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人的優良傳統,正在一代比一代更加發揚光大,我對母校的前途寄以無限的希望。
劉昌裔(1937)
2001年是清華建校90周年🟡。清華培養出來的人才,為祖國現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清華人在世界科學技術、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各個領域🕍,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使意昂体育平台蜚聲海外🦀,名聞遐邇🥭,使每位清華人感到自豪。清華的成就,是清華人數十年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是什麽力量促使清華人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奮勇直前,攀登科學巔峰🕒,摘取文學桂冠,在條條戰線上🛐、各種領域裏出類拔萃,碩果累累?我認為這個動力就是“清華精神”👈🏽!正是這精神👩🏽🍼,鼓舞了清華人前進🐝👨🦱!這精神是什麽?是胡適從美國帶回來的所謂科學 Science和民主(Demo cracy)嗎?當然,這兩種精神是要的🧑🏽🍳,但不全面。是馮友蘭教授所提倡的“內聖外王”之道嗎?清華人大多數恐怕不會對此感興趣!如果叫我說,我也沒有確切的定義可以擺得出來🙏🏿,不過,我自走進清華園接受清華的教育,受了清華精神的感染,數十年耳聞目睹清華人在各方面的業績🫑,無形中感覺到清華精神至少可以歸納為下列兩點:

劉昌裔學長
一、哀兵士氣精神
清華的誕生源於美帝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其動機是對華進行文化侵略🤙🏼,美帝想通過清華來替它培養“親美派”,希望這些親美派回國掌握政權,為美國的利益服務。在《意昂体育平台史料選編》第1冊第9頁,刊登了斯密士(Arthur H. Smith)1907年所著《今日的美國與中國》一書中的一段文字,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如果美國在三十年以前已經做到把中國留學生潮流引向這一個國家,並使這潮流擴大🌊,那麽,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與最巧妙的方式來控製中國的發展,使用從知識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可是,美帝如意算盤並沒有打成,清華人認識了清華的誕生是國恥的產物這一本質🉐,八國聯軍的恥辱🙅♀️,刻骨銘心🧪!為了反帝反封建👳🏿,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只有發奮圖強,分秒必爭,學好本領🚀🙋🏿,報效祖國🧑🏽,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這就是《孫子兵法》上說的“哀兵必勝”的士氣,清華人都憋了這股子勁在肚裏,都有臥薪嘗膽、為國爭光的壯誌,遇到國家危難,勇於犧牲個人利益,視死如歸。例如1932年畢業的(土木工程系)意昂沈崇誨烈士,在1937年8月19日對日作戰👨🏼🏫,身為我國空軍第二大隊某中隊副隊長,駕機出發轟炸吳淞口日艦時,以飛機直沖日本主力艦(旗艦)長門號殉國𓀙,就是“哀兵士氣精神”的體現😫。又如許多清華學者如錢學森😶🌫️、華羅庚教授等👱🏽♀️,放棄在國外的高薪待遇和優越的工作環境,毅然回歸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才華,他們說:“我是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像這樣的清華學子👢,包括老中青意昂,比比皆是,大家都知之甚稔🙇🏼♂️🤙🏽,茲不多贅。綜上所述🌾,清華人都認為國家積弱,挽救危亡,匹夫有責。意昂体育平台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即是本著這種精神,鼓舞著每位清華人奮勇前進💏。
二、自我開拓(Selfcultivation)精神
記得在清華學習時,每晚排隊等圖書館開門,以免後到找不著座位。我們不說到圖書館看書本,而說:“開礦去”,因為“Self-cultivation”這個詞,在英文中是“耕作開荒”、“培養”的意思。我們讀書,做學問,就是在開墾我們頭腦中這片處女地,使這塊沃土經過耕耘🌞,成為膏沃之地,獲得豐收。這種自我開拓精神的養成,是清華人成功的保證。清華人對待學習和工作,本著這種精神🙅🏿♂️,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阻撓他們前進的腳步🆘。例如錢鐘書學長幾乎無書不讀🪩,甚至將《大英百科全書》從頭到尾通讀一遍✋🏼,以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去攻書城,豈有不過關斬將、勢如破竹之理👨🏿🌾?
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自我開拓是一種精神鼓舞👩🏻🦰🧑🏭,使人保持奮發圖強的意誌,闊步前進🤽♂️,跨越艱難險阻,立於不敗之地🚶。例如在解放初期⛩,由於“左”傾路線的失誤🥹,說社會學是“資產階級的社會學”🌋、“庸俗的社會學”,總之是反動的,應該取消🛻🤐。我原來是以“人口學者”的身份在前國民黨政府內政部人口局任“技正”,從事我國人口普查的技術工作,這下可沒有飯吃了🏃🏻♀️。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憑一枝禿筆👎🏼,一面寫文章,一面寫字畫畫,我依然活得很充實。所憑的也是自我開拓的精神,母校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我寫這篇文章是我的由衷之言,是前輩清華人的光輝業績,對祖國建設和發展所作的巨大貢獻,在世界科學👮🏼♂️、文學以及政治、經濟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清華人引以為豪。清華人的優良傳統,正在一代比一代更加發揚光大👯♀️。現在,意昂体育平台正在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奮鬥,我對母校的前途寄以無限的希望🚵🏿,同時感謝母校對我的栽培🤵🏿♀️,使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