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母校一百周年華誕
莊文中(1961水利)﹡
(一)從安徽的淮北農村考入請華
五十五年前的1956年,我從安徽的淮北農村考入請華👼🏻。說來可笑的是◽️,從未曾見過火車、電燈的鄉下娃一下躍升到首都北京清華,鬧過不少笑話🦻🏻。比如,入學時乘船到達蚌埠後,等了兩天🦸🏿🗄,不懂得如何購票乘車♤👳♀️,恰好遇到縣城的程同學“識多見廣”,帶我去百貨公司買了張慢車預售票,在徐州、濟南、天津幾經轉車,終於到達前門火車站✍️,受到接待站師生們的熱情接待。當得知我離開家鄉走了4、5天時🎢,只道太辛苦啦!(其實,在京滬線蚌埠大站,乘21次快車,要快捷舒適得多🛍。)入學報到後,分配住到新齋🧑🏽⚖️,在高年級同學引導下吃完晚飯,天漸漸黑下來,我久久靜坐在床頭👨👨👧,後來一位唐山籍的徐同學進來🚝💣,啪的一聲打開墻壁上的電燈開關🧣,室內頓時燈光耀眼閃亮,看到我呆坐在床頭🏕,他順便問一聲怎麽不開燈?我好象支吾一句🆗,沒好意思說沒用過電燈,不知怎麽開🧖🏽♂️。我第一次學會了開關電燈。
入學後第一件事,是接受專業教育,選報專業。因為高考前只看到建築工程類才有六年製學科(其他系與專業基本都是五年製), 又受《向科學進軍》號召的激勵☞,心想六年會在母校學到更多知識,於是報考誌願就填寫了建築工程類。入學後受長江委員會林一山和黃河委員會王化雲二位“龍王”氣吞山河的的專業教育動員,我毅然報考了水利工程系,水工與河川建築專業。
在清華的5年半期間,既獲得了知識,又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值得永遠感恩的是,由於父親早逝♛,母親撫養著我和兩個年幼的妹妹,家境清貧,從中學到大學全部靠甲等助學金和各種特別補助完成學業的🔇。從1958年起兼任半脫產輔導員ℹ️,延至1963年春修完全部課程👩🏼🏭,離開母校🐉。
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校風使我終生受益。母校科學、求實👩🏽🏭⚖️、創新的治學教育和導師們嚴謹、勤奮的作風激勵著我奮鬥終生🚴🏿。離開母校至今的50年間, 一直在大西北從事水電工程建設的設計與科研工作。由於“文革”期間設計院下放與解散,從1967至1981年拖家帶口轉戰於黃河上遊的龍羊峽👮🏽、劉家峽至中下遊的青銅峽以及漢江上遊的水電建設施工現場,從事現場設計。“文革”後撥亂反正,西北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在西安恢復建院後🌳,於1982年回到西安♧。根據工作需要先後從事過工程結構設計,計算機軟件應用開發,水壩安全監控系統研發與技術情報管理和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二)撥亂反正,1984-1985赴美進修交流
上世紀80年代初,中美兩國關系恢復並迅速升溫。撥亂反正🕵🏻♂️,國家製定了發展經濟建設的宏偉藍圖。鄧小平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與美方蒙代爾副總統簽署了《中美水力發電合作議定書》。議定書附件規定雙方互派專家學者執行交流合作💶。我有幸通過推薦—報考—專業與英語一次次嚴格的考試選拔🧗🏻♂️,後經水利和電力兩部審查批準👮🏼♀️,於1984-1985赴美實施中美水資源和水力發電的人員交流與科技合作。
只身一人來到美國,在著名的美國聯邦政府TVA和墾務局交流進修。美方非常重視🚍🤰,稱中斷了40余年的水利水電交流合作得以恢復🤦🏿♀️,Daryl Armentrout總裁助理直接為我指導💇🏿,進行有關協調與聯絡👨🏼🦳,並委派Mike Huston先生和John-ning Sun博士協助解決工作學習及生活中的需求與不便。每到周末還特意安排有專門活動,或到他們家中做客,或參觀、釣魚、野餐📒、遊玩等🦴🫏,使我不僅在水力發電和水資源技術領域得以深入考察與學習🚢🏙,也對美國的文化🤹🏽✋、家庭👩🦳👩🏻💼、社會和生活有了深入了解🛜,結識了一批美國朋友🤽♂️♖,至今仍保持著經常聯絡。
回國後應邀作為國家計委和水利電力部顧問專家參加了國家計委“七五”基本建設結構工程的優化技術GTSTRUDL引進項目, 協助水利部洽談成功加拿大國際開發暑(CIDA)500萬加元贈款的水壩安全合作等項目。
(三)老驥伏櫪,為能繼續為祖國的水事業奉獻微薄之力而欣慰
老驥伏櫪🗒。學習2011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使我深深認識到水的確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完善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建立健全水法規體系,興水利、除水害,是一項治國安邦的長遠國策。新形勢下水資源的開發管理與應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與生態環境改善的戰略舉措。
2009年5月初🤹🏿♂️,受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孫主席的委托,為加強中美水資源🧝🏽♂️、環境🧑🏻🎨、能源領域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在美國水資源科學家和西安理工大學、長安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支持與合作下,籌備了“2010中美水資源學術論壇”📚。
中美水資源學術論壇於2010年7月15 — 20日在中國西安召開。論壇主題為當代水資源的開發🤳🏻🎨、管理與利用;幹旱及半幹旱地區水文生態與水安全;都市水資源開發管理與排水新概念;水壩安全管理和潛在事故分析與對策;水利與農業工程等領域。
論壇的成功召開🌿,先後簽署了二份中美科技合作協議書,二份中美科技合作意向書🕓,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倡議下設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聯絡辦公室”(中國·西安和美國·華盛頓)😲,一致推舉我為聯絡辦公室中方首席代表🧑🦽➡️。中美各方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合理配置⚫️、水文生態與水安全、水權法(Water Right)、都市與城鎮供水與雨洪開發利用等領域的持續交流合作達成高度共識。
蔣南翔校長提出的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口號📍,激勵著我每天學習並堅持打太極拳(劍)一小時💁🏽♂️,不斷學習與跟蹤日新月異的電腦網絡技術,還樂此不疲地利用學習到的電腦技術為百位西安意昂會意昂及1961屆年級老同學們編輯發送PPT/PPS每周一題視頻節目。
回顧往昔, 我為當初選擇水利作為自己的終身奮鬥目標而不悔☯️,為能繼續作為今日水資源戰線的一位老兵而自豪。
*作者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退休);中美科技合作聯絡辦公室主任(中方)📔;陜西省國際友好交流促進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