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彥輝,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5級本科意昂,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學博士🚣🏽♂️,2004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後研究🔂,2008年先後在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作,現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01 求學清華🆎:從迷茫到成熟
徐彥輝於199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於1999年獲得學士學位後🫃,繼續留在清華攻讀博士學位🏇🏼。回憶起上個世紀90年代,他描述了當時中國生物學科的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況🎁。在那個時候,清華生物系每年僅有一個班級🦯,平均班級規模為30人。盡管如此,當時的生物系卻是考分最高的,系裏學習氛圍也很濃。“就以我們自己班為例吧。學習氣氛跟大家現在有點相似🧔🏿♂️,也是很卷的。大家比誰起的早去占座🎬,誰回來的晚🤾♂️。晚自習一定要挑那個不熄燈的地方,一定要搞到晚上11點多才回來睡覺🛺。學習的氛圍還是很濃的,大家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紮實的。”在學長看來,除了同學們認真的學習態度外,清華生物系給他深刻的影響🫵,首先就是踏實的學風。“那時候我們也比較單純,學校給的一些信息,我們也願意去聽🌇。”無論是輔導員的指導🥙,還是授課老師認真的態度🌲,都讓同學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他們溝通的邏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徐彥輝也收獲頗多🧚🏿。學習之外,擔任輔導員的經歷更讓他收獲心智的成熟。徐彥輝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是從事科研工作中最需要的品質之一。在清華的學習讓同學們意識到從事科研工作,應該學會求同存異、理解他人,尊重並接納來自同行的建議,學術道路才能走得長久。“當年系裏的條件雖不如現在好,但對基本的訓練還是很嚴格的🩷,到我們自己讀書、做研究開始,我覺得這些訓練還是很有幫助的🐊。包括應對壓力的鍛煉,各個方面的對我們的訓練🎸,也比較全面。”
與多數同學一樣😷,徐彥輝在求學過程中也難免感到迷茫🧝🏻♀️👮🏼。然而🔌,他堅信內心的掙紮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𓀈,這是人逐漸成熟的過程👨🏻🦱。來自小城市的他🕵🏻♂️,高考成績並不比身邊的同學突出,但面對挫折與壓力,仍舊選擇了積極應對👩🏻💼,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並不會成為自己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與社會的相處模式🙍🏼,遠比與周圍人攀比來得重要。正如俗語所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優秀🐍,而攀比只會帶來無盡的內耗。

徐彥輝在清華求學期間
02 選擇學術:專註與攻克
臨近本科畢業時,徐彥輝面臨著人生選擇🧧:留在國內深造還是選擇留學📣。學長表示他並沒有特別的規劃,而是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留在清華☞。研究生一年級🧔🕗,他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了輔導員與團委書記的工作中,導致在科研上投入不足。然而,他的導師饒子和院士對此表示理解與包容。“我到了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才覺得🚴🏽♀️,我可能真的要通過技術,通過學術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導師的支持讓他更加堅定了學術道路的選擇🧏🏽♀️。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的施一公老師常會回到母校開講座,並與實驗室裏面的同學們交流。“我畢業後給他寫了申請信,沒有聯系其他人。”出國深造令徐老師收獲了不同的學術文化與領先的學術氛圍。2008年徐彥輝在復旦大學開始了獨立的學術研究👲🏽,博士與博士後期間紮實的訓練為他的學術道路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徐彥輝在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期間
在選擇轉錄這個研究方向時,學長與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交流。“他們就直截了當地勸我們這個太難了。因為國際上能做這個事兒的實驗室不多👨🏿⚕️,但非常優秀🧑🏼⚕️,在這個領域已經幾十年了🚮,所以我們是nobody,又沒有任何在轉錄領域的背景,所以這是不太被看好的一個領域。”雖遭到了專家的“勸退”,但他並沒有選擇放棄。徐彥輝認為,比起競爭性與可行性,學術研究的科學意義更值得被關註。“我想核心的問題是我們去解決這個領域裏邊重要的問題,去解決掉領域裏邊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而不是想要追求一個短期的或者策略性的操作🙋。”當方向已確定😕,研究的突破則取決於人為因素。該領域相較於其他領域門檻更高,因此課題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難題,無論是自身研究的問題或是外部因素🦵🏽🙆🏻。然而🧜🏽,他認為:“核心問題是專註自身科研工作本身,不受外界影響🧙🏻♂️。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尤為重要。”
03 獨立科研:基礎問題與技術革新
徐彥輝課題組致力於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圍繞基因啟動子區發生的轉錄起始復合物裝配,染色質重塑和DNA甲基化調控,系統揭示了基因表達調控的分子機製,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細胞》(Cell)等頂尖期刊,並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21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2021醫學重要進展。
轉錄事件是從原核到真核生物每一個細胞中都會發生的生物過程,結構生物學也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生命運行的基本規律需要通過結構生物學從分子層面上進行分析。對普遍性和基礎性問題的研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特殊性問題的解決方法作出貢獻。徐彥輝希望能夠通過分子層面的研究了解生命體發育與器官發育的底層邏輯,從而對生命和疾病能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023年⛄️,徐彥輝課題組的研究方向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現在電鏡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但是還有非常多重要的問題,是現在的技術手段沒有辦法去解決的🛀🏻。我們希望發展一些新的方法,去回答那些現有的方法沒那麽容易去回答的問題🈸。”現有的蛋白質組學的方法主要以質譜為主,具有其優勢和局限性。他希望開發一些新的蛋白質組學方法🕯,這種方法帶來的一些新的信息,將會去指導傳統的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比如說🫸🏻,我發現染色質上存在一種新的復合物形式,那我們就可以做生化研究,做功能研究,做結構研究。以前🧮,大家對於這樣的科學發現是零散的👌🏼🏌🏻♀️、偶然的,我們希望開發一些工具,來更為系統地,和大概率地能夠做這樣的科學發現。這還只是剛剛起步🖕🏻,我們想做點有挑戰的事🪁🧚🏿♀️,還不知道能不能做得成😭。”
談到人工智能對學術研究的影響時🧗,徐彥輝表示無論願意與否,技術都會對研究領域產生影響,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人工智能推動社會與科研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就會有更多工作內容被人工智能替代。學長認為我們應該去擁抱與利用這些技術。“對於我們結構生物學來講,Alphafold對結構域的預測相對是比較準確的。對於一部分做功能研究的科學家,他對結構信息的要求沒有那麽精準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用這種方法所產生的結果來去幫助自己所研究的蛋白質進行分析⏯💳,來指導功能驗證,指導突變體的設計🪝,等等。”Alphafold提供的模型雖不夠準確🚴🏽♂️,但能夠提供大量信息。“結構域層面上的問題都已經在Alphafold上有一個還不錯的一個解決方案🦚,那我們整個領域就要往前移。”目前,徐彥輝認為Alphafold並無法徹底取代實驗數據。一個較為顯著的例子則是動態性與多亞基的復合物研究,還是無法準確預測的。

徐彥輝在復旦大學
04 從復系出發🤾🏻:生物醫學與未來
作為生物系的傑出意昂🙍🏿♂️,聊到生物系復系時,徐彥輝認為時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當年的復系為許多優秀學生提供了優秀的培養環境和留學深造的機會👩🏿🌾,畢業後為祖國的生物學發展作出貢獻🤾🏼♂️。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培養了許多人才🏃🏻♂️➡️,而這些優秀畢業生也都在各自崗位上以各自的方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采訪的最後📖,徐彥輝寄語生命學院的同學👩🏿✈️:“我們看到的(生命學院走出來的)非常優秀的科學家,還沒有我們期待的那麽多。其實清華的學生,肯定是最優秀的。但是現在能夠站出來🧗🏻,無論是活躍在國內還是國外💼🧔🏻,我們覺得還可以更多,希望這些優秀的同學們都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社會發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