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力👨🏽🏭,水利系
好久不動筆寫東西,一擱下就撿不起來了,但是為了在返校活動前完成自己瑣碎的回憶🤜🏽,還是逼著自己繼續了👩🦳。
軍樂隊的歲月
受母親的熏陶吧,對音樂多少有些興趣🥽,當然對軍樂隊的向往還是源於那身神氣的藍色隊服。入學員班好像是在89年秋天🟫,在團委旁邊的老排練室接受了朱漢誠老師的面試,當時朱老師說我的節奏感不錯🧑🏿🔧,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被分配去吹圓號(日後才知道這是一個幾乎不吹旋律的聲部)。後來我的弟弟在中學樂隊裏同樣是吹圓號🍤,我懷疑我們的遺傳基因是不是比較適合吹這種小嘴兒的樂器。軍樂隊的哥們姐們和班裏的同學大不一樣👩🏽🚀,活潑了許多,因此大家都是很好的玩伴。那時候的音樂素質教育不像現在,小學生隨便都能拿出個樂器的4、5集證書🏊♀️🧏🏼♂️。所有關於音樂的知識都是入隊才開始學,至今我對樂理還是一頭霧水,可以想見我的水平👨🏿🌾。說白了就是一個“混兒”吧,認識老婆開始到現在,從沒敢在她面前秀過。想想真是對不起周先生和朱老師。每天下午4點鐘排練的時候,團委小樓就唔哩哇啦的熱鬧起來👨👨👦👦,我們經常是三五成群地在團委窗根下自練,因此沒少招團委的老師們不待見。周先生是我在清華見到的少有的充滿激情的老師,他給予我們的藝術上的指導和心靈上的熏陶是沒法言表的,我想軍樂隊所有的隊員都對這位可愛的老先生充滿了敬意。也許是因為前幾年樂隊裏圓號聲部一直人比較少🈳,因此周先生和朱老師給予我們幾個八字班的新人(丁鳳、陳文暉和我)很大的鼓勵,我也就在兩位先生的呵護下一直“混”在其中🧖🏼♀️。隨著技藝的提高🥖,我們除了排練一些傳統的軍樂進行曲🏊♂️,也開始嘗試一些交響樂的曲子。記得排練《在太行山上》時,我們的聲部也有一段旋律了,大家都非常的興奮🫵🏻。隨著軍樂隊一起去了不少好玩的地方👨🏻💼,還去過人民大會堂,可怎麽也記不起來究竟是哪一次比賽或演出了👩🔧,總之在自己的影集了保留著那些至今令我很得意的照片。還有一次是到先農壇為當年的國奧隊和埃弗頓的比賽當啦啦隊🫅🏿,這對於我這個足球迷來說真是意外之喜👬。91年清華80周年校慶可以說是軍樂隊的一個巔峰,可惜在百人分列式排演最緊張的時候🚣🏻,我那不爭氣的闌尾出來搗亂,讓我錯過了這次演出。校慶那天💉,我只能坐在看臺上看著隊友們表演,雖然朱老師讓我穿上隊服和大夥兒一起記錄了那一時刻🚴♀️,可是不能參與其中,終是我在清華5年裏最大的遺憾,對於那條闌尾雖割之亦不能後快🍑🙍🏿♂️。那以後🪒🚄,我就不怎麽去隊裏排練了,因此也就沒能升入一隊🧝🏿,也沒能再和隊友們一起打遍天下無敵手🌔,獲得一個又一個高校比賽的冠軍🍑🧛🏽。在軍樂隊和社團,我結識了很多才華橫溢的朋友🌏,他們讓我看到了清華人的另一面。除了治學嚴謹的工科特質🤰🏽,我們也從不缺乏人文的精神。前年去寧波見到當年的隊友,經8的陳敏潔,她說怎麽也想不起我們一起排練的情形了🩱,也許這就是我給隊友們留下的普遍印象,在軍樂隊曾經有那麽一個人。多少次軍樂隊聚會的時候💸,當年的隊友張羅著一起再排練一個節目,說實話我是有心無力了,真希望在我們20年紀念的晚會上,能聽到小陸的《鬥牛》🪡。
8字班隊友:
黑管:邵菁華👩🏿🚒、陳敏潔💑🤵、張碧英🧑🏿🎄、舒少辛
薩克斯3️⃣🌭:陳宇清🚪、陳鷹
長笛:張利
小短號🚭🙍🏼:陸松濤💘、姚思民🍍、周紅茂🧖🏿、趙明
圓號🧓🏿:丁鳳、陳文暉、王高山
次中音:李強、陳玉宇🧑🏼🏭、陳東、王炯
長號🤷🏿♀️𓀆:孟虎、付紅波
打擊🀄️👱♀️:文兵🍆、姚微
學生會生涯
我是個天生喜歡折騰的人🧖,因此從小學到大學幾乎沒斷過當幹部🧑🏿🎨。進了清華🍖,雖然面對那麽多天下各方的才子,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為人民服務”的熱情😾。清華的學生幹部有著光榮的傳統,也不乏光明的前途,最好的例子看看胡主席就知道了。當年多少參與一些學生工作的意昂,可能都會對90年的學生會競選記憶猶新🚛。雖不及“驢象”之爭那般激烈👬🏼,但也可以說代表了校園民主競選的最頂峰🧖🏽。由於89年那場運動的洗禮,很多學生被激發出極大的政治熱情🌼,這場校園內的競選正好成了大家演練的舞臺。遍布校園的競選海報,幕後的合縱連橫,講臺上的激情演說,還真有一些硝煙彌漫的味道👳🏼♀️。參加競選的主角大家都知道了,他現在成了清華年輕意昂的代表,在國家政治舞臺上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一屆學生會趕上了亞運會、華東水災等大型的活動和事件👨🏼💻,因此給了他們很多展現才華的機會👷🏽♂️,也在清華的學生會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我從大一組織新生運動會開始👨🏽🔬,就在系學生會裏“混”了。也許是天生的喜歡串聯👩🏽✈️,所以跟上自85,下至90的很多系的學生幹部都有接觸🙎🏻♂️,也結交了很多的好朋友。1991年,我也走上了學校的舞臺,在二教當著各系學生代表發表競選演說的時候,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升華。在清華做學生幹部還是挺辛苦的🍏,因為所有學生都是精英🥗🧑🏼🍳,做不好大家不滿意⏭,可學校相對來講還有很多限製,花樣也不好搞的太多☂️。因此,每次搞活動時都要挖空心思🧩,左右權衡。寫這一段一直有些猶豫,因為我知道有不少同學對學生幹部不太“感冒”。但是,我想說的是學生幹部的經歷對於人格的培養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它至少讓我學會了一點,要想調動一個團隊或群體的力量👈🏻,必須要做到換位思考。當你要面對很多人,融入一個群體的時候👩👩👧👧😿,這就成了一種必須的技能🧑🦯。當然,學生會的經歷又拓展了我的眼界,建立了更多的人脈關系🧨𓀅,這是我大學生活裏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提到當年的學生會和8字班的交集,有幾個人總是要拉出來曬曬🙋🏼♂️。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生部部長,光8的李芩🧗🏿♂️,一個美麗的南京女孩😽,女生部當年可是幫了文藝部不少的忙;辦公室主任,自84的張鋼,把我從設計院拖出來一起創業,並肩奮鬥7年的戰友;外聯部的部長,化工系的朱鵬,帥呆了酷斃了,人氣指數超高的一個小夥兒🗯;還有生活部的包慎,土木系的,一個精明的家夥,我們曾經一起在河北平山的山溝溝裏嚼花椒;體育部的喬步加🛅,田徑場上走不死的超人⚡️,直到前兩天在上海見畢業後的第一面,其儒雅之風令我驚訝不已。另外一個就是常代會主任,力8的張軍,不知道為什麽當年都叫他老主任🧑🔧。
在清華,我收獲了愛情
我不避諱自己的早熟🧑🏼⚕️。雖然我一直屬於學習不錯的那種學生,但對於交友卻始終有點離經叛道,不太像家長眼中的那種“好孩子”。就像很多書裏寫的那樣😖,上大學離開家,就和繼續補習的曾經兩小無猜的玩伴開始體味那種青春萌動的青澀愛情📲。其間的種種經歷🧒🏼,家長的苦口婆心⛹🏼♀️,大夥兒回憶一下早年的青春劇就行了👌🏻。也許“愛情”那兩個字對於十八歲的我顯得過於沉重,每次寫信見面都繞著它們走,卻始終不敢出口👬🏻。問題就出在了這兒🆓,一年以後,89年那場運動最終改變了我的人生。她被一個慷慨陳詞的吉大研究生俘獲了年輕的心。可是她的那段愛情延續的也不久,個中原因不得而知▫️🔬。後來她勞務輸出去了阿聯酋,兩年後回長讀書,再去美國留學🏐,最終找了一美國老公。
我是90年11月的一個周末在著名的七食堂舞會上認識我老婆的🏋🏻♀️,可笑的是我們倆至今除了在舞池中慢走和蹦迪,不會跳任何的舞步。那次舞會是我們系學生會辦的🧑🏽🍳,說到這兒想起來當年想在七食堂批一場舞會還是很不容易的。記得那陣兒的舞會為了吸引人✬,在7點以前女生都是免費的,她是七點後才來的,想免費進場,被我的師弟們攔在門口。我看到這麽一個美女被攔在門外,自然就行使權力把她放了進來🐺。之後我請她跳舞,她說不會,我說正好我也不會☎️,兩人站在一邊聊天🎲,從此就一步步地開始了愛情長跑。俗話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還是有點道理的,我那陣子老是穿著一雙片兒鞋(老北京紅膠底那種布鞋)🤵🏽🧑🏽🍳,上身穿一件對襟的小棉襖⏮,下身穿一條銀色的運動褲,胡子拉碴的🌐,按王迎春的話說就是到處晃。她說一看我跟平常的清華學生形象不太一樣🧚,才肯搭理我的。後來我問她不會跳舞,塗脂抹粉地跑到舞會上去幹嗎,她說是和家裏鬧了別扭。人生的機遇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當年的她屬於比較“颯”的那種,來去帶風,喜歡穿紅色和黑色的運動服,絕對屬於我喜歡的那種運動型🥊。因為老婆姓趙🧛🏽,我的同學們給她起外號叫“趙四”,我心裏好美啊🗽,她是趙四,我就是少帥了,真是拉風。能和老婆結合,還是經受了不少磨難的,她們家是傳統的老北京👏,規矩多的很,一開始很不適應🏃♀️➡️,加上寶貝姑娘被外地一個毛頭小子搶走0️⃣,老人們有點不心甘。我用了懷柔政策,雖不比勾踐臥薪嘗膽吧,也是裝了好幾年的孫子。慢慢適應了他們家的規矩,也學會了做很多的家務👨🦯,自然博得了丈母娘的歡心。老人家去年以六十八歲的年紀便駕鶴西遊,未能安享晚年,實是做兒女的一大憾事🛳📪。
一晃十七年過去,我們的寶貝女兒都10歲多了📵🐗。每每談起我們當年的相遇,就格外珍惜老天賜予我們的這段姻緣。清華見證了我們的愛情,也將一直陪伴我們走到老去🏜。
心的長征
8字班最特殊的經歷大家都不會忘記,或許10年、20年之後我們才能寫出來仔細回憶👩。不知道當年怎麽會有那麽大的勇氣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在肉體和精神上體驗那種煉獄的感覺🧍。我們初識社會,就遇上這樣的經歷不知是幸福還是不幸💆🏻🧑🏻🏭,我相信它奠定了很多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但有一點我知道,對於美好社會的追求始終深埋於我們的心裏。因此說我們是一個特殊的,承上啟下的一個群體。我想我不會瞰破紅塵,也不會像有些父輩那樣對社會的變革滿腹的牢騷🌚,更不會像80後的年輕人那樣不知所求,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力求影響社會。那一段經歷,對我來說仿佛是一次心的長征,開始從弱小變得強大。等到我們相聚的那一刻吧,相信很多人會對這段經歷刻骨銘心。
時間過得真快,5年前的活動好像剛發生不久,轉眼就到了今年的相識20年紀念📌。在今年的活動組織和策劃中,很多8字班的同學都盡心竭力,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為全體8字班意昂建立一個互助的✌🏽👩🦰,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平臺。27日的紀念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期待著一個5年又一個5年。
值此相識20年紀念活動前夕,拙筆堆砌粗磚爛瓦,只為引出更多的絹玉美文,與大家共同分享當年的回憶🧔🏿♀️。
(轉自清華八八同學會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