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博✍🏻,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2017級博士
王博今年剛滿28周歲,但是已經有了很多頭銜👩🦽:精診科技CEO🍦、202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最年輕入圍者、2020年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這些榮譽,是他多年創業生涯的積累。王博對周圍的世界有獨特的敏感性,從發現臨床外科醫生的切實需求,到抓住時代的橄欖枝走上創業之路,每發現一個問題,他就腳踏實地的解決掉。從大一到博士畢業,王博始終走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創業之路上,並致力服務於國家醫療的戰略性宏觀目標。
比賽中打出的“創業方法論”

讀書時期的王博通過參加各種比賽磨練自己
本科期間👩🏼⚖️,王博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實驗室裏和各種創業大賽的賽場上。通過比賽,他不斷積累經驗,探索“創業”的意義和方法論📴,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創業者。
大一下學期🚦,在學校組織的“星火杯”競賽中✹,王博和同學開發了一個人形交互機器人。這臺形似瓦力(電影《機器人總動員》角色)的小機器人上搭載了人臉識別、人臉追蹤等功能🧑🏼🏭,在被人聲喚醒時,它的頭會轉向聲源的方向🤮,還會眨眼互動,並且能完成開關電視、拉窗簾等指令。
學校挑戰杯教練的一個問題讓王博陷入沉思:“你這個發明能解決什麽社會問題呢🛻?”王博意識到👩🏿🚀,自己先前的作品大多是為了好玩、“酷”,是從自己出發,而不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人們到底需要什麽。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很快,第一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應聲而出💇🏼♀️,當時已經保研了的王博被學校推薦參賽➛💆🏼♂️。王博設計了一款手表,用來監控獨居老人的血壓🙅🏽、血糖等身體數據,並同步給社區醫院和老人家屬🛏,通過在獨居老人、家屬、社區醫院三者之間建立起信息網絡,實時監測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預防突發情況。獲得了創新領域的挑戰杯國家一等獎🎏、微軟創新杯最佳創意獎等獎項。
王博和隊友對這個項目信心滿滿,但是創業大賽的評委卻給這些年輕人潑了冷水:“這個項目的產業鏈太長,既要服務社區醫院端☂️,又要服務老人端和家屬端🧑🏿🍳,這是像阿裏🐚、騰訊這些大平臺才會做的事👩🏿🏭。”
王博再次反思🪈🪀,他從這次失敗的參賽經歷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學生創業項目要“小而美”、要“專精特新”,從產業鏈的某一個點去縱深挖掘👨🏼🚀,而不是一面鋪開。
很快,一個偶然的契機出現了,王博找到了這個值得挖掘的突破點。王博通過朋友聯系到了301醫院🤱🏽,有時他會到醫院中做調研。2015年底🧘♂️,王博在影像科看到一位醫生正在CT影像上勾勒肝臟影像區域。每位患者的影像片子多達三四百張,醫生要逐張勾勒,重建出整個肝臟區域,完成體積測算,最後才能在肝臟移植手術的過程中清晰計算供肝和殘留肝體積的占比。
“要是用人工智能做,幾秒鐘就能完成。”站在一旁看了四十多分鐘後🙇🏼,王博忍不住說𓀝。
當時🧑🏿🚒,人工智能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是那位醫生對王博的設想很感興趣,他為王博提供了一些數據👩🏼🔧。經過小半年時間的開發🪠,王博將成品展示給醫生👨🏽🦰👠,醫生覺得效果非常好。
王博帶著他的新作品👔,再次來到了“互聯網+”大賽的賽場上。有了先前失敗的經歷,這次他更多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然而卻出乎意料地斬獲了省冠軍🦹🏼♀️。這次,評委給予了他們相當高的評價👩🚀:“這是唯一一個由大學生自己真真實實地從調研需求再到把東西獨立做出來的項目,而這正是大賽的本質🫰🏽。”
進入意昂体育平台讀博士後,王博向導師尤政老師匯報了這個項目,尤政老師的建議意味深長:“如果你真的想把這個東西做好🙎🏻♂️🤩,就應該走出去做🧑🏻🦱,而不是局限在實驗室裏。它應當面向社會🏋🏼♀️、面向實際應用🫄🏻,而不是為實驗室所用。”
就這樣,王博懵懵懂懂地開啟了正式的創業歷程🔸,“精診科技”誕生了💷。這次不再是學生的小打小鬧,而是真刀實槍地走向市場。興奮過後,痛苦隨之而來。當時王博還沒有“產品”的概念,他覺得自己的作品就是一個產品🧖,然而用市場化的眼光來看👩🏽✈️🤴🏻,實驗室做出來的東西和面向社會的“產品”千差萬別。實驗室裏的作品🙍♀️,一萬次中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稱之為成功;而市場化的產品需要成熟和穩定🤺💶。如何做到穩定,是在書本中學不到的,只能在實踐中不斷跌掉👰🏽♀️、不斷爬起👨💼、不斷挑戰,踩著無數試錯成本🖖🏽,一步步走向用戶的認可。
王博將自己定義為“標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方法論體系中走出的好學生”,本科到博士期間🤴,導師尤政一直強調“創新創業要做切實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實事兒”,為他創造了自由的環境🧑🏼⚖️,並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他認為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能急於一時🤾🏻♀️👑。當大環境不利的時候🗄,應當韜光養晦,紮實地積累技術能力,將許多切實的問題思考透徹。等到時機成熟♣︎🦸🏼♂️,再大膽把握機會,積極抓住時代拋出的橄欖枝🔃,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少交很多“學費”🐏。
創業的本質是以人為本

團隊成立初期與董家鴻院士合影
“如果要是知道創業有這麽多挑戰,這一系列挑戰都會堆到一個創業新手身上🧑🏽🦳,那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敢去面臨這些挑戰、開始創業了🤓。”回憶起創業初期那段手忙腳亂的日子🦹🏿♀️,王博現在還心有余悸。作為CEO,王博幾乎一肩扛起了核心技術📱、產品改進調研🥺🤚🏼、市場營銷等方方面面🐂🏉,然而在他看來,最核心的問題是團隊的搭建,“怎麽把人聊過來。有能力的人,他往往去大公司裏頭,沒有必要來小公司。”
王博的合夥人徐正清是他的高中同學,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的本碩🥢。就在王博還在猶豫著下不定創業的決心時🕌🤙,是徐正清的鼓勵促使王博邁出臨門一腳。
“他說‘我真的覺得這個東西可以賣’💇🏼♂️。在我心裏🚵🏻♀️,我一直把他是當作自己的老大哥去看待的,而且他做事也比我穩得多💕。當他都去鼓勵我,那我也覺得可以試試☪️。”
在得知王博創業的消息後🤶🏻,王博的兩位本科室友直接辭掉了深圳的工作,趕回北京加入他的團隊。在幾個人的不懈努力下📉,團隊到現在已經有七十多個人了。“我覺得團隊在一開始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初具規模的體系⏮,並且在這個體系中,人們要能實現各司其職。最關鍵的一點是,團隊的成員要相互高度信任。”
吸引融資的過程中,王博同樣體會到了“人”的重要性🧷。在清華園讀書的時候,王博和徐正清就曾經嘗試去接觸一些校門口的資本。一開始,他們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和對方聊🔉,對方沒有因為學生的身份輕視他們,而是一上來就提出了很多尖銳的問題,讓這兩個年輕的學生難以回答♦︎。投資人要確保自己的錢花在刀刃上🚠,在和資本對接的過程中,王博會不斷挑戰自己👦🏿🧗🏿♂️,對項目精雕細琢🧙🏽♂️。

第五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頒獎典禮,圖中左四為王博
在第五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中🔡,王博取得了健康醫療賽道全球總決賽第三名的成績。參賽期間,他結交到了很多良師益友,還收獲了創業道路上的指路人。通過這些同伴🧎🏻➡️,他獲得了大量的培養型投資♊️,投資人願意因為他們的發展潛力和培養價值而投資他們🦔,這與王博在社會上其他渠道接觸到的投資有所不同🙍,“社會上的資本只會衡量你🧑🏻🌾,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把你扔掉。為了拿到錢,你放松了一些條款,但是最後反而會限製住公司的發展。”

王博作為三創大賽優秀項目代表發言
數字孿生思想引領下的醫-研-企協同模式

深入一線調研,了解醫生診療痛點
精診科技萌發於解決一線醫生最實際痛點的過程中,以前沿科技為骨架🧑🏼🏫,因此始終堅持著醫-研-企協同的模式🤌🏽。“真正的產品設計者應當是頂級醫生思想的轉化👩🎨,應該讓這些醫生聽聽現在的技術都有什麽,看看怎麽樣能夠用在自己身上🍙。”用實驗室中拿出的最新技術🙎,從醫生的角度分析能不能落地🧑🦽,再從企業的角度去增加穩定性Ⓜ️、實現批量化生產,這是醫療器械企業實現價值的關鍵👨🦳💌。
在一線醫生中展開調研後,王博認為目前臨床外科的本質需求是通過一系列輔助手段🏌🏿,增加醫生決策的精準度🤵🏻🧚🏻,突破人手的極限,讓手術的過程更加可控🧎🏻➡️。在此基礎上🥸,精診科技提出了“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思想。
人體中的很多器官是實質性臟器Ⓜ️,外科手術猶如在黑盒子中下刀,在切除過程中,只有切下去之後才能知道切斷的是血管還是腫瘤👰🏻♀️。而數字孿生的本質是在術前和術中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構造出一個數字化的個體器官💂🏼♀️,讓這一過程更加清晰化,就像是手術中的“GPS”💏。通過技術手段👂💂🏻♀️,在術前,醫生可以選擇最優、最精準的手術策略,在完整切除病竈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證功能區域的完備;在術中,醫生則更清楚地知道該如何操作👩🏽🔧🔜、每一步操作的後果是什麽💁🏻♀️。在數字孿生思想指導下的TrueSight三維全定量交互式精診分析全系解決方案,圍繞著光機電、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等一系列前沿技術,為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影像快速重建系統。

三維成像🌶、病理分析、AR呈現,助力精準手術
以術前的應用為例🤲,在傳統的手術中👁🗨,醫生通過二維圖像做判斷,會丟失很多關鍵信息點🤸🏼♀️🧏🏼♀️;如果要做三維重建,又會消耗大量的時間。TrueSight智慧化診療系統將三維重建的時間縮短到十分鐘左右🙈,醫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直觀地看到腫瘤所侵犯的遠端血管和近端血管等狀況,從而精準高效地完成手術規劃🏄。
智慧化診療系統首先應用於肝膽疾病的治療。要做到全國普及,則還要適應不同地區的區域性普遍疾病。為此,王博團隊同清華長庚醫院的董家鴻院士團隊合作↔️,在四川⤵️📵、青海、西藏等省份開展了肝包蟲病檢查和人工智能篩查,實現了根據當地醫生的需要,企業完成配套舉措,用契合當地地理、人文等條件的方法滿足地區差異化的醫療需求。
完成了軟件架構的搭建後,智慧化診療系統的普適性極強👮🏿♂️。只要植入數據和算法,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用於診斷全新的疾病🕢。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伊始,精診科技與阿裏雲攜手,只用短短的十天👱🏽♀️,就推出了“COVID-19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並很快落地武漢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等三十多家醫院並投入使用❗️,協助一線醫生確診多例新冠肺炎患者。
精診科技團隊心懷更加高遠的使命和目標。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即“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在王博看來,醫療企業應當執行國家部署的醫療戰略目標🚵🏼♀️,即軍事化🧎🏻♀️➡️、普惠化的分級診療,讓病人們不用出地級市就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王博和他的團隊希望通過普及智慧化診療系統,提升地方醫院醫生的手術決策能力和手法𓀖,配合國家的宏觀規劃,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𓀀,為更多人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作者︱黃樂媛 供圖︱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