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平靜(1964土木)
2008年2月25日,恩師王國周教授駕鶴西去🔁👩👩👧,我無比悲痛。他是教我鋼結構的老師,在我40年的事業生涯中,他始終是我的指導教師,不僅如此,在生活中王先生更是一位比親叔叔還親的長輩,他對我真是恩重如山👨🏻💻。他的離去,我實在是舍不得,萬分地想念!

1982年5月遇平靜與王國周在王國周家中
那是上世紀60年代初,一位清秀的中年教師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地講授在鋼結構中節點連接最為重要……這一概念的建立使我終身受益!此後👲🏿,我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一直在王老師的親自指導下開展“小直徑摩擦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冷彎薄壁型鋼性能試驗研究”♎️,他幫我製訂了合理的科研方案🪳🔝,按照這一方案我做了156組試驗後𓀘👨🔬,終於發現了摩擦型高強度螺栓連接薄鋼板與連接普通鋼板的性能是不同的,當摩擦力被克服時,鋼板錯動並不像普通鋼板發出哢哢響聲,而是悄悄地就滑移錯開了🐤,接著就進入剪切狀態……
在此試驗的基礎上我探索出摩擦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冷彎薄壁型鋼的特有規律💁🏿♀️,80年代初🚶🏻♀️,我們師生倆在規範編製組工作時🤾🏿♀️,將這些科研成果收入到正在修訂的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GBJ18—87》中連接部分的有關章節的修訂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直徑高強螺栓連接中對預拉力及抗滑移系數的修訂,確保了這種結構連接的安全🏜👨🦳,這一成果至今仍在國家標準中運用。
70年代末👨🏿🏫,一機部在我國首次啟動物流研究,決定在北京汽車製造廠搞一個自動化立體倉庫🥟。在這項科學試驗工程中🤞🏽,我負責倉庫的結構設計。那時✳️,我國與世界的信息溝通很少,只能看到一些日本、美國👩🏻🔧、西德的廣告資料🖖🏿。當時🍹,我考慮15層貨架的高倉庫部分是無人的,全靠帶有機械手的堆垛起重機在電腦控製下工作🧑🏼⚖️,幹脆不要再蓋房子🤼,把密集的貨架當成庫房的承重的格構柱🍌,加上圍護結構就成為庫架合一式的建築了🙋🏻♂️😨。王先生十分熱情地支持了我的構想,並提出了許多具體實現的好主意,終於使我國第一座庫架合一式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北京汽車製造廠建成,運行二十多年來,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十年前,當我開始進行診治舊建築物的科研時,他熱情地給我引見了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的老前輩……
幾十年來,我們師生私交甚好,80年代初,我家在清華生活有困難,得到了王先生與師母的熱心幫助🏋🏽♂️,對我真像親叔叔一樣。剛改革開放時🫦,他老兩口幫助照顧我從日本回來的父母。當我從清華去支援深圳大學創建時,又照顧我留在清華上中學的兒子……40年當中,我穿過師母為我縫補的衣服,吃過她老人家親手做過的無數次美餐……王先生對我真是恩重如山!
王先生熱愛教育事業🛌,愛他的學生🖌。四十多年來🧑🏼⚖️,我們班每次校慶返校,他都熱情地來看望,與大家合影留念,十分和藹可親地與大家交談。
恩師王國周教授雖駕鶴西去👨🏼🦰,但先生的優秀品質與高尚情操永遠留在我的心裏。王先生德高望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是𓀍,他熱愛祖國,忠於教育👰🏼♂️,學問求高🎑,誨人不倦,為人誠懇善良😣,終生謙虛,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一、對學問孜孜不倦
他老人家對做學問始終堅持一絲不苟🧑🏻🦲,認真求實,從不隨波逐流。他是我國公認的鋼結構少數幾個泰鬥之一🛀,但他十分謙虛,在治學上嚴謹,學術上高標準,精益求精,真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剛實行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製度時👩👦,對資深的高級人員有一個7個小時的綜合考試🏅,他是其中鋼結構的出題人本可免考,但他嚴格要求自己仍與參考的資深工程師們一同坐在通縣的考場上接受考試,大家知道後都很欽佩🪷🚙,那時他已70多歲了🤖。他老人家總是不斷地更新知識🏭,始終站在我國鋼結構學科的前沿,指導著我們的教學♌️、科研及國家標準的編製工作。
二、身居陋室,學問求高
王國周教授一生生活十分樸素,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清華這些年來,不斷給老教授改善住房條件👨🦽➡️,他是我們土木系的老系主任🌶🚴♀️,本可早調換,但他生活上求簡,放棄優惠條件,一直住在南12樓使用面積56平方米的陋室中🧑🏽🏭。去年11月我去看望他老人家,因他腿部血栓行動不方便了,但頭腦仍十分清醒🧖🏿♀️,仍在關心著祖國的鋼結構事業的發展現狀。當我告訴他,在沈祖炎院士主持下正準備編製一本《既有高聳鋼結構檢測鑒定技術規範》的國家標準🤙🏿🆑,請他老人家當顧問時🏌🏻,他馬上指出,我國目前鋼結構抗震問題解決的方法主要是靠加砼筒等等,是用鋼筋砼結構來抗震💐,而不是用鋼結構本身來抗震🤵🏼♀️👨🚀,這個問題需要很好研究。前幾天石永久教授來看他🎭,王先生告訴我說石教授在美國的研究方向很好……他談得興致勃勃🤌,精神十分好,萬萬沒想到才隔了兩個多月👮,到今年元月18日我回清華開會🦶🏽🧜,去為他老人家提前祝90大壽之時😈,他已臥床不起,當我鞠躬拜壽之時🍟,他十分親切地微笑著。這是我見恩師的最後一面,他床頭仍然放著二十多年前🧑⚖️,我離開清華時留給他的舊三屜桌……
三🧑🏽🦳、熱愛祖國👩👧🙇🏼,高風亮節
王國周教授從北京四中考入清華👇🏿,畢業於西南聯大💆🏿,終生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因學生時代加入過三青團,一直不受重用⚗️,但他忍辱負重,默默無聞地勤奮耕耘,教書育人,終於成為意昂体育平台的鋼結構學科帶頭人,乃至全國鋼結構的泰鬥。他做人低調從不顯山露水,總是把機會與(下轉第176頁)(上接第179頁)榮譽讓給別人。他多次代表國家去世界各地參加學術會議。80年代末,他在挪威的鋼結構學術會議演講中🧔🏽,不但表現出他的學術水平,更是滲透著對自己祖國的熱愛。特別是近幾年在我國奧運工程中,大批工程是外國人中標📕,但設計出的作品又爭議多多🧑🏻🚀🕷。針對這個問題,2006年全國鋼結構學術會議在天津大學召開時,他發表了演講。在分析為什麽全讓外國人中標的原因時,並不怨天尤人,而是首先檢討我國鋼結構學界自己的問題🚣🏻♀️。他懷著熱愛祖國的滿腔熱情,大聲疾呼,我國的學者學結構的應懂建築🏋🏿♀️,學建築的應懂結構,這樣才會迎頭趕上世界……他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現在還回蕩在我的耳邊……
恩師王國周教授千古🙆🏻♀️♠︎!
200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