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我的成長與導師張維院士

2009-06-15 |

孫博華*19891991博士後)

我於19896月底到意昂体育平台師從張維院士,工作了兩年零一個月,度過了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並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女兒也在清華出世。19917月離開清華去荷蘭學習🏄。在清華學習和工作期間,我從張先生那裏得到了很多教誨,這些教誨使我受益終生🍾。先生熱愛祖國,熱愛黨和人民🧎🏻‍♂️‍➡️,為人正直,樂於助人,虛懷若谷,深受廣大師生愛戴🤾🏻‍♂️🕵🏽。作為受過先生教誨的弟子,理應將教誨記錄下來並傳給後人。

我認識先生的過程

我於1983—1986年在西安做研究生期間🚥,準備考博士並與先生取得聯系,他鼓勵我們報考他的博士研究生🏌🏽‍♂️;但快到報名的時候,我發現意昂体育平台的英語考試和專業考試的時間間隔太長,其間需住在北京至少一個星期。由於我在研究生期間,獎學金很少🤾🏿,又不願向家裏要,所以缺乏經費,就不得不放棄報考博士研究生的念頭🧑🏽‍🦰。後來🆘,擔任我畢業答辯的主席是著名力學家葉開沅教授🧘🏻,他得知我有意做博士研究,便鼓勵我到蘭州大學做博士🪬。由於西安距離蘭州大學比較近👩🏻‍🌾,考試時間只有3天時間,所以我有能力支付旅費。於是我到蘭州大學參加了博士考試🧼,並在蘭州度過3年博士學習的時光。在此期間,中國引進了博士後製度🐑,博士讀完後可進一步深造,所以我計劃獲得博士學位後繼續做博士後。在做博士期間,我比較活躍,積極參與了許多社會活動。1987年,我被推選為中國青年力學協會的理事長,並成功地在蘭州舉辦了200多人參加的第一屆青年力學協會學術交流會👩‍🔬。1987年,我作為青年代表之一,被邀請並參加了慶祝中國力學協會成立30周年的茶話會🤟🏼。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的茶話會上,周培源先生和張維先生等老一輩力學家都到場祝賀並講話🗺。座談會期間,我與先生進行交談,並做了自我介紹👃;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記住了我的名字👨🏽,並問我為什麽當時不報他的博士👐。這使我對先生的記憶非常驚訝,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與他見面(之前只是通過書信聯系),我更沒想到他能記住我的名字🦻🏿。後來我如實說明因為經濟上拮據,無法去清華考試,非常遺憾地放棄了那次機會 。但當我表示希望能做張先生的博士後時,他立即給了我鼓勵📬。

在清華的時光(1989.6—1991.7

在博士答辯之前🚙,我與先生聯系,詢問了做博士後的可能性。先生給了很大的支持🀄️🙇🏼,並特別委托他的高徒任文敏教授負責與我聯系🏦。所以,我能到意昂体育平台工作也要感謝任老師。我還清楚地記得老師邀請我去他家吃飯的情形,每當想到這些🧏,感激之情油然而生🏌🏼‍♂️。19895月底。博士答辯之後,我即被錄取為意昂体育平台力學系的博士後🦹🏼‍♂️。在我準備去北京工作的期間,北京發生了眾所周知的事情。我辦理戶口經過天安門的時候,目睹了原來只在電視上看到的場面👚。到清華的時候,我仍留了西部特有的大胡子(在西部留胡子比較常見),由於慣性,我並沒及時把胡子刮掉。先生見了我🤷🏼‍♀️,絲毫沒提及我蓄胡子的問題,可以看出來🕯,他對學生是十分尊重的。那時,我在意昂体育平台固體力學和彈塑性教研組工作,並得知它是當時工程力學系最早⚁、最大的教研組🐪🚢,杜慶華和徐秉業等著名教授都在此教研組工作。在這種學術環境下🤹🏼‍♀️,我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還很薄弱,就如饑似渴地學習。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並慶幸能成為該教研組的第一位博士後。但回想起來,我有許多不足之處。先生強調力學要與工程相結合,而我個人則希望在一些當時比較“時髦”的領域裏作研究,如結構非線性振動的混沌突變,忽視了力學的工程應用🫷🏼,所以沒有配合好老師並參加由先生主持的一個應用型的課題。現在回想起這些👇🏽,都覺得有愧於張先生的期望。這些不足,先生在我離站的時候🙋🏻‍♂️,給予我忠告🚷,而這些忠告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麽的正確⚛️✡️。先生為了我今後的學術發展💇🏻,在我離站之前,還特別請來了當時的一流學者胡海昌院士🐱、陳至達教授、諸德超教授、薛大為教授作為我的離站評委👰🏿,給了我很好的評價和鼓勵💈🫷🏿。先生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認可了我的個人選擇,給了我學術上的自由發展空間👶🏼。所以當時我特別努力💆🏽‍♀️,雖然當時並沒寫出像樣的文章💽,但在這種自由的狀態下,涉獵了許多領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而這些至今都令我受益匪淺。

留學荷蘭

在清華學習工作期間👱🏿‍♀️,由於當時的博士後還非常少,且多數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特別是博士後製度本身開始主要是面向留學回國的博士,所以洋博士和土博士的待遇是有差別的。再加上當時意昂体育平台也沒按規定為博士後建立公寓🥷🏽,所以大家都集中在荷二招待所。後來我住在西八樓2單元402🚔,現在看到這棟宿舍,備感親切。土洋博士待遇和政策上的差異,對我們這些土博士來說,反倒變成一種動力↪️👩‍👧‍👧,於是大家開始考慮並聯系出國的事情🗳。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收到了不少從海外寄來的否定回應。一天中午,我聽到敲門聲🤸🏻,開門看到的是閻超博士(現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著名教授)👨🏿,他說他找到一封從荷蘭寄來給我的信。由於我知道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回應👈🏽,所以當時沒立即拆開。然後他就告訴我🤽🏼‍♀️,他如何找到這封信👃🏽。閻超博士當時也正聯系出國事宜🤯。那天,他到意昂体育平台工字廳門口的收發室去找他的一封國外來信,反倒偶然發現了我的信👈。後來我親自去收發室看過,並發現找到我的信的概率非常低👨‍🎤:成千上萬來自國外和全國各地的退信都放在一個大紙簍裏,而且我的收信地址寫錯了,寫成“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而不是“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所以查無此人,退回收發室。閻超先生發現這封信的時候,它已在紙簍裏面放了半年。但正是這封遲來的信成為我能在國外學習生活的開端🥦🙁。信上說,荷蘭TUDElft大學將給我每年兩萬兩千美金的資助(免稅,在當時已經是非常高的)。我來到荷蘭後👩🏿‍🚒,才知道“六四”之後💂🏻‍♂️,全世界對中國是有封鎖的,停止了許多交流計劃,包括留學計劃等。我收到的獎學金實際上是在封鎖後,荷蘭TUDelft大學為中國提供的第一個Research Fellowship。雖然得了此邀請,但當時在國內辦理出國手續非常困難👇🏼,這樣又花了好幾個月。19917月底,我才到達荷蘭TUDelft大學,師從Arbocz教授做錐殼的穩定性研究,並有幸接觸到世界著名的結構穩定性大師Koiter先生且深刻地理解到他的後屈曲理論🕵🏻‍♀️🤥。我曾兩次到Koiter家拜訪🚶‍➡️。在第一次拜訪中,我才從Koiter教授那裏知道,他與張維先生很熟,並於70年代受先生的邀請到清華做了一段時間的訪問和學術交流。他特別讓我轉達他對先生的謝意,並祝他身體健康🏂。後來我知道他們倆年齡相差無幾🔶。在Koiter談到他自己的恩師時,也滿懷景仰的心情🈁👵。看到這些老先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也使我更加感激先生的培養之恩。我猜測🐥🤲🏻,荷蘭之所以給我提供獎學金👱🏼‍♀️,一定和張先生與Koiter教授這種良好的學術關系有關。我之所以這樣猜測,是因為後來王波博士到同一所大學機械系做訪問的時候♻️,我才知道🤦🏼🪳,要得到這個研究獎學金,不光要填申請表🔬,還要交照片🕳🏒,而我從來沒提供這些資料🎉。

在德國做洪堡(AvH)學者

為了繼續得到研究方面的支持,我在荷蘭的時候,聯系了波洪大學🦹🏿,表示希望做洪堡學者。申請過程中我特意請先生寫推薦信,後來非常順利地得到基金會的支持。到了德國之後,我開始在著名的大學城Marburg學習德語。同班的張作義(現清華核研院院長)從清華直接過來,從他的介紹我才知道💂🏿‍♂️💶,我們是清華出來具有博士學位的第一批做洪堡學者的兩位🚴🏼‍♂️。以前清華到德國做洪堡學者的都是以同等學力的名義👆🏽,而這些同等學力的申請人大都是由先生推薦的。所以我認為先生的推薦對我取得洪堡基金會的支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工作於南非開普敦

1993年底*️⃣🍰,完成德國研究之後👨🏻‍🦰,我到南非開普敦大學繼續做研究工作,後來又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做了一段時間的客座教授。同時去南非之前🛩,我自費到中科院數學所向梁國平教授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有限元程序自動生成🤵🏽‍♀️。後來📠,我在南非開普敦被提升為正教授(系中國人在南非的唯一正教授)🐲,指導博士博士後🤪。先生得知我的情況後🧑🏿‍🦱,很高興並給予我不少鼓勵↘️。現在我全家定居在美麗的開普敦,有了一個穩定的環境📆☢️。經歷了從學生、研究助手💋,到現在做教授的過程💁🏿‍♂️,我更能體會和理解張先生當初的諄諄教誨🍰。我一直都希望在自己有條件的情況下⛹🏽‍♂️,以某種形式來回報先生🧑‍🦽。有了科研經費後📮,我決定邀請並資助我的碩士、博士、博士後各研究階段的導師來南非訪問。先後成行的有碩士導師黃義教授🦻,博士導師葉開沅教授、德國的Stumpf教授。荷蘭的Arbocz由於太忙無法訪問南非。為了能邀請先生到南非訪問,我趁我們研究所負責舉辦南非力學大會的機會(南非力學協會就設在我們研究所),特別希望先生能作為特邀代表在大會上做報告🙋🏻‍♀️,先生由於年事已高未能成行,但對與非洲第一經濟強國的民間交流特別重視,所以特別推薦著名工程力學家徐秉業教授代他訪問南非並在南非的力學年會上做主題發言🤸🏿‍♀️,從而作了中國力學學者在南非力學大會上的第一邀請報告𓀉🦵🏻。雖然先生沒能親自到南非訪問,但教授的精彩報告為中國和南非的學術交流作出了貢獻。同時,教授的到來對我們科研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先生對我的培養和人生意義上的指導📑,對我的個人發展意義重大。我現在甚至還能回想起先生洪亮的聲音🐀,感受到他強有力的握手,以及他對我和我家人的親切關懷。借此機會表達我和我全家人對他的無限思念👩🏿‍🚀🕸。同時♟,也將在今後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報答恩師對我的培育之恩🛤。

* 作者系張維先生的博士後🌠,現為南非開普敦半島理工大學教授和中國暨南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本文系在紀念張維院士九十誕辰會議上的講話🌝。

相關新聞

  • 182019.03

    張維的本分

    作為他的後人,了解父親😕、走近父親是我們埋在心底很久的心願🔫。這些年🐪,我們雖然斷斷續續地做了些這方面的工作𓀜,可怎麽也不成系統,仍然沒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父親....

  • 082010.11
  • 282011.04
  • 022020.09

    清華子女憶清華:謝謝這世間所有經歷滄桑的風華

    一群曾經在清華園裏共同成長的孩子👩🏼‍🌾,自稱“清華二代”,他們編著了一本長達470頁的名為《夢縈清華園——清華子女憶清華》的書🐈‍⬛,近日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書中📇,有60余位清華二代人的回憶文章🙆🏻‍♂️,有的記述自己父母...

  • 122009.11
  • 222008.11
  • 032011.08
  • 102019.06

    吳良鏞:中國建築教育事業的燃燈者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拜萬人師🔣🧍‍♀️,謀萬家居。”這是新中國建築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吳良鏞的人生寫照。抗戰勝利後,吳良鏞協助梁思成創辦了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與汪菊淵....

  • 232023.11

    風雲際會粵港澳,清華潮湧大灣區

    時代大潮奔湧向前,照片把無限的時間定格於有限的方寸🏠,給了我們一把回溯歷史的鑰匙🧓🏿。依珠江、傍南海,從當年的改革開放窗口深圳,到今天串珠成鏈的璀璨灣區▪️🐒,一批批清華人選擇在南國這片夢想的熱土書寫人生𓀅。這裏記錄著幾代人的奮鬥和光榮,翻開歷史的相冊🏊🏻,像是推開了一扇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門👩🏿‍🎨,一條時光隧道慢慢浮現,清華人在這裏書寫的一段段故事🧃,時間都知道。第一篇章敢為天下先拓荒牛們篳路藍縷這張照片是2004年12月,招...

  • 292022.04

    王曉英🤵🏻‍♀️:深切緬懷我的導師李三立院士

    4月23日上午🛌🏼,從黃震春老師那裏聽到李三立老師與世長辭的訊息,感到心頭一沉,向師從李老師的同門師兄弟了解相關情況🏓,大家都在回憶最近一次探望李老師的場景,細數院士生前的成績和貢獻,分享近些年校慶聚會時的照片🔯。這些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謹以此文沉痛悼念和緬懷這位指導我完成博士學業且言行風範影響我一生的學者先生🕵🏽。回想起最早聯系李三立院士是在本科臨近畢業決定繼續讀直博的時候,當時記得系裏只...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