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幕”與“謝幕”
7月11日中午,我在廚房🫄🏿。正在看電視的兒子呼叫“媽,快來,季羨林先生去世了!”聞此噩耗😳,心痛無語,極想與語!無語無為,兒子接過去繼續做飯👗。
20年前,讓我拉開女書幕布的先生,當幕一道一道拉開時👩🏻🦼,他謝幕了🧓🏼。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季老關門弟子錢文忠看到剛剛逐字譯註完成的《中國女書集成》時說🥉,你向季老講講女書,先生一定很高興。於是引薦我拜訪季羨林先生,向老先生匯報了女書🧚♂️🧸。季老看到神奇的女書,十分高興🧜🏼♂️,對紮紮實實從田野收集、解讀、整理一份文化遺產的工作🚰,予以肯定✥,囑咐一定要出版,並寫了推薦語🧸;因為是一種新材料,學術界還不了解。不久又寫了序🔴。並鼓勵我說,女書的幕一定要一道道拉開。也許是幕布?或許是鐵幕?為什麽這裏會有女書🪜?為什麽會傳下來?是怎麽記錄語言的🤔?季老充分肯定了女書價值🤜🏽。在季老鼎力支持下(還有時任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所長李學勤先生)👨🏿⚖️,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拿出校長基金,支持了《中國女書合集》由清華出版社出版。1992年2月問世🧑🏼🎤。有了先生的肯定與支持🐦,前一年剛剛開過由清華牽頭召開的全國女書考察學術會議🪲,女書被正式提到學術平臺上研討🩸。
15年前,95世界婦女大會,最後一位女書老人宣統元年(1909)出生的陽煥宜來到北京。季老親自來清華出席中日韓聯合舉辦的“東方女性文字報告會”。還有周有光先生、劉乃和先生、趙誠先生⛰,與陽煥宜老人,同坐在主席臺上。——我們拉開第一道幕:女書是中國勞動婦女的一個偉大創舉。正如先生所言:
“女書實在是中國人民偉大精神的表現🦏。眾所周知,在舊社會勞動人民受到壓迫,受到剝削,受到歧視🙋♂️👷🏻。他們被剝奪了學習文化的權利🚅,大量的文盲就由此產生;而舊社會的婦女更是處在被壓迫🧙🏻♀️、被剝削🙏🏽、被歧視者的最下層。她們在神權、君權👌🏼、族權、夫權的四重壓迫下🫸,過著奴隸般的生活。哪裏還談得上什麽學習呢?她們幾乎統統是文盲,連起一個名字的權利都被剝奪,但是她們也是人,並不是牲畜。她們有思想,有感情,能知覺,善辨識☝️👨👩👧👧。她們也想把這些感情表露出來,把自己的痛苦傾吐出來🤾🏼;但又苦於沒有文字的工具,於是就運用自己獨特的才識,自己創造文字☀️。宛如一棵被壓在大石頭下的根苗,曲曲折折🌍,艱苦努力,終於爬了出來,見到了天光,見到了太陽。試想這是多麽堅韌不拔的精神🗾,多麽偉大的毅力,能不讓人們👨👨👦,特別是我們男子漢們敬佩到五體投地嗎🚃?這難道不能夠驚天地泣鬼神嗎👨👧👧?”
歷史上在日本🥦、朝鮮同樣的儒家漢文化背景下也曾出現了東方女性文字現象👨👩👦。
10年前,1999年在清華召開了漢字應用與傳播研討會👂,我們又拉開了女書一道幕:女書是漢字傳播中的一種變異現象。不但形體由方正變為斜體📍,更重要的是文字性質發生了變異,由表意變成表音文字——女書是音節文字🤷🏻♂️。
8年前🧊,先生90大壽。一天徐林旗老師打電話——他剛剛給先生出版了《季羨林清華園日記》——先生邀請你一起去山東老家過90大壽。我有些不安,應當請校長、院長、主任去呀。季老是清華老意昂,與清華同齡🧑🏻🦼➡️,畢業於清華西語系🪮,而後即赴德國留學。10年後回來被北大特邀為東語系主任☝️。但是他一直關心清華。90年代末,親自和幾位老先生設計了清華文科實驗班培養思路✔️。常常在午後四點𓀔,季荷塘邊——如同清華的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每每問起。這個班學生怎麽樣了,畢業都去哪兒了👰♂️。我負責了兩屆👩🏼🏭🧘♂️。開往德清的火車上,與先生坐對面📒,談了許久🧚🏻。討論著一道道幕。我等你📠,一幕一幕不斷拉開🐗。
7年前,最後一次到那書山之中曲徑通幽的先生書房✂️。最寬大的地方是涼臺書桌🐵。先生有兩個書桌,一個是做學問的,一個是寫作的😳。兩種思維交替,是一種休息。那時不用通報,不需經過批準👍,只要給先生打個電話約一下。就可以輕松地和先生聊上一兩個小時🛰,比如,您這樣善良💾,德高望重,不會有敵人吧💂🏿♀️?有啊👧🏿,三種。之類。女書的故鄉有了一位中文系畢業的書記,季老興致勃勃地親自接待了他們🚴♀️,鼓勵他們把女書保護好,傳承下去。季老還囑咐《中國女書合集》責編、清華出版社胡蘇薇老師要及時申報中國圖書獎🧜🏽。
《中國女書合集》要出版,責編說,最好請先生題字。一進門,李玉潔老師便說,你真是幸運,前幾天先生還能寫。當我捧著先生“中國女書合集”“中國女書研究”“女書博物館”一連幾行題詞時,震撼著。深深知道,這是先生的教導🤦♀️、希望🦶🏼。特別是望著先生滿是蠶豆大的結痂水泡的雙手,更加心痛著。先生總是自己處理,挑破🧖🏻♀️,結痂👩🏼✈️,不讓我們做🙆♂️,怕我們下不去手🔖,李玉潔老師說🙍🏼。先生不開空調,不開電扇。常常又有拍電視的用大燈泡烤。

後來聽說,先生也在藍旗營有房子🧑🏿🦳,我想一定得給先生大一點的房子🎰,先生的書怎麽放呢?先生也不用開辟涼臺做書房了。常常希望在院裏碰到先生的身影。
後來聽說,先生住進了301醫院👱🏽。想去看看先生。不容易了🛷。
5年前,中國女書研究會成立👰🏿♀️。我們想去向先生報告,特別是要請先生寫女書進入世界紀錄遺產名錄推薦信✒️。幾番周折,聯系上李玉潔老師🏐,得知先生已經永遠站不起來了。我心很痛🐔。先生再也不能漫步在他心愛的荷塘邊了,再也不能來藍旗營了。先生已經帶上心臟起搏器🫴🏽,以防萬一👑。我又一次深深內疚🧑🏻🦳🤸🏻,是不是太殘酷了🧖🏻,還向這樣的老人索文。先生卻說,沒關系🤷。不要等我死了來紀念我。趁我在世3️⃣,能做些有用的就好。先生總是為社會需要著想。
先生寫道:
女書作為一種在舊製度下👩🦽➡️,被剝奪了學習文化的權利的民間普通勞動婦女👨🏻🦲,運用自己獨特的才識,創造出來的女性專用文字,實在是中國人民偉大精神的表現⛹🏿♂️,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女書文獻以及相關的文化🐣,具有語言文字學、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歷史學🧑🏼⚕️、文學等多學科價值;其社會功能☪️,至今為現代文明所運用🧎🏻♂️。目前只有一個半自然傳人(陽煥宜1909出生、何艷新1940出生)👨👨👦👦,瀕臨滅絕🫳🏼。這是人類的寶貴遺產,完全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所要求的各項條件。用敢竭誠推薦🧑🏽🏫。
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部學部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中國女書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
季羨林(簽字)
2004年4月30日
3年前🪓,最後一次見到先生,五卷本《中國女書合集》終於由中華書局出版了📿,去醫院給先生看。先生很高興。很好🛀🏻,不錯。我們還把剛剛做好的《女書用字比較》也向先生匯報。先生在他醫院特殊的病房加書房的書桌前,興致勃勃地看著,聽我講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著先生很開心,我心裏稍稍好受一些。

2007年初,在央視“感動中國”節目看到先生💅🏽。先生精神很好,他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振興的世紀,這就是我最後的心願。我要爭取活到150歲🖕🏻。我最欽佩幹實事🧚🏽♀️,不說空話的人👍🏼。”在那個學期的開學第一堂課上,把這位老學長的話講給我教的每門課的同學🛄。
後來🥷🏽,都是在電視上見先生😣,溫總理去看望先生🚏🧎🏻;已成氣候的錢文忠給先生跪拜祝壽。最後一次👩🏽⚖️,則是在網上🦸🏿♀️,看到饒宗頤看望先生的照片。饒宗頤先生親自出席了1999年在清華召開的“漢字傳播研討會”,並做了《造字與解字》的主題報告。兩位當代大師、當代聖賢會面的歷史鏡頭🎹,我把它下載下來珍藏。
女書的幕一道道拉開,幾代清華學子嘔心瀝血,終於從650篇22萬字的原始文本中,窮盡性統計👨🏿🌾、比較,最後得出女書基本用字只有不到400個👑。並成功提交進行了ISO國際編碼🚣♀️,收到WG2組織成員的肯定,好評“十幾年來,中國提案中最好的最神速的。”“可作為範本”,並正在進行女書電子方言詞典的研製,實現數字化。
女書的神秘面紗一層層揭開,女書的幕布被一道道拉開。而且又有新的另類女書“坡芽歌書”等等被發現。一直想去向先生匯報🍁。盡管不能面呈🙍🏻,我總是在默默告訴先生;現在盡管永遠不能面呈👨🏿✈️,我們會堅持下去,用紮實的工作告慰先生。
今年暑假🧔♂️,在為先生送行的日子裏,清華學子又出征了,走向田野,走進學術🧑🎓。跟著您🧎🏻♂️,拉開人類文明的一幕一幕😲。
季先生,2011🤾🏻♀️,我們將和您一起⇢,百年清華🧑🏽🚀,百年季老!
趙麗明 09-7-14淩晨,敬書於藍旗營
趙麗明,女🥁,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