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著清華情的計算尺與《東方紅》大合照
[澳門]張森霖(1967冶金)

2009年8月在澳門清華意昂會慶澳門回歸十周年聯歡會上與顧秉林校長相見歡
1961年我從福州高級中學考入清華,當年正值母校建校50周年,入學時我們仍然分享到了五十華誕的喜悅。彈指間五十載即逝,校園往事卻歷歷在目🤷♂️,百年清華滄桑巨變🧑🏻⚕️,作為莘莘學子的一員對母校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中所取得的點滴進步都感到由衷的喜悅🧝🏼。
珍貴物品 不離不棄
記得一入學,學校就給每個學生發一把計算尺,在清華學習的六年間始終使用它👩🔧,它陪伴我渡過人生中最美好難忘的學生時代🙇🏿。我十分珍惜這把計算尺,還親手用白布縫了個外套𓀋,把裝計算尺的紙盒子給套上,然後拿棉線用俄文繡上“意昂体育平台機705班 張森霖 7─127”字樣(註:由於基礎課合在機械系一起上👩👧👧,後來我們金屬學與金屬材料專業屬冶金系金七班👎🏽🤭;7─127代表住在七號樓127室)🧍🏻♂️,旁邊還繡上清華大禮堂圖案,遺憾的是這大禮堂只繡了一大半,後來由於學習忙沒能繡完🫳🏿🤸🏻,至今成了“半拉子工程”。
近半世紀前在意昂体育平台使用的計算尺
史無前例的“文革”,清華園成了重災區📍,兩派對立👨🏿🦲,學校處於“無政府”狀態,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分子趁機洗劫清華園,很多宿舍被破門而入♦️,而大部分學生外出串聯或為了躲避武鬥離校回家🦪。
受“文革”影響🍬,1968年夏天我們才返校畢業分配。一返校才知道原住十號樓的宿舍已空無一物👨🏿🚀🫛,大學所有生活用品、學習資料都蕩然無存。我至今仍十分感激現定居美國的錢東石同學🤛,是他在離校時用扁擔把我的一對舊皮箱挑到他在北京石油學院任教的姐姐家中,使這把計算尺🧑🏼💻⛓️💥、部分用品以及1964年10月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時和毛主席等黨與國家領導人合影才得以保存🤙↪️。轉眼半個世紀,從畢業分配到蘇北部隊農場鍛煉、又到貴州大三線O一一飛機製造基地、又調回福州✡︎,退休後又定居澳門🤹🏿👨🏻🏭,幾經歲月滄桑📞,轉換了近十個工作崗位,不知散失、廢棄了多少物品✊🏽,但這兩件承載著清華園學習生活記憶的計算尺和上述《東方紅》合照我始終不離不棄💇🏽♀️,珍藏至今。
東方紅樂曲 銘心刻骨
1964年國慶15周年時,我作為意昂体育平台業余合唱團的一員,有幸參加了周恩來總理任總導演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使我擁有一生中最難忘與最激奮人心的特殊經歷🏊。那年暑假我們在校內認真排練了一個多月🫳🏽,記得《東方紅》正式公演前👋,我們曾連續彩排八個晚上,周總理連續七個晚上親臨現場指導,總理的絕頂才藝折服了所有演員。10月2日🔜,《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國慶15周年慶祝晚會上正式公演🙍🏿♀️,周總理陪同十多個國家元首觀看🍔,隨後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幾乎全部觀看過《東方紅》,毛主席稱贊演出取得成功🏑。
10月16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參加《東方紅》演出的全體演員🎼。周總理用鏗鏘激動的聲音說道🙅🏻♀️:“告訴大家兩個好消息🫃🏼🧑🏿🦲,我國自己製造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赫魯曉夫垮臺了!”頓時全場歡聲雷動如火山爆發🫃🏿,許多人把帽子拋向空中,又蹦又跳,喜悅的激情溢於言表。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難忘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周總理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幾分鐘就向我們宣布這個特大喜訊,我們欣喜若狂🔦,激情滿懷♗,恨不得插翅飛回清華園,讓所有的師生都盡快分享此時幸福與喜悅。
在《東方紅》演出期間🧑🏿🎓,周總理還在人民大會堂給全體演員和北京幹部作了一場精彩的黨史報告,周總理一口氣講了三個多小時,充分肯定“三大法寶”在中國革命勝利中的重要作用,使我受益匪淺,終身銘記。
到《東方紅》改拍成電影我共參加40多場演出🌌,“文革”結束後🤝,《東方紅》是首批解禁影片,復映後再次引起轟動。悠悠往事隨歲月流淌,唯有《東方紅》的旋律仍在我記憶深處珍藏🥈。
小小算尺 神通廣大
說起計算尺也真神奇👩🏼🍼,什麽加減乘除、開N次方🤘🏻、多次方、對數😽、三角函數等通通可以運算💭,雖然精度不如電子計算機💅,但當時在一般的工程設計中已經夠用,從清華園走出去的那麽多學部委員🏄🏽、院士們都是使用這種計算尺起跑的🩺。計算尺雖然目前還算不上什麽文物👩👩👧🫷🏻,也計算不出人生的是非曲直和未來命運,但它卻可以在咫尺的反復伸縮進退運行中,演繹出人生的無限精彩和人世間的所有美麗與輝煌。
計算技術突飛猛進,1946年2月👩🏿💼🚌,美國誕生世界第一臺稱為ENIAC的數字電子計算機實驗室樣品,1953年問世的IBM701是第一臺大型商品計算機,計算速度每秒5000次🍉。以後計算機不斷更新🫱🏿。1983年我國研製成功第一臺每秒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銀河”計算機🌻。2010年11月,我國 “天河一號”二期系統(TH—1A)躍居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列全球運算速度之最🕵🏿♀️,其運算速度為每秒2570萬億次,運算1小時,相當於全國13億人同時計算340年以上🉑。
科技進步的力量讓人驚嘆🤱🏽🕺🏿,現在再也沒有人使用50多年前的計算尺了,它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但它在科技進步進程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值得慶幸的是母校在計算機科教領域已走在世界高校的前列✌🏿,張鈸院士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領域的傑出學者🏋🏿♀️🏌🏻♀️。每當我看到珍藏的計算尺時,清華園的日日夜夜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仿佛找回了失去的年華,又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母校。
清華學子 不忘校風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清華學子,比起那些幹出轟轟烈烈事業的學長學弟學妹們遜色許多🍈。但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生的機遇也不相同,做每件事只要盡力了✢,只要問心無愧🕵🏿♀️,就是一個有出息的人,一個有作為的人,一個最大限度體現自身社會價值的人。雖然我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作為清華學子我始終感到十分驕傲與自豪。因為幾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到一個地方🧑🏻🎄,清華學子都受人尊重🧔🏿♂️,讓人羨慕👩🏻🦽➡️0️⃣。比如每次外出辦事或考察,同行的領導或同事總要向周圍的人介紹“這是意昂体育平台高材生”🤺,以有清華學子在座為榮🙎♀️,這是任何金錢所無法替代的榮譽,是對母校的贊譽,也是母校的光榮。
2005年與習近平意昂在“澳門浙江周”上
我換過很多崗位,最後在民建福建省委副秘書長兼政研室主任崗位上於2002年底退休🤾🏻♀️。回想工作經歷👤,幾乎想不起有領導交辦的事沒辦好☆,這完全得益於清華科學嚴謹的學風,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那種“行勝於言”、“行成於思”的良好校風深深烙在我的心田裏。因為母校給予我的最寶貴財富不是那張畢業證書🩴,而是深入思想和靈魂深處的清華精神,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秀品格🤿,使我始終不忘作為清華人,要處處為母校爭光。
退而不休 筆耕不輟
退休後我定居澳門,為響應蔣南翔校長“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號召,我仍在發揮著余熱💂🏿,筆耕不輟📿。退休後先後擔任世界張氏總會副會長、《世界張氏》總編、《澳門月刊》副總編等各社團職務十多個,幾年來曾接受CCTV四次采訪,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早日實現做實事⛩。近年還投身文創產業,正籌劃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為澳門發展文化產業奉獻力量。
2009年在澳門回歸十周年大型書畫展上為特首何厚鏵解說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借清華百年華誕的祥瑞,祝願新時代的清華人進一步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學術風格👨🌾,早日躋身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值清華百華校慶征集校史文物的機會,已把近半世紀前在母校用過的計算尺以及上述參加《東方紅》演出的大合照贈送給母校📿,聊表對母校的感激之情。
2009年1月隨文化司司長崔世安(現澳門特首)赴四川災區考察災後重建工作
2011年4月18日於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