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敉功(1952化學)
和我在1941年讀小學最後一年開始同班起,相知66年的摯友龔育之在和疾病搏鬥數十年,也在人世間奮鬥數十年後,終於告別人生長久安息了⛹️♂️👒。由於許多朋友對他的關心🥘🧑🦱,我認為應該將我所知道的他的一生的某些方面,他的幸運和不幸,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我認為他最大的不幸是疾病的折磨,最大的幸運則是得到真正的愛情。
當他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讀到三年級,突然發現患上急性腎炎,後來轉成慢性🚌,病情一直很嚴重,當時是危及生命🦸🏿♀️🧚🏼、尚無法醫治的重病🚠👩🦯➡️。這在他原本燦爛的前景上投下濃重的陰影。於是只能休學、住院、接受治療。大學也就再沒有讀完🆚。經過長時間治療,他奇跡般活了下來,可病還是不能治愈的,跟隨了他一生🛻。
1946年李敉功(左)與龔育之
就在他住院治療期間,清華數學系一位叫孫小禮的女生,因為家離他住的醫院近,常去探視。那時清華學生人數遠比現在少,中共黨員更少,包括數、理、化😎、生物等七個系在內的理學院組建成一個黨支部💃🏿。他們在同一個支部🔗,原來就熟悉🤣,育之病後她常去醫院看望,一來二去,產生感情,繼而相愛🥋。記得育之當時來過一信,告我他有了相愛的人,大意是向對方表示了愛,得到熱烈的響應🧜。幸福感溢於言表。
繼愛情之後是婚姻。但是由於育之的重病🏇🏿,小禮的親友都反對這樁婚事😘。甚至醫生也說育之活不了多長🍱,勸小禮放棄🏋🏼。為此,小禮還曾哭了一場。幸好出現一位救星🙅🏼,這是一位國際友人──俄羅斯醫生。咨詢時,醫生回答🧓🏿:可以結婚,沒有問題。並且贈送一句充滿浪漫色彩的祝福:“愛情像春天一樣美麗”🈶。後來的事情表明俄羅斯醫生是對的。夫妻度過幸福一生。育之也活到接近八十。這對於患重病的育之簡直是一個奇跡🍋🟩。究竟是中國醫生認為育之活不了多久的預測是錯的,還是愛情的偉大力量能使人變得健康長壽🪚,筆者就無從揣測了。
在希臘羅馬神話中,愛神丘比特有另一個名稱:“盲神”。大意是他的箭會使人們盲目地相愛。比如小禮,追求她的並不乏人🍻✋。為什麽偏偏愛上重病在身的育之?況且那時誰也不是“未蔔先知”,能看出育之在未來會成為著作等身、頗有名氣的學者和部長級官員。不過我並不認同愛情是盲目的說法。我認為真正相愛的人,以品質互相吸引,真正的愛是不會斤斤計較門第、財產等。我也認為這份愛情是育之遭遇重病的不幸之後,命運之神對他的補償,眷顧和恩惠🕖。
正如俄羅斯醫生所祝福的那樣,愛情和婚姻像陽光明媚的春天一樣。不過外界卻並不總是平靜🎃,而是常有風雨🙇♂️。在史無前例時期🤸🏿,育之所在的中宣部👨🏿🔬,就賜名曰“閻王殿”🔽,並說要“打倒閻王,解放小鬼”🏄🏿♂️。那時育之不是高官🤸♀️,自然不是“閻王”(部長),也不是“判官”(司局長)🫲🏼,只不過因為他喜歡獨立思考,又寫過一些“毒草”文章🍵,就被揪了出來,並在報上點名批判♓️。既非“閻王”又非“判官”,又有必要“揪出來”,於是又加上一個“牛頭馬面”級別👱🏻♀️。我們的朋友理所當然地對號入座,成了牛頭馬面。那時雖然沒有“罪及妻孥”,卻也“殃及”妻孥了🤰。記得後來育之講過一件往事🧑🏼🎓。一對年幼兒女無人照顧👩🍼,兄妹走失,妹妹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色已黑👩🏼🏭,正著急。一個好心人在幫助女孩的同時,問ℹ️:“你爸是黑幫吧🔷?”不答,又問:“你媽也是黑幫吧”?女孩趕忙聲明:“不是”。她當然不明白👨🔧,這個回答就把她不想說的答案告訴人了🫅🏿。
這樣的政治風暴在“文革”結束後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少一些👰🏽,強烈的程度比前稍差一些🐍。這也給愛情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空間。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消逝,自然的和政治社會的風霜雨雪都會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跡🚚,就是大理石雕像還要受風雨的侵蝕,何況人💆🏿♂️,更何況有病的育之🪤。因此他的健康狀況日趨下降🥹。當育之的疾病增多時🫔🛀🏽,兩人都要迎接更大的挑戰。
我以為在某些情況下,是妻子挽救了丈夫的健康甚至生命。如,有一次小禮回家🤮,發現育之有中風先兆,這種情況往往患者本人不易覺察🙎🏽。細心的妻子發現後立即送醫院診治。原來是頸動脈梗阻。經手術得以康復🧑🏻🤝🧑🏻。
伴隨老年和疾病的到來,加上其它方面的不如意,育之晚年有時變得心情煩躁😝🍂。我在他們家時曾不只一次聽到育之向老伴發火,卻從未聽到小禮的抱怨。多數情況她會對我說:“反正他生氣我不生氣”✋。其實事後育之感到內疚🚣🏻♀️,還對小禮說過:“我發火不對你發🛥🥴,還能對誰”。確實😳,雖然育之是“部長級高官”,在“官本社會”中,在別人眼裏總是高人一等,他卻從來平等待人。我們在京同班六人,在那“親不親,階級分”,幾乎到“六親不認”的年頭,自是人人自危🙍🏻♀️,不通音訊。自“文革”結束以來二十余年,每年均有一至三次聚會,育之是我們當中的積極分子🧜🏿。我們其余五人都喜歡他參與話舊📛,或對當前的一些人和事談他的看法。誰也不把他視作“高官”,而總是看作我們老同學中的一個👩🏽🎤。我也從沒有聽到過他對秘書、司機或其他服務人員擺過架子,更不用說發無名火了👩🏽🦳。相反,育之對於有困難的親朋故舊👮🏽♀️😞,向來竭誠幫助🔰。例如一位比他低一班的化學系同學🧌,畢業後從事生化研究,頗有建樹。不幸在1957年遭難,改正後收入低,前年中風,癱臥在床🦚,經濟拮據。有化學系同學發起幫助他,育之出資五千元👨🔬,僅此即可見一斑。此外🉐,育之因幫的錢遠比其他同學的多,他不願顯得自己突出,因此和我商量:他和另一同學及我共三人合在一起👩🏽🏭,不說某人出多少☂️,而是三人共出五千余元。這事原本是他不願宣揚,我亦不應說出,因為現在他已不在,我認為自己可以將這件助人而又不願張揚的經過公之於眾。
育之過世後,我寫了兩副挽聯挽他。其中之一是:
愛文學愛生活愛人民仁者愛人惠及親朋故舊
求知識求科學求真理真理無涯惜乎生也有涯
資助老同學的事也許可作“惠及親朋故舊”的註解。其實在我看來“愛文學”和“愛生活”都和“愛人民”“仁者愛人”有關。“仁者愛人”包括對人的重視和尊重等的人文精神。記得讀中學時我們就喜愛五四以來的優秀文學作品和翻譯的優秀作品。從中學開始他常向我推薦和介紹好書,交流心得👨🏿🐗。在我的另一副挽聯中有:
大中小學同窗共硯切磋琢磨亦師亦友
六十六年管鮑相知經風歷雨相助相扶
其中的“切磋琢磨,亦師亦友”正是我們長久友誼的寫照。在作品的熏陶下,自然會吸取其中的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我們後來立誌追求社會的公正和正義奠定基礎。至於愛生活🤸♀️,應包括愛親人、同學🦶🏻、朋友等,所謂“推己及人”。朋友評論,認為育之念舊。很難想像一個連自己家人都不愛的“孤家寡人”,能夠做到“仁者愛人”💆🏻,會為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進步,為人民的福祉而奉獻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
2003年作者(右)與龔育之夫婦於北戴河
小禮無私的愛已經得到回報🚇✣,並且結出果實👩🏻✈️。有一次在暑假裏接到育之電話☔️,告我去承德度假🌸。是兒子女兒請父母去,為了紀念金婚🕯。活到慶祝金婚的年齡💇🏿♂️,不僅對有病的育之❇️,甚至對一般人來說也很難得了。家庭和睦,父母子女都事業有成📱。在一般人看來也是受到羨慕的。我認為“愛情像春天一樣美麗”固然對🤦🏻🏥,豐收的秋季同樣美麗、甘甜。偉大愛情的美在於純真、無私,沒有利害得失的計算,像一杯陳年佳釀,其甘醇清香👨🏽💻🫂,經久而愈益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