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cbkja3.cn/cache/5f/92b01/19f0c.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44
 兩代清華人──從鄧以蟄和楊武之故居說起鄧以蟄故居-意昂体育
  • 百年清華

    兩代清華人──從鄧以蟄和楊武之故居說起鄧以蟄故居

    2009-01-15 |

    鄧以蟄曾棲居清華園西院十五載,時常喜歡穿行茂林,漫步荷塘,或至圓明園,融入自然與歷史的景致,感悟人文精神與人生真諦,畢生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境界。

    1934年鄧以蟄子女在北京。右為鄧稼先。

    藝術為民眾而存

    鄧以蟄(18921973),字叔存,安徽懷寧人,美學家和藝術理論家。他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與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其六世祖鄧石如是清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家學淵源深厚。1917年,鄧以蟄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尤重美學。1923年回國任教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與魯迅、朱光潛、聞一多等人投身新文藝創作。1929年,他受聘為清華教授,住進西院9號(1933年西院新舊住宅統一編號後為21號)。

    鄧以蟄在哲學系開設美學、中國美學史、西洋美學史、中國美術史等課程,系統講授中西方藝術理論與藝術史。他從哲學的高度觀照藝術,強調藝術超功利性的同時,註重溝通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民眾、藝術與社會間的內在聯系。此時,他還常住在西單豐盛胡同北溝沿甲12號,與北平城內的藝術家往來交流。他強調藝術具有“陶熔薰化”和“激揚砥礪”的特質,將藝術作為改造社會的力量。1928年出版《藝術家的難關》,指出:“中國人目下的病症是索漠渙散枯竭狹隘忌刻怨毒;而要的音樂須是濃厚緊迫團聚豐潤閑曠雋永豁達諸風格。”呼籲“社會需要藝術家,藝術家也需要社會”,並提出“藝術為民眾而存在”的主張。他在“民眾的藝術”文章中指出:“民眾所要的藝術,是能打動他的感情的藝術。藝術哪一件不是民眾創造的?哪一件又不是為著民眾創造的?藝術根本就是民眾。”

    意琢神磨化精髓

    鄧以蟄認為,“藝術家研究藝術,是把前人的作品意琢神磨,化為精髓,煉成種子,深深地註入他的手技心靈裏面,再蛻變成新藝術,使歷史上的藝術在這新藝術裏面生成著。”因此,他秉承家學潛心書畫研究,提出包含“體、形、意;生動、神、意境”的美學理論體系,認為意境是“生動”與“神”融合統一的產物,“意境”重在心靈,揭示了中國繪畫發展的內在邏輯,在中國現代美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樂於展卷家中的書畫收藏,向學生同事講解繪畫書藝,鑒賞比勘,辨偽存真。

    鄧以蟄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他在西院居住前後達15年,時常喜歡到幽靜的荷塘、濃蔭的樹林或圓明園散步,融入自然與歷史的意境,沉思凝想,感悟藝術精神與人生真諦。他珍愛世代家傳的書畫作品,即使在無錢醫治吐血、全家忍饑挨餓的戰亂年代,未曾將珍藏的書畫出賣。1963年,他毅然將多年珍藏的鄧石如書法篆刻精品和大量古版、手抄書籍全部捐獻國家,為此故宮博物院專門舉辦了“鄧石如先生誕辰二百二十周年紀念展覽”。

    抗戰勝利後,為應對歐美博物館和大學收藏研究中國藝術品的勁勢,鄧以蟄與梁思成發起成立了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藝術史研究委員會,1950年組建意昂体育平台文物館,鄧以蟄任綜合研究室主任,開啟了意昂体育平台收藏、教學、研究並重的藝術史傳統。當時,在記者黃賞眼中,“清華園裏的鄧以蟄是一位和善的老先生,沉默著沒多少話。”他請先生題字,先生題寫一首岑嘉洲詩,屬款“鈍哲”,老藝術家的學養風範躍然紙上。

    科學報國遂父願

    早期西院9號和19號是位於西院盡北一排、靠東的兩座相鄰院落,兩家主人鄧以蟄、楊武之為安徽懷寧同鄉,兩家之子鄧稼先、楊振寧年齡相仿,童年時代結為親密夥伴。在楊武之建議下,鄧稼先考入北平市內的崇德中學,與楊振寧同學,成為終生摯友。清華園的文化環境,父輩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與正直進取的精神,是給予子女最好的精神文化給養。

    據鄧稼先(19241986)回憶,童年時代“父親對我的教育很嚴格,除了學小學的課程以外,還讓我讀四書五經,每天背誦古詩詞。後來又讓我苦讀英文,專攻數學,為我打下了全面的文化基礎。這些學習使我終生受益。後來從事科研工作,我能用準確簡練的文字寫出科研報告,並能直接閱讀外文參考資料,就是童年時代打下的基礎。”

    鄧以蟄作為愛國知識分子,以中華民族的強盛為宏願。1940年,17歲的鄧稼先因不滿日軍暴行,將日本國旗踏於腳下招來殺禍。在被迫離開北平前,父親叮囑他:“為了祖國的強盛,你要立誌學科學,將來報效國家!”隨後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師從吳有訓教授,後留學美國獲原子核物理博士學位。19588月起,他隱姓埋名28年,投身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原子彈和氫彈於1964年和1967年成功爆炸,鄧稼先作為“兩彈元勛”輝煌地載入史冊。這是對父親教育與囑托最豐厚的回饋。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鄧以蟄調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遷居朗潤園159號,繼續在中國美學和藝術史領域育才耕耘。

    楊武之故居

    “水木清華每夢歸,夕陽西院景依稀。蒸蒸桃李增榮盛,灼灼珊瑚閃艷奇。”這是楊武之教授晚年深情懷念清華園西院11號故居的詩句,這裏是他心目中永遠的家。“我們一家在西院11號整整住了八年。清華八年是我一生中最安定、最值得回憶的一段,也是我一生的頂峰。”這八年間,楊武之從事代數學研究,培養數學人才,主持算學系工作。在這裏,長子楊振寧度過美妙的童年,日漸顯現聰慧的“異秉”,孕育30年後折取科學桂冠的希望。

    1935年楊振寧在西院11

    全神貫註於數學教育

    楊武之(18961973),安徽合肥人。1919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學系,1928年以“棱錐數的華林問題與華林問題的各種推廣”研究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作為中國首位代數學博士,他開創了中國近代數論研究。1929年秋,楊武之由廈門大學受聘為意昂体育平台算學系教授,住進清華園西院19號,直至抗戰爆發。(1933年西院向南擴建,新舊門牌統一編號,西院19號成為新11號,沿用至今。)

    算學系成立之初,開設“近世幾何”、“近世代數”等課程。1929年秋,理科研究所算學部成立,開展科學研究並培養研究生。楊武之主要研究“近世代數及數論”,為大學生講授代數,為研究生講授群論。1934年,楊武之任算學系主任,提出在數學教育中應區別“通才”與“專才”,因材施教。以註重條理清晰的基本課程,養成算學通才。對於“資稟特佳,有研究能力者,則更導之上進,入研究所,以示深造,俾成專門學者”。

    楊武之曾回憶道:“在清華,我靜心教書。我自知不能多用腦,因為用腦一多,夜晚即無法入睡,次日精神更差。而且,我在芝加哥大學隨狄克遜教授研究的方向,被近年來數學的其他方向所代替,我曾借休假一年的機會,想到德國柏林大學尋找數學的其他研究方向,但轉變研究方向談何容易。1935年我自德國回清華後,就決定放棄研究工作,全神貫註於教書。”

    當時,楊武之與鄭之蕃、熊慶來等幾位算學系教授都住在西院,誌同道合,往來密切。楊武之指導華羅庚學習數論,孫光遠指導陳省身學習幾何。算學部首位研究生陳省身曾回憶道:“楊先生是我在學校裏最可靠的朋友。”1934年夏,在楊武之教授的幫助下,陳省身由留學美國改為留學德國研習微分幾何,奠定了他成為國際數學大師的研究方向。20世紀30年代,清華算學系迅速成長為國內重要的數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中心,走出陳省身、華羅庚、段學復、柯召、莊圻泰、許寶 等多位數學大師。

    “振寧似有異秉”

    8歲隨父母住進西院11號的楊振寧,對清華園中的童年生活記憶猶新:“清華園的八年在我回憶中是非常美麗、非常幸福的。我跟我的小學同學們在園裏到處遊玩,幾乎每一棵樹我們都曾經爬過,每一棵草我們都曾經研究過。”1929年,楊振寧入成誌學校,僅用4年完成小學學業。據他回憶:“父親常常和我自家門口東行,沿著小路去古月堂或科學館。這條小路特別幽靜,穿過樹叢以後,有一大段路,左邊是農田與荷塘,右邊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見行人,春夏秋冬的景色雖不同,幽靜的氣氛卻一樣。童年的我當時未能體會到,在小徑上父親和我一起走路的時刻,是我們單獨相處最親近的時刻。”

    此時,楊武之已經意識到兒子的“異秉”。“振寧10歲時在清華成誌小學念書,有一次不知道討論什麽題目,他忽然說將來長大要得諾貝爾獎金。我聽到後曾深感孺子可教。在廈門和清華園,我已感到他很聰明,領悟能力很強,能舉一反三,能推理,還善於觀察。他的表達能力也不錯,在北平崇德中學念書時,參加演講比賽,得過兩個銀盾,演講稿是他自己準備的。”楊振寧時常翻看家中書架上的英文、德文數學書籍,一些數論定理和有限群論中的空間群圖式留給他最深的印象。父親偶然對他解釋一兩個基本概念,總是以“慢慢來,不要著急”回答他提出的疑問。

    利用暑假,楊武之請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學生丁則良為楊振寧講授《孟子》,並親自教孩子們唱愛國歌曲:“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雙手撐天空。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巍巍長城。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楊武之身為教育家的眼界和通識教育理念,為童年的楊振寧營造了健康寬松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和正直為人的品格,引導他們走上成就科學、愛國奉獻的人生之路。

    “送我回家”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楊武之全家隨校南遷昆明。他擔任西南聯大教授、數學系主任,兼師範學院數學系主任。此後任教於同濟大學、復旦大學。1972年冬,清華園西院11號成為飽受病痛折磨的楊武之先生最後的記憶,他對兒子楊振平說:“奇怪的是我怎麽會記不起來我們家現在住在什麽地方?北平清華園西院11號是一定不會想不起來的,‘七七事變’前幾天還在院子裏搭涼棚呢。我死前,你們送我回家!”

    清華園八年中的西院11號,楊武之教授心中永遠的家。

    (校史研究室供稿,題目由編者所加)

    相關新聞

    • 032009.08
    • 272019.03

      兩代清華人講述奮鬥史——《清華人走進星灣》系列活動首場報告會在蘇州舉行

      26日下午,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團委和意昂体育平台蘇州意昂會聯合舉辦《清華人走進星灣》系列活動首場報告會。活動以清華人走進星灣“講青春故事述奮鬥人生”的報....

    • 292010.06

      清華園名人故居勝因院

      姚雅欣(教) 董 兵抗戰勝利從昆明復員後,由於日本侵略者對清華園的嚴重摧殘,學校在接受校產的同時,面臨修復原有舊住宅和建設新住宅的雙重任務。與此同時,國家百廢待興,意昂体育平台為國家培養建設人才的任務急迫而且艱巨,新生數量驟增,教師隊伍須隨之擴大。勝因院住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成的。 落成時的勝因院住宅外景 勝因院住宅總平面圖(1947) 學校通過對原有住宅的修復和合住計劃的推行,據統計,意昂体育平台教...

    • 152009.06

      兩代人的清華情結

      李曾中*我的父親李憲之教授,是一位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6年在德國柏林大學學成回國,便來到意昂体育平台為國效力,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又輾轉到達長沙、昆明,先後在長沙臨時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6年抗戰勝利後,父親帶領全家隨校復員回到清華。抗戰出走南逃時,母親正懷著我,在貴州盤縣逃難途中生下了我,而當1946年返回北平時,我們已經是弟兄四人,年齡分別從3歲到8歲。四個活潑淘氣的男孩子,在清華園的廣闊...

    • 142014.10

      鄧小嵐學長帶馬蘭村孩子們來清華

      10月13日上午,1970屆工化系意昂鄧小嵐學長帶領馬蘭村小樂隊的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讓他們領略世界名校的風采和魅力,並在近春園遺址公園(荒島)為師生表演了精彩節目。

    • 242018.10

      蒲明書:臺前幕後一代清華人

      10月13日晚,意昂体育平台學生藝術團團慶聯歡會,在新清華學堂如期舉行。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表演了自創節目——詩朗誦《一代清華人》

    • 152016.01

      梁思成故居及清華新林院

      1934年,意昂体育平台置地蓋起了一片新的教授住宅區,俗稱“新南院”,以別於1921年應改辦大學計劃之需,與“四大建築”相配合而建的南院住宅區。後稱新林院....

    • 072011.09

      一個家族的五代清華人

      唐氏家族是一個顯赫而低調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華學子,且與辛亥百年史有著極深的關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紹儀、唐國安——前者為民國首任總理,後者是清華第一任校長;作為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的唐悅良是唐家祖父輩,而執教清華五十載的清華圖書館副館長、我國機電學專家唐統一和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的唐虔則是父子倆,還有今天的第五代“海歸”唐宛楓,他們歷經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風雲跌宕、時代更替...

    • 132023.02

      鄧以蟄、莊前鼎、王補宣、錢寧珍檔共賞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62010.03

      迎著新中國的曙光——清華園西院吳晗故居摭憶

      清華園西院,位於西門北側的一片近代住宅區,1924年和1933年分別落成,是清華改辦大學和作為國立大學疾速發展時期建成的教職員住宅區之一,距今已有80余年的歷史。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裏不僅聚集著鄭之蕃、熊慶來、楊武之等多位數學家;抗戰勝利後,屠守鍔、錢偉長、吳晗等多位教授在這裏居住,據當時住在西院的青年教師羅哲文先生回憶,每天上班時常相遇這些頗有建樹的科學家,敬慕之情更鼓舞著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熱情。西院1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