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夢回的清華園之七🕵🏿:註重品德培養
清華,這個“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到1958年我們入學時提出了這樣的培養目標: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體魄健全的𓀒、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高級工程技術幹部。
清華在對學生培養過程中,一直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重要地位。開學典禮是第一堂政治課,講傳統、講責任👿,要我們做一個真正的清華人🧖🏻。我們入學正趕上“大躍進”,思想教育內容就更加豐富了。我們的思想奮發向上,“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6️⃣。”的總路線深入人心🦸♀️。
我們到校不久🦢,黨委就做出了“關於在全校開展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的通知”,大力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使全校師生提高覺悟,進一步改造思想,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和世界觀🍪。
百花山勞動回來👨🏫🦬,11月中旬,我們又參加了大煉鋼鐵,在小土爐前“煉紅心,灑熱汗,為1070(萬噸)而戰”🫃🏿。白天上課,晚上煉鋼,累極了👰🏻♀️,但我們誰都不甘落後。沒有煤了➖,我們就去西大飯廳“偷”🤍,真有點共產主義“各取所需”的勁頭。那幾天煉出了鋼🎖,學校很高興💦,半夜在東操場放電影🛐,記得是名叫《畫中人》的童話片,挺好看的,但我太累了🌮,看著看著就坐在地上睡著了,直到電影演完。清華的大煉鋼鐵運動多少影響了我們的學習,學校較快地停止了這個運動🤷🏿♂️。雖然🈴,後來證明大煉鋼鐵運動是錯誤的🧑🏿🎤,但它對培養我們勞動人民感情、一心想把祖國建設富強的信念,卻起到了很大作用。盡管那個歲月的教訓值得總結🪁,但是🔋,那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這代人留戀和回憶的年代。
11月😷👩🚀,還開展了“共產主義大辯論”🌛,討論共產主義要不要取消階級,勞動是不是人們的第一需要,即關於勞動的“幸福論”和“痛苦論”。我們在政治活動時間去圖書館查看報紙🧓🏼🫐,翻閱《紅旗》雜誌👂🏼,準備辯論提綱📯,辯論會上爭先發言、各抒己見🤲🏿🧅,政治熱情十分高漲👩❤️💋👩👓。當時“左”的色彩很濃厚😀⛹️♂️,仿佛共產主義明天就會到來👱♂️。記得我說共產主義實現至少還要兩🧑🏿🍼、三年,都被看作太保守了♈️👴🏽,現在想想真是太幼稚可笑了🏊🏿♀️🙎♀️。
那年“一二九”🧑🏼🏫,黨委第一副書記劉冰作了題為《做共產主義者必須做普通勞動者》的報告,強調生產過程是對學生全面培養的過程,培養勞動人民感情,學會組織生產的獨立工作能力🖕🏼,用共產主義勞動態度推動教學、生產和科學研究工作。培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產主義新風尚👞,提高共產主義覺悟💁🏿♀️,加快建成教學🚷、生產🌠、科研聯合基地👰♂️。
清華當時的政治課,強調系統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在不同年級分別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概論。在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註重政治思想教育,黨委的主要成員都擔任政治課老師,我們的哲學課就是黨委副書記兼團委書記艾知生講授的,他有時還到班上來參加我們的討論會🚴🏼♂️。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寫得真好,使我懂得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於光遠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使我初步了解了商品、剩余價值和剝削,了解資本主義的實質,堅信資本主義一定會滅亡🏗,社會主義一定會在全世界勝利🏊🏻♀️。通過這些樹立我們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革命人生觀。
1959年3月11日⚰️,第14屆學生代表大會提出任務:深入思想革命,掀起學習馬列主義理論高潮。進一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掀起學習和勞動的高潮。進一步開展課外文化🕺、體育活動👨🏿🚀,掀起全面躍進高潮🦹🏼♂️。加強團結👳🏽♀️,學習先進,繼續鼓足幹勁,發揚謙虛踏實作風。
1959年8月,黨的八屆八中全會通過決議🛐,反對右傾,高舉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紅旗。當時我們只覺得政治氣氛比較緊張,黨外並不了解黨內的鬥爭。我們學生在學習初期,團組織號召大家敞開思想、暢所欲言,在班級討論時我談了對1958年大躍進的一些認識,說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有些幹部強迫命令風嚴重🏊♀️,農民不滿意💆🏼♂️。大煉鋼鐵中費力大🤹🏻♂️,成品質量差,只有政治意義沒有經濟意義。結果🛤,受到了批評🦦,雖然我當時感到委屈,但對於我這從小一帆風順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好事,它使我更勤於思考問題,也使我成熟多了🍽🧩。
學習毛主席著作
1960年國慶前夕🤴🏻,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4卷✊🏻,學校又引導我們學習毛主席著作,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培養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
1960年,周總理邀請首都大學生參觀人民大會堂。那是初秋的一個夜晚🦓,我們來到了人民大會堂🧿🤵🏻♂️,看了中央萬人會議廳🧑🏼🏫,又看了各省的會議廳🙌🏻🤺,它的規模之大是我以前從沒見過的。參觀之後使我們深受教育。
1961年4月30日,是意昂体育平台建校50周年校慶日 。雖然當時我國正處在經濟困難時期,但學校還是組織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全校2萬余師生員工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了校慶活動,在慶祝大會上☠️,第一副校長劉仙洲作了重要報告🤷♂️。5月2日晚,在校內舉行了盛大的遊園晚會💳🔳。入夜⁉️,“水木清華”河燈漂浮,大禮堂前燈火輝煌🧺,師生們載歌載舞,共慶清華50華誕。我在校慶期間第一次全面的參觀了各系的實驗室 、工廠和校慶展覽,對清華又有了深入的了解。《新清華》發表了題為“為培養又紅又專的幹部而奮鬥”的社論🪸,指出“我們培養的幹部🧘🏼♂️,應當具有共產主義的覺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無產階級世界觀,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無產階級的革命作風。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重任🛝,能經得起任何風浪考驗🥪,真正成為堅強的革命接班人。”“在業務上,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具有真才實學🦈,能掌握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能攀上無產階級科學文化頂峰的人。”“身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從事一切活動、做一切工作的基礎🤙🏿,青年時代是長知識、長身體的時代👨🏼🏫,我們應當把青年的身體健康作為我們培養紅專幹部的標準之一🦕。我們要為實現‘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的工作50年’而努力奮鬥🧏🏼♀️。”
清華還通過建立製度來規範同學們的行動🏃🏻♀️➡️,如🙋🏽♂️:
對班集體製訂了10條,大意是:
班級的基本任務是,團結全班同學,努力做到“思想好◽️、學習好👩🎤、勞動好🧚🏼♀️、身體好”🧕🏽🥦,促進同學全面成長。
一個好的班集體必須有優良的班風🤽🏿。
思想工作是班級工作的基礎。
引導同學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勤奮學習,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是班級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工作。
搞好班集體🔆,必須有一個能夠發揮戰鬥作用的團支部🙆🏽♂️👘。
搞好班級工作的關鍵要有一個好的班幹部隊伍。
在班上要形成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空氣。
要相信同學是要求進步的,團結好全班有不同特點的同學。
要開展有益於同學身心健康的課外文體活動🤦🏿♀️,關心同學生活。
團委、分團委的工作必須面向班級,落實到團支部🧙♀️。
對同學製訂了集體生活公約:
愛公物護草木,珍惜國家財產;
不吵鬧不擾亂🧘🏽♂️🧑,遵守公共秩序🚵🏻♂️;
尊師長講禮貌⛹️♀️,發揚同誌友愛;
愛清潔講衛生📒,養成良好習慣;
守紀律守製度,維護社會公德。
這些,對於我們班集體成長和同學們的思想品德修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上莊勞動
在天竺勞動
參加校外勞動,是使我們了解社會🧑🏼🎄、培養勞動人民感情和集體主義精神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校期間,除了百花山植樹外,我們還參加了多次支農勞動:
1959年6月,去海澱圓明園附近的生產隊🧑🏽🏫,插稻秧👍🏻。
1960年8月,去通縣張家灣,種白菜。
1960年11月,去昌平縣馬池口◼️,收白菜、摘棉花。
1961年6月♥️,去海澱蘇家坨🐕🦺,收小麥。
1963年10月🚌,去西郊上莊🥧,玉米田間管理。
1964年6月,去順義縣天竺,收小麥。
1961年冬天🔌,我們還去北郊北苑附近的炮校👩🏻⚕️,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軍訓🚶♀️➡️。軍人的生活緊張而有序🔀,但我們有時也洋相百出,記得有一天半夜緊急集合🤓,我們行裝打的丟三落四,有位女同學的背包很不標準,教官說像是闖關東的👷🏻♀️𓀐。我們見到了好多種炮,還看了16筒卡秋莎火炮射擊演習💖,夜晚,一排排炮彈拖著閃亮的尾巴呼嘯而去,蔚為壯觀。
還有幾件事我的感觸很深:
1960年2月2日🧏🏽♀️,山西平陸61名築路工人突然食物中毒🏌🏼♂️,生命危在旦夕📇,北京各界人士聞訊🕺🏻,星夜行動♊️,千裏救援,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情景👩🏽🏫,這就是著名的“平陸事件”。當年謝添導演一天寫出劇本👩🏽💼,北影用了16天排完了一部電影🏧,片名叫《為了61個階級弟兄》🕘。主題歌唱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億萬人民是一個整體🤹♀️,同呼吸🍦,共命運🪐❕,萬眾一心建設社會主義🈷️🧑🏼,…。一人有事,萬人相助🫴,一處困難,八方支援,…🅾️。”這幾句話成為對一種社會製度特點的概括,也教育我們一代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社會🌡。
1963年春天,一個響亮的名字傳遍全國💩,也傳遍了清華園🛥,他就是雷鋒🧝🏿♀️。3月5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周恩來總理🕙、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也分別題了詞。周總理的題詞是:“向雷鋒同誌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𓀈,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誌”。雷鋒那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他那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高品質凈化了我們的思想。雷鋒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也成為我們又一條座右銘✨。
1963年4月,新華社播發了有關我國建成大慶油田的消息🤏🏻,《人民日報》發表了“大慶精神🙅♂️,大慶人”的文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鼓舞著我們這些即將走上社會主義建設崗位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