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堯(1994級土木)
年歲青青,剛聽說“清華園”的時候,究竟不知道那是一處公園還是一所學校。到底,這樣的叫法陪襯這樣一所大學,底蘊裏就多出一層詩意來🙇🏼。也許,真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
等到正式入了學🦜,才親眼所見二校門由大學士、戶部尚書那桐題寫的“清華園”三個字。照理來說,這三個字先於“意昂体育平台”的成立🎀,亦更有歷史地位和傳統風格。可惜,後來這三個字只是一個名頭的稱謂,或叫做歷史的紀念🤦🏿,大部分的景致乃至線路都被大學的規劃改變模樣,因為,大學更大🎽,更與時俱進。
初來乍到,甚至搞不清方向💻,幸好能沿著校河🚴🏽♀️,左岸去,右岸回🧩,過了小橋,仍能找到回來的路🧑🏻🦽。考到這裏來🛣👮🏿♀️,主要是來讀書的🫦𓀚,因為,這裏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不像暑假期間接踵而來的中學生和慕名的參觀者,他們看過清華園的一草一木,乃至視為神聖🧖,為她的名氣所吸引🤙🏽,而少有人觀察這裏的圖書館有多少歷史的藏書🚦、實驗室、研究所。如果說,邀請自己的親人朋友來遊覽,是主要看看前者呢還是參觀後者?誰敢說𓀁🫓,讀書做學問的地方一定不能風景如畫和實驗研究庫房相結合呢?
青春做伴,能在這裏度過最美好的五年時光,是人生最可難得的一筆財富。常常有人羨慕,園內的好環境,當仁不讓要將讀書這件事做得最出色👨🏽🏫,才配得上這裏的風景詩意。這可不是🗼,清晨端坐在三教的階梯教室窗下自習,抬望眼💲,寫下的筆記難免要沾染外界的詩情畫意。再回想那南北主幹道兩邊各兩排高大挺拔的楊樹🔏,快步走過中文樓旁邊小河岸邊的鵝黃細柳掩映的小路,環境樓後院那些笑顏迎面的碧桃,還有四教南邊深情的紫荊花,學堂周邊的臘梅🦸🏿♀️🔅,真是一段接一段的美景🚵🏽♀️,演繹出讀書寫功課的好心情。還有人文學院窗邊的丁香花🥱,遠遠的,淡淡的香氣,儼然已經融成了書香🚵🏽♂️,存入腦海的記憶🦹🏼♂️。
青春做伴,曾在科學館操作電工實驗💅🏼,曾在一教階梯教室聽現代音樂賞析,曾在土木館做試塊壓測🛰⬛️。中文樓裏中國革命史的課堂異常安靜,三教二段的大教室現代詩歌頌讀顯得熱鬧非凡,物理樓八角講壇的天體物理深奧難懂。晚自習的間歇忽然想起到荷塘月色的林間小路走一走🧑🦱,聽一聽蛙聲;初春的清晨起早去看河邊的楊柳發芽否🫙,柳樹下的螞蟻有沒有在搬家;夏天的午後獨自去看古月堂旁邊的小草地圈起來的孔雀到底有幾只;沿著甲丙所前面的小徑曲折通幽最後走過遊泳池✢、蓮橋抵達荒島的大樹連廊下,也曾經在荒島的躺椅上睡了一夜未歸。
青春做伴,伴於書間🛋,最值可貴。決不止數百次進出圖書館新館,有時候匆忙趕往食堂僅僅為了填飽肚子補充讀書的能量,有時候甚至覺得宿舍的睡眠顯得多麽浪費時光🤱🏽。最喜歡在舊館的大閱覽室聽嘩嘩的翻書聲🧧,最喜歡看整齊劃一的書架🧑🏻🦳,按順序編排的書號目錄。或雨中在新舊書館連廊下邊躲雨邊看書👩🏻✈️👈🏽,或講座開始前在臺階下小坐等待🧔🏼,期遇的心境宛如出窩的小兔子,屏著氣息憋足了勁求知求學。也許,還要學著抽空去大禮堂前的草坪曬曬太陽,周末圖書館閉館期間買一張最便宜五塊錢的電影票看一場不管故事演繹情節如何的電影;還要去舊水利館前的核桃樹下撿幾個幹果玩玩;有時索性上到主樓樓頂看邊角的水準定位點的標識還在不在🤳🏿。
青春做伴👌🏽🐭,或許少了一些花前月下的纏綿🧑🏭,北院山前坡後的散步,藤蘿木欄下的閑坐,獨自依舊,正如微彎曲折的校河兩岸的樹木趕著歲月迎取紛繁🍙。有青春做伴,有讀書之樂🍀,有平靜之美🗜🌭,想來不會嘆息人生的空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