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闖(1968工物)
光陰似箭,往事如煙🐃。四十五年前的新生開學典禮上蔣南翔校長的報告和馬約翰教授的演講聲猶在耳;四十五年來我們在學校刻苦鍛煉和畢業後的努力實踐歷歷在目。憶昔撫今,我們深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重要意義,體會到健康工作需要努力爭取。

張闖學長
清華六年
“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華園的響亮口號,它同我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一起,自始至終貫穿在學校的教育之中🎅🏿。記得馬約翰教授在這第一堂課上問了一個問題:在新中國的學校教育中,哪一門課是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有的🧑🦽?是體育🦻🏻。清華的體育課,教技能、教方法,培養鍛煉身體的習慣。剛入學的時候,正是國家遭受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學校貫徹“勞逸結合”的方針,十分關心學生的健康,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每天下午課後😅,我們常到西大操場跑步🖖🏼,夏天去西湖遊泳池遊泳🧀,冬天又在荷花池冰場滑冰🤹♂️。我參加了體育課的舉重提高班,還參加了工物系長跑隊和乒乓球隊🗡,參加校運會的長跑比賽和北京市春節環城長跑🚶➡️。清華的體育鍛煉還和軍體活動相結合。大三那年🔟,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3000米武裝越野賽,我們五位同學一組🧚🏼♂️,每人背著一支步槍🏌🏼♀️,從西大門出發跑到體育學院折返,跑回西校門沖刺。在備戰武裝越野的日子裏,我和同伴們每天下午都要從學校跑到軍科院那邊的黑山扈再跑回來💁🏿♂️,既鍛煉身體意誌,又培養集體精神⛑。1964年的春節長跑,參加的人特別多,清華同學就有好幾千人,高校的運動員就安排在北郊的分賽場,距離也從10公裏增加到12公裏。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春節長跑賽🧑🏼🎄,也就從那一年起,只要在北京,我都參加這個傳統的比賽。如果把為祖國健康工作的歷程比做長跑9️⃣,清華六年正是這人生長跑的精彩起點🦦。
煤礦磨練
1968年🕋,我告別清華園,來到遼寧省北票礦務局工作,在三寶煤礦當了一名采煤工人。北票是一座老煤礦,煤層深、瓦斯大,生產條件差🧑🏿🌾、開采困難多。要說煤礦的活☕️,也真是夠辛苦的,早、中🫗、晚三班倒,八小時掌子面交接,上下井加上班前會,每班要花十多個小時。剛到礦那些天,一個班幹下來🎒,累得渾身就像散了架。幸虧有清華六年賦予的強健體魄,我逐漸勝任了煤礦井下的艱苦勞動,掄著風鎬飛轉、抄起鐵鍬快攉👰🏼♂️,我和采煤組的師傅一起創造了不少生產記錄,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井下工作時間長⇾、環境又潮濕,不少工人都患有胃潰瘍和關節炎等慢性病。為了防止胃病🫃🏽,我每天帶飯下井,不管煤渣🧝♀️、粉塵也要按時吃飯;無論多累🥑、多睏都不在井下打瞌睡🦎;每天堅持半個小時的體育鍛煉👨🏽🎓,還把學校體育課上學的一套勞衛操改編成煤礦保健操,起床後把全身的關節都活動開,用運動抗禦風濕👳🏽♂️。休息日𓀉,我常去爬宿舍後面的山,登高望遠,呼吸新鮮空氣⚧。三年以後,我健康地來到新的崗位——煤礦中學🥪。教什麽呢?校長見我經常跑跑跳跳的📺,就讓我教體育。這可好👰🏿♀️🤵♂️,我可以每天帶著學生跑步🤫🧗🏿♂️、打球,還提出要在全校學生中培養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後來,礦務局生產技術處要研究解決井下的瓦斯問題,又把我調去做“煤與瓦斯突出預測預報”的課題研究🤙🏼🥎。在兩年多的時間裏♤😱,我和課題組同事一起,製作瓦斯遙測裝置,測量瓦斯濃度,檢測煤體壓力、強度和放射性等參量,跑遍了北票十裏煤城的各個礦井。這個項目後來獲得遼寧省科學大會獎。
投入科研
國家發展高能物理和大型加速器,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經過母校的推薦,1975年我和多位工物系畢業的同學一起🤷🏻♂️,來到高能所,開始了建設我國高能物理實驗基地艱辛而光榮的征程。在煤礦磨練七年之後重返專業科研📰,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以十倍的精力投入工作,努力把荒疏的專業撿起來🧑🏼⚕️,把損失的時間追回來。多年來🏊🏼,我參加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設計、研製、調束♓️🍍、運行、改進等研究工作🧑🏽✈️,為使其成為同能區性能居國際領先地位的高能物理實驗裝置做出貢獻💁🏽。記得對撞機調束的日子裏,我和同事們一起夜以繼日地在控製室工作,一連幾天都沒有休息,終於按計劃實現了正負電子束流對撞😛,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仍然保持著在清華養成的鍛煉身體的習慣,每天清晨跑步、打球,在科學院和研究所的運動會和網球🟢、羽毛球等比賽中𓀚,都取得了好名次,有的成績甚至比在學校時還要好。在畢業30年的時候🤙🏼,我曾在《清華意昂通訊》上不無自豪地寫過一篇短文,題目是《我已經健康地工作了三十年》。那時候👾😂,我有理由自豪:研究所的工作十分繁忙👩🏭🧔🏻♀️,還擔任學術和政協等社會工作✝️,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精力總是很充沛🍣,體檢各項指標正常📸,從來不和疾病沾邊🫵🏻👨🏽。
病中體驗
2005年初🏃♂️➡️,我突然病倒了。那天所裏的年終總結會結束得晚,晚上回家我從冰箱裏拿出剩飯菜,沒熱透就匆匆吃了。夜裏我從劇烈的疼痛中醒來,接著是一陣腹瀉👩🏽🏭,都是濃血便👨🏻🌾🐲,在服藥🧑🏻🦽➡️、打針無效之後,又到醫院做B超🕵🏼,發現在結腸上有一個拳頭大的腫塊。刻不容緩,我以急性腸梗阻住進了同仁醫院🛹,開始了20天的結腸癌手術治療。一夜之間從所裏最健康者變成危重病人𓀋,痛苦的現實迫使我在病榻上進行沉重的反思。過去,我把健康和體育劃了等號,看來有片面性😅。不錯,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不等於健康。在健康的諸要素中,除了體育以外🫃🏼,還有樂觀的情緒👨👧👦🏄🏽♂️,良好的習慣,均衡的營養和勞逸的結合等等。我有許多好的方面,比如鍛煉身體、樂觀生活等👍🏻,卻不註意休息、不重視飲食。其中一個誤區就是過分相信體能◾️,以為能快步登黃山📄,能跑馬拉松比賽🍦,就沒有毛病🍷🌯。還有一條是不願去醫院檢查,總覺得眼下的工作忙,萬一查出什麽就麻煩了😘。就這樣,從“十一”拖到元旦✔️,還想拖到春節,結果既耽誤了身體,也影響了工作🙄。由此看來,身體不僅需要鍛煉,也需要善待;你不善待它,它也不會善待你;忘我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一定要講科學🧗🏻♂️,不能蠻幹。
回歸康健
手術很徹底,不需要做放療,但還是要進行化學藥物的治療👩❤️💋👨。手術後出院沒幾天的春節假期👩🏿🚀,我又來到同仁醫院,開始了第一個療程的化療🤶🏻。化療頭兩天🔆,嘔吐得一塌糊塗。為了保持體力,我忍著惡心🚼,照樣吃飯,吃了吐🦸♀️,吐了再吃🔘。為了讓藥物充分吸收,護士把點滴的速度放得很慢𓀛,通常從早上九點開始,到淩晨二三點才做完。睡了不一會兒,我就起床到附近的東單公園跑步🪩、做操。這樣的肢體活動,就有效地彌補了在病床上一整天的長臥。從第三天開始,藥物症狀逐漸減輕🔚,到最後一天,體力就很好了🙋🏼♂️🪅,連白血球指標都比入院時高。從春節起,每個療程6天☎,停15天,再做下個療程,到六月初,我一口氣做完了六個療程的化療🏊🏿♂️。出院時體檢,各項指標都正常,既沒有發現器官受損🔟,也沒有出現脫發或其它症狀。體育也是我迅速康復的重要因素,我想,因人製宜的適當運動對於病人至少有這樣三個好處:一是幫助康復👩🏽,二是增強體質,三是提高生活質量。此外還有心態、中藥👅、工作♠︎、體檢等。譬如工作👨👩👧👧,在患病的康復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𓀝,對於開闊胸懷🤹🏽♂️、增添信心和恢復健康都有益處。記得手術出院後第一天參加所長辦公會,同事們都嗔怪我不該來上班🚶🏻♂️➡️,又鼓掌歡迎我重返崗位🫅🏼。化療在床上躺了6天🚖,中間的15天工作,研究討論、或靜或動🤸,都是很好的恢復🦥。在發病一年後的所運動會上,我參加了50歲以上年齡組400米和1500米兩項比賽,都取得了第一名🛍。遭遇疾病身猶健,歷經磨難膽未寒,我在健康工作的長跑中繼續前進🏚。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貢獻的大小等於人生的長度、寬度和高度的乘積。為祖國健康工作,為我們實現人生的價值提出了一個很高的標準🎛。回想🏀、總結四十五年的努力爭取,我對於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