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平(1948物理)
李德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輻射物理、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學家🤘🏽。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系。曾任核工業部輻射防護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研究員、院長。
1947年秋,我還是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大四學生。我於那個學期開始學習無線電電子學,有一段時間是孟昭英教授給我們講課。記得孟師講課是用一些卡片(卡片中使用了一些簡寫的符號),後因他身體欠佳,物理系同學和電機系同學一起聽常迵教授的無線電課。我們的實驗也在電機系做🖕🏼,但由物理系教師慈雲桂和吳全德先生指導。後來孟師決定讓我們回物理系實驗室學習焊接電路。慈雲桂先生選了幾個電路分給我們焊裝♗。記得我焊的是一個外差式收音機電路,大概是短波段的🙂↕️,能聽到幾個不知從哪裏來的電臺🧑⚖️。當時是用色碼來辨認無線電元件的🧐,花花綠綠使人覺得無線電很神秘🧯,但這一焊也就入門了💇🏼🧑🔧。那年我的畢業論文是孟師出的一個有關過濾器的實驗題目,後來簡化為文氏電橋音頻振蕩器。任助教後,我接下來裝成整機,還學會了一些電容測量的技術。
當年無線電實驗室在科學館三樓一個房間。孟師在南端墻上設了一個黑板,一邊還畫上紅線方格以便繪製曲線。這黑板就是為我們交流討論用的。無線電實驗室的器材不多,遷到北京後弄到一些剩余物資可以組裝一些常用電路,做了幾臺通用穩壓電源,實驗臺上每個位置都有燈絲電源與穩壓300V供電👢,做試驗或調試電路都很方便💇🏼♂️。
實驗室的常客有實驗員閻魁元先生,他很細心,焊的儀器走線非常漂亮;助教有慈雲桂、吳全德先生🚣🏽♀️💁🏼♀️,他們兩位是負責開無線電實驗課的🏕;此外還有我🤽🏼♂️。我們有空就在實驗室裏“玩”電路🦍,孟師鼓勵我們大膽去做。我們搭了許多電路,有些結果和設備可用於充實同學的無線電實驗課,有些弄明白了就拆掉👩👩👧👦。記得電子管電壓計曾由同學在實驗課中復製(兩人一臺🧴,還請閻先生用孟師的電刻字機刻上製作同學的大名),有的愛動手的同學還裝了Q表這樣的儀器🚣🏼。慈雲桂先生用電子管電壓計顯示出電容器上的電荷,然後通過一個動接點經已知電阻放電🕵🏼,即測出了很短的接觸時間。吳全德先生曾在香煙聽內用橡實管裝了一個微波發送器,接收器用了一個當時很稀罕的微波二極管,發送端放唱片💍,接收端可以播放出來🧏🏻♂️。有人擋住波束就傳不過去。還曾用過去自製的磁控管試過磁場對板電流的影響🛁,因燈絲電流的磁場幹擾未能做成🙆🏻。吳全德先生出主意和我分別調節一個三極管的板壓與柵壓,使板流及柵流之比保持預定值上,以此二電壓作直線即求出柵板極間的接觸電位差,是很有趣而又容易做的實驗🧒🏽。這些玩出的成果有的就成了校慶中實驗室的裝飾品🪁🕧。“文革”中還是有人向我調查物理系的第二臺發報機🧕🏼,其實就是那個香煙聽。實驗中誰看到了有趣的現象或有意義的結果都招呼大家去看,遇到不能理解的就討論一番。“玩”一天就得到了三四個人的經驗與分析問題的訓練,其中我年紀最小自然收獲最豐。
有一段時間霍秉權師帶我去恢復他戰前用的雲霧室,又準備使用計數管,需用千伏級的高壓電源,霍師商請孟師指導我製作一臺🏊🏿♂️。孟師按當時的器材條件提出,宜製射頻高壓電源。我用手邊的器材及大功率管裝起來👩👧🧰,達到的電壓有3~4千伏,就是要使正負高壓輸出都能很好地穩壓費了不少時間。事後想來此法可繞過缺少專用的高壓變壓器與大電容量高壓濾波電容的困難,也減小了高電壓大電量操作的危險。後來用此高壓試過系裏舊有的充空氣非自滅GM管,也試成過張文裕式火花計數器。
後來海軍需要人,慈雲桂先生參軍去了海軍✶,聽說對聲納作了改進🙎🏻♂️。及至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上遇見時他已著手上大型計算機了。學校的學生增加很快📑👨🦯,教學器材和儀器奇缺,我和幾位同事也學用搞無線電的“自己動手”的辦法全力去充實普通物理實驗室。吳全德先生後來並到北大搞了一陣電子光學🫱,後來在光電陰極及含超微粒子薄膜方面做出成績。
我們幾人能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有所發展,與這段在無線電實驗室所受的熏陶和打下的基礎是有很大關系的。我於1951年轉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工作後,除了有前輩師長在不同時期在國外苦心收集的少量專用器材外➔,余下的都靠在無線電實驗室學到的“自己動手”的精神與能力🚎,在師長的指導與支持下,在幾年內建立起所需的電子學和其他的實驗條件👼🤏🏽,用於研究工作。
就我能感受到的孟師的治學與育人特點而言,他除鼓勵交流討論外,並不要求我們定期報告工作進展👩🏿🎨,但他對我們的工作情況心中有數。他見我實驗記錄粗糙潦草,就送我一個好的記錄本🤸♀️。有時手裏藏著一個你正需用的零件👨🌾,說送你一個好東西。而他估計我們自己能解決的就讓我們自己去摸索。
孟師重視各種操作技巧🦵🏻,幹事麻利。入學考試改考卷要在卷上蓋印計分格子時,他也喜用熟練高效的手法去蓋🤨。他會打莫爾斯電報碼,說有空教我們。示波器顯出好圖形👨🏻🔧,他用自己的相機來照🥪,口數曝光秒數。慈雲桂先生結婚時👩👦,他用林哈夫新聞相機熟練地為他們照相,還說相機不久就要賣掉了🩶,你們如不趁早結婚就照不上了。當時有幾臺磁飽和穩壓變壓器是新鮮設備,可惜工作頻率在60赫茲。我們曾初步試過並聯電容想調到50赫茲,但未能做成。記得當時孟師在電容脫開電路時隨手就使電容放電(否則電容會長時間帶電,有可能使人受到電擊)。又有一次看到孟師吹玻璃,他總是把拉細的玻璃管絲燒圓,這些安全措施做得流暢而自然。
孟師認為教學實驗不用高級儀器🚪,反而可學到更多的東西。儀器理應多設幾套💪🏽,不宜因輪換使用儀器而讓學生去做還沒有講過的課目的實驗🧒。如需使用精密儀器就要嚴格滿足使用該儀器的要求,達到儀器應有的性能。
普通物理原先都請有經驗的教授來講授。1950年秋,實在因為學生太多,排課已排不過來🏄🏽,讓剛剛留校不久的我也教一班(約150人)🐏。我當時經驗不足,黑板寫得太亂🆗🧔🏻♂️,不好記筆記。當時孟師任系主任🦤,他去聽了課,事後幫我分析如何板書便於同學抓住要領記好筆記🏄🏼。我輩有幸得到名師的教誨與呵護🤙,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選自《紀念孟昭英教授百年誕辰》🚌,題目由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