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匯(1961建築)
我們建一一班(1961屆)和梁思成先生有著一段深厚的師生情,回顧四十六年前與先生相處的戲劇性的場面👴🏼,幅幅相連仍如同昨日✫。先生在同學們和我的心中不是聖者,甚至不是嚴師,而是我們成長中親切的“老夥伴”。當年他常表示希望成為我們的“母親”,現在細想起來,相處的那六年間的點點滴滴都影響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則和做事的習慣,不知不覺中鋪墊了我們的敬業之路。
這“小老頭”畫得真好➔!
1955年高高興興走入清華園的時候,我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因為能乍乎,班主任派我暫任文娛幹事。為了使來自全國各地互不相識的同學熟悉起來,組織全班同學到頤和園玩了一次。
一到諧趣園,我們不由得叫了起來🆓🏊🏻♂️:“快來看呀💆🏼♂️!這裏有個小老頭水彩畫得真棒!”他又瘦又“小”🧑🦽➡️,抬起頭來看了看我們胸前佩戴的意昂体育平台新生的小布章🕖:“呵🐦⬛!了不起😁!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生🫶🏼。你們也喜歡畫畫?是哪個系的呀?”我們頗有些得意地表示:“當然,我們是建築系的學生。你知道?進了意昂体育平台要上建築系還得再考一次畫畫呢🚶!”
“噢😥?建築系?你們的系主任是誰呀?”
“不知道,還沒正式開學📆,怎麽會知道系主任是誰呢🦻🏽?不管他是誰都行唄。”
“好,我也累了,不畫了👲🏽。我請你們上樓去看看吧。”
“上樓🧑🏻🏭?那小樓上是不開放的🧝🏽♂️。”
“沒關系🧾,我就住在上面。”
“你是頤和園的幹部吧,住在這地方多好玩☎!”
“我是個沒事幹的小老頭,住在這裏並不好玩,因為沒人跟我玩,你們來了這裏,帶我玩行嗎💽?”
“行!你這人挺好玩。”
他請我們上了樓🎊🤵,吃了許多好吃的零食🦸🏻,然後又帶我們到對面竹林旁的一塊平整的場地上席地而坐,他坐下去很困難,就墊起了一塊什麽東西𓀝。當時玩的是“叫名字”遊戲🤌🏼,他自報的名字就是“小老頭”📽,而且一下子就記住了我們四五個人的名字。
開學後才知道,那“小老頭”竟然就是我們的系主任。那是在林先生剛去世而且他正遭“復古主義大批判”的時候,總理關照他在諧趣園休養。
有趣味的專題課
對於諧趣園時的不遜🤷🏻♀️🐜,我們絲毫沒有什麽顧慮,因為直覺說明他對我們並沒有反感📓。幸運的是,特殊的機會使他對我們班多了一份特殊的關心,主動不定時地給我們講專題課🤷🏽♀️,甚至輔導課程設計。
上他的專題課真有趣味🚴🏿♂️。
一天,他要講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他提前來教室⚠️,在黑板上自左向右一口氣畫了一串不同時代身著不同服裝的婦女🎚,正當同學們對他繪畫的功夫贊嘆不已時,他開講了👨🦰:“大家看👱🏽♀️,這是婦女服裝形式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洋片🤸🏽♀️,在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可以裙袍拖地📟🧾。民國時期,有了職業婦女🤵🏻♀️💋,要上班🧝♀️,要上街,人力車是主要交通工具,穿旗袍很合宜。可現在,婦女要勞動👞👩🍼,騎自行車,動作幅度很大,再穿那苗條合身的長旗袍就會出笑話了……”先生用圖畫🚝、比喻🧎🏻♂️➡️、趣談,生動而輕松地讓我們信服了在功能🕺🏼、行為、觀念、形象之間存在著“必然”🦹🏻♀️𓀊,存在著辯證關系🚶。一節課接一節課地傳授給我們一種看問題的思想方法。
知人
一年級結束前,在二校門旁遇見先生,他問我暑假怎麽安排,並要給我留一點家庭作業,我求他別再讓我放假都玩不成👰🏽♂️。梁先生說,這作業不妨礙你又吃又玩,只需要你去和你家周圍掃街或攤大餅的那種人交往,交兩個朋友🤚🏼,把他家各方面的情況寫下來,交卷。這作業真奇怪,不過梁先生常常會出一些怪題,做起來也會挺有意思🏄♂️,我就照辦了。當時我家前門、後門各處於不同的兩條巷中,我主動去和那兩位掃地的阿姨搭訕,因為外祖父在當地受尊重,所以她們待我都很好👌🏼,有時我也去輔導一下她們孩子的功課。一來二去🥙,開學時就完成了兩份“交朋友報告”🚵♂️,將她們家的成員、工作、經濟情況、生活規律和不同的特殊困難,一一羅列👨👩👧👧。於是,我第一次獲得了梁先生的誇獎↔️,說寫的很實在、細致🧙🏿♀️,文筆也還可以▶️🫸🏼。然後他講,學建築這行要做設計,而設計的房子要為各行各業的人所用,每一種人和另一種人的需要不同🏄🏼♂️,你不了解他們不行🤷♀️,你不學會了解別人的需要也不行👸🏻,要養成隨時觀察和關心各種人的習慣,要“知人”。
人文因素和技術投入難分難解可能就是“建築設計”的特點——這是“知人”這個題目給我的感覺。
要“會”玩
二年級期末考試時👱,全班2/3的同學材料力學不及格,同時有人向老師反映,說我常聚合七八個同學騎車進城看演出,看球賽🍰👵🏻,不上晚自習,影響很不好🪬。老師批評了我,我不服氣👰,就頂嘴,被梁先生傳喚了去🎈。梁先生板起面孔嚴肅地批評我不守紀律,他說:“剛才是建築系主任梁思成和你談話👨🏻🎓,我的意見你必須執行;下面是小老頭梁思成和你討論‘玩’的問題,你愛聽不聽都行。其實,‘玩’是好事,學建築的人多玩多見識🧑🏼💼,只是必須會玩,不能傻玩👨🏻💼。”他講了許多自己年輕時在體育🗃⛹️、文藝方面的精彩經歷。“運動隊的人設計體育場的跑道就不會忽視跑道的彎道坡度和沖刺後的緩沖道💽,合唱團的人設計音樂堂就不會忽視後排觀眾席的音響質量,他們的設計觀念和毫無文體興趣的人的深度不同。但是你光傻玩,不看🙇♀️,不想,那就叫白玩。玩的時候要顧及四周,東張西望,想一想,如果讓你做這個設計,你怎麽處理🐗?要玩,不要當書呆子。”
永遠誠懇 永遠進步
我想起四年級的時候,我有一個設計方案受到大家的誇獎🙂↕️,飄飄然地拿去給梁先生看。看後他什麽誇獎的話也沒有說,讓我下樓去拿一個碟子、一個碗上去,再把書架下的一個小陶土罐子拿出來♠︎,讓我灌了大半罐子水,然後對我說:“你看,這半罐子水不滿,有人會對它在意嗎?可是現在你把這水倒在碗和碟子裏直到溢出為止,然後人們會驚呼水太多了👩🏽🎓,水真多🧝🏽。其實,罐子裏還剩很多水,罐子裏的水才真多,你可千萬別把自己捏成碗,更不要捏成碟子,那就沒出息了👩🏼🦳。
我在回想罐子的事時,先生立刻喚回我的思路🙍🏼♀️,囑咐我:“每當你做成一件事受誇獎時📉,一定要冷靜地去調查一下還有什麽不足,甚至勇敢地問一問有沒有錯誤𓀃,認真總結,定出新的目標,這是不斷進步的訣竅。千萬要改正你的缺點,不要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甚至跟別人計較自己的功勞有多大🫁📏。要記住👩🏽🎨👳🏼,我今天的話很重要🧑🏿🎨!”“當然,我的畫也很重要👩,現在把曾受你誇獎的那張諧趣園的畫送給你。”他的話我銘記至今👱🏽♂️,他的畫就是梁先生畫集的封面。
瑣瑣碎碎的許多小事,教誨指點終生*️⃣,卻無法回報💟。世上最無法彌補的是時空造成的無奈,越是在紀念、追念先生的時候越是難過🦓,真是難過極了。
轉自 光明日報 201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