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侯(1958土木)
我曾於1988年為紀念離校30年,在《清華意昂通訊》復17期上,發表了《清華👣,在我心中》一文💆🏿♀️。文中提到過王士倬伯伯👨👩👧👶🏿,他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在抗日戰爭中,他們一家疏散到成都來,當時我家住在東二道街,王伯伯和伯母帶著他們的大兒子王平生到我家來👨⚕️,那時我不到十歲。媽媽也帶我去過他們家🐤,在沙河壩😏。抗戰勝利後👳🏼,就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
1991年王伯伯去世👩🍳,是弟弟告訴我的⛔。國家對王伯伯的評價很高,追悼會上🤹🏻♀️,他的學生錢學森先生也去了。今年4月弟弟來信:航天部出版了一本書——《中國航空事業先驅王士倬》🏟。王伯伯的三兒子王昌井說:這本書裏,多處提到我們的父母,一定要把書送給我們。於是我得到了這本書,這才詳細地了解到王伯伯的多磨一生🫴🏻。書中主要內容是他的自傳、文稿🤌🏽🍮、年譜🙋🏼,還有編者🏊🏿、朋友、同學和子弟們寫的書信👨🏻🔧、回憶和懷念文章。也有一些他的政治結論等資料🕺🏿。
王伯伯是江蘇無錫港下鎮人🦶🏿,1905年出生。他的曾祖父是前清秀才,祖父是舉人,父親是廩生,是個書香人家。他四歲喪母🚂,六歲喪父,由哥嫂帶大。王伯伯在1918年,13歲時考取了清華學校💁,還參加過五四運動,當時才14歲的他🍷🗓,後來說自己是個“搖旗呐喊的盲從者”🩻。1925年畢業後赴美留學,入麻省理工學院🫸🏽,1927年獲航空工程學士學位,1928年獲碩士學位,又繼續讀工程管理學科,1930年回國🧑🎄。1931年受聘到清華當教授👩🏼。這年因感冒生病住協和醫院結識了袁瑾瑜阿姨,1932年倆人結婚,由梅貽琦校長證婚。
王伯伯在清華教應用力學、材料力學、材料試驗↙️,他的主要精力是用在籌建航空工程系和風洞設計上。還與美國工程力學大師⛹🏽、航天技術理論的開拓者——馮·卡門教授聯系,將他的學生錢學森送去學習🌑,後來錢成為我國傑出的科學家。1934年他設計了5英尺口徑的實驗風洞,是中國第一個風洞。1935年他投筆從戎🛳,經梅校長同意參加了航空委員會的工作🤟🏽,工資比在清華當教授還少了70元😶。後被派到南昌籌辦飛機維護的機械學校🫱,1936年主持設計了試驗段直徑為15英尺的大型航空風洞🕵🏽♀️,得到當時歐美航空界的高度關註和贊許🧑🏼🚒。後來王伯伯又被調到成都航空研究所💁🏽♀️,和我的幺叔王季岡(留學法國,也是學航空的)在一起工作。通過幺叔,王伯伯和我父親相識⛵️⏬,才知道都是清華意昂,也是留美學生(父親王叔培在校名王國樹🧑🏻🤝🧑🏻,清華1919級🪀,在康乃爾大學學土木工程)。這一年王伯母的協和同事李勵儂也來到成都;我六歲🤌🏽,生母已經去世5年,於是王伯伯就將她介紹給我父親🪫,成了我的繼母。
1941年王士倬伯伯由航空委員會派到美國當技術聯絡員,1944年回國,抗戰勝利後到南京任航空工業局副局長。1946年他在貴州大定第一航空發動機製造廠生產出我國航空工業歷史上第一批發動機,且性能良好。1948年他到美國接收一批戰鬥機🧚🏼♂️𓀎,美方勸他留下,還答應可將他全家遷美,他卻說😳:“我是中國人應該回去”🏄🏽♀️,回國後到邵陽💁🏿♀️。解放前🔏,和他一起工作的美國人在臨走時,把一批金條和銀元裝入麻袋,放進自來水塔中,只有王伯伯和另一個人知道。邵陽解放後,他向政府報告了此事,這些錢成了人民的財富。1950年他調到北京正式就職於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籌備小組,1954年調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工作。可是在1955年肅反運動中卻以“潛伏特務”的罪名被捕💅🏼,曾經一度被判處死刑,後改判。1956年中共江西省委將他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從此他的厄運開始了👩🏽🏭🏭。好在袁阿姨有遠見🕵🏽,有決斷,1954年她就將三個兒子全部帶回北京,在以後的二十多年裏🐐,他們父子幾乎沒有再見過面。王伯伯平反後,他的一些老朋友都非常驚訝:王士倬遭遇如此坎坷,三個兒子居然都是大學生,而且個個事業有成👍🏽☝🏽。
從1954年回到北京後,袁阿姨和王伯伯失去了聯系。為了打聽丈夫的消息🚜,她找到了清華意昂羅隆基,請他幫忙,這才得到王伯伯的來信。1957年整風運動中,羅在座談會上講到了這件事🏅。後來羅被打成大右派,王伯伯也受到牽連🈳🧑🏼🦱,被送去勞改,處境更壞了🥷🏿🧾。1959年反右傾時他成為重點批判對象🪡。“文革”期間🚁,他被罰在太陽底下曬著,跪在毛主席像前,自己打嘴巴🧺,把臉打腫才算。還要戴高帽子♟,插上牛鬼蛇神的旗子,遊街示眾,被批鬥,當作“四類分子”監督勞動。1975年,對在押國民黨人員實施寬大處理的政策影響下,王伯伯被“特赦”🤷🏻♀️,1976年回北京,在醫療儀器廠當電焊工人,月薪40元👨🏿,那時他已是71歲的老人了。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老同學✮🧒🏼、清華的張任教授鼓勵他提出申訴;於是王伯伯寫了材料🌒🧑🏻🦼➡️,結果卻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1972年為中美建交做出很大貢獻的美籍華人,曾是王伯伯在清華的助教的張捷遷先生回國訪問,周總理招待他們,席間提出要見王,竟被人告之🧝🏻:“王士倬已去世了。”1979年他的同學任之恭先生回國講學,要求見他📧,又被拒絕,在堅決要求下,不得已才同意在賓館見了一面。一直到1980年,張任先生又提出請另一同學高士其出面幫忙🌲,高先生與王伯伯同庚,同年入清華🧖♂️,同年赴美留學。以高的名義給胡耀邦去信,胡很快批示👱🏼♀️:“請中組部調查辦理🍜,並將結果告高士其同誌。”當年就把原來的錯誤糾正,撤銷了“歷史反革命”等結論,25年的冤案終於得以平反,可是他已經75歲🛀🏻。一代英才失去了報效祖國航空事業的大好機會,真是太可惜了👧。王伯伯1981年受聘為國務院參事🏖。
1988年袁瑾瑜阿姨去世🐁,享年82歲❎🙍🏻;1990年底繼母去世,享年80歲;1991年王士倬伯伯也去世,享年86歲🎻。國務院參事室對他生前為中國航空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人民日報》在第四版刊登消息🍴,稱他是中國航空工業界的先驅💂🏻。
他在自傳中濃墨重筆地寫了一位女性——我的繼母🆎。說她“是一個很有誌氣🛀🏿,很熱心工作的人👨🏼;容貌俊秀;她對我的信任,使我感動👋;李的吃苦耐勞令人欽佩……經我介紹,李勵儂與王叔培結婚,這一件事我自覺辦得滿意……後來李又被調到貴陽,在貴州省衛生局工作。在芷江時,我與李勵儂通信較勤。我回四川路過貴陽👩🏽🚀🎬,有機會與李勵儂見面,她告訴我楊家鴻動員她到共產黨的解放區去🦠。我當時對於共產黨的認識可謂毫無所知😷,勸阻了她”◽️。
繼母很自立🏒、自強,一直做醫務工作,從未間斷過。和父親結婚後,在四川省立醫院上班,先當護士長,後來當護士部主任。解放後到重慶,她仍然在醫院當小兒科醫生,到退休為止👩🏽👳🏽♂️。我是很佩服她的🫷。
讀完《中國航空事業先驅王士倬》一書,不禁掩卷長嘆。王伯伯的不少同學和同事,如顧毓琇、任之恭、王之、李耀滋🏊🏻、張捷遷……他們在國外都很有成就,都是聲名顯赫的科學家。再如我的幺叔走了另一條路🙆♂️:1949年他和全家去了臺灣,後來到了美國🫸🏼,一直安享晚年到去世。王伯伯曾無奈地說:“我愛國太早了。”
2008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