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蘊山(一九四一)
我今年五月已滿八十有五,耄耋之年朦朧回憶,小誤恐難免?
1941年8月楊毓瑋?董奮和我三人,應邀赴滇緬鐵路工作,在祥雲轉運處的協助下,每人一乘滑桿,一匹馱馬走向了深山大川?滇南工地瘴癘彌漫,馬身上插有“滇緬鐵路”四字的小紅旗,據說可以防土匪搶劫?第一天到彌渡縣城,住食都算滿意,第二天走的都是山間小路,荒無人煙,中午見一茅屋,馬夫等人卸下馱子餵馬,此時我們才明白,得自己解決午飯問題,並向房東借鐵鍋,再向房東買點米,但房東無米可賣;又向馬夫商量買些米,他們說帶的米只夠自己吃?眼看要餓一頓了,忽然發現山坡上種有玉米,有一老婦掰玉米棒子,我們湊上去想買幾個,她不肯,說這是她的口糧不能賣,再三懇求,每人賣給一個,每個兩毛錢,這在當時當地是很貴的,記得在經濟概論中學過一個定理叫“邊際效用”,在這裏完全得到體現?我們得了三個大棒子高興之極,在人家悶飯的火燼中燒烤熟了,還真香,總算是解決了午飯?晚上到達一個小村邊的雞毛小店,幾間土房,我們住了間有三個土炕的小房,有窗有欞卻無窗紙,馬夫說只能住在這裏?店主賣食物,但只有掛面?鹽和辣椒面?買三斤粗掛面,用房檐下的大鍋燒了半鍋水煮上,又加些鹽,估計熟了,每人一大碗開吃,只見大家齜牙咧嘴,醜態百出,原來掛面中含有鹽,煮時又加了鹽,幾乎成了鹽拌面,湊合一頓吧,解決一天的饑餓?這一天給毫無準備的我們一個小小的考驗?第三天到達公郎總段,我和楊毓瑋分在一個分段,董奮在另一分段,開始了工地實習?
因抗日戰爭的影響,鐵路停工,1942年撤回昆明待命?1943年初又調往雲南驛飛機場工地,在那裏開始一個人主管一個鄉間溫泉小別墅和約五公裏的公路?石墻?木架?瓦頂,有會議室?臥室?浴室?衛生間及警衛服務等共20余間房?用水得從300米遠?低約30米處取泉水,水甚熱可退雞毛,用泵將水泵入木製2米直徑大儲水桶,通過管道流入浴池?浴盆或淋浴,還裝了一臺小型發電機,挖了個飲水井?工程順利完成,得到第一次實踐鍛煉?
1944年調入中印油管工程處,在雲南驛配合美軍建造一座抽油站及儲油罐等,儲油罐容積有萬桶?5000桶?1000桶?500桶等(每桶42加侖)?竣工後回工程處工務科任代理施工股長,直到抗日勝利工程結束?其間做了一件可笑的糊塗事:美軍交來一份移交帳單,上有1000多公裏輸油管和數十座抽油站,還有其它材料和工費,折合3000多萬美元,這些工料費我只知道一部分,叫我簽字?“簽!反正是不要錢的帳單?”我就簽了?
抗日勝利,又要修鐵路了,我想圓一下鐵路夢,就放棄了到上海和天津新港的機會,於1946年到貴陽都築段鐵路工程處任工程師,參加勘測設計工作,後負責一個支段的線路改善橋涵的設計?後因解放戰爭開始,未能施工,回貴陽待命?1949年11月解放?
貴陽解放後,我被派往烏江渡搶修浮橋,支援進軍四川,我和一位電工領工員,帶兩臺手搖10噸絞車,一臺小型發電機?鋼絲繩?鋁絲和電焊等器材,隨同一個工兵連奔赴烏江渡,到了現場,那裏已無人,船也被燒毀,殘匪還不斷騷擾,部分解放軍外出尋找百姓,帶回兩條渡人小船,我們又費盡力氣收集到幾十個空汽油桶,我們設法架起電線日夜趕工,竟在十多天內又造成三條小船,檢修好空汽油桶,各項工作準備好後齊頭並進,把檢修好的鋼絲繩錨固於上遊兩岸,五條船擺在中間,兩端排列捆綁空汽油桶,這樣增加了浮力及橋的長度,在船和桶上鋪木梁木板,約半個月的時間浮橋即完成?渡口早已有汽車長龍數百米等待過江?經頭車試渡後,車隊陸續過江,約一小時車隊才過完,經檢查浮橋沒有問題,交工兵維修看守?我們帶了兩臺絞車奔赴上遊五公裏原鋼橋處,準備修復鋼橋?
此時貴陽工程處派來副處長?總段長?公務員各一人,我主管北岸工程,包括控製測量和架梁等?雖在枯水季節,原橋鋼梁破壞的已落入江心僅露約二米的一段,30多米高的橋墩臺齊根炸碎,現場得重新清理方能施工?時間非常緊迫,漲水前必須把橋架好,我建議利用混凝土的排架,在兩岸墩臺間先架起邊孔各27?郾5米,由南北橋墩處懸臂各架設27?郾5米中間合攏,這樣南北同進,時間可節省一半?合攏拼接用翹板法,將橋臺支座用兩個50噸千斤頂,使梁端徐徐下降,中間翹起即可拼接?經繪圖測算,中間下沉約25—30厘米,下弦張開和上弦重疊距離還不太大,完全可以控製,橋墩處的梁結構稍加強即可,結果真如所料,連做好橋面,再全面檢查共用約二小時?任務完成,此時心情的興奮和愉快,難以言語形容?我走到南岸準備車隊過橋,這時一件意外?驚人的事情發生了,嚇出了一身冷汗:我剛到南橋頭,看見北岸一個連隊已整隊上橋,走到橋墩處忽然聽到口令“齊步跑”,我一楞神他們已跑到橋中央了,這時橋梁起了共振,中間振幅已達約30厘米,上下顫動,真嚇人,我暫停了車隊過橋,動員大家檢查橋桿件及螺栓,然後再放車隊過橋?此時想起老師講過一處國外橋梁類似的損壞事故,事先沒和部隊講明,幾乎出事,也是一個教訓?
通車了,一切順利完成,第一需要就是睡覺?我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聽見人們叫嚷:“水來了!”我起來一看,只見混濁的黃色江水帶著樹枝雜物,洶湧而來,頃刻水高漲30多米,水離橋墩頂不足1米,渡船和存放在河灘上的材料一掃而空,浮橋也不知去向了,雖有損失,但慶幸鋼橋已通車,不致影響戰事?只差一天,真是慶幸萬分?修橋立了功,貴州省政府頒給我建設獎一等獎?
1951年初調成渝鐵路永川工務段任分段長,通車後1953年初調西南設計分局,參加勘測設計寶成線南段及內昆線北段,1953年底調北京鐵道部定型設計事務所,後改為專業設計院,從事鐵路隧道及地下工程標準設計及技術標準和設計規範管理工作30余年,1987年退休,已七十有二矣?
(以上兩篇文稿選自1941級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