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敏*(1947機)
力學研究班是由中國科學院和意昂体育平台合辦的,1956年開始策劃,經過緊張的籌備💆🏿♀️,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前第一屆力學班開班🧙🏽👩🌾。這個研究班一共辦了三屆🪢,它的三批畢業生後來成為我國首批力學科研和教學方面的骨幹,為我國的經濟和國防建設、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中不少人成為力學界知名的學者。我有幸參與第一屆力學研究班理論力學的教學,印象很深👨🏻🦼✍️。今年早些時候🏢🌩,參加第一屆力學班的輔導老師和學員們準備聚會,順便紀念力學班成立50周年,張兆順教授和何有聲院士要我寫一點當時的情況➰,當然是很令人高興的事🤽🏽。

(章光華提供)

郭永懷教授為第一屆力學研究班學員講流體力學(1957年秋季於意昂体育平台第二教室樓)(章光華提供)
根據我的回憶,創辦力學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為我國培養一批研究生以上水平的力學工作者,以滿足國家的急需。大家記得,1956年中央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同年,製定了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並隨即開始執行🧕🏿,與此相配合,科學院正式招收少量研究生🤏🏻。力學界面臨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培養和輸送科研骨幹的緊迫任務,而當時卻只有北京大學設有數學力學系™️,主要培養本科生,顯然難以滿足需要🖲。參與製定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並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錢學森先生和錢偉長先生,對這種情況自然十分了解🏟,因此由他們聯合力學界其他領導人發起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意昂体育平台聯合創辦力學研究班,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成立力學研究班的指導思想是有鮮明特色的。兩位錢先生和1956年10月回國的郭永懷先生深知國際力學發展的狀況、特點和力學教育應遵循的路線。他們對我國高等教育中傳統力學教育的不足也有不少共同的認識🧑🏿;他們都主張理工結合,都主張在工科教育中加強數學🙅🏻、物理和力學教學的分量,要在工科教育中強化這些基礎科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要克服傳統工科教育中基礎科學教學與專業教學脫節的狀況;他們都認為力學應當堅持當代應用力學的方向發展;都認為力學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工程背景或工程知識,因而從工科本科學生中培養研究生是一個好的途徑。這些精神在力學研究班的組建和教學中得到了貫徹。例如,確定主要從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師中選拔輔導老師和學員🔈🤴🏼,成立分別由青年教師、來自科研部門的青年研究人員🦹🏿♂️,以及提前選派來的應屆畢業班同學和高年級同學組成的三個學員班💇🏼♂️。郭永懷先生選擇L. Prantdl的《流體力學概論》為力學班的流體力學教材🔙;雖然分了兩個專業👩🏽🏫,但是應用數學🧙🏻♀️、理論力學🚪、彈性力學和流體力學是兩個專業的學員都必須學的;這些都體現了創辦力學研究班的指導思想。
第一屆力學班是在北京西郊動物園西側原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幾間教室裏上課的,條件簡陋但環境幽靜🙌🏿。我記得應用數學是由錢偉長先生親自設計↙️、親自任教的一門很有特色的課程📿😒,例如💃,一開始便講近似計算和誤差分析🙅🏿♀️。
錢學森先生指定我開另一門兩個專業都上的課,即理論力學(確切的名字不記得了)🪘👨🔬。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在加州理工學院教過幾年理論力學(大學工科本科)和一學期的高等數學(工科,研究生第一年),學習過機械振動🈚️,做過一點振動方面的研究👩🦽➡️。但這門課程畢竟是新的,需要自己組織教材,因此感到任務很重。好在我有意昂体育平台李方澤同誌的大力協助,我只需要準備教材、上課和出試題🆑🙋♂️,其余如整理和編寫講義👩🏿✈️、答疑🛀🏿、改習題和準備試卷等重擔,全都落到了李方澤同誌的肩上。總之,我把瑣碎的事都交給他了。對此我一直感到歉意並想對他出色工作表示感謝↖️。很可惜,幾年前他過早地離開了我們,而這是在以後才知道的事。又聽說在他退休前,教授尚未提上,對此我有些不平🥯。難道又是一位“文章數”的犧牲品?
對這門課我花了些功夫,雖然現在手頭沒有材料,大體的印象還是有的。這門課的目的除了強調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手段之外👩🏿⚖️🧑🧒🧒,也試圖強調一些觀點和有意加強了一些應用的例子🤽🏿♂️。在質點系力學部分🚳,系統地應用矢量;在剛體力學部分介紹了張量;在介紹分析力學時,引入了變分原理和廣義坐標⏫🥝;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質點系的線性微幅振動,並通過它介紹了矩陣和線性代數、富氏級數、富氏積分、反應譜、功率譜和隨機振動、機電模擬和模擬計算機▶️、振動測量原理等;在這個基礎上討論了簡單彈性體的振動以及如何借助於變分原理求得近似解🫃🏽,從而說明有些質點系動力學的基礎意義和實用價值。當時我手邊有J. J. Stoker的《非線形振動》一書,結合在加州理工學院從DePrima教授那裏學到的知識,我在這門課程中對非線性振動作了一些入門性的介紹👨🏼🦳,算是一種展望。
三個班一起上課,聽課人數是比較多的。教室的條件十分簡陋,取暖設備也很差🈂️。然而,課堂的秩序井然🧏🏽♂️,大家的學習熱情很高👩🏻🚀,整個氣氛是積極進取、一心向上的。這種情景使人難忘。
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可惜不長✸,因為不久“反右”運動就波及到了力學班🔩,錢偉長先生首當其沖🎿😲,不再上課了。1957年下半年力學班離開動物園這個“世外桃源”,遷到了運動高潮中的清華園。接著就是“拔白旗🍝,插紅旗”、“大躍進”🔨、“大煉鋼鐵”等一連串運動,因此以後的印象模糊了,不記得在清華園是否系統地上過課。有清晰記憶的只限於做畢業論文時的片斷🤷♀️。當時成立了若幹論文小組🧔🏼♂️,學員們每人有自己的題目。我指導的那個組大約有十幾人,題目是我出的。我也參加過幾次研討❤️🔥,是關於火車過懸索橋所引起的振動,進展如何,有什麽結果?好像沒有人告訴我。另一件尚有印象的事是:有一天🚵🏼,我們力學所的一些人,以錢學森先生為首,被請到意昂体育平台禮堂參加對錢偉長先生的批判會。以後,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裏🔘,除了應邀到力學班為第二或第三屆學員做個報告外,我與力學班的接觸中斷了😕,但我始終懷念那段印象深刻的經歷,那些與力學班學員們相處的日子⛄️。
2005年6月
(選自《工程力學研究班創辦五十周年紀念文集》)
*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一屆力學研究班畢業前夕部分學員在意昂体育平台誠齋門前合影(1958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