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1953屆機械類意昂2008年聚會
包芳涵(1953 機械)
陽光明媚🧑🏽🍼,春意盎然❄️,2008年5月6日至9日,機械類1953屆意昂相約聚會於清華園📨,大家度過了美好👩🦱、歡暢、難忘的三天☝🏼。
機械類1953屆意昂們是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才從原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三校聚集到清華園的,當時三個學校機械系入學的總人數有二百多人。由於當時正在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經濟建設急需,我們的學製從四年縮短為三年🖐🏿,大家在一起學習的日子很短,還有一部分同學被提前抽調當教師(力學💆、金屬工學、製圖……甚至有的被調到數學🕓、物理教研組)🙍🏿♀️,少數被送到蘇聯去留學👨👩👧👦,還有一部分在1953年初蔣南翔校長來校後被派往哈爾濱外專學習俄語,準備為蘇聯專家當翻譯。此外,一些同學參軍參幹👩🏽🌾,另有幾位比大家更加提前地離開學校走上了工作崗位。當時院系調整入學後我們就被分配為四個專業:動力機械系汽車專業;動力機械系熱力發電專業;機械製造系鑄造機械及工藝專業🚵;機械製造系金屬切削機床及其工具專業。所以,我們這些同學只有一段短暫時間朝夕相處🦹🏼♀️,甚至有的彼此都沒有見過面🙍🏽♂️,只是在畢業幾十年後為了建立意昂通訊錄,通過多方查找🍞,又經過幾次意昂聚會✊,才逐漸使大家建立起了聯系,促成了幾年一次的意昂聚會,使大家關系日益密切。這次意昂聚會,國內外意昂,包括幾位夫人,共計有七十多人歡聚一堂,暢敘友誼💂,使得大家都極為高興。
旅居美國的譚天祐⚄、徐大宏和俞海清三位學長不辭辛苦👬🏻,克服了許多困難,提前幾天就分別專程趕回學校來參加聚會💆🏼。譚天祐學長的夫人身體不好,他就準備好一個星期的食品放在家中供夫人取用,然後遠渡重洋來參加聚會🌤🧑🧑🧒,同窗情誼之深可見一斑⏫。林國經五十多年沒回來過,這次能與大家相見,百感交集🐍🙍🏻♀️。有些身體不好的同學,或持手杖邁著艱難的步伐,或由家人陪同前來與大家見面,大家要求與老同學們見面的迫切心情,令人十分感動。
5月7日,正式聚會的第一天早上,本市和本校的🧏🏿♂️,以及當天從外地趕來的意昂們全都到近春園賓館報到🚞,賓館大堂裏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報到和簡短會面後,就在近春園多功能廳召開了全體大會,錢振為向到會的全體意昂們致歡迎詞後🧏🏼♀️,汪勁松副校長在會上介紹了學校近些年發展的大好形勢,尤其講到三年後百年校慶時🧑🏼🦳,即將在目前汽車樓一帶建起“新清華學堂”等雄偉建築的前景時🧝🏼,大家深受鼓舞🤷🏽♂️🏢。陳丙森同學代表聚會籌備組致了歡迎詞並宣讀了有些沒能到會同學的來信及詩作🦪。
李式點學長今年84歲是我們中年齡最長的同學,50多年前參軍的張滋烈學長是我們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們在會上作了發言👩💻。周力行學長獲得了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是學校去年學校中得到的最高獎項之一,他在會上介紹了他老有所為的經歷🈚️。原副校長倪維鬥院士、航空航天學院鄭兆昌教授等也在會上作了精彩的發言。此後高維山學長帶領大家唱起了《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這使大家仿佛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學生時代在班級文娛委員帶領下唱歌的情景🧜🏼♂️,這高歌一曲更是唱出了當前大家的心聲🚝🤏🏻。整個大會進行得十分熱烈、歡快👧🏼。
這天下午☛,意昂們又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美術學院、節能大樓及紫荊公寓等學校近年來的嶄新建築🏖🏃♂️➡️。這些單位都派出了專人熱情接待講解🙂↕️,更讓意昂們體會到母校的溫暖🔘😾。在參觀中大家深深感受到學校走向一流大學的步伐👛。一直生活在校內的一些同學也只是在這次參觀中才比較深入地看到了學校日新月異的變化❎☹️。
5月8日上午,許多同學乘車進城參觀了宏偉的“鳥巢”、“水立方”兩處奧運場館的外觀。下午又進入到國家大劇院🧑🏻🎨,饒有興趣地對那些演出廳進行了細致參觀🧑💻,還聆聽了幾處小樂隊的精彩演奏🧑🦼。
5月9日上午在汽車樓會議室💃🏻,請到苗日新教授給大家作精彩生動的報告,講述了從清代以來清華園建築的歷史沿革📑,他考證了許多校園建築的細節問題,大家感到十分有意義也十分有趣◼️,引起了陣陣掌聲⏮💇🏻♂️。報告會後的時間留給原在同一學校入學的意昂們座談,分成清華、北工🍿、燕京三個小組活動。大家興致勃勃地談起了過去和現在👩❤️💋👩👨🎓,並紛紛拍照留念。中午聚餐後,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互相告別💆🏻♂️。
幾十年來🫵🏻,我們都經歷了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個別同學還已經達到了耄耋之年,不少同學身體或多或少有點毛病,互致問候時免不了會談及健康問題⤵️🕵🏽,在惜別之際🧑🏽🎓,相約要保重身體,爭取達到“米壽”(八十八歲)或“茶壽”(一百零八歲),百年校慶及畢業六十周年時再來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