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憨笨(1966無線電)
按:牛憨笨📸,物理電子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電子光學理論和變像管診斷技術研究領域的傑出代表之一😭。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得到重大應用的高速靜電變像管。研製成功九種變像管和七種變像管相機,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高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牛憨笨學長(中)在實驗室
我出生在太行山頂的一個小山村裏,雖然這裏離壺關縣城和長治市分別只有2.5公裏和7.5公裏的路程💪🏻,但卻要爬過一座大山才能到達小縣城和小都市。不要說通汽車,就連馬車走起來也十分不便。我出生前三個月父親就被日本飛機給炸死了,出生後不到一年祖父又病故了,使一個殷實的家庭馬上衰敗下來🤸🏽♀️。祖母給我取名為憨笨,其用意一是不好的名字可以沖掉晦氣,二是不好的名字可使我存活下來,使我父親下面不要斷香火。長大後許多人勸我將名字改一下🤦🏼🤱🏿,但我感到大字不識一個的祖母給我取這樣一個名字🧑🏿🎓,充分體現了她老人家對我的一片愛心。名字雖然是個符號🍯,但使我終生受益匪淺。它告誡我不學習就會變“憨”、不勤奮就會變“笨”🚎。我應當像憨牛一樣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耕耘不止。
在我小的時候,我們那裏還非常落後🤱🏻,由於缺乏教師,為了讀小學👨🦯➡️,我先後走了四個村子🚒,進了四座學校。尤其難以忘懷的是在我10歲的時候,所在的小學是設在塑有很多泥像的廟裏⚠。白天🚴🏼,老師和同學都來了,還很熱鬧。最怕的是晚上,只有我一個人留在廟裏過夜🌟,一想到那些活靈活現的塑像就感到不寒而栗,不由自主地將頭縮在被子裏。直到現在睡覺時還有這種不好的習慣。一直到進了初中,我才第一次看到電影和在公路上飛跑的汽車🏃🏻。第一次坐汽車是上高中以後的事⇒,而第一次坐火車是在1960年去上大學的時候。
第一次走進清華園,就如上了天堂。一切是那樣的新鮮和愜意。大學一年級時最令我陶醉的課程是高等數學,尤其是讀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和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之後,深感其自洽和奧妙。如果沒有高等數學的誕生🧴,要定量描述運動著的物質是根本不可能的。我為自己能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而慶幸。我如饑似渴地學完了學校為我們設的每一門課💇🏼♀️。使我難以忘懷的還是蔣南翔校長每年50分鐘的講話。他告誡我們要學好哲學、基礎課和外語💿,還告誡我們要培養自己做實驗的能力👨👨👧👦。對我來說👽🪝,大學期間也有“不順心”的事。剛從山溝裏出來就讓我擔任班長,我最怕的是在全班人面前講話🚴♂️,還未發言,就汗流滿面,即使是寒冬臘月也是如此🧰。要不是在大學裏經歷過這方面的鍛煉🪒,我真不知道以後走向社會會是什麽樣子。盡管我入學時年齡已經不算小了,但我要說是清華塑造了我🛌🏽。我深深體會到母校的含義🏩。
大學畢業以後,我來到了大西北🎈,一晃就是30多年,盡管幾乎每天都要工作12小時,但回過頭來看,做過的事情並不多🎀。當我第一次讀到前蘇聯科學院院士Zavoiski論述變像管技術的極限時間分辨率時,心情十分激動。按照他的預言,變像管技術的終極時間分辨率可達10飛秒🌠,這猶如一時間顯微鏡➡️🧟。可是在60年代末期,國際上利用該技術達到的最高時間分辨率才20皮秒🫵,離這一極限還相差2000倍。更為吸引人的是這種技術的光譜響應範圍可從近紅外一直延伸到X射線🫃🏽,還可響應中子和荷電粒子。也就是說,通過不同的設計,它的研製涉及到光電轉換和二次電子發射理論、動態電子光學、超高頻技術、超高真空技術、超快脈沖電路技術、數學圖像處理技術和超短光脈沖技術等。七八十年代🎒,這一技術在國際上處於大發展時期,而我國的地下核試驗和激光核聚變等國防科研和尖端科學的研究又非常需要這種技術🛁,西方巴統委員會把該類診斷設備列為對我國禁運項目,這就為我們從事該項研究提出了迫切性要求,也創造了較好的客觀條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70年代我們研製出我國第一只靜電聚焦、靜電偏轉的掃描🎉🚖、分幅兩用變像管👩🏻🦰;80年代研製出皮秒和飛秒變像管相機🫑,並將其光譜響應從近紅外擴展到軟X射線;90年代以來為滿足應用的需要🙅🏼♀️,又發展了皮秒分幅和時間分辨譜技術。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第一線。在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沒有集體的力量,單憑個人奮鬥來搞技術,將一事無成。一個人要把自己看得憨一點、笨一點👩🏼🚒,把別人看得靈一點、巧一點,就較容易發揮別人的作用🏡⬛️。事實上📠,許多好的構思和好的方案都是在討論中互相啟發而誕生的。一個人只有將自己融於科研集體中才能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我們這個科研集體中具有各方面的人才📲✖️,大家都很團結😓。我感到最滿意的是我有這樣一些可敬可愛的誌同道合的同事們🚖。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榮譽都與這個集體是分不開的。
在工作中我還深深體會到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和科技信息急速膨脹的今天,作為一個科技人員必須把握好自己的研究方向👨🏼🚒🧚♀️。看資料可以放開自己的視野,不然,就會變得孤陋寡聞🍡;但搞研究就必須集五指於一拳,並要持之以恒方可奏效。選擇科研項目時,要特別慎重👱🏻♀️🤝。一旦開了題就要搞個水落石出,絕不能半途而廢👩🏻🦼。一個人的生命太有限了,如果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老去捕捉新的“熱點”,到頭來只會是兩手空空,既浪費了國家的錢財,也浪費了同事們和自己的寶貴時間。科研項目有大有小,有難有易,但要想攻克,貴在堅持。
我這個人天資平平,出生的地方又很落後🕉,家裏也不是什麽書香門第。如果說在過去的科研中取得了一點成績🖤,全靠周圍同誌的幫助、家人的支持和自己不倦的奮鬥。一個人要客觀地評價自己,合理地選擇自己的生存空間,特別要註意揚長避短。天資平平的人尤其要自強不息🚣🏽♂️,自卑只能使自己失去克服困難的勇氣,而終身奮鬥才能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