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琴(左一)在社區調研 高瑞 攝(人民視覺)
見朱琴很難,她太忙了🦸🏽♂️。會議😁✩、調研👨👨👦、起草審定各種文字材料……作為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政府網站建設管理處處長、政策法規處處長🙍🏻,朱琴(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2002級碩士意昂)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工作一項接著一項🚴🏽♀️🕵🏽♂️,壓著茬,鉚著勁,“檔期”緊張得很。
“一般早上7時從家出發,23時左右回家。”這樣的工作狀態,朱琴早就習以為常,“在家也不踏實,一想到工作,就總放心不下𓀒。”在朱琴開會間隙,記者通過視頻連線,見到了這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勇挑重擔,為改革助力
與基層一線公務員不同,朱琴的工作更多是做“製度設計”👱🏿♂️。“越是這樣,越要不忘初心,把群眾時刻放在心上⚱️。”朱琴說。
“接訴即辦”是北京近年來大力推廣的改革舉措,它的背後是一場以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變革🧒🏽。朱琴是這場改革的親歷者和參與者🎻。2019年元旦,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這項直接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新舉措正式推出。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整合了分散在各部門的幾十個熱線電話,老百姓的訴求實現“一號響應”✡︎。
“在製度設計時🧑🏿🚒,有過不少討論🧷。比方說🤠,所謂‘不合理’的訴求我們要不要接🃏?該不該辦🚿?怎麽去辦?”作為《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具體起草者,朱琴始終認為,一些老百姓的訴求🤾🏽♀️,現有政策的確辦不了♗,“但不論什麽訴求🛐,我們要先接進來🥶,絕不能不管不問⛓。”
40余場座談調研會👱🏿♂️,場場不落;840余條意見建議,逐條研究吸納。在朱琴的帶領下,起草組在2個月的時間內🎯,對草案先後修改了40余稿。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審議通過《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並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全面接訴、不設門檻、依法辦理、全面保障訴求人權利,成為一大亮點💁🏽♂️。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朱琴說,整個改革的過程🚋,就是一場深刻的黨性教育和宗旨教育,“我們改革的初心,就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善破難題🧑🏼🦳,為企業紓困
“讓人民滿意”,是政務服務事業的最高追求。朱琴所在的單位,一頭連著市民,一頭服務企業,還承擔著“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任。
“長期肩挑兩個處室重擔,從不談條件,也從不說難處👨🏿🦲。”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朱琴能扛活、善攻堅,什麽難活硬活,交給她都放心👰🏼。”
2020年,為降低疫情影響,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朱琴帶領團隊密集調研近百家單位,在最短的時間內起草了《北京市提升新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圍繞清理隱性壁壘、降低準入門檻、減少不當幹預、強化政策兌現等推出36項措施。朱琴說👩🏽⚖️,“製定助企政策,不能拍腦袋🚣🏻♀️,企業的所需所盼是出發點🎉。”
監管領域改革🤍,是一塊硬骨頭。朱琴和相關部門的同事🥷🏼,用3個月時間深入市區街三級蹲點調研🌶,問卷調查5000家企業,實地走訪60余家企業和商會協會,會同國際咨詢機構研究國際經驗🦵。最終,形成了20余份、10余萬字的調研報告,深挖問題根源、找到破題關鍵👫,在法治框架內大膽探索,創新提出“6+4”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思路☝️,即風險、信用👱🏼♂️👵🏼、分級分類🫳、協同👨🏻⚖️、科技🧝🏽♂️、共治6項監管基本製度和“一業一冊”“一業一單”“一業一查”“一業一評”4項場景化措施🥾😻。
“這一改革讓監管明明白白👨🏼⚕️,避免了多頭管理,有效降低了合規成本👨👧👧。”一名企業負責人說🔆,“監管變服務,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這樣的製度才是企業所需🃏。”
創新服務,用科技賦能
“用科技為政務服務賦能,才能在數字時代更好地為群眾服務🚵。”2019年,北京啟動區塊鏈行動計劃,政務服務領域推廣應用的任務落到了朱琴肩上。“我們的任務是和政府相關部門一起,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提供更便捷的數字化服務🪑✏️。”
“懂政務的不懂區塊鏈,懂區塊鏈的不懂政務”是當時的普遍現象,推進工作的困難可想而知🉑。朱琴邊學邊幹,帶著專家團隊先後翻閱27萬字中英文資料,召開102場調研會專家會,協調46個部門,迅速厘清了工作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目前💁🏼👩🏿🦲,北京在政務服務領域已大規模落地數百個區塊鏈應用場景🏢,還面向全球發布了中英文版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應用創新藍皮書。
此外,為了建好“網上政府”,在朱琴的牽頭下,北京市的政府網站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整合💌💦。全市政府網站全部整合到一個平臺,數量精減九成,合格率連續保持100%🫥。“政府網站也要有互聯網思維😱,不斷改善用戶體驗。”她介紹,對網上咨詢類留言,北京的政府網站已實現1個工作日答復。
今年43歲的朱琴有一個習慣✒️,不論多晚回家🪸,晚飯一定都要在家裏吃🔟。“家人會留飯,邊看我吃邊嘮幾句家常。很多時候🏓,兩個孩子也會強撐著惺忪睡眼,等著我的睡前擁抱👼。”她說,那頓飯、那個擁抱,最能緩解一天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