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畢業半世紀海外學術生涯四十年

2008-08-01 |

[加]黃祖永(1955動力)

畢業半世紀海外學術生涯四十年五十年歲月沖淡了不少對往事的回憶🤽🏽‍♂️,但對在清華園學習的日子,還是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自小對清華就有一些認識,因為先父黃蔭普先生是清華1922級意昂😶‍🌫️,後留學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獲學士及碩士學位,其後到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進修。小時經常聽到他講述在清華學習與生活之趣聞。1989級意昂當年曾向母校贈送了一個噴水池🪭。時隔八十多年,現仍屹立在圖書館門前👨‍✈️。為紀念先父母, 員怨願怨年子女們在清華建立了“黃蔭普夫婦紀念獎學金”🟤,以鼓勵品學兼優之研究生。

1990年黃祖永學長(中)與關誌成副校長(右)🚊、承憲康副會長(左)在工字廳留影。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汽車工業正在起步階段。我選擇了在動力機械系成立不久的汽車專業⇒🔲。當時宋鏡瀛老師是汽車教研室主任,程宏老師講發動機原理,余誌生老師授汽車理論,鄧卓榮工程師(第一機械工業部拖拉機研究所)講拖拉機理論等👸🏽🐝。教授是我畢業設計的導師,但不時也得到當時在汽車專業的一位蘇聯專家的指點。在清華幾年所領略到的求學方法及學到的基本知識👒,對我以後的學術生涯有相當的啟示和幫助🧲。

1955年畢業後,與一批同窗被分配至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後改名為吉林工業大學,現並入吉林大學)😵。該院是由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工學院及山東工學院等有關專業合並而成。我被安排在以陳秉聰教授為主任之拖拉機教研組,陳教授在中國工程院成立後,當選為院士。當時有位蘇聯專家И.Б.Барский在指導開展拖拉機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並培養研究生。他是莫斯科自動車學院MAMИ拖拉機教研室主任,是拖拉機設計專家👨‍👧‍👧🪦。我聽他的課並在其指導下開展了一些研究🐊。受到他的啟發,對拖拉機離合器工作過程的分析有一些興趣。其後與同窗崔紹榮兄合寫了一篇短文,發表在農業機械學報1957年創刊號上🧞↙️。後來又在他指導下🧐,對四輪驅動越野車輛性能作了一些探討,其結果刊載在農業機械學報1958年第二卷第一期上🖐🏿。當時教學任務不重🌴,故有些時間與同事們翻譯了一些俄文專業書籍📱🤼,如拖拉機試驗學(與同窗李宣春兄等合作),拖拉機構造圖冊(與同窗陳熙鵬兄合作)等🦚,均由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四十多年後的今天🫰🏻,由於長期不用,我的俄文知識已經差不多全部歸還給老師了。在長春的幾年,可算是我踏入學術生涯的起點。

1964年秋回香港探望父母,其後有機會到英國進修。1965年春,我進了英國北部University of Neweastle upon Tyne👩🏿‍🎨,初時註冊為碩士生,半年後,導師Dr.Alan Reece示意轉為博士生🧕🏼。當時英國之博士學位(Ph.D.)主要取決於研究論文♓️🕺🏼,並不要求學生正式選修課程。但由於研究課題需要較復雜之算🦉,我還是修了好幾門關於數值分析👩🏻‍🦱、計算器應用及程序編寫的課程👩🏼‍🎤。在六十年代中期,計算器用紙帶打孔作為程序輸入的方法,與今日計算器相比,真有天壤之別了𓀑。

六十年代初👨🏿‍🚀,美國正計劃送航天員登陸月球,並研製在月球上行駛、載人之月球勘探車(Lunar roving vehicle)。故一門學科稱為“地面—車輛系統學”便應運而生。它主要是研究車輛與地面(terrain)相互作用之力學,並把車輛與地面作為一個系統作綜合性之研究👩‍🦰。此學科是由Dr.M.G.Bekker倡導的。他在五十年代初期為美國政府部門創建了設在底特律的Land Locomotion Laboratory1960年他轉至通用汽車公司設在加州Santa Barbara之研究實驗室,主持月球勘探車之研發工作。該車其後在月球上成功地運作。我的博士導師曾在Land Locomotion Laboratory工作過一段時間💾🪝。1962年在Dr.Bekker倡議下👩🏻‍🦲, “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rrain-Vehicle Systems,簡稱ISTVS)成立🥯👨‍👦。我之導師擔任該學會首任會長🐚,並在1964年創辦了“地面力學學報”(Journal of Terramechanics),任首屆總編輯。

1966年夏,導師與我到加拿大魁北克城參加第二屆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會議。我在會上宣讀了一篇論文,並刊載在大會會刊上🔳。在該會議中,Dr.Bkker應邀作了一個專題報告,因而我第一次有機會與他會面🪬。在六十年代初,我在國內已知道他所寫的兩本書, Theory of Land Locomotion1956)及Off-The-Road Locomotion1960)👨🏻‍🦲。他的第三本著作Introduction to Terrain-Vehicle Systems1969年問世。這些書後來都被譯成中文在國內出版了。他的著作被普遍認為是此領域的經典文獻,而Dr.Bkker被公認為此學科的奠基者。1967年初😓, 他訪問Universisy of Newcastle upon Tyne,我第二次有機會與他會面。

1967年夏天獲得博士學位後🧙🏻‍♀️🏋🏼‍♀️,導師邀請我留下與他繼續一起研究,但我後來到了加拿大🪺。其時我妹妹及妹夫自加拿大之大學畢業後已在加定居。我到加後🏘,初期在蒙特利爾一家森林機械研發公司當研究工程師🙎。1968年秋應邀到首都渥太華之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 任教。1972年,我在大學舉辦了一系列關於地面—車輛系統之講座,邀請Dr.Bkker✊🏼,Dr.Reece等主們的後由我編專輯,刊載於《Journal of Terramechanics1974年第期⛵️。1975年卡爾頓大學Dr.Bkker譽工博士學位🩰。自此與Dr.Bkker開展了較為密合作,包括共主持加拿大國家研究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資助之幾個研究,並在19761985期間共在多個國家舉辦講習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六次,吸引了世界各有關專業人🍄‍🟫。不幸於1989年辭世,我了一紀念文章, 刊載於《Journal of Terramechanics1989年第一期👨🏿‍🚒。

我時有應邀到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歐洲及亞洲,講學或作學術交流。1988年應邀回母校訪問,並到長春及武漢交流🧑‍🎓。1995年到南京參加會議及講學。1996年到北京出席第十二屆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會議,並回母校參觀,在友誼賓館與部分在京同窗歡聚。20044月應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屬下設在荷蘭之歐洲太空研究及技術中心(ESTEC)邀請🧹,主持一個為期四天關於“地面力學在研發火星勘探車中之應用”的講習會。除了該中心之研究人員外,有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及西班牙等太空工業專業人士參加🛰。20049月到長春主持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第七屆亞太地區會議,並在長春及武漢講學及作學術交流。

在卡爾頓大學我創建了“運輸技術研究實驗室”。在政府部門及工業界支持下,開展了越野車輛性能🛍、汽車動力學及先進技術應用、氣墊技術及磁浮車輛系統等之研究及試驗。不少研究成果已被工業界及政府部門采用𓀈🫐,其中包括一套越野車輛設計用之軟件🤽🏿,已被多個國家車輛廠商成功用於新產品之研發。我被聘為多家跨國車輛公司及多個政府部門之技術顧問🧆👨🏻‍🍳。又曾擔任渥太華大學與卡爾頓大學聯合舉辦之“機械與航天工程所”之所長。我之研究成果幸獲國際學術界多次獎勵,其中包括英國機械工程師院(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簡稱IMeechE) 之George Stephenson Prize,Starley Premium Award(兩次)及Crompton Lanchester Prize等。

1978年,我的第一本書《Theory of Ground Vehicles》由美國John Wiley出版。此書後由同窗李長祜兄及前在長春時同事陳德興等譯成中文♉️,經陳秉聰教授校訂,由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於1985年發行。俄文譯本由莫斯科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Е1982年出版。原書第二及第三版於19932001年先後問世。該書被多個國家之大學采用為教材。另一本書, 《Terramechanics and Off-Road Vehicles》,由荷蘭Elsevier出版社在1989年發行。這兩本書被業界認為是此領域之基本參考文獻🖐🏿,並被廣泛引用👳🏽‍♂️。

多年來,曾參與多個國際學會之活動♕♓️。現任國際地面車輛系統學會會長。該會會員人數不算多,但會員遍及30多個國家。又曾擔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應用力學部運輸技術委員會主席,及加拿大機械工程學會(CSME)運輸系統學部主席等職。此外曾任英國機械工程師院之《汽車工程學報》(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編委👩🏻‍💼。現任《Journal of Terramechanics》,《Vehicle System Dynamies》及《Heavy Vehicle Systems》等國際學刊之編委。

自七十年代,我先後被選為英國機械工程師院院士(FellowImech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ASME)及加拿大機械工程學會會士(Fellow🚂,CSME)🧑‍🦼‍➡️。1986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授我科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Science)。此學位是英國學位製中頗為特殊的學銜,只授予在科學及工程界中有較傑出貢獻之學人🤶🏽。

在卡爾頓大學教學及研究31年後👰🏼‍♀️🙋🏿‍♀️,我於1999年夏天退休。大學授予榮休教(Professor Emeritus) 及傑出研究教授(Distinguished Research Professor)銜。現繼續在校指導研究工作。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