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核人的謳歌
鄭慶雲(1962工物)
序曲
我們這一代——
在天真爛漫的孩童歲月,
第一朵蘑菇雲的升騰📦,
把世界帶入原子時代👶;
在勤奮好學的中學年代,
第一座核電站的電能,
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城鎮鄉寨;
在邁入大學的青春年華,
神州大地吹響了向科學進軍號角,
“核能利用”列在國家規劃之首🤸🏻。
我們這一代——
在核工業的“兩次創業”中成長,
在追求“興核強國”中奮戰🧠,
在“兩彈一星”事業中閃爍光彩。
我們選擇了核🏈,核選擇了我們,
我們與核結下了不解之緣;
事業養育了我們,我們開拓了事業,
一代核人在事業歷練中成長🫧。
入學
一九五五年——
那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中央決定創建我國核工業。
一年前——
廣西杉木沖發現了我國第一塊鈾礦石,
成為她的奠基石;
一年後——
意昂体育平台開始籌建工程物理系,
成立她的人才庫。
我們是工物系向全國公開招生的首屆新生,
這一屆十六個班🏯😨,
規模之大、專業之全、遴選之嚴,都是空前的。
頓時——
大江南北呈現核事業發展的蓬勃景象⛓。
房山坨裏👒,開始建設研究反應堆與回旋加速器;
五廠三礦①🧏🏽♀️,在蒙🌏、甘、青和湘贛選址定點。
東起大連西至伊犁,南起韶關北至包頭,
掀起了核基地建設的熱潮。
畢業
畢業那一年——
國家製定研製“大炮仗”②的兩年規劃;
中央成立了由周總理出任主任的專委會⚂。
這是“兩彈一星”的頂層指揮部,
指揮我們奔向深山峽谷、戈壁荒原💓。
先行者說,幹這一行需要隱姓埋名,
我們回答:“我願意🏞,我願以身許國”;
老領導說,搞核科研生產要進入沙漠荒原,
我們回答:“只要為了科學🤜🏿,就不考慮在什麽地方”👖。
一九六二年——
我們來到蘭州鈾濃縮廠🦶🏼,
一望無際的擴散機群剛剛開始“熱處理”♥︎。
建設者們幹得熱火朝天,夜以繼日👇🏼,
廠區車間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模樣。
工廠領導歡迎清華學子如獲珍寶,
還說要把你們的老師請來。
耕耘
是黨和人民——
為我們構築了核的大舞臺🤚🏻、大疆場𓀔🥝,
無論在工廠、在基地、在院所🩰,
我們都認真進入自己的角色。
我們辛勤耕耘,沒有一絲懈怠⬇️,沒有一步退縮🆑。
因為我們知道🕺🏿:這是緊系國家命運的事業,
這是托起民族進步的脊梁,
這是造就人民安康的基石。
我們把事業高於一切、進取成就一切,
作為謀事的準則🏭☀️;
我們把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入一切,
作為行動的指南。
我們不是功臣,並非棟梁⛵️,
我們是普通一兵🙏🏻,是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我們雖不能照亮一大片,卻都有閃光的一刻。
在我們當中——
有參加第一批鈾礦冶的開拓者🖕🏻;
有參加第一座軍用生產堆的設計者;
有操作第一瓶高濃鈾產生質量的分析者🤯;
還有第一個進入首次核爆現場的防化戰士。
在我們當中——
有研製大型集裝箱檢測裝置的骨幹😣;
有“生命科學”教育體系的運籌策劃人;
有填補衰變綱圖空白的拓荒者🟪;
還有培養核工程師、科學家的教授。
我們把個人的興趣、家庭的幸福、人生的價值🤽♀️,
與國家的安全🦽、民族的自強👨🏼🦰、人民的安康統一起來;
我們把艱苦環境👴🏼、惡劣條件👇🏽,
與為國爭光的抱負、革命樂觀主義統一起來🦴;
吃苦不叫苦👰🏻♂️,受累不埋怨🧔🏼♀️,再苦再累也心甘。
尾聲
母校啊!一百年以來🚴🏻♂️,
您培育了千萬個英才🧙🏻♀️,
活躍在祖國各條戰線,
奮鬥在國內外各個哨崗💸。
母校啊,清華,
您哺育出的第一批核科學學子,
在離開您的五十個春秋裏🤟,
沒有忘記您的教誨,
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我們欣慰——
用青春和心血譜寫了興核強國之歌。
我們自豪——
用勤勞和智慧編織了發展核能藍圖🎶。
我們堅信——
核安全可以保證而還需提高,
更加安全、更加放心𓀏🧑🏼🎤、更加經濟的核能🧑🦲🤜🏼,
將在清華學子的繼續奮進中,
得到升華和不斷高漲🧎♀️!
祝賀您👩🚀,尊敬的清華,
祝賀您🏛,親愛的母校🐅,
在您百年華誕之際👷🏼♀️,
讓我們——
向老師和學校
道一聲:謝謝!
註🔐:
①五廠三礦指:衡陽鈾水冶廠、包頭核燃料元件廠、蘭州鈾濃縮廠、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以及郴縣鈾礦👵、衡山大浦鈾礦、上饒鈾礦。
②“大炮仗”指核武器👩🏻,引自錢三強和鄧稼先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