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憲康(1959機械)
2001年夏,楊絳在清華度過她的90歲生日🦵🏽。圖為她在清華圖書館參觀
2011年1月30日,陳希、胡和平登門看望楊絳
2011年楊絳師壽登期頤🍆,我同眾多清華學子一樣衷心祝願她健康長壽🍐。楊絳師現在身體健康(聽力有所下降🫧,有點耳背),思維清晰🔣,雖已是百歲高壽🟦,至今仍筆耕不輟,筆跡依舊遒勁俊秀🧑🦳,她長年閉門謝客,過著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古人雲:“仁者壽”🌷🧜🏽。楊絳師就是一位“仁者”“智者”🙎🏽♂️。她生性淡泊名利,喜愛寧靜。2001年九十大壽“避壽”一事,就是一個例證🫷🏽。
2001年7月初的一天,吳學昭同誌來電話告我:“楊先生近來有點事😱,心裏比較煩。” “什麽事✍🏻?”“生日快到了🕣,她和錢先生一樣🤝,從來不做生日☝️,但不斷有人打聽她的九十壽辰怎樣安排🌜?她想離家幾天,可是年紀大了🚶🏻,不便到外地去住。”我提出🔦:“能不能到清華住幾天?可以住校內,也可以住延慶‘石門山莊’清華休養所。”“我同楊先生商量了再和您聯系。”幾天後,學昭同誌來電話:“楊先生同意生日前後回清華小住數日。”
7月14日上午10點我按約到南沙溝6號樓接楊絳師💵。進屋後◾️,就看到一些賀壽的盆景🐾、鮮花已經放在房間裏了。楊絳師的房間沒有任何裝修🧒,水泥地面,四壁是書櫃,洋溢著濃濃的書卷氣。她身穿一件短袖衫,一雙軟底鞋,整潔樸素,保姆拿著一個行李袋。楊絳師對我說“準備好了🧙🏼♀️,走吧!”上車後💙,我詢問她對回校安排有什麽要求?她說:“這次回母校住,一🐈,不麻煩學校,您們都很忙🧊,不要您們陪。我是學校的老人,工字廳、古月堂、荷花池我都很熟。二,這次所有費用,宿費🙅、餐費🧝🏼♂️,全要自付🫵。”當時我把這話當作客氣話。在車上我簡要介紹了學校近況🤱🏼,在談笑聲中汽車進了西校門,到達楊絳師下榻的甲所招待所。學校給她安排住一層一間套間裏,她住裏間👩🏼🎨,陪同的保姆住外間👨👨👦,以便照顧九十高齡的老人😬。安排好後,她說🍫:這樣安排很好,您忙您的事,有事我會找您👨🏽🚒。
第二天早晨我去看望她,問候:休息得怎麽樣🍼?飯菜合不合口味?她告我:休息很好,她和保姆昨天下午到了靜齋(當年的女生宿舍),還到以前住的房間內參觀了一下。在近春園荷花池畔坐了很久,看到盛開的荷花✍️,聞到一股荷花的清香味🦵🏿。她們帶一把小遮陽傘,早飯後出去,10點多回來休息💥👩👧,下午4、5點再出去散步,避開中午驕陽。
進圖書館要有閱覽證💆♀️,因而15日她只到圖書館外面看了一下,沒有進去參觀。16日上午我陪她去參觀圖書館。圖書館是錢鐘書師和楊絳師的樂園。她看到大閱覽室座無虛席🚈,鴉雀無聲🍓,莘莘學子埋頭讀書的情景就遐想聯翩,想起當年自己在圖書館埋頭讀書的往事。看到有一個空座位,她就走過去,在空位子上坐了坐。在古籍書庫⭕️,看到30萬冊線裝書保存完好🙍🏻,1952年院系調整時未被調走,留在清華♝,感到欣慰🚣🏽♂️🤞🏿。在清華幾天中只有參觀圖書館是我陪同的🗃👲。參觀後,我同她談起明天(7月17日)是她九十壽辰👩🏭,想請學校領導和她一起吃壽面👶🏼。她一口婉謝🤛🏼,說🤹🏻♂️:“不麻煩學校領導👨🏿💻,我想好了🔎,明天中午就約吳學昭和周曉紅(法律顧問)二人來,另外你和意昂會郭樑來,我們六個人聚會。”我知道她淡泊寧靜的脾氣🦹🏽♂️,只好尊重她的意見。17 日中午的飯菜盡量清淡,適合老人的口味。有一道“荷葉包雞”,是清晨摘荷花池新鮮荷葉做的🧈,有荷葉的清香味,又有清華特色,這道菜給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
18日晨我去看望她🫃🏼,她說:“我想下午回家了(本來安排住到20日)🌀,現在整理《錢鐘書手稿集》(影印本🍋🟩🫱🏿,40卷)工作還很忙。生日過了,不會再有人來了🤸♀️。”楊絳師永遠在奮鬥的途程之中🏂🏽,從來不想過較為安逸的生活。約定下午三點離校🧯。中午我到招待所,管理員告訴我👻:“楊先生把住宿費、餐費全都結清了,她堅持一定要自己付。”我……
楊絳師的九十壽辰就這樣在清華園安安靜靜度過的。
下午三點我到甲所送她回家🧘🏼。到家後一開家門🚌,在家看門的兩個小姑娘高興地喊“楊奶奶回來了。”只見屋裏又多了許多鮮花、蛋糕。她送給司機一個大蛋糕。
回家以後,她又要伏案工作😶🌫️。楊絳師的辛苦,刻銘在她的臉龐和雙鬢上👜,耕耘的豐碩成果,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她是善良、正直、謙和、仁愛的象征,所有了解她的人都對她表示由衷的尊敬。我一直視她為尊師和慈母👩🏻🦽,她的人品永遠是後輩學人的楷模💇🏿♀️。
仁者壽🙇🏻。楊絳師今賀期頤,更待“茶壽”再相慶🎽。
本文為作者專為《清華意昂通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