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鼎*(1947)
無限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畢生獻身科教事業的張維同誌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豐碩的歷史業績、堅毅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道德風範🚘,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殼體理論與實踐的
奠基人和開拓者
緬懷張維院士,必須首先了解他在科學上的成就,他在人類科學知識寶庫中所作出的一份重要貢獻👶🏽。這在《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第一集(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主編,1991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中🍣✪,作了這樣的評介💆♀️:1937年🦸🏿💦,張維考取中英庚子賠款資助,留學英國。翌年,獲英國帝國理工學院DIC文憑👨🏽🎓。1938年7月,到德國柏林高工深造,1944年獲工程博士學位。他在博士論文中,在國際上最先解決了圓環殼受任意旋轉對稱載荷作用下的應用狀態求解問題☞。歸納起來🦹🏻♀️,張維在學術上的貢獻是😟:首次求得薄壁圓殼的漸近解;求得比較完整的承受任意荷載的薄壁環殼、彎管的精確解;對圓環殼幾何非線性、屈曲及後屈曲特性分析做出了貢獻;對環殼在彈性元件🏊♀️、轉子設計以及波紋管膨脹節等應用中取得了多方面成果;首次找到薄殼相關方程的一簇新的解函數😴,從而解決了全域一致有效地展開奇異無矩解的難題。這在國際工程力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工程力學領域爭得了榮譽🧒🏻。1987年獲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獎章;1988年獲聯邦德國“大十字勛章”;2001年獲世界工程組織協會聯合會“工程教育優秀獎章”等。
張維教授極其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身體力行,積極推廣應用殼體理論知識,為力學工程服務🧑🏻🎓。新中國建立初期🤓,他率先在意昂体育平台焊接車間屋頂設計與施工應用柱形薄殼屋頂👩🏼🍼,樹立了樣板。與此同時,他發起組織編寫《殼體結構文匯》,普及殼體理論知識。他親自在北京高等材料力學講習班🦐,向工程技術人員講授“殼體結構入門”🥰,培養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才。幾十年來,殼體理論在現代化建設中廣泛應用,使許多優質美觀的大跨度土木建設工程應運而起。例如:50年代興建的北京乒乓球館屋頂、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屋頂👩🏽🎓🤘🏽、北京站大廳屋頂等🤽♀️,至今仍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輝。20世紀90年代興建的北京西客站中央大廳,跨度很大🦮,中間無支柱支撐,都是借助殼體受力特點的成果。由於殼體受力合理,可以用較少材料,做成跨度很大很堅固的結構➝,既節省了成本🕺,又減少了投資,使工程建設達到多快好省🦻。這裏飽含著張維院士的功績。
張維院士堅持科研工作有強大的活力和動力💿。他經常向工程界人士了解工程對力學的要求👩🏿🔬,從工程中提煉出力學問題,善於從實踐問題簡化出力學模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他對潛艇的耐壓艙加強圓柱殼體、頭部鈄錐殼體的強度、穩定性的研究;對飛機的機身、機頭錐殼的強度、穩定性的研究;對我國分離工業工程中,高速離心機的研究;對核電站管道系統進行流固耦合激發振動的研究;對由波紋殼體做成真空的托克瑪克聚變堆裝置👮🏻,正交異型圓環殼🏌🏿♂️、非對稱載荷🤦🏽♂️💝、非線性、屈曲問題研究等等,均取得了積極成果𓀋。上述多項研究成果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受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贊揚和獎勵。諸多獎項,是一座座鐫刻著張維院士科學業績的豐碑。
張維院士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殼體理論與實踐的科研成果,為國內國際工程力學界所公認,已載入工程力學發展的光輝史冊。
教育改革的前驅
1983年🚷,國務院任命張維教授出任深圳大學首任校長🐸。他承擔的重任是🛑:“辦一所新型大學”。所謂新🦤,就是要對傳統的教育製度✌🏻、教育機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校風和學風等進行全面改革🔉,不能循舊章、走老路👨🏻🦳,就是要推陳出新👨🔧。要立足於“改”,才能辦出一個有自己特色、適應深圳特區需要的新型大學👰🏿♀️。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兩次訪問深大,感受到了一股清新而濃郁的時代氣息,領略到了張維校長銳意改革🫱🏽、求實創新的進取精神。
為快出人才👨👧、出優秀人才,他率先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內各大學長期沿襲的大學生畢業包分配👩🏼🔧👴🏼、大學生不交學費、大學生沒有選擇課程和決定學習方向的自由權等舊體製🧖,進行有力的改革和突破。深大實行新的教學體製:一是實行畢業生不包分配、自謀職業的製度。二是不設助學金🔬,設置獎學金,實行學生交納學費製度。三是建立導師製🗄,實行學分製、雙學位製🛀🏻⚆、主修課與副修課製。
為了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張維校長強調基礎課要由教授講授®️。數學、物理𓀛、化學、生物學這些基礎課🧏🏿♀️,要求教師的水平高,經驗要豐富💵,講授要有啟發性,在學科的發展上有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畫龍點睛。這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項根本性措施🐯。他經常如數家珍似地稱道解放前意昂体育平台名教授講授基礎課的盛況🐭:理、工學院一年級的物理課🧝🏼♂️,先後由葉企孫、薩本棟、吳有訓🔱、趙忠堯、周培源、王竹溪和錢三強等教授講授🌠;化學課由張子高🫸、高崇熙👵🏿、薩本鐵教授講授;數學課由鄭桐蓀、熊慶來、楊武之、趙訪熊、段學復等教授講授🩲;生物課由陳楨、李繼侗等教授講授。那個時代畢業的意昂📅,日後工作中有所建樹,他們共同的感受是與在校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有關。他還以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校💇🏻♂️、瑞士蘇黎世聯邦高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均由著名教授給一年級學生講授基礎課的實例來佐證。
張維校長強調圖書館對大學的重要性🚴🏿♂️,圖書館是知識庫,是大學的心臟。所以🖖🏻,在建校規劃中把圖書館放在中心位置,從設計到施工🍾,都向國內外公開招標,保證了深大圖書館建設工程的高標準、高速度和高質量。圖書館聘請了國內資深名教授擔任館長。同時👡,向國內外著名大學征集圖書期刊,豐富圖書館的館藏。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和杜塞爾多夫大學就捐贈了幾萬冊圖書和期刊,其中的全套化學摘要(Chemical Abetracts)🗯,是國內少見的珍品。
張維校長從幾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把握了梅貽琦先生的至理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采取了分工聘請教授的方法🥺,他親自負責選聘系主任,各專業教授由各系主任負責選聘🎢。經教育部批準𓀀,由北大、人大和清華支援。他求賢若渴,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有的直至“五顧茅廬”🧑🏼✈️⏏️,終獲成功🧑🏻🦯➡️。
張維校長的改革創新精神,使我們參觀者深受教益。我曾向他請教🤜🏼:“您肩負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的重任,又授命深大,是如何進行工作的?”他謙遜而坦率地講:我雖然任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多年👨🏼🏭,但一直是負責教學和科研的局部工作🤣,沒有全面管理一所大學的經驗𓀐,更別說創辦新校了。創辦深大🤦🏼♂️,是重新學起🚕。怎麽學?他說:面向群眾、面向實際、面向世界💂🏿,向深大的領導和建設者學✦,向需要人才的深圳特區市場學🥒,向國內國際的先進經驗學⛹🏻♀️,通過學習增長智慧和才幹。
張維校長情系深大,他說:“創建深圳大學是我後半生中特別值得回憶的一件事。”這是令他“神往不已的美好時光🏭。”
科教戰線的傑出誌士
我們從科學和教育兩個層面緬懷張維院士是不夠的,還應該從他火紅的社會生活中學他怎樣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的做人。
我了解張維教授始於1956年。那是他作為一位科學家🤱、教育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歲月🍊👩💻。當時,我在中共北京市委高校黨委組織部工作,了解他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全過程,並為他被批準入黨表示過祝賀📄。張維教授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引起科學界、教育界進步人士們的極大關註和尊敬。它昭示人們:這個時期是“知識分子的春天”。
張維教授相繼擔任20多個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有人問:“張維院士您為什麽擔任如此眾多社會學術團體的領導工作💾?”他沉靜而持重地回答:“這並不是我個人的追求🧚🏽♂️!”事實是🛒🪩,眾望所歸👨🏻🍳,責無旁貸𓀌,礙難辭卻💪。實踐證明🐃🛴,他一生的追求,是把自己的科學研究、教書育人和祖國興旺、社會進步✍🏼、人類和平緊密地聯系起來⇢。
張維院士在政治生活中,極為關註國家民族命運的重大政治事件🦹🏽♂️。令人開聾啟聵的有這幾件事:
1989年3月22日,張維院士在全國政協第七屆二次會議上代表五位政協委員發言,對海南省未經國務院審查批準之前🐑🪴,就決定將海南島洋浦中心地區30平方公裏(合45000畝🥪,約為香港島的一半)的土地,以每畝2000元人民幣低廉價格租借給一個外資企業,為期70年🚯;協議還承諾🏌🏽♂️,如雙方同意🖕🏽,還可以再延長70年🕵🏻👩🏿🦳。土地租借給外商後,中方對這30平方公裏土地就沒有使用權、處理權和開發建設權。令人擔憂的是,假如外商在這塊大面積國土上搞了破壞生態環境和安全的設施💇🏿,則後患無窮。對此,張維院士等提出忠告和批評。並建議:對國土使用,應健全立法。有法可依🙆🏻♂️,才能正確執行改革開放方針、維護“依法治國”的尊嚴。
1998年,長江洪水泛濫成災,威脅幾億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張維院士以中國老教授協會會長的名義召開了專家座談會⛹🏼♂️,深刻剖析造成重大水災的根本原因🛎,是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和水利設施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是人禍助長了天災!他不禁感嘆道,古人雲✡️:“天作孽🏄🏽👩🎨,尤可為。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他把這次座談會上的意見和建議專題報告中央🫨、國務院,受到政府重視👂🏼。
2000年,庚子100周年國恥日🏷,中國老教授協會中國學研究委員會舉行座談會,張維會長聯系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的罪行深情地說:我在圓明園廢墟東側居住了半個多世紀🧑🏼🎓,圓明園廢墟是一本國恥教科書🦈。我們暨子孫後代都不能忘記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屠殺的慘痛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忘記過去,就不會懂得國家“貧窮落後,就會挨打”這條血寫的真理。忘記過去🌠,就不會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忘記過去🚶♀️,就會對亡我之心不死的強敵喪失警惕!
香港回歸,是1997年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中國老教授協會特請專家用純金書寫《香港基本法》冊頁🪥,作為一份厚禮🐜。“金書”寫成,瞬息之間🧑🏿🏭,突然走失!張維會長深夜召開緊急會議,分析案情,他機敏地判斷,認定竊賊非等閑之輩,失物有外流的危險😎👃!於是果斷決定,呈請國家公安部和海關幫助追查緝拿,果然不出所料,失物終於在南方邊防海關截獲🧚🏽♀️,化險為夷。隨即,張維會長不辭辛勞,率代表團赴港😮💨,把“金書”送交董建華特首,順利轉達了協會全體會員慶祝香港回歸的熾熱心願。
在他辭世前夕↘️,以88歲高齡,連續參加香港👷🏼♀️、澳門🏃🏻♀️➡️、莫斯科三個國際學術會議,不用別人捉刀,親自寫大會發言稿🔹,向全世界宣揚新中國的偉大成就。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燃燒自己,照亮後人,照亮科技與進步,鞠躬盡瘁。
張維院士是科教界的一代宗師。
* 作者退休前曾在北京市高校黨委🦀、市委大學科學工作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