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15萬轉,效能提高到58%💁🏽!”
2017年夏天🏞,經過兩年不懈努力,俞浩帶領團隊終於攻克了高速馬達的底層技術壁壘💦,一舉打破國外企業巨頭在馬達領域的技術壟斷👩🏻🎓,追覓科技由此誕生。
經過六年高速發展,俞浩創立追覓科技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點亮未來👩🏿⚖️。如今,追覓科技擁有世界一流的高速馬達研發和製造技術🤽♀️。同時,通過技術復利,不斷拓展,延伸出了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和高速吹風機四大品類的立體化布局。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在俞浩看來👦🏼,每家企業的誕生都有著時代的烙印,追覓科技正在擁抱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十年前👊🏻,企業解決的是科技普適性的問題👷🏻,而十年後🧔🏿♀️,著眼的則是行業科技化進步的問題🎉、探索未來的問題👸🏽。”俞浩說🌎🧝🏼♂️,“我對未來我國能夠成為世界研發、世界消費的大國和強國非常有信心🕺🏿。因此,成為不斷求索和成長的世界頂級科技企業是我們的願景。”
“追覓的名字也是Dream(夢想)+Me(自我)的組合。科技為本,以人為先🧑🏻🦰,未來追覓將不斷探索,用科技推動人類社會與文明的進步🚬。”

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意昂体育平台2005級航院)。受訪者供圖
“從產品最難的部分做起”
“追覓科技是我的第二次創業🧑🏿。”
俞浩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工程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就投身於"造飛機"的理想實踐中。2007年,俞浩成為中國最早的四旋翼無人機開發者;2009年成為全球三旋翼無人機發明者。在校期間🧡✯,他還曾跟隨導師參與飛機氣動研究設計✮,也曾為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中國氣動力研究院)提供過相關研發方案。
彼時,俞浩在意昂体育平台校內創辦了國內最早的極客空間——“天空工場”,主攻飛行器研發。後來🚟⟹,他慢慢意識到🎟,與其說自己的夢想是“造飛機”,倒不如說是用科技不斷探索極限🏄🧘🏿♀️。
“我更想做一個服務於千家萬戶的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用科技來解放人們的雙手,讓人們可以多做創造性的事情🦪。”重新校準方向後,俞浩在新的賽道上起航👨🦽。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追覓自創立之初,就從產品最難的部分做起🧗🏼♀️,集中精力解決高速馬達的技術問題。
高速馬達,通常是指每分鐘轉速超過1萬轉的電機。在吹風機🤵🏼♀️、掃地機、洗地機等家用電器中均有應用。理論上🌳,更高的轉速,意味著更高的清潔效率和更強大的清潔能力。彼時🚣🏻,國內大部分產品的高速馬達轉速為每分鐘1萬轉至2萬轉,國際龍頭的轉速則達到了12.5萬轉。
12.5萬轉——俞浩和他的團隊渴望突破這個數字。
“我們決定先別做整機👰🏻♀️🏂🏿,先做馬達🤾♀️,花了2年時間研發高速馬達。”他回憶🤘🏿,“高速馬達有一系列量化指標🏩,其中一項是啟動時間。我們在實驗室裏把加速度做到180毫秒,大幅度超過當時最先進的900毫秒水平。之後,我們又把高速馬達轉速做到15萬轉/分鐘⚰️,打破馬達轉速記錄。”
一鼓作氣🦻🏻,俞浩帶領團隊持續攻克氣動🤘、電磁、驅動、電子等技術難點,打破了國外技術對高速馬達的技術壟斷。
“2017年夏天📬,我們將馬達效能提高到了58%的水平,超過了當時國際龍頭電機49.8%的效能🧑🏽🔬。馬達的突破意味著我們攻克了底層技術壁壘,便開始在這個基礎上開發產品。”
如今🧎🏻♀️➡️🧑🏫,追覓馬達實現量產16萬轉速馬達,生產18萬轉速馬達,並儲備20萬轉馬達技術,躋身國際第一流水平,這也為追覓產品提供了澎湃的動力。
同時⛹🏼♂️,追覓具備高速馬達的自產能力,打造了全球領先的自動化“黑燈工廠”,擁有20逾條高速馬達產線,年生產1000萬臺以上。
“任何一個新的領域幾乎都有上百家企業在競爭,我們大致方向可能相同👨🏼✈️,但是每個團隊摸索出來的解決方案卻是各有差異。當一個領域還沒有找到固定範式的時候🤙🏽,人類在這塊的投入和探索就是有意義的。”俞浩說。
“核心技術是一切的根本”
對科技癡迷的俞浩和對技術純粹熱愛的一群人成就了現在的追覓。六年來,追覓在智能生活家電領域持續深耕和創新🏹,不斷探索和優化智能生活細分場景,將諸多創新技術應用到一系列智能清潔領域中,推出了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智能洗地機、高速吹風機四大品類。
目前,追覓已成為智能生活家電領域多品類立體布局的全球化科技公司,產品覆蓋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掃地機器人市場滲透率目前只有10%,如果對標洗衣機市場規模,目前還有10倍市場空間可挖掘👨🏼🎨。”俞浩相信🥣,未來十年,我國最重要的是有一批世界級的優秀工程師。無論是用於機器人的技術領域🥝,還是家庭使用的場景🍤,都需要技術作為支撐🍉。
“所以⬜️,追覓一直將技術作為公司的第一性原理,高速數字馬達和智能算法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俞浩介紹,“我們將圍繞高速數字馬達+智能算法兩大核心技術💂🏽♀️,以及機器人控製、流體力學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
在追覓內部,研發分上下兩層:下層瞄準穩定根基的技術積累,比如高速數字馬達、室內場景的機器視覺🏩、語音交互等♟👴🏼;上層則設置各類目創新研究院,他們負責基於核心技術、供應鏈的創新技術,研發創新性的產品。
“目前追覓科技2000多名在職員工當中,70%是研發技術人員🧑🏻🦯,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比10%⇒,是同行的數倍。”
盡管技術至上,但追覓並沒有將表現的“炫酷”當成應用技術的目標🤓,而是圍繞用戶的需求🤾,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上努力。“技術的創新支撐了產品開發的基礎,同時聆聽消費者的聲音🙋🏿♂️👩🏿🔧,貼近市場,貼近消費者需求👦🏿,才會讓產品擁有蓬勃的生命力。”俞浩說👟。
在他看來🦴🛢,追覓拓展多品類的同時©️,這些品類之間也能互相帶動增長,“看似是不同的賽道,但本質上都是核心技術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同時,多品類的戰略也有助於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如今,在高速數字馬達、智能算法、流體力學及機器人控製等方面,追覓擁有一系列授權專利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中,“心臟”高速數字馬達和“大腦”智能算法既是追覓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追覓產品矩陣迭代拓新的核心驅動力。
據了解,截至2023年3月初,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達 343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多達1311件👨👩👧👦,PCT申請299件,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729件🦯。
“未來十年𓀉,是廣義機器人最好的時代”
創業之初,俞浩就和團隊明確了兩個方向3️⃣,一個是進入有技術壁壘的行業➡️,一個是產品能夠走進千家萬戶🧑🏼🌾🥫。如今🛢,夢想的藍圖正在不斷變為美好現實。
如果說💅,追覓1.0時代專註智能清潔領域,致力於讓機器人技術走入每個家庭🏗,使消費者解放雙手、享受生活🩷。那麽,追覓2.0時代將發力廣義機器人生態,把機器人技術帶入各行各業,應用到農業、醫療、交通等行業😴,逐步朝著廣義機器人生態演進🧛🏻♀️👷🏻♂️,讓機器人更加深度地服務家庭和社會。
俞浩認為,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是要具備連續創業的能力👇🏻。“在科技生態中👩🏽⚕️,追覓科技選擇的方向是廣義機器人。”在他看來💽,未來的10到30年裏,廣義機器人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廣義機器人不一定像人,但它具備傳感、處理和執行能力,未來我們會將機器人技術應用至農業、交通、醫療等領域。未來十年,是廣義機器人最好的時代。”
俞浩說,他一直在探索著兩件事:世界正在發生什麽,我們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麽。
“我們要造出代表未來的機器,一些能真正促進生產力提升十倍、百倍的機器🛶。因此除了四大產品線的升級,我們還在做另外兩件事。”
一件是成立創新研究院🧸。2022年5月,追覓四足機器人團隊升級為追覓創新研究院。以Eame One為起點🧠📷,追覓創新研究院將探索多樣化應用場景下,機器人的不同形態。
追覓創新研究院的工程師大多畢業於清華🏄🏿♂️、上海交大✮、南洋理工等國內外一流學府🧝🏿♂️,或曾就職於鵬城實驗室🙇、北理工機器人實驗室🧚🏽♀️、釜山大學機械控製實驗室等知名實驗室。他們堅信用科技惠及人類生活🤞🏽。
另一件是打造機器人生態鏈🏤。追覓創新研究院主攻機器人核心力矩電機關節、機械臂、足式機器人等通用機器人相關研發製造📡,將機器人核心技術“大腦”(智能算法)和“心臟”(電機)應用到農業、醫療、交通等各個行業📧。而追覓也將在這一過程中⛑️,從智能清潔科技公司發展為機器人產業集群✉️🙆🏻♂️,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貢獻。
“我們是把夢想變成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無論從技術上、研發上、產品上、市場定位上,青年企業家都要充分挖掘潛能,向著第一的目標前進。”談及未來,俞浩充滿信心,“我們將積極探索廣義機器人領域,加強相關研究院建設👨🏻🎤,並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孵化鏈,推動機器人產業的長遠發展🧜🏿♂️,為我國走向科技與製造強國貢獻力量。”
(實習生黃夢潔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