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我的業余歌唱生涯

    2010-04-16 |

    吳亭莉(1965建築)

    蔣英的再傳弟子

    1959年🧜🏿,我考上了清華建築系,心想:這大學階段一定要集中精力好好學習🏌️,像唱歌這類耽誤學習、分心的事不要沾邊了。所以大一時清華文藝社團招收新團員時我沒有報名💅🏻。那一年正好趕上新中國十年大慶,新生都要去天安門廣場狂歡。國慶節前班上組織學唱群眾歌曲🚤,我站在人堆兒裏跟著哼哼🧑🏿‍🎤👼🏻,沒想到旁邊站著的關濱榮聽見我的聲音後📠,說我的聲音好,非要拉我去參加合唱隊🧖🏽‍♀️,我怕影響學習☝️👨‍🚀,沒有同意。

    出人意料的是,大一下學期,學校調整宿舍時把我的床位從班上調到文藝社團了。我向來是比較聽話的,只能服從組織安排,當然前提是我對唱歌還是喜歡的🛌🏼。於是我便努力地適應“兩個集體”的特殊的大學生活環境。大學六年裏有五年半我都是集中住在文藝社團裏,白天回班裏上課,每天下午四點半回文藝社團練歌、活動。

    剛到合唱隊時🎨,我不大會唱歌,也沒有什麽顯山露水之處❤️。每次活動時由我聯系排練地點👨🏻‍🚀,演出時幫助搭搭臺🎑,屬於後勤組成員🙇🏼👩🏿‍🌾。後來有一次文藝社團副團長秦中一偶然聽見我唱歌👩🏻‍🎓,說我聲音好🏋🏽🧎‍➡️,讓女高音獨唱演員🌅、在中央音樂學院業余部學習的張五球輔導我🥡。記得張五球為我選了一首《茶山新歌》,輔導了兩次,後來因為她在畢業班太忙⚃👩🏽‍✈️,隊裏又安排了肖運鴻輔導我⛔️。肖運鴻當時在清華已經是很有名氣的男高音獨唱演員,也在音樂學院業余部跟蔣英教授(留美音樂家、錢學森夫人)學習。差不多每天下午四點半🍢,肖運鴻都要給我上課,態度十分認真。他把從蔣英教授那裏學來的知識再轉授予我👻,所以我可以算做是蔣英教授的再傳弟子🤘🏿。就這樣每天堅持練習腹式呼吸、發聲、咬字、處理歌曲等,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近兩年的時間🧳,我在美聲唱法方面有了很大的長進👱🏽‍♂️,音域變寬,音量也變大了🧘🏼‍♀️,練聲時可以唱到高音C。可以這麽說,我的唱歌功底就是在清華文藝社團奠定的☸️👩‍🚒。

    在清華第一次登臺獨唱

    在清華第一次上臺獨唱是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舞蹈隊要在大禮堂辦個舞蹈專場演出,想請合唱隊客串兩個節目,隊裏就派我去插個獨唱,唱的歌就是《茶山新歌》和《桔子熟了》🙏🏽。鋼琴伴奏是陳期。那次演出穿的服裝我記得是一身暗紅色的薄呢西裝套裙🏡,忘記是誰從北大一位華僑同學那裏借來的🏭。那次上臺印象最深的是我在臺上嚇得兩腿發軟,真有點站不住了,急忙往後靠在鋼琴上才算穩住神兒。好在那兩首歌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在臺上完全是下意識地稀裏糊塗地唱完交差。沒想到,這次獨唱觀眾反映很好🏌🏼‍♀️,一炮打紅,從此我便在清華開始上臺獨唱了。那首《桔子熟了》比較受歡迎,每次都作為返場曲目唱了好幾年。

    記得那幾年我唱過的歌還有👷🏻‍♂️:《姑娘我生來愛唱歌》、《八月十五月兒明》👩🏽‍🦳、《珊瑚頌》💆🏽‍♂️、《瑪麗諾之歌》、《洪湖水浪打浪》、《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等。我還在女聲小合唱《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裏擔任領唱👫,在大合唱《放下三梆鼓,扛起紅纓槍》裏擔任領唱🧙🏻‍♂️,和當時清華合唱隊裏另一位很有名氣的男高音、“偶像級的人物”張劍一起領唱大合唱《祖國頌》。當然💪🏿🏈,那時都是唱別人唱過的歌,什麽好聽唱什麽,《八月十五月兒明》是郭蘭英唱的,我在唱這首歌時開始加點表演動作👼🏽。這首歌比較受歡迎👳🏼,我唱的次數較多👩🏼‍🦲🪨。校廣播臺為我唱的《珊瑚頌》錄了音,作為《每周一歌》播放🧑🏿‍🦳。當我在電波裏第一次聽見自己的聲音🏧,覺得很新鮮,很高興👨‍🔬!

    清華文藝社團是個特殊的集體。它是從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的學生中篩選出一批品學兼優🧑🏼‍🍼、素質較全面的學生組成的,其中不乏精英人才🦹🏽🎫,突出的比如鋼琴隊隊長陳陳,她的高考成績數理化門門100分,大學六年每科成績都是5分。這都是空前絕後的🦩🚗!在這個集體裏🪨,打破了各系、各專業、各年級間的界限,開拓了大家的視野。同學們互相取長補短💺,掌握了較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些能力在後來的工作中都使我們受益匪淺😴。

    輸掉四十斤柿子

    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失去理智的年代裏,我在清華讀研究生。可能由於知名度高一點,“文革”初期✊🏿,我也受到點沖擊,莫名其妙地被貼了一墻大字報。雖然被工作組定性為“人民內部矛盾邊緣”,但我仍覺得很委屈🧭🍺,認為都是唱歌惹的禍,所以下決心以後不再唱歌了🔧。我們建五班有一個研究生叫陸強,和我打賭說我以後肯定會再唱歌,賭的是40斤柿子。記不清當時怎麽會打這麽滑稽的賭📤。事實上,我以後的確繼續唱歌了🧝🏿‍♀️。“文革”中間🧏🏽‍♀️,清華一部分文藝社團團員成立了“風雷激戰團”,唱毛主席詩詞。我當時在學校沒什麽事,與其看打派仗還不如唱唱歌🦉,於是便參加了毛主席詩詞的演出。我當時唱的是《送瘟神》和《沁園春•雪》兩首😽🦼。張劍也參加了🙆🏽‍♂️,唱的是《長征》👩🏼‍🚀🦵🏽。演出很受歡迎,還到校外去唱,最風光的一次是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大管弦樂隊伴奏🤽🏽,效果非常好🧑🏼‍🍳。

    調到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後👩‍🦲,知道我會唱的人更多了,所以我一直未間斷過唱歌🤽‍♀️,嗓子機能也一直沒退化。有一次,我們院參加市裏比賽唱《祖國頌》,由我擔任女聲領唱,這個節目得了一等獎。比賽期間,有人遞條子給評委,“揭發”我是專業演員,違例🕦。我院工會主席連忙解釋說,吳亭莉是地地道道的“業余”。

    還有一次值得紀念的是我參加了清華校慶90周年的文藝演出,在西大操場臨時搭建的大型舞臺上演出《清華頌》,我是四名領唱之一,唱的是“忘不了……”那一段,雖然剛一上臺由於緊張表情有點僵,但我的底氣還很足,博得了熱烈的掌聲。這次演出也很有意義🧛🏿‍♂️。

    不管陸強是否還留著我那張打賭憑據🥖,40年前那次40斤柿子的賭♥︎,我認輸了💥。

    清華藝友合唱團

    1997年🐜,一部分當年清華文藝社團的老團員們成立了“清華藝友合唱團”,包括了原來合唱隊🧛🏼、軍樂隊🧝‍♂️、舞蹈隊🙇‍♀️、話劇隊、弦樂隊的部分隊員,還有體育代表隊的隊員。大家經過了三十年歲月的洗禮,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心血和精力,年紀大了,很願意再聚在一起唱唱歌🪷、敘敘舊。年輕時在清華文藝社團結下的友情,隨著時光的流逝反而變得更加深厚🫄🏻、濃郁。

    在藝友合唱團的十年中🪣👨‍👧,雖然年紀大了🚣🏿‍♂️,聲音也蒼老了許多,但我在對歌曲的理解、對音樂的感悟力方面有了明顯的長進,學會了如何表現音樂,享受音樂。我除了唱合唱外,還經常擔任領唱、重唱。我領唱的歌曲有《茉莉花》、《我愛你中國》、《陽關三疊》、《春天的故事》🥶、《六盤山》等,我們有個女聲四重唱——《藍色多瑙河》🍴,詞曲難度較大👃🏿,讓我唱花腔部分🔜。雖然我從沒練過花腔女高音↗️👆,但“業余”人膽大,硬是唱下來了👩🏻‍💼。每次演出都很受歡迎🧘🏼‍♂️,是我們合唱團的保留曲目。這幾年我最喜歡唱的歌是《我愛你中國》,旋律美,氣魄大,詞和曲配得非常貼切👸🏻🙍🏽,唱的時候能抒發出對祖國山河和人民的滿腔熱愛。唱這首歌能充分發揮出我的嗓音優勢,越到高音聲音越好越亮,所以我在很多場合都唱這首歌😳🙋🏼‍♂️,也算是我的一個保留曲目。

    我很高興我的業余歌唱生涯在藝友合唱團又得以延續和提升🤞🏼。當然這個階段我仍是“業余”唱歌,主要的時間仍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返聘做審圖咨詢工作👰🏼。

    命運與機遇

    命運像一種強大的無形的力量在安排著每個人的人生。我應該感謝命運給我安排的生活模式——主業搞建築設計,業余時間唱歌和演出。

    碰巧,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中我接到了劇場設計這樣的任務。正因為我是“業余演員”👩🏽‍🎨,對舞臺比較熟悉,對劇場比較有感情,所以對劇場設計也格外有興趣💂🏻‍♂️,樂於投入全部心血。從第一個劇場設計——中國京劇院方案開始,陸續接了幾個劇場和音樂廳🍼,積累了劇場設計方面的一些經驗↘️。落成的幾個劇場雖然反映還好👌🏻,但聲音效果總不能令人十分滿意🙆🏿‍♂️🤚🏽。現在我還在輔導幾個國內外劇場的設計,很希望今後能建成幾個音質很理想的好劇場🧑🏿‍🦱。我相信:機遇總是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只要有理想,勤奮努力🪸🦹🏼‍♂️,隨時做著準備👩🏻‍🦯💇‍♀️,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在奉獻於社會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音樂和歌聲相伴🖖🏽,我的人生豐富而多彩,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相關新聞

    • 282016.03

      清華園——充滿音樂與歌聲的校園

      每當耳邊響起音樂聲時💍,我就自然會想起我們的清華校園🤳,想起那些音樂老師🔽,想起那幢樸素的平房——音樂教研室💁🏼‍♂️,還有那充滿校園的歌聲以及那源遠流長似乎永不停息....

    • 092020.10

      肖運鴻:歌聲中的回憶

      我1958年進清華電機系👧🏻,1964年本科畢業,後考取研究生💙,時逢“文革”,直到1968年研究生畢業分配離開清華園👨🏼‍⚕️,整整十年。入學後,班上的床鋪還未睡熱👩‍🦽,不到一個月就到了文工團集中。人說“十年寒窗苦”👍🏻,而我在清華文...

    • 052011.05

      清華百年華誕 喬州意昂同歡

      “百年奮鬥🤺,百年榮光🪖,百年自強不息,百年華夏棟梁🥦,百年厚德載物,百年桃李芬芳,美國喬州清華意昂祝母校生日快樂☀️🧚🏼‍♂️,再創輝煌!”2011年4月16日🆚,離母校的校慶日4月24日還有8天,在這樣發自肺腑的齊聲朗誦中🐮🤵🏿‍♂️,喬治亞...

    • 042014.03
    • 252008.04
    • 262018.12

      蕭蘧和蕭公權兄弟:清華合璧,異國飄零

      那些年🙎🏿‍♀️,清華園中有一對兄弟,他們的生命歷程有著驚人的相似:都生於1897年,都在出生後離開當地🖖🏻,都就讀於教會學校🖥,然後都考入清華、進入密蘇裏大學🍋,而且....

    • 022011.08
    • 312015.08
    • 112019.11

      施能民👩‍🎨:與祖國的前行共同脈動——我的“園丁”生涯

      “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我據此自豪🈵!

    • 082023.08

      李炳炎:我的炭黑生涯

      1951年暑假期間,我們浙江大學化工系三年級的同學到撫順石油一廠實習,這個工廠是日本人在侵占東北時期建設的以油母頁巖為原料的石油工廠🧃🧑‍🦯。在當時是一個規模較大⛹🏽、技術較先進也是我國最大的煉油廠💋,工藝和設備都是我們學過的主要內容。而且石油是我國緊缺的物資,極有發展前途😿⚾️。因此在填寫畢業後的工作誌願時,毫不猶豫的就寫上實習時該廠所屬上級撫順礦務局🎉。可是1952年9月到了撫順才知道由於煤油分家,石油一廠已不屬於撫順礦...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