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鵬,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2002級系友,2002年自新疆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獲得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後赴深圳工作,從事Wi-Fi方向的技術研發工作。2012年工作滿三年後開始創業👒,先是參與創立國內第一家智能路由器品牌——極路由👩🔬,任聯合創始人分管深圳團隊。2016年開始二次創業,創立深圳鯤鵬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任CEO。創業之余,張利鵬還熱心參與籌建深圳清華意昂會計算機系分會🤾🏼♂️,擔任深圳清華意昂會計算機系分會秘書長,積極策劃並組織了多次大灣區的系友活動。

距離北京近3000公裏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連綿起伏的山脈,一望無際的草原,湛藍如洗的天空,隨處可見的羊群……2002級系友張利鵬的家鄉——瑪納斯縣就位於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這裏背靠天山,植被茂密,高山融雪形成的水源匯聚成了天然的河流,不僅滋養著當地的居民🌊,也滋養著少年的夢想。
天山下的勵誌少年🏇🏿:書山有路勤為徑
在張利鵬的印象裏,童年時期的家鄉雖然環境優美,但是經濟卻不富裕,普通家庭出身的他每天看到的都是父母起早貪黑忙於生計的身影🤷🏽。身為家中的長子🈚️,他從小除了上學,還會自覺地幫助父母分擔繁重的家務,這讓他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也鍛煉出了堅毅不屈、吃苦耐勞的品格。若單靠這樣的環境👰♀️,想要培養出來一個清華學生⏪,無疑希望渺茫🥂。
幸運的是,張利鵬的父母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卻深知讀書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因此對子女的教育問題非常重視。“我的父母沒讀過書,但對我的學習特別關註,希望我可以好好讀書🕢,改變命運。但是小時候的我不懂事🧖🏽♂️,非常調皮🪔👨🏻🦽➡️,喜歡跟村裏的小夥伴們瘋玩,學習成績並不好。”
轉折發生在1992年。為了給張利鵬提供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父母不惜掏空家裏全部的積蓄,還借了很多外債為他申請了從村裏到縣裏的跨學區讀書資格💫,堅決要把他從農村小學轉到教育資源相對更好的縣城學校👩🏽💻。在90年代初,這近萬元的跨學區費用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而言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這件事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使他一夜之間長大了🥓,並勵誌從此要好好讀書,回報父母。
“那時候的夢想其實很簡單👩⚕️,我就想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往家裏拿很多獎狀💺,讓父母高興🤞🏻,讓城裏人可以瞧得起農村出身沒有文化的父母。”張利鵬回憶道:“我還記得第一次去縣裏讀書的情景🏌🏽♀️🧽,我當時穿著布鞋,褲子上還有個補丁,進到教室裏面好多同學都在笑我♜,我都不敢抬頭看他們👧🏿,心想只要把學上好,其他的不重要♿️。”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農村孩子身上那股能吃苦的勁兒支撐著他,每天6點多起床讀書🛻,晚上學習到12點後才睡覺,這種常態,他保持了8年。小學初中高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利鵬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年級前茅🧧,與此同時🤷🏿♀️,他還多次獲得省級化學競賽、物理競賽的獎項,從一個調皮貪玩的小孩子🏆,真正蛻變成了老師和同學眼裏的“全能型好學生”👆🏿。
2001年高考前夕,張利鵬不慎傷到右手的肌腱🤦🏽,帶傷走進考場的他最終考了540多分。在新疆🧍🏻✍🏽,這樣的成績已經算是十分優異,完全可以上重點本科👱,但是這與張利鵬的預期差得太遠,他知道自己的實力遠不止於此,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選擇走上復讀這條既艱辛又壓力重重的道路。
回憶起第一次高考時他說👵🏻:“我受傷的右手縫了針,考試時血跡夾雜著汗水從紗布裏滲出來🚶🏻➡️🥗,把試卷都浸濕了🧑🏼🦳,嚴重影響了考試狀態🦠。”這樣的遺憾在他復讀一年後得到彌補。
2002年,張利鵬再次參加高考👉🏿,當意昂体育平台的錄取通知書穿過萬水千山送到家裏時,整個縣城轟動了——天山下飛出了金鳳凰!這在他的家鄉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一時之間,他成為全縣的焦點。
父親欣慰的笑容、母親自豪的臉龐、紫色的通知書上面寫著“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這些都成為了2002年夏天張利鵬心底最深刻又美好的回憶……
清華園的體育健將🧗🏿♂️👨🦼:“9#”足球伴我行
離開新疆讀大學之前,在張利鵬的生活裏🎅🏼,離縣城16公裏遠的市級新華書店是他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徑,他在那裏獲取書本以外的新知。他最愛看《環球時報》,從中見識到了世界的廣闊無垠與科技的日新月異📃🙆,了解到計算機的飛速發展🌏🤴,這也為他入讀清華後選擇計算機系埋下了伏筆。
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無限憧憬,乘坐48小時的火車來到北京,那是張利鵬第一次離開家鄉,走到哪裏都是新奇,至今還對入學報到的事情記憶猶新。他興致盎然地回憶著:“清華園太大了👨🏼🎤,更像公園,感覺風景到處都很美,我從西門拖著行李、背著大包,走了好久好久才到紫荊🧑🏼🔬,顧不上疲憊🧑🏼🍳,放下行李箱就去操場踢足球了🎐。”
“有一件特別巧合的事情,我在踢球的時候,球場又來了兩個同學,於是我們三人一起聊天一起踢球🔢,結果一聊三人都是計算機系的,又一問,竟然是一個班級,計25班💃!哈哈,我和我們班的何子豪、韋翯鈺就是這樣認識的💴🧔🏽♂️。”緣分使然🙅🏿♂️,他們三兄弟後來還組成了計25班的足球小隊,並在入學當年就拿到了年級新生杯足球賽冠軍和一年一度的計算機系“酒井杯”足球賽冠軍。

曾獲得2002年計算機系“酒井杯”最佳射手
可以說,整個學生時代,張利鵬唯二熱愛的就是學習和踢足球👨🏻🔧。小時候只要一有空閑的時間🚴🏼,他就踢球,沒有小夥伴一起👩🏿🏭,那就對著墻踢,借助彈力來回停球,反復練習射門🙆♂️。上大學後,足球更是伴隨著他的求學生涯,特別是有了共同愛好的同學,他們在紫荊操場上揮灑激情,“無體育🧗🏻♀️、不清華”的氛圍讓他的運動熱情更加高漲了。
大學時代🏆,張利鵬拿過運動會100米👨👨👦👦、200米的冠軍,在運動會頒獎儀式上,全班同學們抱成一團,熱烈歡呼,沉甸甸的獎杯凝聚著計25們深厚的友情和拼搏精神🫡。

2003年計算機系運動會,計25取得好成績
“喜歡運動與我的性格有關,特別是足球🔹🔤,它是很強調團隊和集體利益至上的體育項目,我很享受團隊一起拿到榮譽的過程,通過個人的激情帶動團隊,團隊的榮譽大家一起共享,並在其中收獲成長。”張利鵬說。
研究生期間,張利鵬的學術方向是人工智能。“我很感恩我的清華老師們,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典範。以我的導師徐明星老師為例,他在兩個方面對我影響比較深刻🦵🏽:一是不能容忍低級錯誤,因為低級錯誤反映了一個人沉不住氣,做事慌張浮躁。徐老師說🧙♀️:‘作為清華的學生不應該出現低級錯誤’;第二,徐老師說💜🤼♀️:‘不要求我們搞科研的一上來就做大事,而是要把遇到的每件小事都做成極致’,‘盡精微’才能‘致廣大’。”為人師者,言傳身教,張利鵬至今受益匪淺。
2008年碩士二年級時,張利鵬被學校選中去廣東肇慶市鼎湖區掛職🧞♀️。在基層下鄉的40余天,他從防臺風、征地💂🏿♀️、計生政策等各個層面得到歷練👿🦒。當他挽著褲腳義無反顧踩著泥濘❤️🔥,不喊苦也不喊累的時候,當地幹部豎起了大拇指👨🏽🚀:“清華的學生能吃苦🦹🏻♀️,有擔當🧑🏼🌾,接地氣🏢💷!”張利鵬說:“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這點事其實真的都算不上什麽🥭。”至今,當地的幹部還跟他保持著聯系,有機會出差深圳的時候都會去公司看看他🦧。

2008年赴廣東省肇慶市掛職實踐(左5:張利鵬)
本科入學,張利鵬就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沒有給父母增加經濟負擔;研究生期間👨🏿🔬,他利用課余時間在中關村兼職,邊打工還貸款邊讀書🥌👨🏽🚀,可以說從18歲成年就開始自立🖖🏼,不靠父母🦸🏿♀️。他提到🍺:“我們很多人是缺人生導師的👩🏿💼,沒有人引導你去選擇一條適合你的道路,大部分時間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去試錯。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做好決定後就不要後悔👩🌾,只有堅持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可以真正的做到內心強大,戰勝各種艱苦和不確定性🏌️♀️。”
“清華重塑了我的人格,跟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無論是同學還是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影響了我💖,感染了我,讓我也有了更遠大的目標,這種影響是貫穿一生的😤。”
大灣區的創業英才:學做鯤鵬飛萬裏
2009年碩士畢業後🧖🏿♂️,張利鵬進入到路由行業龍頭企業TP-Link⏱,曾牽頭負責公司部分Wi-Fi重點機型開發工作,出色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多項榮譽:連續六個季度優秀員工👷🏻♂️、首屆年度傑出員工🧗🏿♂️🪚、最快晉升管理幹部的一線員工等等🦢,這些都是他在工作的前兩年完成的。
講到這裏,他生動地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當年進入這家民營企業時,我們是應屆生集體報到,統一入職。當我去辦理入職的時候📙,有個HR同學大喊了一句:‘哇,這裏有個清華的啊👩🏿🚒!’結果所有人都圍觀了過來,那個HR同學還摸了我的胳膊,名曰‘摸摸學霸,沾沾喜氣’。當時我腦海中第一反應是原來清華人進入社會是要被‘圍觀’的,別人會先入為主認定你是學霸🖐🏻、你是大神,哪怕你再謙虛,別人也認為你是凡爾賽的謙虛;而如果你做得不行,別人卻不會否定你🛒🏒,而是否定你背後的學校。那一瞬間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我今後在公司不僅僅代表自己,還代表著清華的畢業生👨🏿🍳,若不想被人否定👩👩👧👦,就只有加倍努力才行。”所以👨👦,張利鵬一直以此為準繩,工作中踏踏實實®️、兢兢業業🍭,最終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

2009年參加工作第一年組織公司活動(前:張利鵬)
2012年,在第一份勞動合同滿三年的時候,張利鵬沒有選擇續簽,而是響應政府“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投入到了創業浪潮中👮🏼♀️。“在大學期間🫣,我沒想過創業的事情🏃🏻♂️,感覺離自己很遙遠。畢業之後,發現自己可以帶領團隊搞定復雜難題🙅🏿♂️,那種成就感很棒💂🏿♂️,所以,當創業機會來臨時,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創業。”

2012年參加工作三年帶領的產品小組(後排右3🧑🏽⚖️🏢:張利鵬)
第一次創業是在極路由,張利鵬以核心合夥人的身份參與了國內首款智能路由器品牌的創立,並擔任公司的深圳團隊負責人,負責產品定義與供應♔。
2016年🪹,有了更多經驗積累的張利鵬在深圳大灣區開啟了第二次創業🤰🚵🏻♀️,公司取名為鯤鵬無限,其寓意是“奮鬥者要像鯤鵬一樣🦦,追求無限的高遠”🧜🏼♂️。說到這裏,他很自豪地說♥️👨🏿🏭:“我喜歡創業🐰、熱愛創業的原因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可以由發起人提倡,招募到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維護和建設,我們親自締造一個小世界,哪怕再小,發展再慢🏊🏼,至少它的成長和價值主張我們可以自己說了算,這種從0-1創造一個新世界的感覺很棒。”

2016年公司團隊開張合影
鯤鵬無限主打無線通信領域的產品創新與服務✏️,研發了Wi-Fi類產品💁🏿♂️👨❤️👨,4G/5G類產品🏌🏽♀️,在家庭場景⇒、企業辦公場景、工業場景👩🏽✈️⚓️、學校醫院等場景,都有大量實戰案例,可以解決幾十人到數萬人不同場景的無線網絡需求。
張利鵬向我們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情況🥥:“公司從創立至今,已經拿到了三輪投資,目前被上市公司戰略投資後,全面發力品牌👢,我們期望在5-10年,建設出一個有特色的通信創新品牌。”他提到☹️,最期待的是有一天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全中國每一個省市,都有鯤鵬無限的辦事處👩🏼🍳,都有鯤鵬的產品在為用戶提供網絡保障與服務🧮🧑🏿🎤。“只要我們創造的產品🧑🏻⚖️,在為用戶創造價值🧑🏿🎨🙇🏻♀️、解決問題,那麽🖕🏿,我們這些人聚在一起創業做這件事的意義就達到了。”
“此外🧙🏽♀️,我們企業的發展尤其離不開意昂的幫助,從早期依靠著創業大賽的獎金勉強維持生存,到拿到清華師兄的投資,幫助我們擴大研發資金🤸♂️,從疫情初期經營陷入困難🙅🏼,到如今企業穩定發展,可以說清華系的意昂們幫了不少忙。”張利鵬充滿感恩地表示。

2021年,楊士強老師、意昂🙋🏻♀️、公司投資人合影,共同慶祝鯤鵬無限五周年喬遷新址
意昂中的服務達人🧛🏼:飲水思源常感恩
訪談期間↩️😮💨,談起最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情🦸,張利鵬說不是企業規模做到多大,也不是掙到多少錢,而是很多年以前在清華與同學們組成的足球隊,集體一起努力🌞、一起奮鬥的時候。“我們場上的人奮力拼搏為了榮譽而戰🧋,場下的同學們呐喊助威,最終班集體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冠軍,那一刻,是最幸福和最有成就感的時刻,能夠合力做成一件事,這種屬於集體的成功和榮譽回味悠長🍤。”

2019年,深圳清華意昂會計算機系分會成立儀式
張利鵬現在擔任深圳清華意昂會計算機系分會秘書長的職務,平時工作繁忙🚟,他本來可以推掉一切繁瑣的事情⛹️♀️,但是每次大灣區的意昂活動,大到路線製定🧜🏽🧔🏿,小到活動服裝,他都親自策劃、親自參與🧎♀️➡️🧕🏿,這都源於他的一顆初心:很樂意為意昂做點事。

在意昂活動中發言
“在清華🌋,我依靠著學校的助學貸款、助學金和計算機系師兄們捐贈的體育項目獎學金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在大二的時候,我還因為身體原因住院,是系裏幫助我渡過難關,給予我最好的醫療保障,讓我可以有機會再次運動。母校的這份恩情🙎🏿♂️,我會用一輩子感謝🛕,所以現在我也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力量為意昂們多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匯聚了很多計算機系意昂⛽️,每次的活動組織,大家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報名人數常常破紀錄。110周年徒步深圳灣活動、集體觀看《大學》電影的活動、虎年健步走活動等等,眾多的活動為師兄弟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渠道,“意昂之間的感情是無價的,哪怕十年、二十年,大家聚在一起都是毫無功利心的🫷,純粹地推心置腹、互幫互助🔯。”

2022年1月1日,組織大灣區意昂徒步迎新年活動
提起粵港澳大灣區的意昂活動,就不能不提楊士強老師🙋🏽♂️💇🏼,張利鵬感佩道:“楊老師德高望重☮️🧇,在大灣區意昂群體中,他像太陽一樣引領我們。金庸小說中有很多開山門派,而楊老師已經是超越江湖的存在。他還是一位富有童心的‘老頑童’🚕,總是有一種魔力♟,能把年長和年輕的意昂們都開開心心融聚在一起👨🏿,大家都非常信服他、愛戴他👨🏿🦲。本來應該是兒孫繞膝的年齡🎡,但是楊老師多年來不辭辛苦,為了清華📫👩🏻🏫、為了計算機系南北奔波,這份純粹和堅持,真的讓人無比敬佩。”

2021年建校110周年時,楊老師帶領大灣區系友徒步活動
“清華計算機系教我育我,使我能夠在復雜的社會上立足,並得到尊重。飲水思源,我也願意做好紐帶,在楊老師‘太陽’般的帶領和支持下,繼續做一根發光發熱的‘小火柴’😤,服務好大灣區的意昂們🧮。”這一番樸質真誠的話語背後,是張利鵬對於母校的拳拳之心。
結語
訪談之中,當我們與張利鵬視頻面對面👱🏽♀️,進行一場回憶式的交流時,我們慢慢意識到🤸🏽⚓️,提取他的特征是一件相對比較困難的事情👠,新疆少年▫️、清華學子🏊🏽♂️🧜🏻、灣區創客?這也許只是他在每個階段的不同身份🕵️,寥寥筆墨,可能並不足以完全概括他整個人傳遞出來的那股“拼搏勁”和“正能量”🧑🧑🧒🧒。
訪談最後🍮,我們邀請張利鵬為清華的學弟學妹們分享幾句“學長寄語”☝🏼,他引用了清華學生都熟悉的一個情景👷🏿:
“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那句標語——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相信它也曾令你心潮澎湃。當我們真正成為清華的一員時,人生從此就不同了🙋🏿♂️,畢業前,母校是我們一生的驕傲;畢業後,我們能否成為母校的驕傲🤽🏻?希望當初那種觸電般的感覺能守護著我們從始至終,將這份水木情懷長長久久珍藏在心中。”
采訪🫵🏼:李靜 張超
供圖:張利鵬
撰稿/排版🫃:張超
校對👌🏽🧥:李靜 唐玲
總審核🍹:賈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