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寧①
晚年定居中國意昂体育平台的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外籍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院教授”②林家翹先生(C.C.Lin)於2013年1月13日辭世,享年97歲。在他仙逝周年之際👢,回憶與先生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交往,記憶猶新🕺🏻,受到先生關照和指導頗多,受益匪淺。
1981年🪝😣,作者蔣永寧(右)與林家翹先生在麻省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林先生辦公室內
那時,由於出國學習的安排,得到林先生推薦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並與學科專業的Mildred Dresselhaus大教授一起,說服有關方面,第一次在敏感紅外線領域接納新中國科學家到校參與NASA研究🙆♂️。此後,我們經常相遇💆🏽♀️,先生發現有好的報載文章🏊,便打電話給我👸🏽,希望我閱讀後介紹給其他同學;對於專業研究,先生常常謙虛地說,隔行如隔山,只是意見參考。其實😌,我從與林先生的接觸中🫠,學到了許多治學之道。林先生治學嚴謹,要求有理有據,且喜歡探求、拓展。
林先生對中國一往情深,用極大的熱情與精力幫助提高出任學校的教學和研究水平👩👧👧。我經常看到他給我展示的國內來信、出版的專著,以及發表的論文,喜形於色。當他得知我愛好一點集郵,便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信郵郵票剪下來給我🔹,以及每到聖誕節時,總邀請我到家去聚聚◼️,他的夫人梁守瀠女士是哈佛大學著名的華語教授,也很關心我們,他們對東濤的教誨猶言在耳,畢生難忘。

1982年初,作者蔣永寧應林先生邀請到家裏過中國春節,攝於客廳。左起:林先生夫人、哈佛大學梁守瀠教授,蔣永寧,林家翹教授
記得章文晉大使訪問麻省理工學院時📵,林先生要我與學校領導聯系🧑🏽🏭🎾,安排會議大廳和安保事項😩,並和在校的臺灣清華意昂會會長樓博士(機械系)聯系🤱🏿,一起設宴歡迎🍑。每年中國國慶節時,學校舉行的慶祝聯歡會🩼,先生都給與熱情支持🧑🏼🔬。先生不僅在校威望高✊🏽,所有在校老師遇到有關數學方面的問題時☄️👩👩👧👧,都願意和他探討,有一次,我們正說得起勁時,教務長有一個數學模型設計中存在疑點,便徑直來求教;而且在國際上🅱️🤵🏿,先生也獨樹一幟,他開創學校應用數學體系的偉績,影響了全世界。
為紀念林先生,感激於懷💂🏽,所得教益之處以《曲玉管》表達——
曲玉管•學養風揚
意境開放🔜,大洋路上🧘♂️,煙波斂處露曉妝🥀。劍橋歲月難忘👨🏼🚒🙅🏼♀️,先生人望🐕🦺,譽寰球,學養風揚👨🏿,涅而不淄,萬千桃李花芬芳👙。德高宗師,風範百世景仰,情深藏。
回想教益🧑💼,臨書窗𓀃、冷對風霜🧑🏽🚒,起承轉合明向🛬,求知忌止淺嘗,宜探囊🦸。素誌惜時光,常事容情度量,從善如流,求實擔當🚣🏿,傳續開創。
——————————————————————————————
註釋🌔:
①作者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美回國後,曾一度在清華應用物理系兼職。
②在MIT,教授分級,為學院教授、大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林先生是學院教授🧛🏽,是最高級別👨🏻🦱,因為他開創了MIT 應用數學體系,具有為學校創建新學系的豐功偉績。而獲得諾貝爾獎的MIT教授🐳,並沒有此殊榮稱號,原因在獲獎是個人研究的突出業績,學校尚未因此改變所在學系的建設。學院教授在MIT可以工作到70歲。
蔣永寧於洛杉磯