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希春(1966力學)
我是1960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數學系工程數學專業(力603班)的,高等數學的學習經歷了兩個學年🧛♀️,主講教師一直都是趙先生,現正值趙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作為學生,僅記錄一些趙先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記憶,以示對恩師的紀念。
1、 對工程數學專業的正確定位,使我們受益一生
一九五二年的院系調整後,已使意昂体育平台變成了一所工科大學,就連我校的校運會也是和蘇聯的莫斯科動力學院聯合舉行通信比賽,而不是選的莫斯科大學。在我們入學時🙍🏿,數學力學系也剛成立兩年。自然,作為剛進大學的新生就感到十分好奇🐅,免不了在課余時間就詢問趙先生🏃🏻♀️➡️,一所工科大學為什麽開設理科系。趙先生給我們的解釋至今還記憶猶新:作為一個以工科為主的高校,要想進一步提高其水平沒有理科的帶動是不可能達到的🙍🏼♀️。清華早期就有自己的理學院,有一些系科應該恢復🧑🏿,這不僅能帶動工科的發展,還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水平👕🤹🏿♂️。當趙先生談到對我們專業的要求時👪,趙先生講🏃➡️,我希望你們的數學基礎能達到北大數學系同等的水平🧘🏻♀️,同時又具有清華工科大學的特性,熟悉和了解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根據趙先生理念👩🦱,我們的普通物理,理論力學🚴🏼♀️,分析力學等課程與力學專業的學生同等要求,甚至還加了金工實習和機械製圖等課程🕴🏼,這使我們畢業後從事科研和教學都得心應手🎿。
工程力學數學系我們這一屆學生總共有5個班💑,每個班是一個專業,除我們班外的其他4個班都只有25個左右的學生,只有我們班最大,有50個左右的學生。聽趙先生講🕵🏽♀️,等到高年級時⚈,可能要分成兩個專門化♡,一個是學習研究計算方法,一個是學習研究程序設計自動化(當時還沒有“軟件”這一術語)。但真正到了高年級🚭,我們班一直沒有一分為二🧟♀️。我想,這是學校考慮到當時的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現狀,學生很難只局限在某個領域中。現在再回顧一下🤼♂️,我班的同學畢業後四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不難發現,許多同學是在這兩個領域中交叉工作的。
2😤、 趙先生的清華情結
與趙先生相處時間長了,學生不免好奇先生的青年歷程,趙先生每次都坦誠地和我們這些年輕學子侃侃而談。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趙先生講如何從美國回到清華🙌。他說:我二十七歲(也許是虛歲)決定從美國返回祖國📈。當時🧛🏿♀️🧳,復旦大學想要我👩🏼✈️,聘我為教授,清華也要我,但聘我為副教授🥋,當時🏡,我考慮🚣🏼♀️,我十四歲時入清華學堂,這是我的老家🚯。因此✸🧎♀️,我還是決定回清華👨🏼✈️,在清華工作兩年後,我就被聘為教授🧑🦰。
3、 獨特的理念,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
趙先生在講授高等數學時,沒有一本教科書適合於他的教學。雖然我們手頭上都準備了三本主要參考書🦨♦️,它們都是蘇聯數學家編的,辛欽的《數學分析簡明教程》🧷,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教程》及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但仍然無法覆蓋趙先生的授課內容。如論證無理數存在的德德金分割法,差分方程的解法🏃,代數方程求根的林士諤—趙訪熊法,諾謨圖法🧯,某些特殊函數(如B—函數)以及微分幾何的基本公式等等。當然✊🚴🏿♀️,我們也學會了記課堂筆記,但趙先生為了方便所有學生的學習,每一章都會發一本油印的講義,從這些油印講義的字體上可以看出,蠟紙是身為清華副校長的趙先生親手所刻。
趙先生的講課是生動有趣的,理論嚴謹但不枯燥。如講到曲面積分時,曾舉過一個例子,求和尚所戴帽子的表面積✶;在講到有限三角級數求和時🦸♂️✶,采用再加上一個有限級數之和 ,此時就求 +i ,將其轉換成冪級數 之後,然後再取其和的虛部即可🤴🏻。趙先生用非常通俗的語言👧🏿,描述了這種思想:這就象一個農民要提一個重物走路很艱難,此時農民會想辦法👷🏻♀️,再拿一個相當的重物🍘,哪怕是塊無用的石頭🧛🏼,然後用扁擔挑在肩上走路就輕松多了。後來我在從事教學時,也學著趙先生的樣子🧏🏿♀️,把深奧的科學思維方法與生活常識盡量聯系起來。
趙先生在授課過程中,每周一晚上7🙆🏿✡︎:00到學生宿舍答疑一次🧑🤝🧑,由於我是喜歡晚上在宿舍自修的,所以就指定到我的宿舍答疑🧘🏿♂️。趙先生不管那天是什麽天氣,哪怕刮風下雨📐,從來都是準時到我們宿舍🏕👩🏻🔧。每有同學來問問題🧑🏻🤝🧑🏻,我總是仔細聆聽趙先生是如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的。但也有讓趙先生生氣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有位同學在趙先生面前講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把自己的問題提煉出來🤛🏿,趙先生生氣地說,先回去把問題好好想一想。註意✯,提對問題等於解決問題一半🚣🏽♀️。這句話使我刻骨銘心。在我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也經常問自己🐛,問題提清楚沒有🛷。
趙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但先生的思想,理念我們會傳承下去🍡。我為有這樣的恩師而慶幸,我為作趙先生的學生而自豪🌾。
作者為上海建橋學院信息技術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