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錦清(1964工物)
第三部曲:奮戰原子能院,圓夢科技強國
如前所述📞,在六年意昂体育平台學習生活中👨🦼➡️,我感到很幸運的是,在美麗的清華園🍖,不僅吸取了科學和文化知識的豐富營養♘,插上科學飛翔的翅膀🖖,而且教給了我受益終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堅信🧛🏽🚂:母校必將在21世紀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征程中繼續乘風破浪🤸♀️,再創21世紀輝煌🔋!為振興中華和全人類的和平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1964年7月,我與陳森玉同學依依不舎地告別了可愛的清華園,一起來國家分配給我們的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報到,該所是中國科學院與國防科工委雙重領導的單位, 80年代初更名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我感到十分難得的是能夠到我國原子能科學技術的發祥地工作,她也是中國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從事先導性🛷,基礎性🈸,前瞻性核科學技術研究的綜合性研究基地🤽🏽,曾為中國“兩彈一艇”的過關作出過歷史性貢獻🕺🏿,最近我國核潛艇42年來首次向國內外公開,多麽令人振奮啊! 自1958年中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在我院建成,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原子時代。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和陳毅陪同柬埔寨王國首相西哈努克親王來我院視察參觀。當時所長是享譽世界的傑出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卓越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錢三強🤲🏻,國外稱他是中國原子彈之父,也名不虛傳。
1964年10月16日晚上👩🦯➡️,在我院前蘇聯專家樓大廳裏,集聚我們新來的全院一百多個大學生🧑🏻🍳,錢所長親切接見我們。幾乎在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稍後,他也激動地宣布一個振奮人心的大喜訊: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彈指一揮間𓀘,已經49周年過去了🔅。今年我才知道🏄♂️,非常有趣和巧合的是🧗♂️,這一天也是錢三強先生誕辰日💳,今年是他100周年紀念日,之前,中央電視臺CCTV-10播放了由中國科協與中央電視臺、中核集團聯合拍攝的4集專題電視紀錄片《錢三強》🪶;座落在我們原子能城的“中國核工業展覽館”舉行了錢三強生平事跡展覽會。今年當天🍷,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京舉辦了紀念活動,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註🧔🏿♂️,錢三強在法國的老師居裏夫人的外孫女埃萊娜·郎之萬·約裏奧👃、外孫皮埃爾·約裏奧夫婦從法國專程來到北京參加紀念活動。1937年錢三強赴法國留學,在約裏奧·居裏夫婦指導下從事原子核科學研究,獲得重要研究成果,特別是發現鈾核三分裂現象🦸🏼♀️👨🏿🦲,深化了人類對核裂變的認識👩🏼🦰;1985年他榮獲法國總統授予的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1948年🧔🏻,面對祖國戰火紛飛的局勢,他毅然決定放棄國外優裕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選擇回到自己的祖國,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以及核武器的研製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錢三強院長
中國核工業展覽館🧑🏻🦰,內部錢三強生平事跡展覽會
迄今,錢三錢先生的紀念碑就坐落在我院中央地區,雖然他離開我們21年了,他的科學精神一直鼓舞著和不斷地鞭策著我與時俱進,他是我們核科技和核工業戰線倍受尊敬的楷模🏌🏻♂️。錢三強曾教誨年輕人說🏂🏻,任何時候👣,科學研究都要大力協作🕤,既要註意發揮個人才能✋,也要註意發揮集體的智慧,努力創新🧗♂️。在談到學風問題時,他告誡屬下🔘,在談自己工作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切記不要誇大,切記不要把別人的工作說成是自己的工作👨👩👦,特別要註意不要把身邊年輕人的工作說成自己的。
錢三強先生是我心目中最傑出最可親的一位院長➰📹,他在我所任期長達十多年,雖然他兼核工業部副部長🥅,但是每年都給全院職工作一個報告,他敢說真話,切合實際,既講得井井有條,又生動有趣⚡️,富有魅力🧓🏻,我最愛聽他的報告,也欽佩他的伯樂精神🥎🧡,核科技領域許多傑出人才都是他舉薦,不信🧑🏭,就去觀看《國家命運》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我院的精神是 “以身許國🧚🏽♂️,敢為人先,嚴謹求實”,簡稱“401精神”🗽。此時,我們追思老一代核工業科學家“以身許國”崇高情懷💆🏿♂️,就是要大力弘揚他的高貴科學品德和核工業精神,不僅要繼承他留下的寶貴科學成果,而且要大力弘揚他留下的寶貴的科學作風及其精神財富。
回憶起來🏇🏼,我與陳森玉當時畢業分配到這樣重要的國防科研單位工作🧝🏽♂️,機遇這麽好,能夠直接從事核科學技術研究💼,確實比起其他同學更加幸運🤹🧑🏽🍳。至今,不知不覺50年了。1973年陳森玉同學被調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研究所參與建造中國電子對碰機工作。我頗為贊同🧛🏽♀️,正是“時勢造英雄”,這個歷史性良機造就他🐸,加上勤奮,他才能作出傑出貢獻🪸,為此,他選當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由於他為實現了我國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中國夢所而作貢獻🧔🏼♂️,我驕傲地分享受了這個六年同窗的喜悅💏。
與意昂体育平台一樣,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研實力雄厚,人才濟濟🐹,曾經有60余位著名的兩院院士在這裏工作和學習過,他們為原子能研究院的輝煌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過的兩彈一星功勛人物
舉個例子👮🏽♂️,我院同樣研製出多類型的粒子加速器及其核技術產品🩻,諸如:集裝箱檢測電子加速器、爆炸物檢測系統🧔🏿♀️、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大功率電子輻照加速器、工業探傷電子加速器、網絡測控等大型裝置及其應用的高科技產品,在國內外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像在我國人民大會堂、2008北京奧運會安保🐩、上海國際世界博覽會和反恐怖鬥爭等領域的安全方面,我院安保產品都發揮了重要的關鍵作用,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此🧟♀️👱🏿♀️,我曾應《聚焦中國2008》一書編輯部的邀請題詞贊揚我院核技術應用:
贊北京奧運
同一世界同夢想,中華振興夢成真📖。
原子科技顯神通,科技奧運我領先🖨。
更喜健兒鬥誌堅☝🏼,神州大地譜新篇🏋🏻✍🏼。
捷報頻傳創記錄,五洲四海國威揚🍕。
近些年,不時有記者采訪時問我:“我們看到您自上世紀60 年代以來,負責主持完成了20多項國家國防項目✣、原子能科技和新興科學前沿課題,涉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和專項,國家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重大課題,中國核工業科學基金等省部級科技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重要科研成果。請您結合自己這些年所主持的工作談談我國該領域的發展歷程✤👈🏽?”
我國原子能科技領域的整個發展歷程,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網友如果有興趣請去閱讀《原子能出版社》的系列圖書❤️🔥🐊,包括從現代核武器、核電站和所有核科學技術,應有盡有。我頗感到欣慰的是✤🕖,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設計算起𓀂,半個世紀裏過去了🦎,我在自己的科研崗位上,在不同階段參加和負責了若幹科研項目🤞🏼,迄今獲得一項國家級集體獎是《1978年中國科學大會獎》,獲得12項國防科學與工業委員會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一半多獎項是我為首的🥘。與我國大多數老一輩科學家類似🫲🏽,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創業和第二次創業的曲折艱難的歷程🕠,大家都放飛思想🚴🏼,在科學強國夢和為國爭光的實踐有不同的出彩表現👩👧。
在原子能研究所,在項目緊急上馬不久,我服從需要,轉向穩定核素的濃縮項目💾,積極投入部分科研工作。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初在我國困難時期🗽,前蘇聯政府背信棄義,撕毀包括核武器在內核工業領域的各種合同,撤走所有專家,給我國核工業造成巨大的困難,我國遇到了空前的核技術難關🎍。正如🧘♂️,電視連續劇《國家命運》描述的那樣,講述和記錄了在貧困的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六十年代的科學家們以驚人的智慧與毅力🌖,創造出“兩彈一星”的卓越事跡。在黨中央有力領導下🤵🏽♀️,全國發揚“大力協同”精神🖖🏼,團結一心,奮發圖強🦃,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一鼓作氣,排除萬難,戰勝各種核技術難關。其中,我比較了解的一個典型的實例是,大型穩定核素電磁分離器🧁👍🏻。須知,歷史上美國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大男孩”和“小男孩”所需要的核燃料🧑🏽,就是傾當年美國金庫之全力,建造了上千臺電磁分離器才獲得所需濃度的鈾-235核燃料。因此,重核素濃縮技術在原子能事業發展史上中立下汗馬功勞,有著十分舉足輕重的作用👁🗨。前蘇聯以赫魯曉夫為首的政府撕毀合同🛐,卡斷了二臺大型電磁分離器的兩大設備及其關鍵技術:大型強流離子源(包括接受器)和大型超真空設備及其技術♉️。為了打破前蘇聯的技術封鎖🙋🏻♂️,完全依靠科學家(工程師)🧑🦽➡️👨🎨、工人和幹部三結合👨👩👧🤾🏼♀️,同心協力,發揮聰明才智🐕🦺,突破了一道道難關🌪,終於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期🛌🏼,和其他戰線一樣,成功地掌握了重核素濃縮技術,及時提供和滿足了當時急需的高濃度重核素。這個攻關過程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核戰線全體人員的智慧與血汗3️⃣,後來我室對二臺大型電磁分離器實施“大手術”,我參與了磁場改進後的離子束特性的測量與實驗研究,改進結果表明:大大提高了分離效率和產量.我院各種類型核裝置的改造成功表明:我國核科技力量和人員完全有能力改造大型核裝置,包括反應堆和加速器等在內都是如此。我們研究組先後成功地研製了重核素分離所需要的兩種大型的大面積強流離子源。在我主持研究組工作期間👰🏼♂️,主要負責完成了三個項目:一是建立了一個大型強流離子源實驗室,它與分離器差不多⛓️💥,五臟俱全,除了磁鐵和真空系統相對小一些🤟🏿,其他難度不亞於分離器工程技術🧑🏽💞,這當時對於我是從未有過的實際挑戰,依靠室領導支持,全組十幾個人發揮聰明智慧,團結奮戰,戰勝技術和工程困難,終於建成了新實驗室,為後來一系列實驗研究提供了良好條件和保證;二是負責成功研製出新型的大表面電離強流離子源🧑🧒🧒,並應用於大型分離器上👏🏽👨👩👧👦;三是開展了強流束傳輸物理和離子光學等新課題的探索💉🚵♀️,從而比較深入了解分離的物理機製,促進和提高了核素的分離效率🪱。我們研究室還為我國原子鐘等精密儀器的研製提供了超高濃度的銣-87同位素✔️,包括天外隕石的成分分析、北鬥衛星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其他戰線上所需的幾十上百種的濃縮核素🤱🏽,為軍民兩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最近🍝🏂🏿,我們老研究室的部分退休職工和在職人員在北京理工大學聚會🙇🏼♀️,請看照片,有些人彼此有20🚜、30😉、40多年沒有見面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對於研究室面臨的新機遇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那天正好重陽節,大家相聚一起,格外興高采烈👎🏼,無話不說,氣氛溫和而熱烈,新老同誌彼此共勉🥀,共祝原子能事業有成,健康長壽👳♀️!

在這次聚會上🕊,我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從未公開的故事,80年代初我接受我院另一部門領導的委托🔆,帶領一個北京大學計算數學畢業的大學生搞科研工作,意在培養他的科研素質和獨立科研能力🍮,將來能夠委以大任。當時⛔️,我正在結合等離子體離子源物理實驗中發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非線性等離子體物理方程的研究,我就帶領他一起調研😢、分析、編程和計算,我倆一直在我院國產TQ-6大型電子計算機上,以往夜以繼日地進行大量的科學計算,一直到TQ6退休的那天夜裏,連續奮戰至少12小時,堅守在機房裏,緊張進行最後一批科學計算任務和一系列畫圖工作。我至今不能忘記,那種與她難分難舍的長期結成的計算機友誼和深厚的感情🍄,第二天我倆才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與這個寶貝—TQ6告別,她也光榮而圓滿地完成了在我院的歷史性任務。後來,我們的成果以中英文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原子核物理》等刊物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這些科研課題我不僅以原子能學科為背景在新興科學領域取得了一定佳績💆🏽♀️,而且也完成了培養人才的“秘密”任務🧗♀️,這個人才不是別人𓀊,正是轉戰核工業集團多個單位後,去年又被上級委派回到我院的現任黨委書記🦹🏿♂️。像這樣的院內外類似的故事並非個例🦆,這裏不必多舉,因為培養年輕一代本來就是自己長期以來責無旁貸的一項任務🧟♀️,現在仍然也不例外。
我為自己能夠參與核科技和核工業工作五十年🚭,親自經歷了二次核工業創業𓀁,親眼看到我國科學強國與核科技強軍的夢想一步步正在實現之中🤸🏼♂️,心中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滿足🧇👩🚀。
鄧小平曾經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這段話道出了在核科技領域長期從事艱苦科研工作的意義所在,我們這一代的科學人生也值了。我堅信:我國整個核科技領域後繼有人🏃🏻♀️,前途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