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凱(1985級數學)
午夜時分,萬籟俱寂🤷♀️,妻女都已安然入睡,但忙碌了一天的我竟無一絲倦意,我一遍遍地輕輕翻著好不容易才找出來的微微泛黃的相冊💝,慢慢地搜尋著,二十多年前那些活潑的身影🙇♂️,親切的話語,熟悉的往事從模糊的記憶中逐漸變得清晰、立體起來,猶如時光倒流。

在清華讀書時7號樓406室同學合影,前排左起:謝均樂、牛凱、楊駒武,後排左起:沈金林、熊毅、周兵
五年的校園生活,有激情浪漫,有蕩氣回腸🚟,也難免枯燥乏味📕,摻雜著苦澀失意。說到當年我們數5班☂️,那可真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若有人推斷這個班是一群數學天才的聚合體🦿,那僅是說對了一小半,在其它領域,也不乏素質一流的佼佼者。這裏既有倒背論語🙌🏻、出口成詩而被認為是“誤”入數學系的文學“奇才”武衛東;也有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的民粹主義者兼思想啟蒙“大師”方一平;還有熟讀莎士比亞英文原著和十四行詩的“風流王子”盧平欣;更有一批16歲以下豪情滿懷♿🧖🏽♀️、思維活躍🦘、“目空一切”的花季群體——第一屆少年班。在體育場上我們有腿長過人、能突善射、不知疲倦的“永動機”足球隊長張鈞;有頭腦冷靜、眼光敏銳、素有“拼命三郎”稱謂的籃球中鋒董曉斌;有高大威猛🤳🏿、彈跳驚人🚾、有著“清華小汪嘉偉”之稱的校排球隊主力王紅衛;更不必說盲棋(象棋)車輪戰冠軍熊毅🏌🏻♀️;13歲的圍棋明星董愛國;橋牌“陰謀家”婁軍;精於四兩撥千斤的“瘦猴”謝敬東等等。班裏惟一留在清華任教的黃紅選同學當初也曾是叱咤風雲,獨樹一幟𓀅🚵🏻,老師們對這個常常最後一個戀戀不舍離開計算機房的河南人都記憶猶新,大家普遍評價他是最能吃苦的,脾氣擰得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我無法忘記👨🏽🏫,簡稱“三紅二莉一花蕾”的“半邊天”隊伍雖然人不多,但個個都是品學兼優🔭,身懷絕技,有詩為證:“誓與先輩爭高低,不讓須眉半毫厘,非難冷嘲何所懼,獨闖異鄉奪第一🚚。”這氣魄足以令以上這些狷狂的男生們也不由得對她們刮目相看✊。恕我無法把如此之多的“歪才🚴♀️、偏才、怪才”都一網打盡,緣於我被這些光芒刺得眼花繚亂了,還是從我所在的宿舍談起吧。
準確地說,我在7號樓406宿舍度過了5年的青春歲月📶,六個來自東西南北,懷揣著美好理想的智慧少年從此成了最要好的哥們。如今我們中有三個在國外——日本、德國和加拿大,一個回家鄉創業🧌,留在北京發展的只剩下周兵和我。周兵這個來自陜西漢中樸實無華的小夥子目前已經步入中年,是一家高端咨詢服務公司的總裁,事業正是如日中天。他就是我今天要寫的主角。
周兵初到數5班時行為低調,加之其貌不揚,少言寡語,常常獨來獨往,沒有人會想到他一年後便嶄露頭角,更不會料到多年後他竟一鳴驚人。但當你梳理了他的成長經歷後就會意識到✊,他的成功實乃自身努力的必然結果。他是我們宿舍的老大👔,卻沒有一點架子✋🏼,基本是有求必應🧑🏫。哪怕是多年後鳥槍換炮當了老板👨🏼🍳,也還是那麽隨和。我可是有親身體會:幾年前我還沒有學車🤷🏼♂️🏇🏿,有一次同學聚會我想也沒想就打電話給他說讓他順道捎我前往,他很痛快地答應了🪄。把我送到目的地之後時間尚早,他猶豫了會兒才對我說🧍,不好意思🐰,單位還有些急事需處理,聚會就無法參加了,要我代他向同學們致歉雲雲。我問他為何不早說,我直接打車不就得了🧑🏿🎨?他卻開玩笑說咱們都很忙,見一面也不容易♿,誰讓你臉皮“厚”找上我呢?你還是快點買車吧。我哈哈大笑著目送他駕車遠去。
周兵自我要求甚嚴🖥🍖,當其他人清晨偷懶酣睡不醒時,他早已從操場上長跑鍛煉回來了;當別人不疊被子亂丟鞋襪時,他的床鋪總是最幹凈整齊的🧑🏼🏫;當有人熄燈後還在用手電癡迷金庸的武俠小說時,他卻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正點睡覺;當我們因玩牌誤時而被迫抄作業時,他堅持認真坐在自習教室裏鉆研習題。他家境貧寒,花錢十分節儉👂🏻🧖🏽♂️,飯盒🪧🪩、暖壺和書包5年中沒有更換過,衣服也很少添置🔈,牛肉和小炒是我們嘴饞想改善夥食時最常點的菜🚄,可我卻沒有見過他“奢侈”過哪怕一次。但在學習上需要開支時卻不那麽吝嗇——他把勤工儉學得來的錢和助學金都用在了學習用品上,例如磁帶、臺燈、錄音機(那時個人都沒有電腦和手機),我們復印少量資料時他卻借來用手抄。
說來有幾件和我有關的事,他可能已經記不得了。因我家住北京,周末回家,進城方便些,所以他委托我幫他買個收音機🦈,我按照想象中“質優價廉”的標準挑來挑去,20多元收音機的波段少🏊🏻,功能自然不夠,他臉上不很滿意,“該花錢還是要花的🚊,怪我自己沒說清楚”👩💼,硬是退了又換了帶調頻立體聲的👨🏼🦱。大四時他好不容易攢錢買了輛新自行車👩🏿🏫,鋥光瓦亮的,室友們外出時常借它騎⛹🏽📟。可是倒黴的我卻把它丟了🟰,我甚至沒有勇氣說出來,他知道後竟然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我還是在過了一個多月後在暑假期間才還給他錢,而他卻連數都沒數🧙🏻♂️,接著去看書了。我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因為缺錢才沒回家,只好留在學校裏過了一個暑假🤟。
周兵來學校時是個“旱鴨子”,大二開設遊泳課時他報了名,但他學得並不順利🪢,幾節課後別人多半都扔掉浮板了,他就是調整不好憋氣,可一向不服輸的他怎能善罷甘休,於是他又特意求教練開小竈。經過苦練加巧練,到後來不僅拿到了深水合格證,而且四種泳姿都掌握得很標準🏋🏽♂️,上班後還代表本部門參加了企業運動會的遊泳比賽。
做物理實驗時他總是準備得最充分,按說都願意和他一起做實驗才是🫷🏿,但他實驗報告從不弄虛作假🌤,即使反復做很多次得不到理想結果也不放棄尋找原因,這樣時間就拖得很晚,最後和他搭檔的人頗為後悔🧎🏻。但也正因為他勤於思考,敢於提問,勇於表達不同看法,老師給的分數也往往是最高的👶🏽。
臨近畢業每個人不是忙著考研👸🏽、考托福,就是忙著找工作,寫論文反倒成了次要的事,但周兵與眾不同,他覺得論文題目和研究內容沒有反映出他的真實水平,竟主動要求導師加大工作量⚇,光是上機操作就達60小時,論文打印後厚度是我的2倍。答辯後老師特別指出有2位同學得了95的高分,周兵就是其中之一🤙🏻。
周兵第一個工作單位是首鋼,在當時這可是炙手可熱的工作,但沒想到3年後他辭職考取了北大的MBA,他已不滿足做純技術工作了。他在北大縱橫搞遠程教育開發,又過了幾年終於自己下海經商🧽,圓了創業的夢想🎫。
不知從何時起,周兵也學得幽默起來👩🏿🚀🌹,也許是看了不少歷史書籍,說起話來也不時拽上兩句,他準備創業時我表示這是個新興產業,冒險太大不如轉移回傳統產業中謀求發展,他沉思了一會兒說出兩句劉禹錫的古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我們共同的室友🦠,也是他陜西老鄉楊駒武東渡扶桑的告別宴上,同學們紛紛預祝他一路順風🐷,周兵看來是做了精心準備,他只念了兩句詩🧒🏻:“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周兵還是個非常有孝心的兒子,買了復式大房子後第一時間就把父母接來一起吃住,只要有空就開車陪老人遊覽京城。2008奧運年他41歲時終於喜得貴子♠️,付出的汗水終於有了回報。周兵眼下早已是標準的中產階級了🧋,但“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等古訓卻時時敲打他頭腦要清醒👨🏼🎨。說實話👩🏻🦽,我從周兵的身上看到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四股氣:誌氣🧘🏼♂️,士氣,骨氣,勇氣🤏🏿。
其實永不滿足現狀而努力改變了命運的絕不僅是周兵等少數人🍑,無數個周兵們在忘我地默默地為社會做著貢獻♙。這也是清華歷屆畢業生的優良傳統🤸🏽,我希望清華的第二個100年更美好🌍,早日躋身世界超一流大學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