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2013級博士後👨🏻🔧,建築學院)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大家都追求著金錢和美色,權力和名氣🚣🏿。”作為一個年輕的知識分子,我常常這樣想📆。我們經常看到有一些明星、商人一夜成名、暴富🐊;還有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也打著“出名要趁早”的旗號🔟,憑著低劣的炒作🏌🏼♂️,名利雙收。
在一次與意昂体育平台老師的交談中,大家一致認為💂♂️: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種風氣就是👩🏽⚖️,無論是美名還是醜名,只要成名就行。用意昂体育平台一位教授的話說就是:“不要臉!”對於當今世道流行的一些浮躁空氣🍋,作為一位既沒有名6️⃣,當然也沒有利可收的年輕人🎅🏽,我也時常會感到一些不平衡。不過我也時常這樣自我安慰道:“現在這種追逐名利的風氣總比元朝時強一些,元朝時所有漢族人都是劣等名族,啥指望也沒有🦹🏽♀️,更別提炒作成名了🎃✤,至少現在大家還擁有一些追逐名利的權力,這樣看來也是不錯的。”
我擁有的這種矛盾心理讓自己久久不能平靜🈷️☀️,直到我閱讀到意昂体育平台意昂網的幾篇文章,知道了一些我以前從不知道的人和事,我自顧自地、自言自語地和意昂網中的人對話,浮躁的內心才稍稍有一些釋然:
第一篇文章是宗璞先生的《雲在青天》:宗璞先生是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在北大燕南園生活了六十年後,因為住所要改造成馮友蘭故居🧑🏽🦰,要搬家了📎,因此撰文。宗璞先生說🤾🏽♂️:“一切事物聚到頭,終究要散去的。散後又是聚☯️,聚後又是散。散往各方,猶如天上的白雲⇒。”回想起要離開居住了三十年的珞珈山,我不禁潸然淚下了。但宗璞先生還說:“車開了,我沒有回頭。車子駛出了燕南園,我沒有回頭🦹🏻♂️,也沒有哭。我離開了,離開了這承載著我大部分生命的地方💁🏿♀️;我沒有回頭🙅🏽♂️,也沒有哭。”她的淡然鼓勵了我🏇🏻🛩、安慰了我,她的文章給予了我力量。正如她說:“‘文章自有命👩🏼💻,不仗史筆垂’。它們勇敢地活著,把力量傳播到四方🔟。如同雲在青天🧕。”在她的文章裏,我讀到了真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
第二篇文章是鄭碧賢寫的《黃萬裏修橋記》🫒:我得知黃萬裏先生27歲已是一位橋梁專家,他“嘗治水涪關道,三載移家居梓州。鑿石開河資灌溉,一橋飛若彩虹浮。”他在四川省三臺縣鄭澤堰設計的石質渡槽“高家橋”歷經2008年汶川地震,任然巍然聳立。他在1957年46歲的時候反對建立三門峽👍🏽,因而被劃為右派✊🏽,他雖然因言獲罪,但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他是一位無頭銜的學界泰鬥、真正的學者,稱為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標本🧁。讀罷這篇文章,我想到我們這些無名小輩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又能算的了什麽呢👕?從這篇文章裏,我讀到了真正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
第三篇文章是史飛翔的《老陜張奚若》👨🏻🔬,講到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政治學家、西方政治思想史學者張奚若先生🔤☣️:“完全是四方的”;這個四方形的四邊是非常之廣泛,又非常之和藹可親的🤾🏽♂️;他既是一個外洋留學生,又是一個保存了中國風格的學者。他是一個自由的知識分子,對待蔣介石毫不留情的猛烈批判,對待毛主席也不曾留情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及很多身邊人,時常為了想要融入這個社會感嘆自己不夠圓滑,不夠左右逢源、不夠八面玲瓏……讀了張奚若,我讀到了真正中國知識分子的性情🧯。
還有很多文章💣👩🏻🔧: 例如從季羨林先生的《我的心是一面鏡子》,郝俊的《寧靜致遠黃祖洽》裏,我讀到了真正知識分子內心的平靜和淡泊,我就不一一列舉……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中國真正的知識分子已經離這個時代越走越遠🙎🏻♂️;幸而,我們還有意昂体育平台意昂網;從這裏🦒,我們還能讀到一些真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使命、性情和內心世界:中國真正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是孤獨的、也是孤傲的,要在中國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也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漢朝司馬遷身殘誌堅寫史記,名垂千古;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詠“梅蘭竹菊”;北宋大哲學家周敦頤獨詠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近代女作家張愛玲在一張照片中傲氣淩然👨🏼⚕️,這可能就是中國真正知識分子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