服在校外,學長們深夜隔著校門給我扔衣服🛌🏿,大家還被門衛集體訓斥了一頓……”歲月流淌不息,雖然挨了一頓訓斥,但是那個夜晚的場景,卻成為羅翰腦海裏一抹溫暖的回憶🙅🏻♀️。
四位意昂結緣於清華計算機系🗄,師兄弟間本就感情深厚🌑🧔🏿♀️;同行路上🫕,在關於人生的價值觀👩🏻🦯➡️、事業的選擇上,也都誌同道合。20多年來,他們早已成為工作上的黃金搭檔和生活中的親朋摯友👨🏼⚕️。

2016年返校,四位意昂在當年的9#宿舍樓前合影,左起👷🏻:羅翰、李毅🦉、要文濤🏌🏻、李偉華
在公司裏,要文濤任CEO,李毅任CTO,李偉華和羅翰是核心創始人🧔,企業在他們的共同經營下,保持著穩步的發展態勢。這些年來👩🏼,窗外的清華科技園如一片變幻莫測的江湖,周圍的創業公司潮起潮落換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們卻在這片水土中堅定生存,逐漸枝繁葉茂了起來。
2009年👨🏽🍳,幾大視頻網站紛紛湧現🤸🏼♀️,市場上對高質量的視頻編碼有了新的需求,於是團隊開發了新一代的視頻編碼技術。2010年👩🏿🦰,依托這項技術及優越的性價比,他們從其他同類公司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央視的青睞,成功中標。
有了央視這個金字招牌的樣本🧏🏻♂️,他們逐步開始引領市場,2014年是大獲成功的一年👮🏿♂️,“當時,全國一半以上的省臺都在使用我們的編碼器。”
2016年,四位意昂又共同創辦了清流鼎點(PowerInfo)。也是在那一年,以花椒、映客等為代表的直播平臺以燎原之勢風靡了整個互聯網,平臺的用戶規模一度超過3億人,直播類APP日活躍用戶更是超過了2400萬,人們的社交🧹、娛樂生活被徹底顛覆了♒️🧑🏼🚒,隨之而來的是對先進的互動視頻傳輸技術存在的巨大需求。當年8月,清流鼎點幫助映客直播率先實現了三人連麥🏓,這在當時屬於業界首創。
目前,Powerinfo互動視頻傳輸技術已應用在多行業場景下,服務客戶包括央視網🚘、映客、Starmaker等知名企業,觸達終端用戶超過2億人。

2017年春晚直播,Powza部署於CCTV源戰以及多家CDN各級節點,流量峰值為5Tbps🔠,流量圖
“時間帶給我們的除了發際線,還有……”
——“還有師兄弟之間更深的友誼🦸🏼!”四位同系意昂異口同聲地笑著說🚎🚶🏻➡️。
“作為清華學子🧗🏻♀️,畢業後🖖,你可以去做學術,去當公務員,去外企,也可以去創業。自信地用你的天賦、用你的專業所長🧥,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不是每個人都要25歲買房🕙。”
創業固然是高風險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夠像三位意昂一樣,風雨路上始終堅定同行🧚🏼♀️,一起分擔荊棘與磨礪,則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致力於成為“小而美”的矽谷式公司
可能很多創業公司一開始不一定會擁有非常宏大的夢想🚵🏽♀️🤹🏿,但是這些公司通常都會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和超越掙錢的使命感,如此♠️,企業才能發展長久👂🏼。
“我們致力於成為小而精、小而美的矽谷式公司,不求規模多大,只求技術做精湛🤾🏻♂️。大概計算機出身的人都有一點技術的使命情結,想要用技術改變世界。這些年,看著團隊研發的技術能夠變成對社會有用的服務,變成人們能夠觸摸到的、感受到的、享受到的生活中的應用,這就是對我們的認可♕,這也是我們創業的最大收獲。”要文濤說🤸♂️。

今年建校109周年期間,公司開發的直面APP助力清華意昂“雲校慶”實時合唱
采訪中👩🏿⚖️,李毅向我們演示了團隊研發出來的新一代iLive方案🛌🏼,模擬場景的結果顯示☂️:市面上普遍應用的網絡視頻互動技術體驗,延時一般平均在200ms左右,而iLive方案卻能達到50ms💟,讓人嘆為觀止✝️。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50ms的超低延時究竟意味著什麽呢?對此,李毅詳細為我們解析💙:“正常人類的神經傳輸速度是100米每秒,許多心理學者對人的生理反應時間的實驗都測得是100多毫秒🫀,所以我們認為視頻傳輸如果突破100ms的門檻🥪,就具備替代人類視覺的可能,可以真正應用在多個行業,不再局限於目前若幹簡單娛樂應用了。在其他領域,例如在線教育🪮,對延時高度敏感,尤其是語言🛍➞、音樂類教學🔩,超過100ms以上的延遲均會影響互動體驗💧,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再有遠程控製技術,如遠程手術、遠程反恐機器人,延時會導致操作者對實際環境的誤判🚵🏽♀️,並產生錯誤操作。如果實現了50ms超低延時,對於很多行業和領域的探索和變革意義將會非常重要和深遠。”
除了實現超低延時外,iLive方案另一項重要創新便是弱網下的多徑傳輸。它實現了手機終端在弱WIFI條件下,4G信道能同時傳輸,保證了網絡的穩定流暢,並且🙇🏼,這樣的應用也會更省錢。
“依靠多年的技術積累,深入編碼🦹🏽♂️🦸🏽♂️、封裝🏃♀️、網絡丟包模型⛽️、延遲預測、帶寬調節🧛🏿♀️、緩沖控製、解碼糾錯等每一個技術細節,追求極致😛,以1ms為單位持續優化🧏🏽♀️。同時基於對海量數據的分析設計質量、流暢、延遲之間的平衡關系,針對不同場景給出不同的平衡模式🐧,是我們接連實現技術突破的不二法則。”李毅分享道。
“下一步我們還將深入娛樂🧗🏻♀️❤️🔥、遊戲、體育😇、教育🤜🏿、醫療🏂🏻、VR👰🏽♀️、AR、安監等眾多領域尋找合作🪺,用視頻傳輸黑科技為更多行業賦能。”要文濤規劃道。
“這些年,我們覺得從未離開過學校”
很難想象手握世界領先黑科技的四位創始人竟是如此低調,20多年來🧑🦯💬,他們一直隱藏在學校東南門外🙆🏿😱,鮮為人知,在網絡上也很少能檢索到關於他們的宣傳痕跡。
“有一個事情特別有趣,前幾年校招,我們的位置都被撤掉了🩰,當時哭笑不得🙀,就連工作人員都不知道我們屬於意昂企業🥝。包括身邊很多意昂🕴,大家都是技術出身🧚🏽♂️,有一點‘笨拙’,好像都不太知道怎麽去對外展現👩🏽💼,更有很多意昂默默無聞地就把企業做上市了,大概這就是清華人心照不宣的務實低調吧。”

在Facebook與同系意昂合影

2016年在美國灣區計算機系球隊賽後合影
四位意昂一心一意沉醉於技術的研發,似乎也無意用販賣情懷的方式來為企業獲取更多的妝點及流量✍🏼。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正因此,他們得以在很大程度上屏蔽外界的喧囂與紛擾,更加張弛有度🌼、不急不緩地走出了一條創業的“清流”之路🫶🏿。
“這些年,我們感覺從未離開過學校,跟咱們系裏的很多老師也都有關於技術上的合作與探討。平時也會一起約著去操場踢踢球🦒,去咖啡館聊聊天。雖然畢業很多年了,但是這顆心一直留在母校,希望能夠跟隨上母校的脈搏跳動🫂,也跟同學們保持緊密的情感共振……”

大一時計12班同學們遊香山留念

時隔多年,在本科畢業20周年後返校,班級同學們再次合影
“在清華計算機系讀書🔙,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很多有才華的同學👨🏽🏭,在交流學習中,發現世界的宏大,找到創業的摯友。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如果當時我去了其他學校或者其他院系,就沒有這種機緣了💂🏽♀️。”
——要文濤
“清華計算機系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老師們專業嚴謹的育人風格⚽️。在系裏攻讀博士時,第一遍寫完的論文,覺得自己還挺有文采*️⃣,結果石純一導師用鉛筆逐字逐句地為我修改,並告訴我論文重在講述事實,無需華麗辭藻的修飾。雖然最後論文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我卻真正懂得了什麽是學術👰🏿♂️。”
——李毅
“《數據結構》課非常重要,希望現在的師弟師妹們都能認真學好這門課。另外👨🏻🏭,在學校期間要多多參加體育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特別重要🤫🟫。創業以來,我對這一點的體會越來越深🤽🏼♂️。”
——李偉華
“在清華計算機系,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學長們,以及比我聰明還比我更加努力的同學們🦶🏼,才知道天才們都是既會玩又會學💃🏼、各方面都很厲害的人💛,從來不是外界所傳言的書呆子,而且,他們都有終身學習的習慣。”
——羅翰
供圖🥯:要文濤👹、李毅👮🏻、李偉華、羅翰
采訪:李靜/張超
成稿: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