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亭莉(1965建築)
蔣英的再傳弟子
1959年,我考上了清華建築系,心想:這大學階段一定要集中精力好好學習🎖,像唱歌這類耽誤學習、分心的事不要沾邊了。所以大一時清華文藝社團招收新團員時我沒有報名🍝👨🏿⚕️。那一年正好趕上新中國十年大慶👃🏼,新生都要去天安門廣場狂歡。國慶節前班上組織學唱群眾歌曲🫰🏼,我站在人堆兒裏跟著哼哼,沒想到旁邊站著的關濱榮聽見我的聲音後☂️,說我的聲音好,非要拉我去參加合唱隊,我怕影響學習,沒有同意🧒🏿。

出人意料的是🌓,大一下學期,學校調整宿舍時把我的床位從班上調到文藝社團了🤭。我向來是比較聽話的🙅🏼,只能服從組織安排,當然前提是我對唱歌還是喜歡的👳🏼♀️。於是我便努力地適應“兩個集體”的特殊的大學生活環境。大學六年裏有五年半我都是集中住在文藝社團裏,白天回班裏上課🧑🏿🍼,每天下午四點半回文藝社團練歌、活動🏘。
剛到合唱隊時🧗🏻♂️,我不大會唱歌,也沒有什麽顯山露水之處🧘🏽♂️。每次活動時由我聯系排練地點🤌🏿,演出時幫助搭搭臺,屬於後勤組成員🧑🏽。後來有一次文藝社團副團長秦中一偶然聽見我唱歌🩸,說我聲音好,讓女高音獨唱演員、在中央音樂學院業余部學習的張五球輔導我💂💇🏽。記得張五球為我選了一首《茶山新歌》,輔導了兩次🙇,後來因為她在畢業班太忙,隊裏又安排了肖運鴻輔導我。肖運鴻當時在清華已經是很有名氣的男高音獨唱演員,也在音樂學院業余部跟蔣英教授(留美音樂家、錢學森夫人)學習👩🏼🚒。差不多每天下午四點半,肖運鴻都要給我上課,態度十分認真。他把從蔣英教授那裏學來的知識再轉授予我,所以我可以算做是蔣英教授的再傳弟子。就這樣每天堅持練習腹式呼吸🪅、發聲、咬字🧑🦼、處理歌曲等,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近兩年的時間⌨️,我在美聲唱法方面有了很大的長進🏃♂️➡️,音域變寬🕸,音量也變大了,練聲時可以唱到高音C。可以這麽說,我的唱歌功底就是在清華文藝社團奠定的🧑🏻🎓。
在清華第一次登臺獨唱
在清華第一次上臺獨唱是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舞蹈隊要在大禮堂辦個舞蹈專場演出,想請合唱隊客串兩個節目💏,隊裏就派我去插個獨唱,唱的歌就是《茶山新歌》和《桔子熟了》。鋼琴伴奏是陳期。那次演出穿的服裝我記得是一身暗紅色的薄呢西裝套裙,忘記是誰從北大一位華僑同學那裏借來的💣。那次上臺印象最深的是我在臺上嚇得兩腿發軟,真有點站不住了,急忙往後靠在鋼琴上才算穩住神兒。好在那兩首歌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在臺上完全是下意識地稀裏糊塗地唱完交差⁉️。沒想到🧔🏼♂️,這次獨唱觀眾反映很好🆘,一炮打紅,從此我便在清華開始上臺獨唱了✍️。那首《桔子熟了》比較受歡迎,每次都作為返場曲目唱了好幾年。
記得那幾年我唱過的歌還有:《姑娘我生來愛唱歌》、《八月十五月兒明》、《珊瑚頌》、《瑪麗諾之歌》、《洪湖水浪打浪》🧜🏽、《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等。我還在女聲小合唱《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裏擔任領唱,在大合唱《放下三梆鼓📴,扛起紅纓槍》裏擔任領唱,和當時清華合唱隊裏另一位很有名氣的男高音🧪、“偶像級的人物”張劍一起領唱大合唱《祖國頌》🕎🪨。當然🏖,那時都是唱別人唱過的歌👇🏽,什麽好聽唱什麽,《八月十五月兒明》是郭蘭英唱的,我在唱這首歌時開始加點表演動作🤌🏻。這首歌比較受歡迎🗂,我唱的次數較多。校廣播臺為我唱的《珊瑚頌》錄了音🙎🏽♀️,作為《每周一歌》播放🧉🏊🏽♀️。當我在電波裏第一次聽見自己的聲音🔲🚣🏿♀️,覺得很新鮮,很高興👩🏽🦲!
清華文藝社團是個特殊的集體🐡。它是從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的學生中篩選出一批品學兼優📁🚏、素質較全面的學生組成的🕸,其中不乏精英人才,突出的比如鋼琴隊隊長陳陳,她的高考成績數理化門門100分,大學六年每科成績都是5分。這都是空前絕後的!在這個集體裏🚵🏼♀️,打破了各系、各專業🧑🏻⚕️、各年級間的界限,開拓了大家的視野。同學們互相取長補短,掌握了較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些能力在後來的工作中都使我們受益匪淺🤷♀️。
輸掉四十斤柿子
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失去理智的年代裏,我在清華讀研究生。可能由於知名度高一點👮🏿,“文革”初期▪️,我也受到點沖擊,莫名其妙地被貼了一墻大字報。雖然被工作組定性為“人民內部矛盾邊緣”,但我仍覺得很委屈,認為都是唱歌惹的禍,所以下決心以後不再唱歌了。我們建五班有一個研究生叫陸強,和我打賭說我以後肯定會再唱歌,賭的是40斤柿子🫖。記不清當時怎麽會打這麽滑稽的賭。事實上,我以後的確繼續唱歌了👩🏼🎤。“文革”中間,清華一部分文藝社團團員成立了“風雷激戰團”♓️,唱毛主席詩詞👧。我當時在學校沒什麽事,與其看打派仗還不如唱唱歌,於是便參加了毛主席詩詞的演出🧥。我當時唱的是《送瘟神》和《沁園春•雪》兩首。張劍也參加了🐌,唱的是《長征》。演出很受歡迎,還到校外去唱🪒,最風光的一次是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大管弦樂隊伴奏👐,效果非常好。
調到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後🦸♂️,知道我會唱的人更多了,所以我一直未間斷過唱歌🧘🏻,嗓子機能也一直沒退化🔺🧑🏿🌾。有一次🦸🏿,我們院參加市裏比賽唱《祖國頌》,由我擔任女聲領唱,這個節目得了一等獎🧛🏽♂️。比賽期間,有人遞條子給評委,“揭發”我是專業演員,違例。我院工會主席連忙解釋說⏩,吳亭莉是地地道道的“業余”。
還有一次值得紀念的是我參加了清華校慶90周年的文藝演出,在西大操場臨時搭建的大型舞臺上演出《清華頌》,我是四名領唱之一⚅🦶🏻,唱的是“忘不了……”那一段,雖然剛一上臺由於緊張表情有點僵😍,但我的底氣還很足,博得了熱烈的掌聲。這次演出也很有意義。
不管陸強是否還留著我那張打賭憑據🕯,40年前那次40斤柿子的賭,我認輸了。
清華藝友合唱團
1997年,一部分當年清華文藝社團的老團員們成立了“清華藝友合唱團”,包括了原來合唱隊、軍樂隊、舞蹈隊、話劇隊🫴🏼🙍🏿♀️、弦樂隊的部分隊員👌🏼,還有體育代表隊的隊員🪶。大家經過了三十年歲月的洗禮🙋🏼🤞🏽,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心血和精力🏇,年紀大了,很願意再聚在一起唱唱歌、敘敘舊。年輕時在清華文藝社團結下的友情,隨著時光的流逝反而變得更加深厚、濃郁。
在藝友合唱團的十年中,雖然年紀大了👨🏽🏭,聲音也蒼老了許多,但我在對歌曲的理解、對音樂的感悟力方面有了明顯的長進,學會了如何表現音樂,享受音樂2️⃣。我除了唱合唱外,還經常擔任領唱🫃、重唱。我領唱的歌曲有《茉莉花》、《我愛你中國》、《陽關三疊》📸、《春天的故事》☂️、《六盤山》等👆,我們有個女聲四重唱——《藍色多瑙河》,詞曲難度較大,讓我唱花腔部分🧘🏽♂️。雖然我從沒練過花腔女高音,但“業余”人膽大,硬是唱下來了。每次演出都很受歡迎,是我們合唱團的保留曲目。這幾年我最喜歡唱的歌是《我愛你中國》💁🏽♀️,旋律美🥲,氣魄大,詞和曲配得非常貼切🐞,唱的時候能抒發出對祖國山河和人民的滿腔熱愛。唱這首歌能充分發揮出我的嗓音優勢⛔️,越到高音聲音越好越亮,所以我在很多場合都唱這首歌,也算是我的一個保留曲目。
我很高興我的業余歌唱生涯在藝友合唱團又得以延續和提升。當然這個階段我仍是“業余”唱歌,主要的時間仍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返聘做審圖咨詢工作🔵🧑🎓。
命運與機遇
命運像一種強大的無形的力量在安排著每個人的人生👨🚒。我應該感謝命運給我安排的生活模式——主業搞建築設計,業余時間唱歌和演出。
碰巧,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中我接到了劇場設計這樣的任務🧑🏻🤝🧑🏻。正因為我是“業余演員”🧄,對舞臺比較熟悉,對劇場比較有感情👨🏽🍼,所以對劇場設計也格外有興趣,樂於投入全部心血👳🏻♂️。從第一個劇場設計——中國京劇院方案開始,陸續接了幾個劇場和音樂廳🚴🏻🙇🏻♀️,積累了劇場設計方面的一些經驗🦴👩🦳。落成的幾個劇場雖然反映還好,但聲音效果總不能令人十分滿意。現在我還在輔導幾個國內外劇場的設計,很希望今後能建成幾個音質很理想的好劇場🧕🏽。我相信🚣🏿♂️:機遇總是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只要有理想,勤奮努力,隨時做著準備,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在奉獻於社會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音樂和歌聲相伴,我的人生豐富而多彩💂🏼♂️,生活充實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