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鄭力剛㊙️:故都聽樂記(下)

    2010-03-05 |

    鄭力剛(1982級研,數學

    七·別無選擇的你

    要是靈魂裏溢滿了回響/又何必苦苦尋覓 (舒婷《四月的黃昏》)

    在京那四年中記憶較深的音樂會中還有兩場“一代新秀”指揮的。這兩場都是中央廣播樂團的音樂會。一場是由當時報紙炒得頗紅的“卡拉揚的最後一個學生”湯沐海君指揮。和同學慕名而去🚘,然著一襲燕尾服的湯君🙀,好像也沒有太多的上佳表現👶🏼,也許是因為和樂團沒有充分的磨合。頗讓人有盛名之下,其實不過如此而已之感;中場休息的時候🤼‍♂️,大家議論的是政府是否還會讓其再出去的話題(時出國風正濃,而且許多人擔心的是政策是否會改變🫵🏽,於是對湯君這樣出去過的是否再能出去頗有興趣🟰,因為這也是一支寒暑表)。

    另一場音樂會的新秀指揮,是“土產”(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邵恩君🏋🏻‍♀️。這場83年年底的音樂會🚵🏽,吸引了許多音樂學院的學生來聽(平常的時候,仿佛見不到太多的他們,至少不像這次這麽顯眼,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在城裏而不在海澱的原因)📕,或也許明天的他們是今天的邵君的緣故。音樂會以呂其明先生的名作《紅旗頌》開場,這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頻立體聲多次播出過的👓,帶有強烈的人民♥︎,革命🤹🏿‍♂️,階級,和鬥爭色彩的曲子,當時頗受歡迎。年青的邵恩,留著一頭很長的頭發,瘦小的身子仿佛撐不起那身黑色的西服,走上指揮臺充滿激情和青春的活力將整個樂團調動起來。相形之下🌴🏊🏼‍♀️,湯君那天既沒有邵君的激情🦘,又沒有大家所期待的大師的深度與火花🍰,反而令大家失望🦿。

    一曲無話。《紅旗頌》之後👨🏼,邵君又指揮樂團演奏了格林卡的《普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這支曲子被喻為所有俄羅斯交響樂的源頭)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組曲》。下半場是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和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是拉氏從第一交響曲的失敗(原因之一是首演的指揮格拉祖夫喝醉了,將拉氏的第一交響曲糟蹋得慘不忍聽🪡!)中走出來,重新獲得自信和靈感後寫下的巨作💨。邵君在指揮此曲時,有些地方處理得不夠得當,加上他指揮時常將雙腳後跟立起來,聽眾們不由得忍俊不禁,不時對這位年青的指揮報以哄堂大笑(這更是我經歷的唯一一次)🏋🏻‍♀️。好在邵君和樂團倒也能沉得住氣🍞,差強人意地將此曲奏完🤹🏽‍♀️。熱心的聽眾對這位年青人和樂團熱烈和持久的掌聲使得邵君又加演了《卡門序曲》和《斯臺拉夫斯基進行曲》這兩支通俗易懂的曲子。

    湯邵兩君是優秀的,他們後來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他們誰也沒有成為交響樂和歌劇的兩棲指揮🦑👩‍🦲。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製了他們工作的地域,相對來說歐洲對此比北美,澳洲和亞洲註重得多。兩君後來都回故都執掌過中央樂團👳🏿‍♂️。記得以前曾看到一篇有關邵君的報道,言其過去在京工作時,“留給大家最難忘的就是才氣。他能夠辨別所有稀奇古怪的音高,令所有的人佩服🎗。但是🈸☎,才氣逼人不免年少輕狂。比如,錄音師已經通過🥹,並且已經收工走人了,邵恩卻要宣布再來一次👩🏻‍🏭,因為有一兩個音不對。有時候,他還會當眾揪出拉錯的樂部或個人🧞‍♂️,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如今🎨,歷練無數的邵恩逐漸總結出了“以人為本”的指揮理念👩‍💼,‘要做一個指揮,首先要學會尊重人,首先學會和人合作👨‍🚀,熟悉你的演奏家,形成交流。’10”這一番話,頗使我感慨不已。記得劉索拉女士在其成名之作《你別無選擇》中,對其在中央音樂學院求學時的師友有過極為生動的描述, 邵君的形象似乎也在其中。這些時代的弄潮兒,當年確有春風得意的日子💪🏼👇,日後在世界樂壇也有他們的一席之位。然而,當他/她們回到東方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之中,時間和現實使得他/她們漸漸失去了那往日的激情和那種藝術至上的理想主義精神。作為一個偉大的指揮家,個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指揮家👨‍❤️‍💋‍👨,如托斯卡尼尼🫸,富特溫格勒,卡拉揚,克萊伯,都是所謂的孤獨的思想者。在世人看來,他們高高在上,作風專斷,脾氣暴躁。但在這裏沒有人情👰‍♀️,更沒有世故,有的只是對藝術和理想的追求,其結果是無可爭議的。在西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很喜歡這裏的工作關系就是工作關系的那種態度與方式,誰也不欠誰的情。為了環境與人情,漸漸減少和放棄自己的個性,我不由得為別無選擇的你而深為惋惜。

    八·大戲臺 • 小戲臺

    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湧的海洋(舒婷《致大海》)

    記憶中的音樂會給我印象極壞的只有一場📅,但原因卻不是臺上演出的音樂家🐮🗡,原因是其內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這場大雜燴似的✍️,又長又臭的音樂會是 84年夏天在中國劇院由陳燮陽先生指揮,有胡曉平等許多著名音樂家參加演出的《中國革命之歌》🧑‍🍼。這種為政治需要,不計成本,不惜藝術家的青春和時間,空洞無情的作品註定是要失敗的―只要看看今天還有幾人提起它就是明證🤽🏽‍♀️。記得當時從中國劇院騎車回清華的路上,大家都對此劇罵不絕口,也為陳燮陽等音樂家屈就為此操勞而惋惜悲憤不已。

    8211月由樓乾貴等五位中央音樂學院與中央樂團的歌唱家在意昂体育平台禮堂舉辦的音樂會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這幾位知名的音樂家來到學校🥘,為從十年浩劫中成長起來的,對西方音樂的了解近乎白丁的學生們,演出了這場高水平的音樂會🧡。記得有獨唱🙋🧑🏼‍🍳,二重唱,和四重唱。這五位教授瀟灑的臺風,學者的氣質,動聽的歌聲,使我在今天還記得這場在寒風凜冽的夜晚中舉行的音樂會。

    83年年底(83.12.27)那場在海澱影劇院的中央樂團星期音樂會也是頗有意思的🏊🏼‍♀️。這場由韓中傑先生指揮的音樂會很有點西方新年音樂會的味道,群星璀璨,美不勝收。有胡松華,劉秉義👐🏽,文征平諸君的獨唱,還有盛中國先生的小提琴獨奏以及朱踐耳先生的《英雄的詩篇》。這是一場獨唱者/獨奏者光耀天庭的音樂會,和西方有些以獨奏家/歌唱家為招牌的音樂會很類似。

    在京的這四年🕓,看過中央歌劇院演出的五部歌劇。它們是《茶花女》(北展劇場)👩🏽‍🍼🫷,《費加羅的婚禮》,《小醜》,《詹尼 • 斯基奇》(海澱影劇院),和《卡門》(紅塔禮堂)🤿。另外還在海澱影劇院聽過鄭小瑛女士指揮中央歌劇院演出的《卡門》清唱*️⃣🙎🏿‍♀️。在《費加羅的婚禮》以及《卡門》演出之前🧑‍🍳🧨,鄭小瑛女士還特地給大家介紹歌劇的背景,情節,和音樂🤜🏿。她那極為通俗和形象的語言🐺🧑🏼‍✈️,加上她那至誠的一片心意,每每讓人十分感動,更何況這兩部歌劇還不是她指揮的🦴。86年春天的《卡門》清唱和夏天的彩演,都是詹曼華女士唱卡門一角🧒🏼。這位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在鄭小瑛女士的輔導下,的確不負眾望🍊,在《哈巴涅拉》一曲中充分將卡門那種以自由和愛情至上的精神和氣質表現出來👸🏿🧀。中央歌劇院在這之前演的《卡門》是由梁寧女士唱的卡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頻立體聲節目多次播放過這個錄音。《卡門》這部歌劇當時風靡京城🧘‍♂️,連《英語世界》雜誌也登了《鬥牛士之歌》譯成英文的歌詞(原文為法文)。還記得當年出國風極盛(“是人就想出去”,我的一位同學總結似的說),鄭小瑛女士說卡門教會一個走一個,真正痛心疾首9️⃣!此話後來被很多人引用,但我看其中許多是那些心胸狹隘,自己什麽事都不能做好,卻想擺出道德和公婆的姿態來訓斥年青人的人。

    在我聽過的這五部歌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醜》。這是列昂卡瓦諾的偉大的也是唯一的傳世作品。《穿上戲裝》那一段唱將藝人們內心的痛苦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那對待觀眾的職業道德和感情被背叛和欺騙的強烈沖突,完完全全地在這一曲中展露無遺。人常說💁‍♂️,大千世界的人生是個大戲臺👴,人人都在這臺上走一遭🙏🏻。由於人在世上活得太累♝,就需要將這大戲臺的戲從某一點切入將其放在一個小戲臺上展現出來,讓大戲臺上的人有寄托,有夢幻👮🏼‍♂️,有愛憎。《小醜》一劇的神來之筆,是在這小戲臺上再將人生的大戲搬上來🛌,讓小戲臺上的戲班班主,分不清人生與戲🍶,辨不明大戲臺與小戲臺之分,結果在小戲臺上演出了大戲臺上的真實悲劇,而在最後卻向觀眾說出了最令人心酸的一句🤐:喜劇結束了🤼。

    九·唱自己的歌

    這個世界/有沉淪的痛苦/也有蘇醒的歡欣(舒婷《致大海》)

    這場83 10月在意昂体育平台主樓後廳演出的男聲四重唱音樂會是在一種頗為特殊的背景下舉行的🧲。記得這之前🧻,日本“黑鴨子”男聲四重唱在北京的演出頗得民間的好評👶🏽。原因之一是新鮮🌂,國內幾乎沒有這樣的組合,而且“黑鴨子”也的確唱得好。他們的《郵遞馬車》當時在許多愛樂者中流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頻立體聲節目也多次播過他們演唱的歌,不自覺地對男聲四重唱起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國門的打開,使人們開始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大陸以外的文化🖥。港臺的那些通俗文化也從南方漸漸北上🤹🏼‍♀️。

    學界和音樂界對那些從磚頭似的錄放機放的港臺音樂開始持的是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因為其音樂的內涵和格調實在不敢讓人苟同;繼而是一種擔憂👨🏼‍🦳,當他們看到許多青少年,包括大學生,對其那麽著迷🧖🏼‍♂️🧗🏿。藝術的良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得不少音樂家們來到校園中無償地向學生們介紹和演出高尚的音樂。

    這四位男歌唱家,和我們那一屆的學生們年紀差不多,二十和三十多歲。仿佛記得候牧人先生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的名字實在記不起來了🧑🏻‍⚕️🧧。音樂會以《半個月亮爬上來》這首歌開始🫃🏽。這四位歌唱家,將王洛賓大師這首優美絕倫的歌曲以四重唱的形式表現出來,一下子就將聽眾帶入一個似詩如畫的境界,讓人真有“如聽仙樂耳暫明”之感。青春期對愛情朦朧的理解和熱烈的追求都在這半個月亮下由這四重唱表現出來▶️🕵🏽。

    “我們要唱自己的歌!”唱低音的那位小夥子在大家的掌聲後激動地說。“我們有許多優秀的歌🪈!”,在他們唱完王洛賓先生的另一名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後🦦,這位小夥子又一次充滿激情地對大家說。“這是我們從小就唱的歌,這是我們的根!”🤽🏼‍♀️🕵🏽‍♂️,在唱完北京兒歌《水牛兒》🩴,他再一次以宣言般的氣概說。

    坐在下面的我被這四位音樂家的美妙歌聲和他們的理想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這實在是一場不尋常的音樂會,音樂家應以音樂宣揚他們的理想和藝術,其余仿佛都是多余的🧑‍🦯。音樂廳畢竟不是信仰和宗教宣道的場所,音樂會更不是那赤裸裸的政治集會。然而這四位音樂家(他們仿佛是自己組團的,並沒有“上級”和“組織”的認可和支持)以及和他們的樂手(記得其中一位樂手第二天還要隨團出國演出,冒著有違紀律的說法,溜出來為他的哥兒們助一臂之力)在沒有報酬的情形下🏝,來到學生們中間,為大家演唱🙎‍♀️。對藝術真摯的熱愛和追求,對中國優秀的創作藝術和民間藝術被冷漠的痛心(時國寶級的藝術大師王洛賓先生並非是家喻戶曉的名字🥰,更不用說在北京音樂廳為其開個人音樂會),對大眾文化的關註,使得他們在音樂之外🛷,不由得對臺下自我感覺頗好的學生們(我有同學不時以自己和同一屆的同學為“十年精華”而自豪。這種自豪往往是不自覺的,可又是幾乎無處不在的,悲呼!)當頭棒喝!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和開放🫴🏿,我相信學界,音樂界,以及社會都能以相當平靜的心態,對待海外的和國內的各種文化潮流和藝術形式,至少不會有人在音樂會上告訴聽眾應該聽(唱)什麽歌了☝🏻。然關於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爭議卻永遠不會消失👩🏻‍🚒。每個人都有喜愛和選擇的權力,一個社會就正如一個生態的環境👍🏼,多元的,五花八門都同時存在的才是健康的社會,要求人人都能欣賞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不可能的,更是荒唐的;然而,當我被告知我的許多年青的意昂們沉湎於“韓劇”(韓國所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也)時,我依然覺得這是可悲的和令人擔憂的🥙。

    十·網上的樂友們,能幫這個忙嗎😂?

    即使像眼淚一樣跌碎/敏感的大地/處處仍有/持久而悠遠的回聲 (舒婷《獻給我的同代人》)

    談起在故都那四年的聽樂經歷🤾🏽‍♂️,不能不提一下自己喜愛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頻立體聲節目🗺。此節目當時仿佛是晚上7點開始播出🧑‍🧒‍🧒,十點結束🚘🌇。一般在 9點鐘有一個我稱為專題節目,比方說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不記得此節目播過任何馬勒和布魯赫的交響曲,室內樂就更少了,貝多芬的十六支弦樂四重奏根本就沒有放過,更不用說巴托克的弦樂四重奏了🧚🏼。即使如此🤹🏼‍♀️,此節目還是為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欣賞的場地。而這節目比起那些最多放放《蹓冰圓舞曲》的電臺,無論是強度和內涵🤽👨‍🦯‍➡️,都上了好幾個臺階而贏得許多愛樂者的鐘情。

    我當時常在周末去清華二校門的郵局買下一周的廣播電視報。然後將調頻立體聲節目遊覽一遍,將自己有興趣的節目標出來🧏🏽‍♀️🫵,如果有好幾個想聽的節目💆🏿,這一周就有得打發了,有盼頭而高興。

    此節目多次播過莫紮特的 G大調弦樂小夜曲還有彭修文先生為中央民族樂團根據中國民曲改編的曲子📑🫲。在京那幾年👩🏼‍🎓,沒有聽過彭先生的音樂會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主要原因是彭先生和中央民族樂團仿佛沒有到海澱來演出過。隨著閱歷的增長,我越來越意識到彭先生是真正的大師。他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組合在一起◼️,將各種樂器的特點,通過他改編的那些傳統曲目,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更能將它們隨心所欲地調配在一起而發出新奇的,動聽的🖕🏼,令人贊不絕口的音響🍛!將一首曲子為西方交響樂團配器誠然不易🧑🏼‍🌾,然而通過柏遼茲的巨大貢獻和後人的努力⚔️,此藝術已的確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如圍棋邊角的研究);但彭先生做的是真正前無古人的事業🚸🏄🏼,他取得的成績是令人仰望的👩‍🔬,尚沒有被接近更不用說被超越的👨‍👨‍👦‍👦。

    在聲樂方面,此節目播出過很多很好的節目,而且許多隔三岔五地又會重播🏄🏽。記憶特別深的有迪裏拜爾演唱的歌曲。在這半小時的節目中✷,她演唱了好幾首她自己整理的優美動聽,令人陶醉不已的新疆民歌👨🏽‍🌾,如《小溪邊》,《你像月亮一樣》,《塔裏木》👢,《我的都塔爾琴》(二十多年後🐔,我又聽到了另外一首《思戀》);以及幾首外國歌曲,如蘇聯阿比耶夫斯基的《夜鶯》和埃及民歌《光輝的太陽》(此曲一譯《尼羅河上的歌聲》,但歌詞大不相同。此歌中那“歌唱你驚人的氣質”一句讓時處熱戀中的我感動不已)。我有迪裏拜爾女士近期演唱這其中一些歌的錄音,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愛她早期的錄音。一是這些錄音是自己從故都中帶出來的那個時期不多的東西之一,帶有強烈的青春和故土的烙印🚄;二是因為迪氏早期的錄音處處閃著青春的光芒🤝,那逼人的才華從她的每一個音中激射出來。

    還有法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Mady Mesple演唱的約翰 • 斯特勞斯的圓舞曲也是此節目常播的。這位學鋼琴出身後改為唱花腔女高音的歌唱家🐉,將《春之聲》,《藝術家的生涯》,《維也納的氣質》等著名圓舞曲唱得音滿腔圓,真正讓人如癡如醉♖,在她如此跌宕的歌聲中不能自已🐊。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樂迷們還在等待 EMI將此錄音以 CD的形式再次出版發行。

    中央樂團合唱隊演唱的一組歌曲也時常在此播出。從中我得知並喜愛上黃自先生為《長恨歌》作的大型合唱組曲👵🏿。但是當時播出的只有《漁陽顰鼓動地來》和《山在虛無漂渺間》這兩首的錄音🧺。我多年一直在註意和尋找這部清唱劇完整的錄音,十多年沒有任何結果,也不知是否有音樂團體曾將它完整地演出過👩🏽‍🚒。有時也為這位中國歷史上最早接受正統的西方音樂教育的前輩和學長(他是清華學校的畢業生,後在耶魯大學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並創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交響曲《懷舊》作為他的畢業論文🧑🏻‍🎨,此曲是懷念其早逝的妻子而作的)而惋惜。先生是作曲家和教育家,桃李滿天下𓀔,而其優秀的作品卻被歷史的洪流埋沒了。我相信時下我這個年紀的人知道並聽過其作品的人很少🚵。令人高興的是,中央樂團合唱隊在1998年和太平洋音影公司合作,在嚴良堃先生的指揮下將此曲完整地錄了音出版。筆者在這裏不惜筆墨,也的確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欣賞一下這中國合唱曲中的珍品。

    談起此電臺的室內樂,我有印象的是有一次播了新西蘭廣播電臺贈送的半個小時長的一組薩拉薩蒂的西班牙舞曲。這音樂是由二位名不經傳的音樂家(小提琴家和鋼琴家)演奏的。薩翁的名作《流浪者之歌》是膾炙人口的小提琴作品🤬😟,一直在中國愛樂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這組西班牙舞曲的播出,也許一是因為被新西蘭所贈♚,不用非禮也🏺;二是可能考慮到薩翁的知名度💓。記得其中的曲子有《影子和塔蘭太拉舞曲》👩‍🦼‍➡️,《哈巴耶拉》等👷🏻。每首都是3~4分鐘,小巧玲瓏🦹‍♀️,精致可愛🏇。到了海外♘,一日忽想起這些曲子🧏🏼‍♀️✌🏻,於是信步到唱片店尋找。出乎意料的是,薩翁的《西班牙舞曲》(有兩組)似乎從來沒有集結出版過。小提琴大師海菲茲(他是大師們的大師)🖕,斯特恩🍾,帕爾曼等人只零碎地挑過其中的幾首,這裏錄一下,那裏錄一下,仿如“補白”之用🏋️‍♂️,難免讓人失望。也許薩翁的這些曲子有不少是為學生練習而作的,不足以顯示大師的功底,於是也引不起出版商的興趣。但正如有些得不到的東西反而讓人不斷惦記🚺,多年來我一自註意DG, EMI, Philips, London, BMG等唱片公司的唱片目錄,看看是不是有一天有人終於有興趣拾起這個題目🧚‍♀️。當Naxos成立後💁,我的希望漸漸地轉移到這家敢出別人不敢出的唱片公司(Naxos的唱片成本比其同行低不少,但質量卻有相當好的)。此希望在 2006年終於得到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答復👩🏼🧞‍♂️,Naxos出了一張薩拉薩蒂西班牙舞曲的唱片(《Spanish Dances Music for Violin and Piano 1》,Naxos 8.5577672006),而且是年青的中國女小提琴家楊天媧擔任小提琴獨奏。

    最後,不得不提起這些記憶中讓我頗為遺憾的一事。我國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黎信昌先生演唱的一組歌(是由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小樂隊伴奏的,指揮仿佛是胡炳旭先生)也是調頻立體聲節目反復播放的🕦。這些歌是《曲曼地》🪈🚴🏻‍♂️,《手挽手》,《?》(這首我不記得了)🐗,《我走在雪路上》,《美麗的天使》,《西波涅》🧑🏻‍💻,《美麗的西班牙女郎》➡️,《西班牙小夜曲》🧑🏼‍🍼。黎先生通俗的名氣不及中國另一位知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先生🦹‍♀️,但我自己和認識的許多樂友卻更喜歡黎先生。他聲音渾厚,選唱的歌又很有氣質,一曲下來讓人深感其精深的藝術修養和濃厚的學院派的詩書氣。可惜這盤我自己錄的磁帶在七年前有所損壞👨🏿‍🦲,特別是我心愛的《手挽手》已完全不可聽。這些年來🫚,我也試著通過其他辦法得到這些歌🧹,在《二十世紀中華歌壇名人百集珍藏版黎信昌》的 CD中,有《曲蔓地》,《我走在雪路上》,和《西波涅》這三首歌(不敢肯定是同一錄音)🫰🏻。但其他五首尚未找到。有一次🧔🏿‍♂️,我看到在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歌王―中國歌曲寶典》(四盤CD)中有黎先生唱的《手挽手》這首歌🈷️,趕快托國內友人買下帶到海外💹。可恨的是,此集竟將此歌的頭尾全掐去,其手段之低劣,讓人實在不解⬜️📁。我很難相信這是黎先生知道和認可的➡️。

    在網上不時看到其他樂友的大作,比方說“降 E大調”和“老馬”君⭕️。此兩君不但對音樂頗有心得,文筆也相當好🪻。從文章上看🧑🏻‍🌾,“降 E大調”也在京聽過幾年的樂,而且和自己仿佛前後💨。我相信喜愛黎信昌先生唱的歌的人應該不少🏋️‍♀️,如果樂友們有這幾支歌👻,能和我共享嗎?

    十一· 後記 • 未來的記憶

    我在我的緯度上/卻做著候鳥的夢 (舒婷《島的夢》)

    這篇最後關於故都聽樂的記憶卻是一篇關於未來的而不是過去的👋🏿🧗🏻。85年的春天🌔,日本千葉縣習誌野青少年交響樂團在海澱影劇院演奏了一場充滿青春活力和激情的音樂會。音樂會的最後一個節目是貝多芬偉大的第五交響曲―命運。這支以中學生為主的交響樂團🤱🏽,在他們的指揮的帶領下,向北京的聽眾展現了一支以中學生為主的交響樂團都能演奏些什麽。

    這群中學生的演出既激動了我更刺痛了我🏄‍♀️。時意昂体育平台有一支水平和規模都令人難以啟齒的軍樂隊🧕🏿,但有些同學還為其而自豪。日本一支青少年交響樂團都能將貝多芬的交響曲拿下來🦝,何況為軍樂隊所作或改編的曲子(英國著名的指揮👩🏼‍🦰,恃才(財☺️🦸🏿‍♀️,其家族的確有錢,富可敵國(樂),幹脆自己掏錢為他組織一支交響樂團)傲人(物)的 Thomas Beecham曾嘲笑其對手,著名的指揮托斯卡尼尼,最適合指揮蘇薩的軍樂曲)🛀🏼?

    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聽過許多場由社區中學軍樂隊演出的節目(包括初中各年級的樂隊和高中各年級的樂隊🙇🏽,而且許多時候全年紀的所有同學都是樂隊隊員)還有各個城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國家青少年交響樂團及大學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初高中演奏的是軍樂樂曲而青少年及大學交響樂團演奏的則有像馬勒的第一交響曲和布魯赫第七交響曲這類曲子。在這種音樂會上🛁,我會時常想起在海澱聽過的那場日本習誌野青少年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那場讓我時至今日還在思索的音樂會。

    故國三十年的改革和開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然而這下面相當一部分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哲學和急功近利的動機也是人所共知的。應試教育和輕視人文的後果是處處都有的,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意識到的(恰恰是因為缺乏人文修養的原因)。

    值得指出的是⚙️,這裏青少年或大學交響樂團的許多成員以後/現在並不是音樂學院/系的學生。音樂於他/她們是一種愛好,一種心靈和理想的寄托🫴。我自己讀博士時的一位同學以前就曾以小提琴神童的身份在好幾國中巡回演出,這位可以拉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的朋友日後成為知名的數學家。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能源專家,紳士風度的 Janos Beer 教授卻是名牌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出身,今日依然能操琴⛩。人類的發展史是一部縱橫史👮🏻‍♂️。從縱的看😖,各個方面都在進步;從橫的看,各個方面都在向其他方面滲透🏌️。

    2011年是我求學和工作過的親愛的母校意昂体育平台建校一百周年🥈。在那個時候,你的學子能給出一場交響音樂會來慶祝和紀念這一時刻嗎?節目可以有黃自先生那歷史性的交響曲《懷舊》以及杜鳴心先生的《小提琴協奏曲―一九八二》🧚🏿‍♀️。

    是為記。

    2008-11-12

    10 http://www.cctv.com/program/yyrs/20040914/100584.shtml 200811 11日連接)

    相關新聞

    • 042010.03
    • 082010.04
    • 112009.12
    • 182024.09

      鄭哲敏:中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32018.12

      母親鄭遜軼事

      我的母親鄭遜1911年出生於上海。她自幼在家隨老先生讀古書,大約14-15歲時才上了中西女塾,沒畢業就搬家了🤟🏽。她懂英文😐,參加過接待外賓的工作,會英文打....

    • 272017.10

      聽李健吾談《圍城》

      從沒有誰🛏🕰,能同這位老人一般,如此之多的文壇巨匠和他交好。他是錢鍾書認可的“才子”,陳忠實的“老兄”,臧克家的救命恩人……聽吳泰昌將五十年文壇趣事、百年....

    • 222018.05

      致敬我的母親鄭晏

      母親節是感謝母親的節日,往年這天👉🏽🔠,我們姐弟和家人總要與母親鄭晏一起歡度這個節日,而今年不行了,三天前享年94歲的母親突然離開我們去天堂與父親相聚去了,....

    • 112024.10

      鄭哲敏留下的“爆炸傳奇”

      “我從舊時代走過來🧽,富國強民是夢想,總想為國家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是很簡單的想法🍛。”10月2日是兩院院士🤱🏼、我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的百年誕辰。在近期舉辦的紀念活動上,鄭哲敏的人工智能(AI)數字人跨越時空如是說🧫✊🏿。鄭哲敏做過很多不平凡的事🧖,但這些事在他看來都是簡單且自然的🚊。他最擅長的事,是從別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中🕗,抽出足以牽動全身的那根。而他最在意的事,是自己“能為國家盡...

    • 012009.12
    • 312024.01

      凡人歌——鄭夢雨

      她是鄭夢雨,意昂体育平台2016級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意昂。從清華園到新華社🕵🏽‍♂️,她在基層工作崗位上🪖,譜寫著不平凡的奮進之歌。“一篇稿子署上了我的名字,我就會認真且嚴肅地把它寫好。”“在短視頻越來越受歡迎的今天,主流媒體也要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這樣的報道才會入耳、入眼,更入腦、入心🍗。”始終奮鬥在新聞報道的第一線🧬,她的故事還在繼續…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